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4|回复: 6

[会计学院] 【转】谢诗芬认识的致命缺陷:从现值会计到公允价值会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8 18: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始她是鼓吹SFAC7的现值会计,这个现值会计实际上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会计,后来她偷梁换柱,将现值作为计量目的,此时的现值与当时的现值已完全两码事,她以此为据,开始鼓吹公允价值会计。

她在现值会计及公允价值会计认识最大缺陷是不知道计量目的到底是企业的价值还是资产的价值,她固守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观”,以此宣扬公允价值是最好的计量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就是想二次计量,可是她又犯一个错误,她不知道资产的价值模型如何影响资产价值的确定,是市场价值还是非市场价值。从公允价值本身定义看,也是有致命缺陷的,一个是资产使用假设是什么,是公平交易假设还是继续使用假设还是清算假设?二是资产的市场是什么,同样的市场价值,因为市场细分也有不同的市场价值,同样的非市场价值,基于使用目的不同,也有很多种,每种价值可能都是不一样的。公允价值不能泛泛谈现行成本、现行市价、 折现值,一样是市价,也有很多种,如何她学过评估学,就知道这里面问题的复杂。

公允价值是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价值,只有一个市场,适用交易假设,有足够的买卖双方,又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短期),它是买卖双方供需均衡的一种价格,不是两个人成交了,这个价格就是公允价值,现在实务中用得是最可能的价格,最可能价格因评估目的的不同适用不同的价值类型也不同。

以我观之,资产的定义要改变,就以“成本‘观恢复算了,一种设备,原值100万元,现价120万元,按公允价值会计,确认当期利得20万元,但以后每期折旧增加2万元(假设按10年摊销),也即以后每年利润减少2万元。以奥尔森模型作企业价值评估,与传统会计模式相比,账面价值增加20万元,但每年超额收益减少2万元,折为现值差不多也减少20万元。也就是说,资产利得与折旧增加相抵,传统会计模式与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从企业价值评估角度,殊途同归,既是如此,调账干吗,只有收益没有成本,而且企业趁机操纵利润。



本贴最后修改: 飞草 因 1 原因在 2003-12-17 12:35:48 修改
发表于 2009-6-22 17: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首先公允价值并不等同于现值,现值只是公允价值的衡量的一种方式而已;其次毫无疑问,公允价值带来了价值衡量的不确定性,可问题是,价值的衡量一直就是十分确定的吗?历史成本的最初确定不也是交易双方共同认可的价值。现实中我们会发现随着人们劳动的深度和广度的展开,对资产的价值认识日益深入,必然要求我们关注价值的动态变化,而公允价值的意义应该就在于此,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资产的价值。
发表于 2009-6-22 18: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到都公允了,会计们也都失业了
发表于 2009-6-22 18: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专业 看不懂
~~~~~~~~~~~~~~~~~~~~··
发表于 2009-7-3 22: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有幸当过谢导一个月的学生,对公允价值略有研究。刚毕业,看到这篇帖子,忍不住来回复。
虽然公允价值面临很多挑战,但毕竟已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从以上来看,楼主根本不懂公允价值,居然敢公然攻击公允价值研究的权威大家,居然还是在湖南大学的BBS上,真是让我为会院悲哀。请楼主赶快去阅读更多的关于公允价值的文献,特别是谢导的《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一书,系统了解她的观点,再来讨论。勿再乱放厥词。如要和我联系,请发邮箱liuseans@gmail.com
发表于 2009-7-4 11: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beijian) 的帖子

哈哈,这位同学看清楚下哦,这是篇转贴,而且按文中的时间看,MS是在2003年发的。不晓得楼主怎么转这么老的帖子。

2003年,公允价值确实还未盛行,有许多弊端。到2007年财政部正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一理论已纯属正统了!

这位同学还在谢老师底下当过学生啊,牛逼,多来发发贴吧!!!

写下在谢老师教导下的心得嘛~~~
发表于 2009-7-6 11: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词如此刻薄。
毫无学术作风。
最后的结论更是贻笑大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30 17:41 , Processed in 0.15641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