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元日希,1990年代撰写《资本经营》、《资本扩张》两本专著,引起中国学界和媒体的极大关注。郭一直从事改革开放领域的经济学问题研究和一些重要的研究活动。1998年5月,他从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助理位置,下派到四川德阳市政府担任副市长,再次引起外界关注。2003年1月,市长任期届满,他回到学校,继续从事经济研究工作。
但德阳那段日子仍不能让他忘怀。他直言,“目前中国基层政府的执政行为需要认真研究。基层政府决策和运行中存在的缺陷是体制上固有的矛盾造成的。”郭元日希决定将这一段经历写下来,“实打实地将地方党委、政府的运行和对问题的处理纪实性地写作,那是需要勇气的。我也曾经非常犹豫,但受着社会责任的驱使、良知的鞭策,作为一个学者,我一定要写出来,哪怕有再大的风险。”
他将5年副市长生涯中,经历的德阳市委市政府处理15件轰动全国的大事内幕一一公诸于众。“我的想法,是给基层政府和研究者提供参考,以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郭的《市长手记—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经济学思考》现已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但真正引起关注的这本书仅在坊间小面积流传,并不能如出版社原先预想的那样成为大发行量的畅销书。尽管出版社认为此书的独特性必将在国内引起轰动,事实上,由此书引发的后果仍然出乎他们的所料。《市长手记》还未上市就传出先遭“封杀”的消息。
2004年12月23日,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为《市长手记》的发行正式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出版社邀请了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各大媒体到场,对该书做前期宣传。发布会后,一些媒体对该书的出版做了小篇幅的报道。但没有形成影响,人们甚至还不知道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据称,也正是这个发布会,才让《市长手记》遭遇坎坷。在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新闻出版局也有官员到了现场。会后,该官员把《市长手记》带回了局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市长手记》上市的计划被打乱,乃至后来传出“在川内遭到封杀”。
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该书后来被送到了相关宣传部门官员手中。相关部门当即组织了很多经济学界、新闻界和出版界权威专家对书进行审读,并要求审读者写出评论。
一些审读者的意见很快出来,很多人几乎都一致认为这是一本好书,对提高执政能力,增加执政透明度,增强政府的亲和力,增进百姓对政府的理解很有参考意义,也是符合中央精神的。一些经济学家和川内名流还纷纷写出书评,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以进行声援。
不仅仅如此,《市长手记》出版的消息很快在川内政坛引起震动,省委、省政府相当多的高官均已知道此事,并明确要求把书送去给他们“翻阅”。有的省领导干脆直接给郭元日希打电话,要求给他送本书去。
虽然如此,《市长手记》还是遭遇了“封杀令”。“因为该书的一些内容触及了书中主角‘德阳方面的一些官员’,让他们很不满意,很不高兴,动用了一切关系和力量,不想让此书与读者见面。”知情人告诉记者:“因为一旦正式上市,对有些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刚刚出版就遇到封杀令,看来《市长手记》一书命运艰难。”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几乎所有的人一致认为,这是一本会在今年的中国引起一阵风暴的书。
西南财大出版社一社长对记者所说的“封杀”一说表示了异议。他说,该书不是被封杀,更不是被禁止。“目前,有的人对此书的内容有意见,省委宣传部正组织力量对此书进行审读,还没有最后定性。如果是属于该禁的书,那宣传部完全可以直接就下令禁止发行,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至于《市长手记》什么时候才能正式上市,该社长也不知道。他说:“按照规定,我不能接受你的采访,但估计应该不会很久,书就可以上市,你再耐心等两天吧!”
据称,该书已经印刷了10万册,暂被封存在库,打上了“封条”,至于什么时候才能正式上市销售,目前还不得而知。
据悉,这本书在新闻发布会后,有媒体已经做了报道,因此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关注,出版社已经接到很多读者电话,询问在哪里才能购买此书。但目前该书“奇缺”。在此背景下,记者在一家茶楼里,与这件事的主角进行了长达6个小时的交流,试图探寻他副市长任内的经历与一位学者从政体会到的大陆官场游戏。
《市长手记》不是简单曝光
记者:这本书披露了很多大事件的内幕,你是想暴露一些问题吗?
郭:不是暴露,而是建议,给执政者提供参考。也是要让人们知道,德阳在治理“两金三乱”、抓安全生产、发展工业经济上所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让人震惊,发人深思,比如“金路夺权事件”、中江丝绸公司破产事件、治理超载沙石车事件等。我想让大家知道,在这背后,政府部门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是干得好的,哪些是错误的决策,把这些都透明了,让百姓更加理解政府,增加政府的亲和力。
如果说有曝光,《市长手记》绝不是简单的曝光,更多的是一个学者的理性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理性的帮助。
记者:从书里面讲述的事情来看,你是下了很大决心,才把这些事公之于众的。
郭:应该这样说,我确实是想把事情干好,如果谁要把事情干砸,那就是我绝对不能容忍的。我认为,不管是作为一个学者,还是作为一个正直的人,他都应该是这样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学者的问题。就是官员他也应该是这样。
没把官场规矩当回事
记者:2003年后你没有再担任副市长,仅仅是因为届满吗?
郭:主要是届满。我1950年出生,2003年我满53岁。如果再干5年,回到学校,业务就可能生了。对家庭的影响也很大,基本上没有照顾到家庭。我回来正好写书,我想写两本书,一本是《市长手记》,还有一本《资本通论》。如果我继续当官,我的书就不好写,更不好出版。
有一个老领导一句话对我影响很大。那次我在西安参加全国科技大会,回来在飞机上碰到一位老领导。他跟我说,老郭,你去当市长,当一届已经很了解下面了,然后你回来进行思考。
我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如果再接着干,就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做学问,给政府提一些好建议,是我更愿意做的事情。
记者:你是一个成功的学者,你认为你是一个好市长吗?
郭:我在书中写过:“我不会做官,太不把官场的规矩当回事了,因此注定了我在德阳呆不了多久。”在1999年刚去德阳不久,我就有了这种感觉,因为我跟当时的“一把手”产生了冲突,是因为金路集团亏损问题。当时的川金路不仅亏损,而且非常严重,远远超出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想象,但集团老总却瞒报亏损情况,给艾欣的三通集团重组金路带来被动。我很生气,直接向“一把手”提出要求处理当事人,但他坚决不同意,反而说要把他调到政府,享受副县级干部待遇。当时我就想,得罪了他,也注定了我今后在德阳的从政生涯是困难的,事实果真如此。后来他跟我开玩笑,说你是下来镀金的。我说,金是镀不了,恐怕你要给我镀一层锈。他后来真把那人调到了政府,享受副县级干部待遇。
仍担心遭报复
记者:你认为自己在市长任内做得最满意的事情是什么?
郭:首先是抓工业经济。刚上任,我分管工业。当时德阳已经出现了区域性经济问题。我着手进行工业结构性调整,确定重点发展优势企业。几年下来,为德阳引进培育了至少10家过10亿元的大型企业。如今工业经济走出了低谷,已跃升全省第二。
后来市委安排我抓安全生产,这也是我抓得最满意的。因为国务院实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所有的副市长都不愿管安全,市委说要调整分工,就只有调整给我了。如今我走了两年了,德阳的安全工作先后被省政府和中央授予一等奖。
记者:治理沙石车超载的时候,你遇到了很大阻力,甚至与当地一些官员产生了矛盾,为什么?
郭:德阳一些镇上违规采沙石和沙石车超载现象比较厉害。因为采沙一本万利,利润太大太诱人,因此有的沙石老板不惜铤而走险,一些沙石车本来只准载5吨,他可以载50吨,白天不敢上路,就夜晚偷偷上路。我亲眼看到一个16岁的女孩被严重超载的沙石车夺去了生命。
我下决心进行治理,但这影响了很多人的利益,包括个别基层政府官员,因此不光沙石车老板可以提着两枝冲锋枪追杀我,还有一些干部也想法阻止我的行动,理由是治理行动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还有的人甚至认为我是在与他们过不去。我告诉他们说,发展经济,不能靠违规经营。
记者:当领导是需要下属支持的,如果你得罪了下属,也可能遭到他们的反对,甚至影响组织部门对你的政绩考核。
郭:管安全难,难在要得罪人。老百姓是拥护安全生产的,但官员中的一部分是不拥护的。我在关闭小煤窑时,也遇到了这样的阻力,因为小煤窑背后存在很大的利益集团,有的基层政府官员甚至在小煤窑里有股份。关闭小煤窑,直接影响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想方设法阻止我,部分县上的领导还找我闹,说要影响当地的脱贫致富。但我还是坚决关闭小煤窑。有时候快顶不住了,我就告诉他们,至少在我任期内不能开小煤窑。
有一次煤窑瓦斯爆炸,死了7个民工。7条鲜活的生命啊!我在全市安全生产大会上,痛斥一位县长。我也明白,给我的政绩打分的都是这些下属,这些做法也直接影响了我的选票。
记者:你离开德阳快两年了,还担心有人报复你吗?
郭:实话说,我现在还很担心,因为沙石车后面有一个大的利益团体,一些沙石车主是涉黑团伙成员。好在很多德阳人现在还很感谢我,还有一些人春节到家里给我拜年。他们说,郭市长当初的一些措施现在产生好处了,像小煤窑问题。
数字出政绩
记者:社会上一直在批评数字出政绩的虚假现象,你在位期间遇到过吗?
郭: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让我很惊奇。经济学需要数字,政府管理也需要数字。但一些部门形成了数字攀比之风:到了年底要报成绩了,一些单位就先看一下别人的数字是多少,再调整自己的数字。我看不下去了,在会上公开讲:要注意数字的准确性,如果数字有问题,是得不出科学结论的,会影响政府的决策。一些单位的数字让我意见很大,因为我分管工业经济,数字必须到我这儿来,我发现一些数字与我自己调研的数字有差别。
记者:你是说,当时的一些数字存在问题吗?
郭:不光是德阳,国内其他地方也存在这样的情形。比如GDP的统计,在盲目追求政绩的大环境下,GDP成了考核政绩一个重要的指标。我关心工业GDP,但市长关心的就更多。一些民营企业报出的数字随意性更大,他找政府办事的时候,报出的数字是一种;他不需要政府部门支持了,报出的数字又是另一样。现在正在进行的经济普查,如果不认识到这些,同样会出现问题。
记者:在有的地方,上级政府部门的决策,到了下级就得不到执行,你遇到过吗?
郭:遇到过,这是一种肠梗阻,说穿了就是政令不畅。这也是制度的问题。在基层,如今一些官员已变成了“官油子”,牵涉到他的部门利益了,决策到了他手里就走了样,他要首先考虑有没有他的好处。政府考虑的都是大众利益,部门利益与大众利益发生冲突了,应该首先考虑大众利益。但如果部门利益不解决,就很难保证政令畅通。
记者:你遇到决策执行不下去的情况,都是部门利益在作怪吗?
郭:不仅仅是。与“一把手”也有很大关系,如果一把手的权力得不到制约,那是很危险的事情。中央出台《党内监督条例》,说明党看到了这个问题。
记者:你在书中还提到了内涵丰富的排名学,这也是学界首次把干部排名当做一种“学问”提出来。
郭:领导干部的排名确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是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很多地方都存在这种现象。排名是一种“政治风向标”。你在当地的排名,表明了你的政治地位。排名靠前了,说明你上升了;排名靠后,说明你的地位下降了;如果在媒体上长期看不到你的名字,说明你出问题了。现在,排名的\"意义\"更加深刻了,排名靠前的,有好事总是先享受;排名靠后的,遇到坏事总是你先出头;坐好车是排名靠前的先享受,排名靠后的只能坐淘汰下来的车子。秘书长是最谙此道的,因为他必须专门对排名学进行深入详细的研究,开会、吃饭谁排前,座位怎样安排,都很讲究。如果不懂排名学,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秘书长。我很反感这种做法。在学术界,只看你的观点如何,靠观点征服别人。你的观点好,人家就服你,而不是靠排名。这是一种弊端,目前,学术界也沾染了这样的习气,很不好。
两次提出辞职
记者:听说你刚到德阳后一年多,在1999年的时候曾经向市委提出辞职,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做出这样的决定?
郭:《市长手记》里只提到一次,也就是1999年那次。实际上我提了两次,第二次是直接向省领导提出来的,我没有写进去。
第一次辞职,是因为1999年吉林一家公司与德阳一家公司的重组事件。两公司进行重组是我直接牵头负责,也很成功,市委领导还参加了重组的签约仪式。但后来德阳公司部分职工突然认为吉林那家公司是骗子,是来德阳玩空手道。在一些人的操控下,部分职工围攻、殴打该公司老总和董事长,时间长达三天,差点闹出人命。事情发生后,德阳一位市领导说:“放心,打不死人”。最后我和一位副秘书长“调虎离山”,避开当地派出所的视线,把被禁闭的那位总经理救了出来,送到了医院。
事情解决后,我回到成都的家中,给当时的市委书记打电话,表示不想再回德阳了,提出辞职。市委书记派政法委书记到家里劝我,说你一个博导市长就这样离开德阳,让市委不好交代,并给我保证,说回德阳后就对打人事件进行调查。我也从大局考虑,回到了德阳。
第二次辞职是直接向省领导提出来的,那是在2001年,因为金路夺权事件,但也没有辞掉。
记者:你现在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打算吗?
郭:我回到学校,就只想做一些经济方面的研究,学校领导给了我很大的支持,给了我充足的时间整理思路,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我非常感谢他们。
我也遇到了一些压力,比如有的人认为我是书生意气,不适合做官,我不把这些风言风语当成一回事,这也很正常。比起我在德阳的经历来,算不了什么。
在德阳的4年多,只是我人生轨迹的一个插曲,但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给我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很多重要的材料,我会非常珍惜。
记者:是不是因为你学者的气质和个性,影响了你在官场的发展?
郭:为官和为学者的要求不一样,但为人都应该正直。也许我不适合做官,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路。我无愧我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