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9|回复: 2

超发电价的上调,利益集团左右电改电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4 18: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简单的推断是:超发电价的上调,实际上就意味着上网电价上调,“最为直接的影响是,销售电价必将再次面临上涨的压力”。
  言茂松认为,现在的电力体制改革偏离改革的初衷,渐渐成为利益集团利益再分配的过程。
  
  1月4日,浙江东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接到了浙江省物价局的一份通知。
  通知称,“统调燃煤发电机组超发电价(超过5500发电利用小时所对应的上网电量执行的电价)由原来的0.328元/千瓦时(含税)提高至0.338元/千瓦时(含税)”。
  两天之后的1月6日,华能国际发布公告表示,根据近日收到的国家发改委文件,上海、江苏和浙江省电厂的超发电价将分别提高至每兆瓦时280元、300元和338元。
  由于超发电价的提高可以上溯到2004年6月15日,东电股份的一位人士表现得极为兴奋,因为按照初步的测算,上述电价调整将使“2004年公司按合并报表口径增加主营业务收入约3400万元”。
  这对于饱受电煤涨价之苦的发电公司来说,无异于“天降之喜”。
  然而,在超发电价上调的背后,却绝非简单,它有可能引发“一连串”事件。首先就是销售电价面临上涨的压力。
  政策调整姗姗来迟
  上海大学教授、电力专家言茂松认为,超发电价政策是以前电力供应过剩时制定的政策,到现在才调整,“可以看出目前的电价审批政策已经远远滞后”。
  上网电价中由政府制定的电价又包括计划电价和超发电价两部分。电厂在一定计划小时之内的发电量按发改委批准的计划电价执行,超出计划小时以外的发电量按超发电价执行。
  超发电价由地方发改委一年一定,一般实行分级递减的办法。因此,超发电价一般远远低于计划电价的水平。
  以华东为例,在这次超发电价调整前,上海、江苏、浙江统调范围内的燃煤机组,执行国家核定电价的发电利用小时均为5500小时,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分别为每千瓦时0.375元、0.355元、0.385元、0.33元、0.35元。
  而超过国家核定电价发电利用小时的电量分别执行每千瓦时0.26元、0.28元、0.328元的超发电价。
  超发电价的价格低于计划内上网电价0.1元左右。
  从2003年开始,全国特别是华东地区的电力短缺情况开始愈演愈烈,而限制电厂发电的超发电价政策,自然已经远远不合时宜,但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超发电价政策却迟迟保持未动。
  在煤价上涨和超发电价严重低于计划电价的情况下,道理很明显:“谁发的多,谁吃亏”,而在当时,华东地区电力缺口巨大,即使华东境内所有电厂均满负荷运作也还是不能满足华东的电力需求。
  以江苏为例,今年夏季高峰时段电力缺口将超过800万千瓦,电厂想方设法提高机组的发电“出力”,不少电厂已创下了新的发电纪录。国电谏壁发电厂是江苏省最大的火力电厂,也是江苏电网主力电厂。2004年6月3日,其10台机组的日发电量达4038万千瓦时,创下了今年日发电量的最高纪录。该厂前5个月发电42.3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多发2.1亿千瓦时。国电谏壁发电厂的人士坦承,在当时的情况下,“谁不发,谁就没有乌纱帽。”他说,我们毕竟是国有企业,如果不是有保持社会稳定大局观念,没有电厂会愿意在这种情况下多发电。
  销售电价面临上涨压力
  然而,在当时保大局观念下作出的“牺牲”,到年终算帐时,自然会爆发激烈的争吵。而随着煤炭价格的持续上涨,发电企业要求调高上网电价特别是超发电价的呼声越演越烈。
  言茂松认为,此次超发电价上调姗姗来迟,暴露出目前的电价审批体制已经严重不合时宜,反应速度过慢,严重滞后于市场变化。而每一次的电价调整,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虽然超发电价上涨缓解了电厂的压力,但随之而来的结果却让人担忧。
  电监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到2006年,伴随着新建发电机组相继投入运行,全国缺电的形势将得到进一步缓解。言茂松担心,到那时,处于上升通道的上网电价必将再次面临尴尬。
  而且一个简单的推断是:超发电价的上调,实际上就意味着上网电价上调,“最为直接的影响是,销售电价必将再次面临上涨的压力”。
  因为电网公司的盈利空间来自于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之差,超发电价的提高,必然导致电网公司的经营压力增大,而在销售电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就意味着电网公司的利润受到了挤压。
  而且,近两年来特别是在厂网分开以后,电网公司的利润,从报表上反映出的信息是,仅仅是“微利”。以2003年为例,整个国网系统实现利润41.6亿元,资产总额8576亿元;资产负债率61.8%,以此推算的利润率为0.49%。
  然而,在电网公司利润下滑,甚至部分省网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电力企业高管不菲的年薪,电力企业职工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福利待遇,以及电网企业层出不穷的腐败案件,则与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但不论怎么说,言茂松认为,上网电价上涨,再加上煤电联动政策的执行,必将严重挤压电网公司本不丰厚的利润空间,而这样的结果显然是电网公司所不愿意承受的。
  所以,结果只有一个,“销售电价必将面临再次上涨”。
  利益集团左右电改电价
  是一扇窗口,一斑窥豹。言茂松认为,现在的电力体制改革偏离改革的初衷,渐渐成为利益集团利益再分配的过程。
  从超发电价的上涨,到上网电价的上涨,以及预期的销售电价的上涨,所有这些的承受者不是发电公司,更不会是电网公司,而是所有的终端电力消费者。
  在电力改革真正实施以前,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都是由发改委物价部门制定的。定价的原则主要是在核定电厂发电成本、各项费用及还贷支出的基础上,以保证电厂获得一定的内部收益率为原则来倒推计算电价。因此,以往的上网电价没有一个统一的市场价格水平,而是一厂一价,甚至是一台机组一个电价,上网电价的透明度也较低。
  可以说以前的电价政策是典型的成本定价,不论电厂的运行成本如何。在这样的定价原则下,电厂“旱涝保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动力不大。
  所以,作为电改的纲领性文件“五号文件”明确规定,电价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使上网电价由政府定价向市场定价逐渐过渡。
  但从目前来看,虽然电力体制改革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目前的电价调整仍然并不符合“五号文件”的要求,言茂松说,“电价的上涨,只是协调了利益集团间的利益分配”。
  言茂松反问,在电价轮番上涨的过程中,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上,又取得了多少的成果?而这,“才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初衷”。
  但华东电网公司一位参与电价政策改革的人士认为,电价是否一定要由成本定价过渡到效率定价,还需要探讨,“因为公平和效率一直就是难以协调的问题,特别是像电力这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
  而对于电改渐渐成为利益再分配的过程的观点,该人士付之一笑:“这样的说法没有道理,所有的改革难道不都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吗?”
 楼主| 发表于 2005-1-14 18: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务院能源领导办公室即将成立?

尽管能源部或能源委短期内不会成立也难以成立,但是为了应付目前日益复杂的能源管理,一个更高级别的能源机构已经呼之欲出。本报获悉,国务院能源领导办公室已经经过有关部门获批成立。
        
  过渡性机构
  日前,本报记者获悉,虽然能源部短期内不会成立也难以成立,但是国务院能源领导办公室已经经过有关部门获批成立。
  对于这样的消息,国务院发改委能源局的人士不愿接受记者的访问,一些接近能源局的人士没有给予肯定答复。
  但是国内某智囊机构的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不长的时间以前,有关部门曾专门组织了一批能源领域的专家,对成立更高级别的能源管理部门,包括成立能源办的问题进行过研究探讨。对于有关部门已经批准了能源办成立的消息,他表示听说过这样的消息,他强调说,“能源办是变革目前能源管理体制的过渡性机构。未来几年可能会有所变化。”
  2004年12月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老挝召开的东盟会议上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成立能源部尚需时日。由于成立能源部或者能源委,需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还需要等待两三年的时间。
  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近三十人之力,已经难以应付复杂的能源管理,急需一个更高级别的能源机构。所以,成立能源办似乎成为了目前更为现实的选择。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能源办可能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办公室类似。此前,这位人士曾告诉记者,有关部门已经批准了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增加官员数量的建议。这似乎与能源办的成立不谋而合。
  有人士分析,各大部委或者司局的一把手可能会作为能源办公室的主任或者副主任。对于能源办将是一个决策机构还是议事机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能源办可能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这个办公室的作用,可能更多是协调部委、司局之间和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
  但是能源办成立后,如何协调与发改委、电监会等部门的关系,是一个问题。
  
  能源管理体制亟需改革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能源是一个大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怎样使能源管理体制更适合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要保证能源安全,设计一个比较好的体制,我们知道,高层在关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负责电力的项目官员李勇认为,“成立一个更高级别的能源管理部门有助于中国能源问题的解决。”李勇说,“我们一般不应该介入中国政府机构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但是我们理解中国能源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李勇所在的亚洲开发银行最近的一个技术援助题目,是中国国家电监会应该如何加强对电力价格的监管。
  但是,在宏观调控中,确定能源价格是重要手段。目前,电力、煤炭和石油行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使用调节能源价格的行政协调手段往往很有效,因此国家始终未将电价决定权划给电监会。此前,按照世界银行的设计,电价决定权应归于电监会。
  实际上,中国的能源管理体制改革非常复杂。电监会成立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各种文件也规定了各自的一些权力,但是在真正操作运行时,部委之间的权力界限仍不明晰,这也导致新的《电力法》迟迟无法修改出台。
  2004年6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草案)。确定中国未来中长期能源战略的细节和每年度规划,成为了当务之急。李勇认为,“如何尽快转化成为发展规划和逐年的发展计划,这需要一个综合部门,站在比较高的角度来实施。”
  李勇说,能源包括的子行业比较多,煤电油气等。能源点在中国的分布不平均,主要的能源点分布在西部,大量的需求地域却在东部。这就需要一个站的比较高的能源部门,通盘考虑中国的能源规划和计划。而且这个部门需要足够的能力和时间,也需要足够的财力和人力。
  国务院在今年中期,发布了一个命令,号召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目前,中国每生产1000美元的GDP大概需要花费740千克左右当量油,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这就是说,中国的能源消耗还是比较高的,在提高能源效益方面的压力仍然比较大。在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背景下,如果在发挥能源效益方面挖掘一些潜力,能源短缺的压力将会适当减轻。
  而如果要实施能源的节约,这需要一个综合的部门。在全国各个行业里面,确定奖罚分明的能源节约使用政策。如果能源能够有较大的节约,这将会部分减轻能源对于交通运输方面的压力。
  除了中国能源战略的制定和具体实施、能源的有效利用,李勇认为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需要一个综合部门来统领的。
  有统计资料表明,目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排放,80%来自于煤的燃烧过程,这其中包括发电用煤和居民取暖等。现在花在城市空气污染方面所需要的花费要占GDP的5%左右,此外,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也需要充分讨论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比如对于一些新型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等鼓励政策的制定等。
  “从根本上讲,这三个方面是能源行业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李勇表示。如果是一个比较高一级的部门,来综合通盘考虑能源行业的发展战略,从政策层面上提供更清楚的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05-1-14 18: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电气工程专业就业市场分析

 如今,信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良好发展正在不断创造着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它们要求入行者掌握工程科学专业知识和具备其它核心素质。而从这个迅猛发展中受益的首先就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现在他们在入行时可以在传统和新兴的就业领域里作出灵活的选择。

  联邦劳工部下属的职业介绍中心(ZAV)的发言人Wolfgang Henniger先生有一个好消息:“德国就业市场对合格的电气工程师的需求将来仍会增加”。如今就业市场对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程度确实是长久以来不多见的。“对于这些工程师们来说,最佳的就业机会主要来自于信息及通信行业。此外,汽车行业也较过去几年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Henniger着重指出道。

  甚至一些在读的大学生现在就已经得到了企业的聘用许诺。通常当他们在一家公司实习时,就已经拿到了毕业后接着步入职业生涯的入场券。

  积极的信号

  Henniger观察到,对于掌握扎实的技术信息学和通讯技术专业知识的电气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根本不存在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仅通信行业1999年雇用的电气工程师人数就比1998年增长了三分之一,它招募的主要是掌握诸如信号处理算法的推导和优化等知识的专业人才,他们的工作目前主要在于继续推动无线通讯网的发展和扩大。Henniger说:“这项工作要求对信号分析、测量数据处理以及高频技术方面的知识有全面、深入的理解。”

  敞开的大门
  这个对电气工程师有利的就业市场发展趋势的出现其实并非偶然。自90年代中期以来,电信行业的大规模裁员和高失业率使得德国的高中毕业生对大学的工程技术类专业避之尤不及,以至所有工程技术专业的新生数量急剧减少----在UNI里这个情况比FH还严重。10年以前,德国大学的新生中有大约两万名选择攻读电气工程专业,如今这个数字却只有1.3万。相应地,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也一直在减少。

  德国经济界对工程技术后备人才不足的担忧已经是由来已久。自几年前,德国的一些工程师协会和企业就开始报怨,缺少工程技术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如今他们正在中学里加大宣传力度,以吸引和鼓励年轻人学习工程技术专业。他们给那些对技术专业感兴趣的年轻人的承诺是十分明确的,即“企业的大门对合格的后备力量是绝对敞开的”。

  缺乏人才迫在眉睫

  “众多企业在今后几年将无法满足自身的人才需求”,比如在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负责教育事务的Manfred Seidel先生就做出了这样的预测。“单单是IT业每年就需要3万名专业技术人才。”IT业不单单是猎取信息学专业人才,它也给电气工程师提供了理想的就业领域,因为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的职业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今他们不仅在传统的硬件领域工作,而且也进入到设备、仪器、系统和服务部门的软件领域。

  “如今大多数的革新技术来自于硬件与软件的巧妙结合,“对于它们的发展趋势Manfred Seidel是如此描绘的。“对于这个职业生活的改变,年轻人通常还只理解作行业自身格局的转制。但实际上,在就业市场上也新兴了很多就业领域和机会。“

  迅猛的发展势头

  对于企业来讲,作为系统开发专家的工程师们是绝对无法取代的。他们必须综合运用电子技术和相关软件为产品、设备和生产系统打下扎实的基础,将各种不同的技术因素融合在一起并了解其应用。Manfred Seidel还强调说:“那些在计算机编程、程控及网络技术上专心投入的学生毕业后将会有非常好的就业机会。”

  德国的电气和电子工业在经历了一段艰难的低迷之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繁荣期。在今后几年,整个行业每年将要吸纳1.24万名工程科学和信息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其中约有7600名是电气工程专业的。这个预测是德国电子电气协会(ZVEI)在一份对其1400家会员公司的最新调查报告中作出的。

  ZVEI的主席Gotthard Grass解释说:“目前在电子工业中有越来越多电气和信息技术人员在开发软件,而从事这个工作的信息学工作者却呈下降趋势。这些软件推动了企业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效率,从产品生产一直到自身系统的运作。”所以在那些科研和开发部门中现在已经有2/3的工作人员是拥有硕士学位的电气工程师。除此之外,电子工业的其它部门,比如市场推广、生产和顾客咨询服务部门,也同样需要具备相应职业技能的新生力量。Gotthard Grass认为:“攻读电气和信息技术专业无论如何都是十分有利的。”VDE的Manfred Seidel对此解释道:”电子和信息技术企业以其产品、系统和服务为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提供了强大的支援。”不单单是电脑、照相机和移动电话需要微电子系统,它们也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洗衣机、照明系统或取暖设备带来了方便。不言而喻,生产设施、汽车和医疗设备也都需要通过电子系统控制与启动技术来控制和运行。

  “技术上的进步尤其要归功于信息技术、软件和微电子系统技术领域的工程师们”,Manfred Seidel说。“如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成功是建立在他们的发明与革新潜力的基础上的。”

  ZVEI的统计数据证实了他的这个评价:德国大约一半的工业生产和超过80%的出口直接或间接取决于电子电气系统的应用。

  广泛的工作领域

  “如今我们可以在德国工业几乎所有部门都找到电气工程师的身影“,ZVA的Wlofgang Henniger先生十分肯定的说。其中提供最佳就业机会的是电气电子业,在此行业工作的工程师占总数(22万人)的近三分之一。机械制造行业居第二,再其次是汽车业。不仅如此,数据处理业、电力和能源经济、化工、纺织、材料工业和医疗器械制造企业也需要大量技术人才。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气工程师在传统的就业领域之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比如他们在软件开发部门制作商业应用软件。另一个例子是,作为具备技术专业知识的编辑为专业刊物撰写文章或编写设备操作指南。

  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

  然而不仅仅有受雇于企业的工程师,同样也经常有人愿意冒险当个自由纳税人----作自由职业的专业顾问,工程顾问处的成员或者建立一个自己的小公司,比如专营计算机与软件服务。

  但他们传统的就业领域仍然是从事科研、开发、设计、生产及产品质量保障。大约五分之一的电气工程师就职于科研部门,致力于新的技术工艺、产品以及相关软件的开发。

  开发启动和控制系统是电气工程师的一个主要任务。他们设计出电路图,然后用相应的程序将其作出成品。

  “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应该具备把市场需求、用户愿望和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结合到一个经济的生产方式中的能力”,ZAV的Wolfgang Henniger先生尤其强调了这个职业要求。“除了要对各项支出了如指掌外,这些技术工作要求工程师们还要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做到心中有数。”

  先进的辅助工具

  如今,在科研开发领域也应用了很多先进的辅助工具,比如电脑辅助工程(CAE)、电脑辅助设计(CAD)或过程数据处理。Wolfgang Henniger说:“掌握扎实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数据处理程序方面的知识是此项工作的前提条件。”

  这些工具当然也被应用于生产领域。在这里工程师们操作和监控着由电子系统控制的生产设备。他们的工作还包括实现工作器具和劳动力的优化投入。“整个工作流程必须尽可能的高效,这样才能技术上无缺陷、准时而且经济地制造出产品,”Wolfgang Henniger强调说。

  新的推动力

  “如今,一个电气工程师的工作已经由传统的开发新的技术零件、仪器和设备转移到规划、使用和融合由软件和硬件组成的复杂系统“,VDE的Manfred Seidel先生在谈到当前工程科学的变革时进行了这样的描述,而这一变革在电子和信息技术领域发展尤其迅猛。

  目前已经有50%的工程师劳务拓展到技术和商业的综合任务。尤其是在推销和销售部门,在过去几年中已经产生了诸多新的就业岗位。

  Wolfgng Henniger说:“推销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合适的市场策略、扩大老客户范围、介绍新产品以及拓展销路。”在这个企业部门工作的工程师们要制订市场分析,确定新的营业范围或者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能够被吸纳到这个推销方案中的产品。这位ZAV的专家指出:“善于交际、商务谈判中能够灵活机动以及流利的英语,这些能力与商业和法律的基础知识一样,都是对这个工作十分重要的。”

  另外,将技术转让给客户也成为工程师们的任务之一。除传统的客户服务如设备的开始运行,保养及售后服务等之外,专业人员还负责例如将有关信息资料由供货商转让给顾客。其工作的方式也同样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以项目为目标的工作组越来越多地承担了跨专业的任务。在团队中,工程师们计划好他们的行动方式,协调各部分的目标并确定下来各自的职责。然后在实现这些项目的过程中,工程师们不仅要掌握广博的、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优化成本的意识。

  专业外技能

  “雇主首先择用的是有多方面专长的工程师,比如交际才能、善于团队协作、能独立工作、方法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等”,Manfred Seidel说。“在现今的职业生活中,终生不断学习的意愿、发展个人首创性、对事务本质的洞察力以及快速适应并融入新环境的能力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即便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工程师的就业形势颇为乐观,但年轻的接班人也绝对不可以只看到自己过去的成绩并只寄希望于自己的技术专业知识。刚刚毕业的工程专业学生往往缺少企业管理知识以及协作和组织方面的能力。专家们对未来工程师的建议是,那些想为自己的入行作好准备的人,最好在大学期间就特别注重除了专业知识外也掌握这些技能。

  附录1:根据德国信息经济、通讯和新媒体协会(BITKOM)去年的一份报告,2002年德国IT业的雇员总数自90年代初以来第一次出现了下降。该行业的工作岗位比上年减少了3.4%,即2.8万个。这样,雇员总数就从81.9万人下降到79.1万人。而这个降幅在2001年仅为0.1%。

  其中信息产品硬件生产企业遭受的打击最为严重,继2001年工作岗位减少4%以后,2002年又预计出现9%的降幅,即从年初的10.4万个下降到9.5万个。

  通讯仪器和设备制造商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在2001年减少了4%,而BITKOM预计,2002年将再减少13%,即从8万个下降到7万个。

  而电信服务业的情况则比较稳定。2002年只会裁员1000人,即在年底达到24.6万人。
  在软件和IT服务提供业第一次出现了工作岗位减少。在1999至2001年,这些企业新创造了8.7个工作岗位。而2002年预计将减少2%,达到38万雇员的水平。

  附录2:根据联邦统计局的最新统计,2002年德国大学电子和信息技术专业的入学新生总共为16290人,比前年下降了大约6%。在Uni的这个降幅(12%)明显高于FH(2%)。其中信息学的新生只有大约3万名,比上年减少了17%。而这是在去年德国大学的新生总数增长4%的大环境下发生的。

  与此同时,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也达到历史最低水平:2002年只有6500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03:47 , Processed in 0.11795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