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5|回复: 6

新闻院VS电气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8 11: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闻院VS电气院
我们大学生是否需要通识教育呢?这是个问题。

20091117日晚800,湖南大学新闻院对电气院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辩论赛在综合楼108室正式举行。
正方为电气院,他们的观点是大学生需要通识教育,反方为新闻院,他们的观点是大学生不需要通识教育。
这场辩论赛真可谓是精彩绝伦啊,双方辩手意气奋发,满怀着信心。刚一上场,就以新颖而幽默的自我介绍赢得了阵阵喝彩!

双方都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备,因此在开篇立论环节,就已经让人有势均力敌的感觉了,
正方一辩借蔡老先生的一句名言巧妙的引出了自己的论点,并指出过多的专业知识使大学生缺少了提高综合能力的机会,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十字型”人才。并以“李达班”“元培计划”的出现为证说明当今社会需要可文可武的人。我们的帅哥一辩的语言可谓是铿锵有力,字字珠玑啊,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可是新闻院的美女一辩也丝毫不弱,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风范,她智慧的点明这里的大学生是特指中国大学生,虽然此后双方关于这一点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是最终在评委老师的点评中得到了肯定。此外,她还对同时教育进行了严谨的定义,并指出当今社会仍然对专业知识具有很高的要求,通识教育不符合就业要求,并可能造成“专业吃不饱,通识学不全”的现象。无论是在气势还是语言上都不逊色于我们的帅哥一辩。

进入驳论阶段,反方二辩以罂粟做了一个精彩的比喻,说明了通识教育虽然有它的好处,但我们不需要,在这一阶段,双方就大学生的范围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台上辩论扣人心弦,场下观众热情高涨!

进入自由人对话阶段后,双方展开了更为激烈的雄辩,并结合了现实,对当下的金融海啸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论证自己的观点。进阶着双方一辩给予了同样精彩的攻辩小结,整个过程,他们都表现的井井有条,紊而不乱。

每场辩论赛最精彩的阶段要属自由辩论了,这是最能体现辩手灵活性和能力的阶段了。本场也不例外。双方辩手在这一阶段,随机应变,以不变应万变,都始终围绕着各自一辩的论点进行精彩的辩论。在这一环节,双方主要对中国到底需要人们样的人才以及通识教育是否需要靠教育来实现等问题进行了辩答。他们用灵敏的思维,简练而有力的语言,论证着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台下时而不时的想起热烈的掌声,场面怎一个“热”字了得!

自由辩论结束后,双方三辩分别对前面的辩论进行了一个深刻的总结,指出对方的漏洞,再次阐述自己的观点,虽然都是临时发挥但却仍然那么流利通畅,有力度,为这场辩论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但千万别以为到这儿一切都结束了呦,后面的观众提问可也是不容错过的精彩哦!虽然没有辩手那般的专业,但他们仍然很积极很认真的提问,想为自己的学院尽一份力,整个赛场几乎沸腾了,看着那一只只高举的手,我不得不承认,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精彩的辩论了!其实到这儿,谁输谁赢真的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场辩论赛的价值已经被充分体现了。

评委们经过艰难的抉择,最终决定反方为获胜方,结果宣布之后,会场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和尖叫声,新闻院赢了,赢得漂亮,电气院输了,但他们同样很精彩。作为一名电气人,我真的为他们感到骄傲,因为在整个过程中我目睹了他们的努力,他们的自信和他们的精彩。他们真的很棒!当然我也不得不对新闻院的聪明才智,铿锵的语言而心悦诚服,他们的精彩同样令我折服!真的很开心欣赏了这么精彩的辩论,你们都是骄傲,我们湖大的骄傲!!!


A.JPG


B.JPG


C.JPG


D.JPG

E.JPG


F.JPG


G.JPG


H.JPG


I.JPG
发表于 2009-11-19 01: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个人色彩有点严重勒~不过对比赛的报道还是挺翔实
当然如果能分个段注意下排版就看得更舒服啦~~ [s:329]
发表于 2009-11-19 23: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恩。。同意楼上。。。不过写得挺好
发表于 2009-11-19 23: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持不错。。。哈哈
发表于 2009-11-20 05: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这篇稿子我一眼扫过的时候真的是热血沸腾……
可见记者是深深被场上气氛感染到了啊~
这篇稿子的亮点在于用了很多修饰气氛的词,把场面描写的十分热烈,而且也举了典型的例子,写了辩论场上争论的焦点。在稿子中我看到了很多活生生的人,有观众,有辩手,有评委老师,都有神态,真挺不容易的,1L说这篇稿子很有个人特色,的确是这样,所有的稿子看下来,这篇是最生动的。
但是不足也有,主要也是太感性了,不够理性,如果能把立论,结论的几方面几点都抽出归纳,同时引用一些比赛现场选手们的有意思或回答巧妙的原话,完善一些细节,那这篇新闻稿真的是,非常精彩。
我也举个例子吧:
“自由辩论结束后,双方三辩分别对前面的辩论进行了一个深刻的总结,指出对方的漏洞,再次阐述自己的观点,虽然都是临时发挥但却仍然那么流利通畅,有力度,为这场辩论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
其实读完这一段,我们并不知道三辩都总结了些什么……对不……

再比如:
“但千万别以为到这儿一切都结束了呦,后面的观众提问可也是不容错过的精彩哦!虽然没有辩手那般的专业,但他们仍然很积极很认真的提问,想为自己的学院尽一份力,整个赛场几乎沸腾了,看着那一只只高举的手,我不得不承认,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精彩的辩论了!其实到这儿,谁输谁赢真的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场辩论赛的价值已经被充分体现了。”
这样的一段话不是说没有用途,烘托气氛的句子要和有内容的句子一起写,就很有效果。那句“整个赛场几乎沸腾了”,如果可以说一下到底是从哪里沸腾起来的,就更好了。
发表于 2009-11-20 23: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识教育是啥
发表于 2009-11-24 16: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同学真不错。好用功啊。顶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2-19 01:31 , Processed in 0.06862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