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8|回复: 7

让少数重点学校校长推荐学生只会造成教育的更大不公————陆天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3 20: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大自主招生,玩了个时髦的招术,在全国圈定了一些“重点”中学,赋于这些中学的校长以“特权”,可以各推荐本校几名优秀学生上北大。在中国当前的社会形态下,这样做果真能改变千百年来一考定终生、分数定终生的“不当”局面,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养成,并加快我国杰出人才的培养吗?
不能。
理由是:
一, 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校长们为了表示自己的公正公平,不给自己的仕途带来不可克服的麻烦,他们一定会把推荐的学生先公示于众,一定要让公众对自己推荐的学生都没有意见,都“心服口服”了。这种情况下,推荐出来的学生,优秀是优秀了,但往往不会是“怪才”和“偏才”。这些学生大多数不用推荐也能考上北大清华。推荐不推荐,并没有起到它应起的作用。而真正需要推荐的,恰恰是那种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不受应试教育体制束缚,有独立进取意向和才能,并在某一方面已经初露头角,并显示相当发展潜力的孩子。这些孩子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往往不会被公众认为是好学生,甚至都有可能不被大家认为是好孩子。应试的高考制度很可能把他们挡在了大学的、特别是北大清华中科大等那一类大学校门外。我举一个当代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韩寒。如果当年韩寒的校长要力荐韩寒上北大,可能百分之九十的教师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家长都不会认同他是个“优秀的学生”。但我们不能不认为,他比后来考上北大中文系的那些孩子在文学方面更有天赋,更有才华。他是值得被推荐的。(当然,他本人愿意不愿意上大学是另一回子事。他好像连高中都没上啊。这很可惜。做文学毕竟还是需要学问做支撑的。)我敢说,今天的中国,没有哪个校长敢推荐韩寒上北大。为什么?因为公示肯定通不过。校长如果推荐了韩寒这样的孩子,多数人一定会认为这个校长一定收了韩寒家长塞的钱。因为这孩子初中就有好几门功课不及格,而且又那么狂傲不羁,不听招呼。他怎么能上北大呢?韩寒的情况说来有点特殊,我再举一个能被公认的例子,比如文史大师钱钟书,当年数学只考了十五分,再比如著名的历史学家、原北京市的副市长吴晗当年考试时数学考了零分。但北大清华还是收了他们。如果要公示,他们能通过吗?真正的英才奇才之所以是英才奇才,恰恰是因为他们有别于一般人。你要让大众也能在他们的早期就认识他们的价值,这是不可能的事。艾因斯坦读初中时据说也是成绩不好的。两三岁时还不会说话,是个很不机灵很木纳的孩子。在学校肯定当不了学生会主席,更不用说能进入前十名前五名,也不可能被他的同学们推崇为“牛人”。现在的中学校长会推荐他上北大吗?首先公示就通不过。但恰恰是这样的孩子在应试教育疯行于世的当下,是需要通过特别的推荐去获取深造的机会,让他们终有个出头之日。也才能说,弥补了当前应试教育(考试)制度给人才选拔所造成的缺陷和遗憾。所以,现在的矛盾是,校长们为求稳当,必须公示,公示通得过的学生,往往是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学得很好,也活得很好的,不用推荐也能考上北大的。需要推荐的,往往又不敢推荐。要这样的推荐有甚用呢?
二, 校长们也有他们的难处。每个学校不可能每年都产生几个我们认为的那种“奇才”“偏才”“怪才”。这样有天赋的孩子的确不是每年每个学校每个地区都可能产生的。但每年都得推荐,那只有推荐“通才”了。所谓的通才,还是考试考得好的孩子,平时听话能干的孩子,能够帮助学校做些社会工作的孩子,是一些小大人,小干部,面面俱到的孩子。被公众认可的孩子。这些孩子当然是好孩子,应该读北大。但这样的推荐实际上还是在肯定当下的应试教育体制。谈不上什么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的。因为历来保送上大学的就是这样一些孩子。何新之有?
三, 改革教育制度,强调取消中学的“重点”和“非重点”,力求教育资源的平衡和平均。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受到相同的教育,力求在同一走路线上起跑。这是我们社会向公正方向发展的重要一环。否则生在贫困落后地区家庭的孩子永远不能同生在大城市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社会的不公永远不可能消除。而北大目前的做法加强了这几十所中学的“重点”地位。使得这几十所中学的孩子平空获得了一种为所有其它学校的孩子所不可能获得的优先成才的条件。这对其它学校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其它学校的孩子会认为,自己再努力也不可能得到这样推荐的机会。但他们并不一定就不如那几十所中学的孩子。历史证明,许多有作为的杰出人才也会出在偏僻的中小城市和不那么出名的学校里。
四, 北大这么干,对其它大学也是不公平的。北大圈定这几十个中学,推荐的学生必须是上它北大的。这样在考前就把这几十所中国最好的中学的所有的优秀学生都搜罗进了北大。我想,清华人大中科大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等等等大学的校长一定很不服气,他们一定也会想出一些招术来争这些生源。如果所有的重点大学都来这一手,中国的教改就热闹了,在不触动应试教育的根本,没有实质性改革的前提下,变成了一场生源争夺大战。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已。如若不信,尽可拭目以待。
五, 中国当下是什么情况?有那么多的农村学校,那么多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非重点学校的教师质量和教学质量只能用“可想而知”几个字来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提倡加强素质教育固然重要,但我认为,教育改革关键还得在提高普遍的教学和教育质量上狠下功夫。别玩别的花招。别做表面文章。怎么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受到同样水平的教育和教学,能把眼下这几本书上的知识真正学到手,让一般老百姓的孩子都能健康地成为有知识的人,有一个谋生之本,是当前老百姓最关心的。最重要的。别急着动别的。几亿学生的一个大国,不通过考试取人取才,如何才能保持社会稳定?如何才能让身处最底层的那些穷人的孩子获得同样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说一句实话,当前社会公信力普遍低下的情况下,底层的百姓,一听“推荐”二字,心里就哆嗦。他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我们这些人的孩子能得到推荐吗?你们这种“推荐”真的不会有“猫腻”吗?今天没有,能保证以后也没有?比如我们的医改,这么改,那么改,结果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后看病仍然只能(或者说都愿意)去找“黑诊所”。北京市都解决不了黑诊所的问题,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正规医院太难进。民工进不了。穷人进不了。医改,教改的立脚点到底应该放在何处?是我们必须考虑的根本问题啊。



看了看挺有感触....
发表于 2009-11-24 14: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长、安) 的帖子

不仅要转帖,最好有自己的一点看法……
发表于 2009-11-26 01: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编的不太像,哗众取宠。
发表于 2009-11-26 01: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编的不太像,哗众取宠。
发表于 2009-11-26 12: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满襟花带泪,衣袖宿离魂,lz别在哭了,生活总是要下去的
发表于 2009-11-27 00: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太好了,我双手赞成
发表于 2009-11-27 01: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太好了,我双手赞成
发表于 2009-11-27 11: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lz直接说自己内牛满面不完了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2-2 10:49 , Processed in 0.18404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