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01|回复: 12

鸢夜影评系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9 11: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方便网友阅读,现将本帖专门用于收集鸢夜在湘江评论所发表的影视评论,不断添加中.如需阅读或发表相关评论,请点击相关文章链接.

鸢夜,女,师大社会学专业,浙江杭州人.湘江评论副版主,特邀影评撰稿人.
 楼主| 发表于 2005-3-9 11: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鸢夜影评系列一——孔雀
http://bbs.wlzb.net/phpwind/read.php?tid=12045&fpage=1

两个月没见的朋友看到我第一句话就是“看了孔雀没”,我摇摇头,自觉可惜。这不是第一个强烈推荐的人了。《孔雀》的DVD还得段时日才能见到,要看就必须去电影院,还是有些心疼钱。
   三月四号上午,一下火车,妈妈要我去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她,医院对面是杭州生意很好的“庆春电影城”,并且就在公车站旁边。电子屏显示:孔雀,9:30,早场15元。我迟疑了两分钟,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我要去看电影,两个小时后再去找她。
   此时电影已经开始20分钟,工作人员好心提醒我,可我还是买票进场。于我这般的影迷,是很看重电影的开头的,“一个好开头预示一部好电影”——刚说过的话,但好奇心终究打败了原则。
   黑的场,有半年没进电影院,上一次是9月份生日时一个人去看《哈利•波特》。说实话,打开厚重的门时,有些激动和兴奋,还有幸福。此时《南方周末》假如来采访我的幸福值,我大概会打120分。呵呵。
   坐下后就遇电视上老在放且勾起我最大兴趣的场景:姐姐自制了降落伞,缚在自行车后座,她飞快地骑车,淡蓝色的降落伞被风鼓起,张开了大大的弧度,好像孔雀开屏,姐姐就是那美丽而骄傲的孔雀。俄罗斯味道的音乐适时响起,浅色的画面,美丽至极的镜头!姐姐是个倔傲的女子,心气很高,她叛逆不羁。这样的事在那个年代那个小城可真是了不得的举动。所以在我的心跟她一起飞翔起来时音乐戛然而止,她的妈妈死死拖住了车后座,她跌倒了。愤愤地看妈妈一眼,她毫不迟疑地跑掉,好像要跑出这个逼仄的世界,再也不回头。
   接着,我让自己沉浸到电影里,关掉手机,忘掉旅途,抛开睡意,完整地投入顾长卫的记忆中。
   人说处女作容易给人慌乱的感觉,因为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会不可避免地急于塞进一个口袋里,把它撑地满满的。但大家都说顾长卫的处女作很静,细长,成熟。我抱着最美好的期待。
   电影院里时有笑声,但更多是沉默。的确不乏一些令人莞而的片断,比如姐姐故意在手腕上抓出伤痕,然后对会拉手风琴的慈祥的叔叔说“这是家里人抓的,家里人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我认恁做干爸。”接着她在电影院里得意地对弟弟说“反正咱爸咱妈不喜欢咱,只对老大好,总有人对咱们好。”她孩子气的成熟给人淘气的好笑。还有弟弟穿着一身港台味十足的衣服出现在家人面前介绍说“这是我对象,……这是她儿子。”当时真的忍不住嘴角上扬。片子里很多类似的细节,总能惹人笑,却又都不是痛快的笑。有些像生活里的自嘲,带着些心疼,好似他们都是我身边的亲人,心柔软得紧。
   很多人在这部片子里找到六七十年代的气息,当然了,它是以那个年代为背景的。但在我看来,三姐妹的故事不仅仅是那个年代的,如今还是一样。生活的本质总是相同的,顾长卫要讲述的恐怕不是生活场景,而是生活的内涵。所以我这个80年代的人照旧看得揪心惆怅。
   有一些很残酷的镜头被拍地不动声色。姐姐“干爸”的子女认为她是狐狸精勾引他,赶到她的工厂对她拳打脚踢;弟弟在大雨滂沱中将伞狠狠扎向“让他丢脸”的哥哥,口中喊着“他不是我哥哥”;妈妈发现弟弟预将哥哥毒死的第二天,在一家人吃饭时,她把鹅灌下放了老鼠药的水眼睁睁看它抽搐直到断气。顾长卫没有加上音乐去煽动,长镜头让事件自我发言。每次,我都会猛抽口气,下意识地将手捂住嘴。太残忍了,生活的形态。不是时代给予的,是人本性的结果。正因为它们有可能发生在我明天的现实里,才不忍心目睹。是害怕和不堪。
   灯亮起,结束了。我走出影院,外面是早春三月的明媚阳光,心里头怪怪的感觉。挺好一片子。可以被质疑与置噱的地方也不少,但不太想去破坏一份完整的酸涩。我看到站在马路对面的妈妈,觉得生命里诸多无奈痛苦总还是有地方收留的。
   我是看惯长片的人,但也新奇,两个半小时的片长在公映的影片中实属罕见。似乎说《孔雀》的票房不算突出,不太明白个中缘由。它确实是又一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代表作”,可是宣传并不少,是什么阻碍人们的脚步?150分钟?没有明星?没有英雄?没有拯救?还没有什么?噢,天知道!
 楼主| 发表于 2005-3-9 11: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鸢夜影评系列二——时时刻刻
http://bbs.wlzb.net/phpwind/read.php?tid=12095&fpage=1
  
流畅的叙事,三个女人的一天,某一天。One day of these days,却能反映一生。我喜欢流水般的故事,或许是从小在水的环境中成长。
  爱上妮可•基德曼,曼妙的女子,伍尔夫的神经质和专注被她再现。伍尔夫的小说充满了绝望的流畅,和她生命的边缘性不无关系,时常处于声音的幻觉、死亡的召唤中的灵魂无法面对女主人的琐屑身份,她姐姐说她是幸运的,因为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一个是文字;但我不认同。现实令她充满了不适,她只活在她创造的文字世界里。她再不能活在当下,她必须在水中睡去,消除掉一切令她紧张的声音,从此安静,不必惶惑迷离。
  读她的小说的1951年的劳拉正是一个女主人,怀着第二胎的家庭主妇,被琐屑即将逼疯的女人。她不善于做家务,但不得不承担;她不懂孩子,但不得不生育。她是那么脆弱,朋友告诉她得了绝症,她无法面对朋友的死亡,变得继续活下去都那么艰难。她尝试自杀,可又不敢,她只是想逃离,并不是放弃。于是,她回家给丈夫烤了生日蛋糕,安静地生下第二个孩子,然后离家出走了,抛弃了孩子和家庭,她选择自己去安排生活。
  生活紊乱的2001年的克拉丽莎,和女儿的父亲离婚,与同性女友同居十年,又被诗人理查德吸引。她自信能干,她自己去买花,自己办派对,自己处理生活。但理查德的一句话让她崩溃了,“假如我死了,你的生活呢?”她终于认识到她寂寞,她不能在现实的琐屑中游刃自如,她只有在和理查德一起时才感到自己活着,其它时候却是可笑的虚妄的。她要的究竟是什么?她不明白了。当理查德在她面前纵身跳下时,眼泪肆意纵横,他说“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比我们更开心了”,伍尔夫在给丈夫的遗书中也如此写道,他给的是爱情,她回报的是懵懂迷茫。她不如他活得明白。最后理查德的妈妈出现,正是那个选择自己生活的1951年的劳拉,她老了,可变得坚定。她讲述当年的抉择,克拉丽莎忍不住哭了。这第三个女人的痛苦在于寻寻觅觅的辗转里,她始终没有找到归宿,自信瘫陷于那纵身一跃间。
  只是一天的故事,串连起三种女人的人生。片头之后的蒙太奇将我带进一个流水般的世界里,虽然开头的水将伍尔夫带入死亡,却也是带入自由。早晨,钟响,三个女人侧转身,眼神里同一的迷惘和隐藏的寂寞。梳发,走出房间,生活立即赤裸裸呈现。简洁有力的开头,预示一部好电影。
  这部电影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只是一种意象的展现吗?也许是很多人无法明白的缘由——它的意识流倾向。意识流小说大概是小说进程中最难读懂的类型,可我喜爱它们的流畅,毫无阻碍的游弋。我可以理解伍尔夫的无以适从和劳拉的苦涩,但不太好感受克拉丽莎的挣扎。先前的分析都是一己之见,第一印象的速写,尤其克拉丽莎那部分,没有把握是适宜的剖析。但是,三个女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却是我最喜欢的演员。都很出色,在这个片子里的三个光彩夺目的女子。
 楼主| 发表于 2005-3-9 11: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鸢夜影评系列三——《巴黎恋人》的联想
http://bbs.wlzb.net/phpwind/read.php?tid=12096&fpage=1

这是韩剧,不是电影。我对韩剧很感冒,但是这部电视剧让我入了迷。典型的情节设置:灰姑娘,坚强乐观的女主角,富有帅气的男主角,潇洒不羁的第二男主角,坏心眼的女配角,家庭伦理。可是,我熬了通宵看完20集。

能这样吸引看过无数好电影的我自然有它的理由。

一、前两集是在巴黎实拍,我喜欢法国,喜欢听法语,没有理由不看,一旦开始看了,发觉拍的很好,无论摄像取景演员台词,都很合适。

二、韩剧通常是悲剧结束,赚小女生大把大把眼泪,这是我最不齿的。可是,这里的灰姑娘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不管多么童话情结,这种结局可以让我从韩剧的固定思维里挣脱出来,长长地舒口气,不容易啊。先上网查了结局,知道是圆满的,想到当我看到最后一集,可以带着微笑进入梦乡,而不必辗转难眠,胸口发闷,所以决定看完。

三、剧中的灰姑娘长相平凡,但是笑起来很可爱;有些粗心大意,但是很体贴;颇多磨难,但是很自强。最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会躲起来哭,面对破坏者她毫不让步,甚至可以咄咄逼人,所以看的时候很解气。王子也长的比较普通,但很有气质;工作时十分精明,恋爱却笨拙可爱;不做不愿做的事情,想做的就一定去做;幽默风趣,很懂情调。最不可多得的是,他明察秋毫,洞察是非,避免了一切无谓的误会和擦肩而过,所以看的时候很畅快。

四、剧情设置合理,矛盾冲突都事出有因,人物性格饱满,对话妙趣横生,细节处理地十分妥帖,让挑剔的我无话可说。

其实,除却以上理性因素,里面的爱情本身就是每个女孩子的幻想。无论怎样的女子,都心存着一个童话般的故事,渴望拥有灰姑娘的善良坚强美丽和水晶玻璃鞋;那个爱的人奇迹般地出现在她面前,空降部队似的降临到她的生活里。我不能免俗地想望着这些,于是轻易地被一部完美的“灰姑娘”俘虏。

联想最近开始恶补的韩国电影,是一种新的体验,韩国情色片带有新鲜的气味。不过最出色的还是金基德,《红字》尽管也不错,和《空房子》之类相比实在差了很大的等级,非常明显的距离。在红字里,最美的镜头当属佳喜与秀贤被红丝绸包裹着的模样,唯美至极。秀贤的性取向确实是出乎意料的处理,能拍出令人意外的效果实属不易了。在电影诞生一百年后,却发现电影题材几近殆尽,需要很大的智慧才能挖掘新意。哪怕最纯的感情也要处理得当,而不再是从前的只要影像就能吸引人。不得不联系起《在世界中心呼喊爱》,还以为会有多感人,结果整一俗套到底的垃圾,没有一点出彩的地方。连摄影也糟糕透顶。青春片的高手终究非岩井俊二莫属。哪怕模仿也该对得起模仿对象呢。真替那片子的导演难为情。
 楼主| 发表于 2005-3-10 17: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鸢夜影评系列四——楚门的世界
http://bbs.wlzb.net/phpwind/read.php?tid=12116&fpage=1

《楚门的世界》
  The Thruman Show-真人秀!楚门自认平凡普通,30岁之前他一直不知道自己在220多个国家被作为明星家喻户晓。一天24小时现场直播,他开口第一句话,走出的第一步,初恋,结婚,工作,朋友,一切一切他以为的人生却都是摄影棚的虚构,这是个充满谎言、欺诈虚假的世界,尽管它叫“世外桃源”。
  当楚门已死的父亲再一次出现时,事态失控了,楚门隐隐意识到他所处的世界异样。这世界似乎是围绕他而转所有人似乎都是串谋好的。他向最好朋友马龙求助,但马龙怎么可能告诉他真相,他是演员,他喜欢这工作,他是个明星,他不能丢掉这工作。当他依着基督(真人秀导演,JEUES?真讽刺)的台词对楚门说“假如所有人都是串谋好的,呐我不也是同谋?”他眼睛闪着泪光,此时真人秀的观众开始被煽情。天,这泪光究竟是真是假?我宁愿相信马龙的哽咽断续是受着良心谴责和对楚门的真情而自然流露而不是那该死的逼真的演技。然后,真人秀开播30年来的最高潮在薄雾中上演:楚门的爸爸衣着褴褛地走进,楚门猛地抱住他,抑制不住汹涌的感情泪流满面。顿时控制室里一片混乱,特写镜头,灯光,战位,音乐……基督指挥着技术的到位,呈现出最完美的一幕场景。电视机前的观众哭成一片。“OK!Great!”控制室一片欢腾,拥抱鼓掌相互庆祝。一场危机化解,一个高收视率诞生和更多财富将至。
  但是我心底却沉默流泪。他们兴奋之余可还记得这是楚门真实的人生?当一个人真实的感情被用作娱乐工具被针孔摄影机放大,当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只是真实世界里的人闲暇消磨时光的娱乐,当一个人的困难挫折喜悦欢欣都是由他人安排制造,那么这个人存在的主体是什么?他的思想被钳制着,他的人生沿可计的轨道运行。他究竟是谁?楚门发现一切时内心该是多么痛苦:曾经以为的一切轰然倒塌,父母妻子朋友竟然全是假的!但他是个英雄,不折不扣的英雄。在对施维亚(初恋女友)的执着心意下,在对真实的追求下,在对自我的肯定下,他毅然策划了逃跑。即使在恶意的风暴中他毫不退缩,奋勇反抗。在这样的勇气面前,人们被感动了,除了基督,所有创作人员工作人员观众无不希望他能逃离。
  基督试图劝回楚门的那段话是发人深省的,“外面的世界也一样充满谎言和欺诈,也是个虚假的世界,但在我为你而造的世界里你不用怕。”我相信基督把楚门当作孩子一样,当他用手指轻抚呈现楚门沉睡的荧屏时,他确实爱着他。但他不该一厢情愿地为他人铺设人生。他在成就和满足前已然忘却楚门是个有自我思维的人。他那救世主般的优越感是可鄙的,没有谁能主宰谁。楚门始终背对摄影机,我们看到他抹泪。我想他不是被感动,仅是悲哀,对三十年的自以为是而悲哀,他最终潇洒地转身面带夸张的笑容说“当我再也见不到你,早安,午安,晚安!”绅士地欠身后转而决然地踏出出口。The end!电影就此结束,但是楚门在现实世界的生活一定将更多坎坷,因为他是个明星。不过无妨,这是电影,我们可以不用追究这所有的虚拟。
  是的,这是电影,这便引出本片的主旨——媒体的伦理观。或许这部片子有谎言,虚假,世界的未知性,命运无常与预设等命题。但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表现媒体伦理问题。如今是个传媒发达舆论自由的时代,无奇不有的传媒技术令一切皆有可能。特别是针孔摄影机的发明运用不仅用来揭发社会恶行,拍摄记录片,也被装在私人卧室公共浴室摄制真人A片,还有被用来纪录他人隐私。科技真是把双刃剑。科学与人文一直争论不休,不去提索卡尔事件中的方法论大战,而是科技的一再挑战人类伦理道德底线。我们的传媒比如狗仔队在追求新闻利益时是否仔细考虑过公众的知情权是个什么范围的概念?正如有法律保障的自由才是真的自由,公众知情权的前提是保障个人隐私权。前年真人秀(由法国《楼阁故事》模仿而来,湖南经视制作)引发了一场火热的讨论,但不至于尖锐的因素是参演的人知道自己的行为将被公诸于世。夸张后便是《楚门的世界》了,而且《楚》也确实是从现实的真人秀节目受到的启发。
  人为何在地球上独获尊荣?因为人会思考,其实动物都有族群的伦理道德,人何堪自贱?科技,经济,物质水平都是重要的,但人因为先有良知有主体意识才称为人。
 楼主| 发表于 2005-3-11 13: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鸢夜影评系列五——短评之台湾篇

http://bbs.wlzb.net/phpwind/read.php?tid=12172&fpage=1

《牿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杨德昌真会讲故事,节奏完全掌控,不疾不徐,如同过日子一般的叙述。关于青春,关于外省本省冲突,关于少女,关于台湾时局,关于一代人的记忆。当小四把刀子插进小明的身体,影片的所有矛盾积聚到了极点猛得爆发。小马哭着说“他是我唯一的好朋友”,但他已经习惯不受气,年少气盛和所谓哥们规则让他不愿拉下面子。其实对于他来说小四对“miss”的执着认真是很愚蠢的行为,所以小四因为小明就要和他翻脸根本是一件耻辱的,完全不讲哥们义气的事情。而小四即使知道小明的随便和放纵依然爱她,他是真的在爱小明,用青春的全部冲动和纯洁爱她,但她不断背叛和无谓,还自顾自“哀怜”下去,认为没有人真正懂她。她很会演戏,要哭就哭,要笑就笑,真假难辨,以此她欺骗众多男孩周旋其中。在她清纯的外表下是空空的内核,她的成熟是可怕的,失却纯真的。里面的孩子,honey,滑头,山东,小翠,小虎,飞机,小马,小猫王,小四。在虚拟的江湖里拼杀生存,然而旁观看来又何其可怜,明明是“brighter summer day”,却为一些无所谓的理由打杀。什么地盘老大,真是很可笑的。 小猫王唱得真棒,童声版的“猫王”,把“bright summer day”演绎地至情至性。他年纪小小,个头小小,胆子真够大,够种!他也是最讲义气的一个孩子,最后记得小四的也就他,他的录音带是影片的一个寄予希望色彩的亮点。然而杨是不会让我们获得希望的,碟被监狱管理员轻蔑地丢进垃圾桶,还和着一声“什么玩意儿!” 那一刻简直想冲杨质问“世界真有这么冷酷吗?!”我不敢相信。
这部片子的音乐很老,上一个时代的记忆。而拍摄并未讲究特别的技巧,只是冷峻地在推移拉伸间牵引庞杂的场景。通过《一一》和《麻将》,对杨德昌的架构故事能力已佩服在心,这成名作更是名不虚传.可惜看的版本是vcd刻录的,好模糊,人影幢幢,连张震孩子时究竟长什么样都没弄清,唉。长达四小时,没有剪过的版本,根本不是几句话能道明的,值得一看.         

台湾导演吴米森的《起毛球了》,有段独白令我记忆深刻:
“一定有个真正的自己,委曲求全地躲在自己的体内,无法和自己相会,更精确的说法应该是,我根本不认识那个自己,于是不断寻找借口,四处旅行,改名字,和年轻女孩睡觉,想尽办法把自己吐出来,可是总是会口渴,总是要喝水,就这样日复一日又把自己吞了进去。”
旅行者需要借口,诗人需要借口,售货员需要借口,警察需要借口,你喝酒喝哪个牌子需要借口,你把第一支烟倒插进烟盒称之为“许愿烟”需要借口,你喜欢一个数字需要借口,你爱上一个人需要借口,我们每天心安理得地活着需要借口,我现在写下这些字需要借口,如果你现在在看这些字,你也有一个借口。而借口的唯一区别,是在于你需要一个?还是一千个?
《起毛球了》是和《蓝色大门》一起看的,当时是夏末,和片中的人一样,在夏季的躁动中。台湾人很善于捕捉情绪。


《黑暗之光》 台湾,1999年
  导演张作骥是《悲情城市》的副导演,他自己的作品便承袭了类似的风格。有评论说《黑暗之光》的叙事是对台湾电影的一种颠覆与重构,我并不认同。窃以为这是部很浓郁台湾味道的影片,从第一个镜头开始。
  女孩康宜生活在一个没有光的家庭里,一起车祸母亲去世父亲双目失明,父亲后娶了一个同样的盲人,弟弟有些智障。开一家纯盲人按摩所,家里一共有5个盲人。但是康宜就像大多数年轻女孩一样,健康活泼爱美爱笑,也爱年轻英俊的男孩子。她喜欢上腼腆少话的阿平,结果阿平在和同样喜欢康宜的另一个男孩的争斗中误伤而死。之后她的父亲生病去世。
  故事本身不算别出心裁,但一种节奏打动人。三段明显的幻想是整部片子的精华之处。在写实的导演手中冒出的这三段幻想大约就是人们说的颠覆与重构。第一处是开头,父亲从新加坡回来分礼物;第二处是片子一半处,停电时康宜从窗户望下去看到阿平站在楼下,她出现,和他接吻;第三处是结尾,很直白的首尾呼应,康宜看到死去的父亲和爱人回家了,他们从夏威夷回来,又是分礼物,康宜笑着对阿平说想他。尤其是结尾,把很多人震惊了一把。当一切在忧愁中弥漫,张作骥让康宜从房间穿过廊道,就这样,毫无准备的,我们看到了生死的界限,没有遮掩地横亘在我们眼前;在幻想中,康宜走过生死,和回忆对峙。而悲哀被极至地渲染。
  关于这部片子的链接(http://www.sinomovie.com/)是侯孝贤的官方网站,以及张作骥的新片《美丽时光》。背景是很淡的音乐,跳跃着,灵动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3-11 13: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鸢夜影评系列六——《可可西里》勾起我的西藏回忆

http://bbs.wlzb.net/phpwind/read.php?tid=12194&fpage=1

《可可西里》
到今天才把它看了,真的很过时。但也好,在那样一片喧哗声中,我无法让自己靠近它。

陆川有没有良知且不去说,但他和他的剧组都吃尽苦头了,这是勿庸置疑的。到过藏区的人都会认同。“缺氧”不是简单的两个字,它意味着生命的可能。拍电影本身就是高强度的工作,《英雄》的纪录片《缘起》中,老谋子说了一句很人性的话——“导演不是人干的,根本不风光。”去年自己拍过DV,还不是胶片机的大制作呢,只是20个人的小剧组都累的够呛,拍到后半期每天祈祷快点进度,早点结束,好恢复正常吃住的日子。我也只是熬熬通宵睡睡马路边,可可西里那是什么地方呀,人生存都是困难,何况还要扛机子扯嗓门?一想到这,我就无法对《可可西里》作出一点批评。

先说些和影片本身关系不大的话,抒发一下我的藏区情愫。片子里叽里咕噜的藏语,蔚蓝的天空,矮矮的云朵,满天的星星,全都把我拖进了去年七月份在青海西藏的回忆里。那是多么美丽的土地,其中一个巡山队员说的好:“每次进山都恨不得早点下山,看到路灯跟看到家一样;可是下山两三天就想念可可西里。”可可西里,在藏语里是美丽的少女;在藏语中,很多雪山湖泊的名字都含有美丽这个词。当我们面对极至的自然之景时,语言都会显得苍白,此时,“美丽”就是唯一可以说出口的形容词。那时我见到念青唐古拉雪山就呆掉了,等嘴巴合拢后情不自禁地冒出两个字“好美”。回到内地,每当有人问我西藏怎样,我只能和他说,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那儿值得去。

罢,要说起那片土地,我大概可以写个几万字,还是回到影片上来。前年班里一个同学看了电视上对藏羚羊的报道后哭了很久,后来决定在学校成立一个绿色环保社团,立志为藏羚羊保护事业做点贡献。也在那时,我看了《南方周末》的一篇专访,触目惊心的罪恶让人很揪心。但是,这一切都是隔靴搔痒,影像的力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挥最大功用。看完《可可西里》没有人会不被触痛的。尤其那四五百副藏羚羊尸骨呈现在画面上时,谁能不惊呼?假如没有,那么恭喜了,你根本就缺心眼。人真是很贪婪,可可西里是藏羚羊最后的栖息地,三年内从一百万头锐减到一万头,真不知那些狩猎者是什么做的心。生命不都是平等的嘛?谁说永动机不存在?金钱的驱动就是永动机。那个全青海剥皮剥的最快的老头落寞地说“我原来是放牧的,放牛放羊放骆驼,后来草地变成沙漠,牛羊都死了,人都活不下去了。”所以他理所当然的做起了盗猎藏羚羊的勾当,他要活啊。很正当的理由。见过那边牧民的生活,也知道他们除了牛羊什么都没有,除了放牧什么生存技巧都不具备。这种时候,人作为最高等动物的权利也体现出来了。然而我们能苛责他们嘛?这个问题真的很为难。陆川在影片里也显出困惑。巡山队为了经费会迫不得已去贩卖缴获的藏羚羊绒,这是违法行为;队长日泰因为没有粮食供应给那群俘虏时决定给他们活下去的机会,而不是结束这些盗猎者的肮脏(要他们死是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把他们丢在更荒芜的地方,这样的死亡也不需他承担责任)。这些情节构置在我看来都是陆川对于人类生存和藏羚羊生存何者优先的困顿。

这个片子拍的很残酷,整个巡山队几乎全军覆没。被冰雪所困,被流沙吞没,被盗猎者枪杀,还有被肺水肿危及生命。陆川没给留下活口。是他太绝了吗?痛心之余我不得不承认,只能选择这个结局,因为是事实。这部片子就是为了告诉人们事实,直面淋漓的鲜血,鲁迅早就告诫我们了。

这是一部男人的电影,充满血性和刚烈。它也是女人的电影,思家愁绪,友情挚爱。日泰对“我”说,他们衣服胡子很脏,但心是最干净的。片子里有五处分别,一是进山前和家人告别;一是和独自守候山口三年的阿旺道别;一是有队员受伤要立即返回;一是释放俘虏;一是车子爆瓦三名队员需在原地等待不得不分离。每一次分别也许都是一生的最后一次,汉子也在强忍泪水,哪怕面对盗猎者日泰都真诚地祝福他们,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是生离死别。藏族人平日里计算时间就是以年为单位,地域太过辽阔,要想见一次面非常不容易。而危机四伏的可可西里,生命的脆弱和渺小面临最严苛的检验,他们和盗猎者一样都是亡命徒呀,难怪女朋友都吹掉了。这种职业需要怎样的勇气和热爱?

顾长卫在说起《孔雀》剧本时说,一部好的作品当你看完会说不出话来,就感觉很多东西四面八方地向你涌来,你没法准确地抓住一点来侃侃而谈。此时,我就是在面对一部好作品,杰出的作品。于是,好似陷在流沙里,缓缓被吞噬,挣扎着,无法条理清晰地言语。写的很凌乱,或许,自己失却了判断。这片子给我太多延伸点,我不是擅长理性分析的人,因此有些手足无措。藏歌的辽远飘在耳际,我眼前是上万张藏羚羊绒,以及在天空盘旋着的充满了死亡气息的秃鹫;曾经我站在天葬台上,闻到空气里的腐臭味。
 楼主| 发表于 2005-3-23 12: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鸢夜影评系列之七——《爱的蹦极》以及同志电影的延伸

http://bbs.wlzb.net/phpwind/read.php?tid=12967&fpage=1

由于恶补韩国电影,看到网通主页贴上这部据说韩国情色电影经典的《爱的蹦极》后毫不犹豫地点击。

  前半部分典型的韩国爱情,一见钟情,腼腆羞涩,继而奋起直追,相爱,冲突,争吵,质变,做爱,私奔,然后女主角车祸死亡。拍的浪漫唯美清新可人。后半部分,两个男人的情愫。男主角惊觉自己总是不自觉地关注男学生,以为自己是同性恋,彷徨害怕。而男学生似乎很正常,有一个喜爱的女朋友,对性有浓厚兴趣。但隐隐的,男主角在男学生身上看到初恋女友的影子,尤其是他们的定情信物——打火机的出现,他几近疯狂,认定了他就是女友灵魂的附身。而我们认定的一无所知的男学生却渐渐显露出异样的情动。他也是从一开始就控制不住地接近老师,不准任何人说老师的坏话。原来他真的是死去女孩的灵魂附身。真奇妙,感天动地的爱情,穿越生死的真爱!最后他们实践死去女孩和男主角的约定——蹦极,去体验死亡,体验爱的极限。两人携手跳下。

  人们说这部片子是爱的极点,对人本质的爱情刻画,而不受性别限制。单纯找寻一个爱的人,只是他凑巧和你同性了。听上去很感人。但丝毫不喜欢这部片子,不算温情美丽也不算出奇制胜,在正统的爱情套路里小小地颠覆了一下,却明显火候不够。不知怎么博得众人好评的,当年没金基德的新作吧,如许是。

  还是说说同志电影吧。今天在天涯上看到说被中国强奸了的三个词是“同志、小姐、农民”,说的也是,同志——好端端一个带有红色情结的词语竟然成为被卫道士不屑的同性恋人群专属名词。虽然同性恋已经从性变态名单上除名,可是同志电影还是被划入情色题材影片。同性恋者更容易得爱滋也是不争的事实,无法得到世人的坦然更是有其缘由。幸好在艺术领域,任何惊世骇俗都没什么大不了的,电影从来孜孜不倦地在拍摄同性恋者,唯美残酷纯洁世俗真挚虚伪,什么类型都有。发展至今,这个类型的电影已经从小制作迈向了大雅之堂,除了社会对这种现象的接受程度有所改变之外,此类电影在表现手法上,也确实更有余地可以发挥。

  最有名的一些同志艺术电影大约如下:维斯康蒂的《魂断威尼斯》 ,赖内-法斯宾德的《水手奎莱尔》(《雾港水手》),大岛渚的《御法度》, 让·热内的《情歌爱曲》,文森特的《我自己的爱达荷》,西利尔·科拉尔《夜夜夜狂》;国内的有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关锦鹏的《愈快乐,愈堕落》《蓝宇》,杨凡的《美少年之恋》《游园惊梦》,张之亮导演的《自梳》,王家卫的《春光乍泻》,徐立功的《夜奔》,李安的《喜宴》,王小波和张元编导的《东宫西宫》。(可参考此网址,《同志电影史上的事件》http://movie.newyouth.beidaonlin ... ie&id=tzdyssdsj

  在我所见的同志电影中,最惊艳的当属《御法度》:御,超越破除;法,法则;度,制度。大岛渚的影片大名贯耳,终得一见。诡异,魅惑。木村平野的美貌阴柔令男女皆醉,也难怪民兵队中所有武士神魂颠倒乃至嫉妒成疾。北野武的演出起轴承作用,用旁观者的角度揣测评估民兵队中种种动态;而平野是中轴,所有事端由他而起。他一身白衣,冷酷柔魅,富商的儿子为了可以杀人做武士,全然不顾后果肆意撩动他人。严苛的制度下,同性之欲暗潮涌动。惊异的是一切人都熟视无睹。画面很美,静物画似的美,不动声色中情欲浮动,杀戮四起。

  最诗意的当然是《魂断威尼斯》,少年塔奇奥宛如希腊雕像般的容颜令奥森巴赫浑然忘我地沉醉在激动的热情中(以柏拉图思想为原型的延伸),也令我屏住了呼吸。太美的孩子,原作者托马斯·曼恐怕绝不敢相信维斯康蒂竟能找到如此美丽的男孩,从而使得整个故事真实可信。加上维斯康蒂的晚期电影理念——电影是移动的影像——影像更为静止,冗长的镜头、摄影机缓缓自各种角度追踪、“伸缩”镜头的推进推出,剧中影像像一张张的彩色名信片一般,让观众眼睛整体收入静态影像,而创造出对“美”的作品一种纯粹的终极意念。这种对于“美”的追寻,随着配乐上使用马勒第五号交响曲的慢板乐章,一直不停地播放演奏到剧情的最高潮。诗意至极!

  最怜惜的是《蓝宇》,从那爱上刘烨,天真的委屈的神情,深情执拗。关锦鹏也如同许多同志电影导演一样本身就是同性恋者(比如让·热内、法斯宾德),他总能准确抓住女性心理,从女性视角讲述爱情。蓝宇其实是一个女性特征大过男性的角色,他在蓝宇身上倾注的热情大大超过捍东。他们的故事换个性别也没有一丝破绽。

  最喜爱的则是一部不算经典的加拿大的《意乱情迷》。当鲍琳从屋顶飞翔,我哭了,再一次为纯粹的爱,除了《绝爱》中晃司那样浓烈的爱之后又一次看到足以摧毁一切的爱。鲍琳深深爱托莉,不因为她是女孩,只是她是托莉。超越一切性别界域,为她的灵魂而爱。可是,托莉无法如同她的彻底,托莉顾忌家人,她爱家人,她需要父母,所以她只能拒绝鲍琳,无论她多么爱她。鲍琳如那受伤的鹰鹫,猛烈而噬血。一次次像猛禽般求爱,一次次被伤害,再坚强的人也会被毁灭,何况如同猛禽那样地敏感和自尊呢?加上她亲生母亲的拒绝相认,被世界遗弃的痛苦扩大了她的伤口。“她是唯一爱过我的人, 没有她我会死的!”鲍琳吼叫着,带着流血的伤口。我永远能记住她挥舞着剑,高喊着“解除我女性的柔弱,用最凶恶的残忍自顶至踵贯注我的全身;凝结我的血液,不要让我的怜悯钻进我的心里,……把我的乳汁当作胆汁吧!”去夺回爱人的坚决和无畏。麦克白夫人以此毒誓来驱除恐惧害怕,而鲍琳以此来证明自己义无返顾的爱情。无疑,她是偏激不知变通的,可正是这单纯不顾一切的爱彻底征服了已经默默接受现实的我。根本已经忘记掉爱恨分明,学会淡然和中庸,自我安慰自我暗示,忘掉,忘掉,于是,真的忘掉了。
  
  挺难忘的是《游园惊梦》,一部描绘身体欲望的影片,深闺的欲望、寂寞的欲望、本能的欲望,饥渴绝望妩媚魅惑,无性差的吸引,爱情由性和抚慰产生。原作者白先勇同样是善于以女性视角写作的人,他被《牡丹亭》吸引了一辈子,1966年,小说《游园惊梦》发表在《现代文学》上,这篇精致完美的杰作,被公认为是他最为经典的代表作之一。随后改成话剧,又由杨凡改拍成电影,均获得极大成功。影片子中吴彦祖纯粹作为男性符号出现,但着实惊为天人呢。

  目前拍的比较经典的同志电影多为男性,《高潮艺术》虽然不能名列经典之作,但作为难得的女同性之恋影片是值得一看的。
  并不太喜欢清纯如绵羊的syd,是lucy吸引了我,作为曾经知名摄影师的艺术家,她的生活就像大多数的艺术工作者一样,毒品、滥交。当syd第一次敲开她家的门,并不预知到生活的从此改变。那是个离她这样的乖乖女非常遥远的世界,然而墙上穿透人心的人物摄影摄去了她的灵魂,从此,她被lucy吸引不可自拔,连带地,进入她的世界。lucy,沉溺于毒品与同性女友的神经质中,尽管腻烦与憎恨,却无法舍弃。于是见到syd时,对她的清新纯洁入了迷,好象生活给了她一线逃脱的出口。然而syd只能被她吸引,而缺乏足够力量来改变她,牵引她离开她憎恶的生活。最终,她只好选择自杀。对于syd,这是一场刻骨的爱情;对于lucy,这只是寻找解脱未果的人生中短暂一刻。她留给syd的礼物是充满爱抚的syd的裸体照,她以此给自己的艺术生涯划下爱的句号;syd也明白了她的出现加速了lucy的死亡之期,她没有意识到lucy需要的是拯救而不是崇拜。
  影片没有过多的情色场面,也没有晦涩的镜头语言,十分简单直白,主流的构图和色彩运用,但看下来很舒服。lucy的扮演者充满中性魅惑,看时就在想,如果身边出现这样的女子,我也会拜倒。挺喜欢她的同性女友的表演,神经质的灰白色女子,如同那些迷幻摇滚的女主唱们,低迷而眩目。一如她的德国身份,那个出现了众多诗人般的摇滚乐手的国家,她就是这般的销骨之形。
  
  同志电影太多了,所提及的还只是冰山一角,再加上诸多影片中出现的gay配角的话,真要洋洋洒洒。一直很珍惜晃司与泉超越性别的爱情,这部最先打消我对同性恋偏见的漫画至今还能打动我。柏拉图那时代爱恋男孩是一种时尚,纯粹的精神恋爱,他们认为女人是肮脏的,童男才是最为圣洁的人体。其实,另类的性取向只是人类的一种类型,科学发现其他动物都有同性恋取向呢。早日接受同性恋这一事实比较好,然后也给他们婚姻法,当然,不要忘记安全套。
 楼主| 发表于 2005-4-1 12: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鸢夜影评系列八——《我不是批评家》

http://wlzb.net/phpwind/read.php?tid=13517&fpage=1



注:前天就想发这贴了,今天一看才知已经有人在说这部电影。真不太想再说,唉!但从我的系列来讲还是不得不发。


   我不是批评家,从来不是,甚至最烦那些只知道批评的。如同看人总会去找到这人的优点,看一部电影我总会去搜寻它出彩之处。任何一部电影,不管被批驳地如何一无是处,都有闪光点。不是在给自己辩解,大约是中学辨证唯物主义学太好了,无论怎样走进唯心世界,思维方式已有首选项。
   并不太喜欢去写一部众说纷纭的影片,太扰扰嚷嚷了。但曾有人说想看这部片子的影评,就说说吧。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徐静蕾一定同我一样,在看完茨威格这篇小说时感慨万分。一个女人的爱可以深刻到这个地步,一辈子、一辈子的爱!当与他的孩子死了后她的一辈子也结束了。从13岁的小女孩到18岁的少女到30岁的少妇,从好奇到崇拜到爱情到刻骨铭心,她把自己完全给了他,而他却从来不认识她,从未认出她。对于他,她只是众多女人中的一个,没有意义。“我相信一见钟情,但没有感应的感情何其悲哀。”陌生女人的爱成其伟大出自于自卑,但不可否认,她的爱是那么深刻。她的一生太可悲。茨威格的心理描写不仅细腻而且优美,对人物尤其少年少女的心理状态把握地极其准确动人。将这样的经典搬上银幕绝对是挑战,更是不讨好。但我能理解她,一种急切一种渴望一种认同一种感动,她不能放下对这部小说的震撼,只能将它用电影语言再次转述,不管结果。
   它的结果很好,2004年第52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授予徐静蕾最佳导演奖,连本人都未加预料的荣誉,可见电影的成功。上映以来票房也很不错。徐静蕾用行动证明了“才女”的价值。自己看了后也觉还行,电影是个团体工作,一部好电影包括各个方面的配合。《一》片胜在摄影、音乐、剧情的契合。李屏宾先生炉火纯青的掌镜功夫,为微妙、隽永的情绪,增加了层次感与质感。日本作曲家久保田修掌握了东方女子的神韵细腻,主曲首段琵琶唱、钢琴和,芳醇、可亲;至第二段,钢琴转奏主旋,琵琶凄切的纶指则如泣如诉。编剧上将背景从奥地利搬到抗战时期的北平,一是北京包含了徐静蕾年少的记忆更好把握细节;一是战乱给了作家总是忘记“我”的最合理理由——颠沛流离中儿女私情很容易忽略且不作真。于是众多情节得以解释。
   少女的演员很到位,甚至盖过徐静蕾风芒。其实演的最好的是作家的管家,几句“小姐,您好”将女子的一生叹息包含在内。姜文诚如众人之言,仅是规矩演出,没有难度也没出彩,当然,他在这确实只是绿叶本不该抢戏,要不然徐静蕾就完了。最可惜的是,姜文身材走样了,青年作家的潇洒气度似乎太不够。幸好有那些书本的细节描述,否则我真不能相信这样一个男子可以吸引少女一生一世的爱恋。“这个人竟然有这么多书”她感叹羡慕,于是这个该是才华横溢的男子闯入少女怀春之心。徐静蕾的演出比以前出色,特别是作为交际花与作家相逢,他又一次记不起她来时的神态动作,细微而惹人心痛。这是只有女人才能拍出来的电影,按照现在人的惯常联想,茨威格应该是同性恋才对,呵呵。
   两场床戏采用对比,效果很好。少女时的青涩,少妇时的熟矜;少女时的隐忍,少妇时的激情,见证了岁月的蹉跎,世事的变更。而花瓶里即将凋零的白玫瑰何其孤寂何其清冷何其疼痛,女子讨得那一朵代表她的爱她的心的白玫瑰插在发髻间,心已知作家在她提包中悄悄塞进钞票——她是交际花,是妓女了。她自己清楚,但这个爱了一生的男人竟真的将她忘得一干二净。她带着一身凄清走出大门在院子里与过去相撞,一声“小姐,您好”让她再也无法捡拾起破碎的爱,她只能踩着坚定的步伐掩饰一切凌乱不堪。
   在我看来最大的败笔是徐静蕾的旁白。主题是一封信,因此所谓过长的旁白并没错,错在哪呢?徐静蕾的声音,太细嫩,尤其不适合一个历经伤痛的女人。似乎清泉一样的嗓音承载不住如此厚重的深邃的感情。既然是一件艺术作品,必然要加工,不是原色二字就能替代缺憾的必然。另外,还是矫情了一点,所有,包括表演和剧情,都有些不自然。
   美国也改编过这部小说,典型好莱坞爱情故事,还不如徐静蕾的诠释到位。值得骄傲一下,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5-4-1 12: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鸢夜影评系列九——《红气球》

http://wlzb.net/phpwind/read.php?tid=13518&fpage=1

红气球

   很早听说的电影,毛尖写过一篇文章《电影为什么这么“红”》专门写了在电影中运用大量红色的优秀影片,其中包括《红气球》,她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儿童电影。一个童话,一个魔法。
   法国人艾尔伯特.拉摩里斯编导,自己儿子主演。获得1956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1956年法国电影最高奖:金奖;英国学院特别奖;在当年击败费德里科.费里尼的《大路》,获奥斯卡最佳原著剧本奖。短短34分钟的片子如何得到众多好评?甚至被授予大奖?
   一个孤独的孩子上学路上看到一只红气球栓在杆上,鲜红鲜红的大气球,他爬上去将它解了下来。然后他们成了最好的伙伴,气球有了魔法懂得孩子的意志,不需他牵着它便能自己跟随他前后,还与他躲迷藏。一只调皮的气球。可是后来渐渐引起其他小孩的好奇心,他们加入争夺,争夺不成就意图将它毁灭。孩子牵着红气球满巷子奔跑,却最终躲不开整个城里的小孩围追堵截。红气球被弹弓打落,瘪了。表面的皱褶好似哭泣的脸庞上串串泪珠。土丘上只剩下孩子与他已死的红气球,孩子哭了,捧着他唯一的伙伴。此时,奇迹发生,巴黎城所有的气球都飞了起来,聚拢到孩子身边,一百多只大气球围着他。孩子露出了第一次笑容,童稚的欢乐。他抓住所有线,乘着气球飞到巴黎上空,自由飞翔——这是孩提时普遍的梦想——他不再孤独。
   气球大约是孩子尤其女孩子的宝贝,最温暖的记忆可以寄托在它圆嘟嘟的身体里。关于气球,有着最刻骨的回忆。那是六岁,还住在农村,爸爸带我去一个类似集市的地方买给我一个小小的氢气球,交给我时他叮嘱道:“握紧!”当我小小的手抓着线头时竟不自觉得松开了,于是那小小的气球一直往上蹭,往上蹭。我抬着头,直到它被白云淹没看不见了我还抬着头搜寻它的影子,有点点茫然无措。十年后,上帝把爸爸和童年一起带走,就像那个小小的气球,不等我回味,他们便都不见了。我望向天空,茫然无措。长大后,给一个朋友过生日,想将自己对于气球的温暖回忆转交给她,便打听到一个卖氢气球的老婆婆家(那时很少很少地方有卖了),从她那买了朋友生日岁数的气球,装在一个纸箱子里。第二天在教室里当她打开箱子时,气球争拥着飞出来,漂亮极了。当时把她好生感动。我想我也是个孤独的孩子,渴望所有的温暖,将我包围。
   延伸完回到电影,这部片子几乎没做处理,画质很粗糙,类似早期记录片风格。导演在片头打出“感谢巴黎所有的气球”字样,他当时动用了上万只气球备用,因为有很多气球悬浮的镜头,所以总飞走就需要后备。拍摄还是有难度的。曾看特吕弗的《日以继夜》中讲述怎样让一只猫配合拍摄,那真是折腾,这气球恐怕更麻烦,因为完全无法预测,比动物还不好控制。色彩上很有意思,导演应该费了番思量。灰色基调上只有那气球的红极其明亮醒目。有一个镜头是作为电影史经典的:孩子牵着气球在一条窄巷子里飞快奔跑,所有的都是灰色,唯独一簇鲜红上下窜跳。海报也是用了这。
   这部片子让我想到很多伊朗片,他们喜欢拍摄儿童题材,简单质朴,极其写实。但相比之下这部更多充满了法国式的幻想与浪漫色彩。反观中国的儿童电影,如今简直跟停产了似的,孩子们不喜欢看,大人更无法接受。小时候《小龙人》什么的带给我很多欢乐,可是现在的孩子除了日本动漫究竟还能接收到啥?不是日本如何,而是根本没的选择。中国为什么拍不出好的儿童电影?真想不明白。说资金吧,伊朗哪来钱拍?说人才吧,中国那么多人口还怕找不出?说创造力,郑渊洁难道不是中国的?归根结底,还是不把这当回事,不重视。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3: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鸢夜影评系列之十——放牛班的春天


http://wlzb.net/phpwind/read.php?tid=13923&fpage=1

喜欢法国电影,无论别人怎样将已略带贬义的小资一词加诸其上。其实法国这个国家不是仅仅怀旧与无边无际的浪漫,franch kiss不能代表整个法国。寒假悄悄走红一部电影,没有明星没有爱情没有悬疑没有华美没有猎奇,一个被拍滥了的题材——问题学生与人性化老师,例如《死亡诗社》《蒙娜丽莎的微笑》;屡试屡不爽的结构——年老后回到故乡展开回忆,例如《天堂电影院》《1900》。但它席卷各大影院,票房节节攀升,更题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放牛班的春天》,挺中国化的译名。影片中的“池塘之底”在中国称作“放牛班”,一帮不被老师认同与喜爱的学生,调皮捣蛋甚至过分的恶作剧;“春天”令人想起《死亡诗社》的另一个译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马修担任学监后给予孩子们的尊重如同春风吹拂孩子心底,冰冻的心灵纷纷化解,被爱与快乐充满。
   影片四分钟便进入正题,成为名指挥家的皮耶尔参加母亲葬礼回到久别的故乡,见到“池塘之底”时的同窗杜比诺,他将马修当年做学监的日记交给皮耶尔,翻开日记,就此进入当年的点滴。貌不惊人的马修拎着皮箱站在“池塘之底”大铁门前诙谐地悲叹自己的命运,进到学校惊讶地发现这个由问题学生组成的“监管所”完全是魔鬼式管理,校长虐待孩子,所谓“行动-反应”原则是老师不负责任的野蛮型教育手段;然而学生根本不是那么坏,他们只是因为缺乏尊重和关心理解才屡屡作恶来报复老师。这个善良的怀才不遇的音乐家决定用爱来温暖孩子们。
   当他发现孩子喜欢唱歌时决意组建合唱团,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爱好,同时加强团结友爱。此时漂亮的皮耶尔闹起别扭,他很会捣蛋,事实上他却最爱唱歌,但家庭原因使得他异常防备,不愿相信人。马修偶尔发现他拥有非凡的音乐天赋,他的嗓子如同天使般妙不可言;耐心地等待后,在皮耶尔不失面子的情形下马修将他纳入合唱团担领独唱。
   马修对皮耶尔是真心的爱护,可是他对皮耶尔出众的单身母亲的好感也是不争的事实。母亲对于皮耶尔来说是神圣不可亵渎的,是由他独占的。因此当他发现马修对母亲的好感时感到了愤怒与不堪,两人好不容易建立的和谐再次崩塌。马修取消了他的独唱。刚开始我不太理解马修的做法,这样子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明明知道皮耶尔对音乐的热爱,竟用如此残忍的做法对待他,好像过于心胸狭隘。情节继续发展,伯爵夫人听说了马修的合唱团,赞扬他们的新式教学法,便想来看现场演出。马修指挥所有的孩子唱起《黑夜》,天籁般的童声令伯爵夫人惊叹不已,却也对落寞地站在角落的皮耶尔好奇,“这个孩子是在受惩罚吗?”“不,他是特别的。”马修似乎还在生气。出其不意的,一个段落后,马修忽然转向皮耶尔,示意他独唱,皮耶尔不可置信,继而狂喜,当他美妙的无懈可击的歌声轻轻飘扬,每一个人都被带入了圣洁的天堂。“我在这个孩子身上同样学到了很多,我第一次在他眼里看到感激与被谅解的喜悦。”这时刻我都不知道自己流泪了。在这里音乐成了催化剂,不仅催化情节,更催化泪水。此片的音乐制作担纲雅克·贝汉“天·地·人三部曲”的音乐,自然无比杰出;温情动人的音乐经由纯洁无暇的童声更具有杀伤力。虽然我都感应不到流泪的冲动,不过感情发酵显然没有经过我的大脑反射。
   功利十足的校长在升职失败后将一切过错推到博得孩子敬爱的马修身上,解雇了马修,还不准孩子见他最后一面。马修默默收拾行李走向空无一人的大门口。他多么渴望孩子们能勇敢地出来为他送行,可是他失望了。在旁白里他的伤心令人痛心:我只能把他们看作懦弱和冷漠。但他对自己太没信心了,孩子们早就被他感化,深厚的情谊牢固地建立在两者之间——从高塔窗口飞出一只只纸飞机,每只飞机上写着孩子们的祝福,几十只纸飞机一瞬间飞满天空,落在马修脚边。全剧达到高潮,情绪调动到极点,没用的我又一次热泪盈眶。
   马修坚定地走出校门,他无憾了,爱是最伟大的力量。
   乐观、诙谐、勇敢、善良,是不俊不帅的马修深深吸引人的地方,他不算一个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更不是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但他懂得爱人,仅仅如此,足够称作好老师。我们求学过程中遇到过许多老师,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形形色色。总有那么几个印象深刻。一个老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百年育人,学校的功能除了传业,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授道。选拔教师时,专业背景是首要条件,而道德是考核的必需指标,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一个老师甚至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我很幸运,每个阶段都遇到伯乐,大概是因为成绩好,自然讨得欢心。但公正地看,这些老师中有个别非常功利,有权有势的学生或者油水多的学生就特别关照,成绩差的调皮的学生就不闻不问甚至随意辱骂。这种情况不是个别,只要有心观察就会发现到处都有。随着学历增高年龄增长,老师的作用越来越小,但一个人成形期在青少年,假如出现一些报纸上刊登的体罚成性、强奸猥亵的伪君子,孩子该自认倒霉吗?选拔制度在任何领域都是个问题,科学的评估选拔机制必然要早日完善。
 楼主| 发表于 2005-4-12 13: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鸢夜影评系列十一——咖啡时光

http://wlzb.net/phpwind/read.php?tid=14298&fpage=1

最接近小津安二郎的也许只有侯孝贤一人了。为了纪念小津诞辰一百周年,侯孝贤和朱天文共同创作了这部带着浓厚小津风格的影片。
  小津的影片是日本的日常生活,他常常将摄像机与人坐在榻榻米上等高,用平行视线拍摄,很少很少用到仰拍俯拍什么的技巧。长镜头,无配乐,全是家庭琐事。人们说日本电影里有两个日本,一个是黑泽明式的,武士、战争、热血、极端、宏大;一个是小津式的,安静、温和、耐心、琐细、平淡。恰和菊与刀的说法,日本的双重性体现在各个领域,电影也不例外。黑泽明的电影看的多,小津的只看过他的代表作《东京物语》,诚如众人所言,静悄悄的,但隽永恬淡,回味无穷。和看完《咖啡时光》最后一幕时相同的感受。
  侯孝贤和小津确实很相象,虽然类似风格的也有,比如阿巴斯、安哲罗普洛斯,但或许同为东方背景,他们两人对于文化的把握有着相同频率的脉搏。侯孝贤的代表作自然是《悲情城市》,安静而哀恸,史诗般大气,但选取的角度都是日常琐事。他善用长镜头,不爱擅加评论和重组,音乐也少。看他们的电影是个考验耐心的过程,生活就是生活,他们不会加一丝修饰,平平淡淡就是平平淡淡,不会为了增加可看性去添加戏剧化。不过呢,我建议你一定要看完,坚持看到最后,然后你一定会说——为了这份心情值得体验一个小时的沉闷。在他们的影像里你会体验到难得的宁静,如品茶,回到细水常流。
  《咖啡时光》讲述阳子怀了已分手台湾男朋友的孩子,但他已经回台湾,且不知她的怀孕;她打算生下来。地点在东京她租的房子、她好朋友肇的古书店、北海道她的家、咖啡店以及之间的电车间转换,没有多余场景了。时间跨度也小,大概是一个月之内。就在这么简单的情节里,行走游离成全了时间的延伸。拥有一半台湾血统的日本女歌手一青窈饰演女主角阳子,浅野忠信饰演男主角肇。一青很干净,气质相当好,片子里都是衬衣,白衬衣黑裙子,或者小T恤加长衬衣配休闲长裤,穿起来却魅力十足。她很年轻,看不出情绪起伏,遇到这样大的事情,她只是淡淡对父母说她怀孕了,在疾行时忽然对肇说她怀孕了,我们可以感觉出她的倔强自主。渐渐的,在她电车来回的行走中发现她对爱的渴望,片末她坐在电车里睁开眼看到肇竟然神奇地站在她面前时,她微笑,如此满足如此幸福。肇和她该在一起的,那样契合的神情,两人相处的温馨柔和正是爱的极至。在激情中品味的爱情更象幻觉,只有淡雅的爱情才是永恒。最后才奏起的主题曲简直令人惊艳!一青知性的声音配合跳跃灵动的节奏美妙之极,看到这,好似喝绿茶,回味之间尽是甘醇清怡。
  侯孝贤意图用他的视角来表现当代日本,压力家庭爱情。他说在他眼里日本是个压力特别大的国家,每个人都生活在逼仄狭小的空间中;而这次拍片证实了他的看法。在影片里他借着人与人之间拉扯着的张力来突出紧张的生存空间。比如阳子的父母,她父亲面对她的决定始终不发一言紧锁眉头;比如复杂的交通轨道,交错纵横的电线,行走匆忙的人群。一切在侯孝贤的镜头下好似小津重生一般,节制隐忍,正是小津的特色。
  侯孝贤尽管义无反顾地担任了《流星花园》续集的监制,他的大师水准依然没有损耗。试着坐下来,放掉所有事务,安静地品茗一道侯孝贤奉上的极品龙井,活在世上竟是这样美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21:58 , Processed in 0.09236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