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筱筱

[电子书分享] 筱筱的读书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23: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看到这个封面,觉得还不错,所以就拿来看了,一百多页,算是很短的了,一个中午就看完了
内容,还不错吧,推荐给大家。要是谁蛮无聊的时候,可以看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15: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开始看《灵山》,没有找到书,自己把TXT打印出来看,90多页好小的字,慢慢看咯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8: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灵山终于看完了,昨天晚上也赶完了读书心得,要交滴&!~~~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00: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独行者的自白
——读高行健《灵山》

高行健的《灵山》在200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于是,在网上找到了小说的电子版,打印出来后细细看了一遍。
这真的是一部写得很好的小说。
小说从头到尾贯穿着两条线索,一个是带有自传性质的“我”,在川黔湘鄂四省交界的地带寻找着原始与自然。“我”刚刚从癌症的阴影下走出来的,那X片上笼罩了我数月之久的阴影原来是误诊。于是,感觉如同生命获得了重生。在一个人独自行走的过程中,见到了苍莽而原始的森林,在丛林里,见到那些会做法事会唱会跳的彝族毕摩,去河边看赛龙舟,遭遇过单纯的小姑娘唱情歌求爱……“我”一路走下去,不没有最终的目标,不知道要去那里。在森林中的行走让人感觉自由而放松。那些古老的仪式,凶悍或温驯的动物,能让我找到最原始的冲动,或喜或悲。没有任何的掩饰,也没有任何压力,以一种纯粹而真实的方式活着,淡漠却很实在。
另一个,是“你”,“你”为寻找灵山而来。循着乌伊镇、尤水、灵岩缓缓而来。没有任何理由的,甚至还不明白灵山到底是个什么的样地方,“你”就出发了,根据一张画在香烟盒子背面的地图。祖国西南地区的山水灵动而飘渺,在陌生的小镇陌生的人群里“你”可以完全抛开从前的那个自我,采取放纵而大胆的行径。在这里,“你”遇到一个莫名其妙不知来历的“她”,于是你们同行,一同去寻找灵山。“你”和“她”轮流讲故事,那些关于民俗、关于传说,或真实或虚幻的故事,在一个个黢黑的夜里,映着火塘里的红光,或者是在吊脚楼上一盏如豆的灯下,叙述,缠绵,温情……
小说叙述的语言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质朴,感觉一种来自山乡水寨的自然气息迎面而来。散文诗般的语言,细腻而又缠绵,有时低声如细雨呢喃,有时高昂如春雷阵阵。小说中大段大段引的淳朴自然的民族的祭祀歌曲,以及对歌声和歌唱者的描写都细致入微,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对自然和风土人情的叙述和描写尤其绝妙。更绝的是小说叙事的角度:分别从我、你、她三个不同的视角进行叙述。关于《灵山》里的人称,有人说其实你、我、她都是一个人,只是不同侧面的同一个人罢了。虽然两条线索的每个小节的情节没有交集,但是它们的主题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在寻找。他们的方式也都一样,他们行走在人类社会的边缘,去亲近自然,叩问自然。
分用不同的人称,可以给读者一个更为立体而丰富的印象。通过“我”叙述,作者剖析的是自己内心的独白,而“你”,拉近了读者和“我”的距离,让人身临其境,感受着“我”的感受,“她”则是从第三者的角度来评价我,同时做为“我”旅行的伴侣,陪同“我”完成这一旅程,包括心灵的洗涤与灵魂的重生。
小说的主题表现的应该是一种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本民族伟大祖先的热爱和对人类历史的反思。“我”不停的四处行走,只是为了寻找一个没有人类丑恶的地方,一个原始而纯洁的地方。“我”在寻找的过程中也在不停的反思:人类真正自由过吗?人类为什么用残酷的手法对付自己的手足同胞?文明为什么比蒙昧更野蛮?
《灵山》中充溢着一种无法排遣的孤独感。总是一个人孤独的行走,一个人的呢喃。在面对自然的时候,“我”只是一个渺小的人类,面对人类的时候,我只是一个力量单薄的另类。“我”的行藏,我的目光,无不带有一种孤独忧郁的气质,不被人理解,没有同行者。这种情感一方面来自作者一生孜孜以求的理想,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不幸的生活遭遇。背井离乡流亡他国后,高行健一直坚持用汉语和法语写作,他被割断了与遥远的大陆的联系,也无法融入法国的社会,他真的成了一个被社会孤立的边缘人。他不被主流接受亦不追随主流,他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个理性,用自己的方式孤独的战斗。你可以说他愚蠢可以说他不识时务不与时俱进,但是一定要肯定他一点,就是他一直所追求的真。
有人比较过高行健和中国近现代史上另一位有名的作家沈从文,觉得他们两人之间有很多的共性。他们都是徘徊在主流边缘的人,是文坛的奇葩。他们出身于南方美丽的山水间,后半生远游他乡,对故乡的怀思与眷恋酿成了他们笔下美丽的“灵山”和湘西。他们都是行吟的诗人,对南方灵山秀水的拜访形成了他们骨子里温柔、隽秀的风格,对南方蛮夷的寻访,使他们对这片神奇的土地的自然习俗风物倍感亲切,他们的根在这里,他们要寻找的信仰也在这里。但不同的是,沈从文离乡几十年,但仍然在故国,对那方遥远故乡的有的是一份哀伤的怀念,而高行健对故乡的感情是沉痛的。被迫流亡在外,只能一辈子待在遥远的地球那端,还要忍受被故国人民慢慢遗忘的痛苦。《灵山》是他半辈子漂泊江湖孤独的倾诉和告白,是他真性灵的表达,因而无比的真实感人。
读完《灵山》后,掩卷久久沉思,我不是被那些零碎的故事打动了,而是沉浸在书中的氛围中不能自拔。《灵山》是一个说不完的故事,不是几句话就能讲清楚的情怀。
2009-5-12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4: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完了个短篇:棋王
看完后才发现,这个故事我原来就看过的
上午去图书馆借了莎士比亚全集的一册,从此立志啃莎翁
不知道会看到何年何月了
发表于 2009-5-19 23: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是个读书爱好者呢
膜拜一下。。
发表于 2009-5-19 23: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比较喜欢看七楼的杂志
说实话
真的不错呢 。。
发表于 2009-5-23 09: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65楼(凌乱的落寞) 的帖子

楼主确实值得膜拜啊,嘿嘿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02: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5楼凌乱的落寞于2009-05-19 23:06发表的:
楼主真是个读书爱好者呢
膜拜一下。。
爱好而已,愿与大家分享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02: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6楼凌乱的落寞于2009-05-19 23:08发表的:
我比较喜欢看七楼的杂志
说实话
真的不错呢 。。
图书馆订的杂志挺全的,有不少喜欢的都有,推荐城市画报,哦耶,我最喜欢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02: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期推荐:三岛由纪夫《金阁寺》
看得很快,但看得很认真。很少这样认真的花时间去读一本小说。很值得!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02: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阁之美
——读三岛由纪夫《金阁寺》
《金阁寺》是一部不同凡响的小说。第一次读三岛由纪夫,他文笔的风格便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他叙述的语言是那样的美,那些描述,那些比喻,每一个段落都能感人落泪,但是那些由珠玉般的字词串联起来的句子所表达的却有是丰富而独具魅力的内涵。
他以哲学家的视角审视人生命的过程,以美的概念解构生活。《金阁寺》中的“我”有着孤独而痛苦的内心,童年的怯懦和自卑让他觉得孤独,世界是如此冷漠的拒绝了他。就好像从未有过生的欢乐和喜悦。若要说,在他的生命里还有什么重要的、对她有所影响和改变的人与事的话,应该是那些曾经感动过他的存在。
如父亲,父亲的坚毅与隐忍,对人生自由一种悲剧的无奈何慨叹。还有金阁,它是世间所有美的代表,是我唯一的信仰和信念,也是我幸福和痛苦的根源。从我意识到它的美以来,就一直存在着将它毁灭的欲望。还有鹤川,鹤川也是美的结晶。我是负片,他是我的正片,他是我的反面,他能将我所有阴暗都译成明朗,将所有悲痛的泪水都化作幸福的源泉,他是不沾惹尘埃的最纯粹的心灵。“谁能想到像他那样转为光明而制造的、最适于接收光明的肉体和精神,会被埋葬在墓土里安息呢?”我缺乏他那种纯粹的勇气和精神。然而鹤川的死让我跟多的额思考生与死的问题。虽然他的自杀让人惋惜不已,然而如果生不快乐,勿宁死!美好的东西终究是易毁的。
他关于生与死的讨论不是价值的问题,而是生存的状态的问题,这是很哲学、很抽象的推理和论证,我甚至还没能全然回味过来。
《金阁寺》处处充满了思辨的色彩。其中最丰富最精彩也是贯穿全篇的是关于美的讨论:什么是美,是细部还是整体?美是永恒的还是短暂的?所有人都认为美的事物,其本质就真的是美的吗?美与丑的转换是因人而异、因时空而异还是因具体环境和评判的心态而异?美给人以愉悦还是给人以痛苦还是给人以沉重不堪的压力?需不需要毁灭美?
作者怀着一份悲怆的心境在描述着一段痛苦而迷惘的人生经历。没有过多的语言的交谈,“我”仅仅是个语言交流有障碍的结巴,大部分时光都是沉默不语独自欣赏的,没有人与我交流我也不愿意与人沟通。京都各处的风景都以一种无言的美的姿态,静静与我对立。
然而作为一个孤单的而且被压抑得将要爆发的人总会以各种方式做出改变。旅行(逃离)、嫖妓、逃课(纵欲)……自我流放,将人生推向虚无。于是渐渐,压力不是来自于金阁,而更多的来自自身。在虚无中苦苦挣扎的心灵得不到帮组。金阁是理性、是信仰,也是束缚。惶恐中一把火将它焚毁后,终于长长的吐了一口气,不要在虚无中自取灭亡:我要活下去!
《金阁寺》的特异之处在于不仅仅有日本传统文学那种唯美迷人的风格,而且富于理性的思辨色彩,虽然这种思辨也还是从宗教的角度进行的,但其实质和意义在于早已突破了宗教的意义和范围。
5月23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6-2 15:23 , Processed in 0.07120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