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3日是俗称“灯节”的元宵佳节。然而相比于年轻人普遍热衷的众多洋节日来说,传统元宵节的概念在很多人的心中早已淡漠,一些商家为元宵节所作的促销吆喝,也声势甚微不成气候。
当然有人不甘心这样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就这么被轻易遗忘,他们试图通过为元宵节加上新“包装”,来使它获得“新生”。有人提出,元宵节应当成为“中国情人节”,因为宋词里就有“去年元夜时o花市灯如昼o月上柳梢头o人约黄昏后”的记载。而事实上,在古代封建时代里o确有未婚男女借赏花灯之机物色对象的传统,因此推元宵节为“中国情人节”不无道理。
问题是,给了元宵节一个“中国情人节”的名分,并不能立马就使得这个节日从历史的记忆中“复活”过来。实际上,除了元宵节之外,我们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都在逐渐走向衰亡,且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不争事实。这样一种情况的存在,与其说是传统节日的悲哀,不如说是我们节日文化的悲哀。
发动大家把元宵节当“中国情人节”来过,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错就错在这个“中国情人节”离西方的“情人节”实在太近了。就在春节后面几天,青年男女刚过完洋“情人节”,谁还会有精力再过一遍“情人节”呢?总不能让有关部门作出规定,在“中国情人节”为所有的夫妻和情侣放一天假吧。何况,让青年男女在元宵节晚上上街找对象也行不通了啊。
元宵节等传统节日被人们淡忘,洋节日的冲击是一个方面。但我们自己并不把传统节日当一回事,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有人感慨,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已经仅仅剩下个“吃”字了。君不见,在元宵节到来之际,那么多商家能打出的,无非是些口味各异的汤团广告而已。而反观众多的洋节日,一般都比较富有人情味,重视人人能够参与其中,享受节日的浓浓氛围。
比如西方“情人节”的时兴,就体现出较重的文化意蕴。“情人节”来临前,商家们早早就开始策划运作“情人套餐”、“烛光晚宴”等一系列活动,一些酒店为情侣现场订做心形巧克力,甚至把钻石戒指、铂金项链等作为奖品,来迎合青年男女追求浪漫的心理。我们的“中国情人节”期间,一些地方也举行了一些活动,但基本上是政府组织的灯会,内容和形式都十分老套,有的甚至连安全问题都得不到保证,这样的活动又怎能让“情人”们为之心动呢?
真有心要“拯救”传统节日,还应当在教育上花一点功夫。现在太多的年轻人,不知道端午节屈原投江,不知道七夕节鹊桥相会,对元宵节的“人约黄昏后”也一无所知。这里面反映出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问题。年轻人整天吃着洋快餐,看着洋电影,能不觉得洋节日时髦吗?呼吁保护“中国情人节”,初衷的确是良好的,但如果我们既不能继承节日的文化传统,在过节的形式和内容上也不能推陈出新,那么对于“中国情人节”等更多的传统节日,我们是想保护也保护不了的。(稿源:红网)(作者:李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