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9|回复: 11

[舞文弄墨] 知识的无穷——《玫瑰之名》安伯托·埃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1 15: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伯托·埃柯
  一九三二年生于意大利。目前任教于波洛尼亚大学,住在米兰。埃柯身兼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等多种身份,更是全球最知名的记号语言学权威。他的学术研究范围广泛,从圣多玛斯·阿奎纳到詹姆斯·乔伊思乃至于超人,知识极为渊博。《玫瑰的名字》是他的第一本小说。书名是中世纪用来表明含有象征意义的词汇,故事亦以一所中世纪修道院为背景。原本就已被异端的怀疑和僧侣的个人私欲弄得乌烟瘴气的寺院,却又发生了一连串离奇的死亡事件。一个博学多闻的圣方济格教士负责调查真相,却被卷入恐怖的犯罪中……
    读这本书非常艰难,厚厚一本书涉及神学、政治学、历史学、犯罪学、语言符号学,还涉及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培根等不同的思想。确切说是本伪百科全书式小说,建议放本真百科全书在手边,呵呵。
    埃科借助了福尔摩斯与华生的模式架构推理小说的骨架,但实质上远远超越于推理小说的身份。它的主题是“知识”。当看到图书馆平面图被描绘出来,并且接近“非洲之末”的秘密时,简直心潮澎湃,好象我和阿德索合为一体在与威廉共同探索知识的奥妙一般。到第五天或者说第四天时,我已经隐约猜到谁是凶手,当然也与导读提示有关,因为先前已提示凶手是为了知识而犯罪,那么此人必然是对知识有着渴求且学识渊博同时又信仰坚定狂热的人,一路看下来,迷惑的人都一一被杀死,所有都指向佐治。看来不能说我聪明,毕竟到那一步有点脑子的人都该推论出来了。但是更激动人心的是佐治和威廉关于笑(或者说喜剧)力量的辩论,充满智慧,尽管佐治过于疯狂,可他的动机仍让人有些佩服,他的广博也不得不令人叹服。一把火烧毁整个修道院时,我恍然明白何以说安伯托·埃科是玄学大师,他可以构建一栋完全虚假的大厦,当所有人认定它的真实性时,他又毫不迟疑地摧毁,那样漫不经心,似乎在嘲笑众人的严肃和静穆。难怪他选择也许是不存在的亚里士多德关于“笑”的著作,笑,对应悲剧,让一切在笑声中瓦解淡化;他借着威廉对佐治的辩驳来诉说自己的哲学观点。
    此书比大红大热的《达芬奇密码》高明太多,翻到最后一页我不会产生“啊,只是本侦探小说”的感叹,而是不由自主陷入思索,对知识的深度思考,以及对书内一切哲理和历史的反思;然后激起再看一遍的欲望。确实很少书让我产生这种震荡,通常都是看完就放掉,因为我已然理解,此书不同,它留给我太多迷惑。碰到这样的好书,是幸运的事。
    为学识的浅薄羞愧,为知识的不可完整性绝望,世界的真核究竟在哪里?到底要习得多少才能接近真理?真为自己的一无所知恼怒焦灼。尼采否定了知识的完整性,我何必为这不可能而伤神?真庸人自扰了。但是,我们该如何使自己聪慧?
     埃科对宗教的拆迁解读有解构的因素,想起德里达。关于德里达,大名贯耳,却并未真切地接近过他的哲学思想。解构——这个几乎是20世纪末被引用地最多的词语,竟是他的首创。理解解构,需要的是对德里达的了解,了解他从未要摧毁,而是肯定。这是南方周末说的。从我的理解,解构是一种游戏,尤其在语言文字上,他成了作家们乐此不疲的游戏。说后现代就是解构的阐释,换个立场说,解构确实是后现代的核心。这样一来,解构与后现代有一共同性——游移与不确定的多重可能性。现今到处是解构,但还未出现重构的权威,可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过渡的大时代吗?
发表于 2005-3-11 18: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玫瑰的名字》是他的第一本小说。书名是中世纪用来表明含有象征意义的词汇,

>>>>>>>解释下~~~
 楼主| 发表于 2005-3-11 21: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解释起来异常繁复,因为它几乎就是整部小说的精髓。要解释它就要从语言符号学意义说明。
玫瑰,在人们心中普遍的概念应该是美丽的,代表爱情的,甚或是多刺的,易伤人的。于是,当玫瑰这个字眼被说出口或写下来,这个概念就形成了(尽管每个人会有概念上的差异),即使没见过玫瑰这种东西的人亦然。甚至,即使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存在过玫瑰这种东西也丝毫不受影响。
于是,问题来了,那真相本身这个名词到底是什么?这么一个抽象的名词它指称什么?于是书中每个人为了自己所建构的真相真实真理而驱动他们的行为。(在他的新作《傅科摆》这种架构更提升到重造出另一个客观的事实。)
然后,问题又来了,身为侦探的威廉修士根据心中的一大堆错误的推理活动所指出的凶手却讽刺地符合所谓的客观事实,究竟算怎么回事?书中真正元凶偏执于心中的真理犯下错误,侦探仗着自己的智慧一再 建构-崩裂-重建构 真相。
现实中,作者运用庞大错综的元素堆砌书中的事件,读者也在运用对文中元素的理解来建构文本的真实。作者满篇的虚构创造了这本小说,读者一点一点的认知造出了这本历史小说。
玫瑰,在中世纪就是用来指称“名词”本身,而不具备实际含义。在书中,就是象征真相、知识等等概念的总和。

完了,我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都告诉你们了,我不擅长理性分析的。55555555555555
发表于 2005-3-13 23: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没告诉过我们啊?
呵呵
你的意会言传我们明白了~~~ [s:5]
发表于 2005-3-15 01: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昨日之岛》了,《玫瑰的名字》正在床头,《傅科摆》未竟,另有杂文集《带着鲑鱼去旅行》阅毕,专著《大学生如何写作毕业论文》正在邮路中……呓语……
 楼主| 发表于 2005-3-15 20: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生如何写作毕业论文》?哈哈,同时天涯沦落人!
竟然先看《傅科摆》?不错啦,埃科这部小说简直是专业论文巨著。
发表于 2005-3-17 20: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我的理解,解构是一种游戏,尤其在语言文字上,他成了作家们乐此不疲的游戏。说后现代就是解构的阐释,换个立场说,解构确实是后现代的核心。这样一来,解构与后现代有一共同性——游移与不确定的多重可能性。现今到处是解构,但还未出现重构的权威,可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过渡的大时代吗?"——呵呵,有两点不妨注意一下:1、德里达从来不承认自己是后现代,哈贝马斯还因为这个事跟他道歉过,就在德里达死之前;2、德里达自己说过,解构不仅仅是拆解,还有重构,他可不像萨特和福柯那么反权威啊(可笑的是萨特和福柯自己最后成了权威)。
发表于 2005-3-17 22: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不懂,已经很久没好好读书了
发表于 2005-4-24 10: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翻了一上午从湖大图书馆二楼翻到了《玫瑰的名字》,正准备看呢
发表于 2005-4-25 12: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姐姐于2005-03-17 20:38发表的:
"从我的理解,解构是一种游戏,尤其在语言文字上,他成了作家们乐此不疲的游戏。说后现代就是解构的阐释,换个立场说,解构确实是后现代的核心。这样一来,解构与后现代有一共同性——游移与不确定的多重可能性。现今到处是解构,但还未出现重构的权威,可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过渡的大时代吗?"——呵呵,有两点不妨注意一下:1、德里达从来不承认自己是后现代,哈贝马斯还因为这个事跟他道歉过,就在德里达死之前;2、德里达自己说过,解构不仅仅是拆解,还有重构,他可不像萨特和福柯那么反权威啊(可笑的是萨特和福柯自己最后成了权威)。
我的理解:后现代的思维方式更突出的是一种重构。是一种对于现代性碎片化过程的响应,是将世界完整化的一种尝试。
虽然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一种解构,但其最终目的并非如此。
这是一种相对困难的思维建构过程。
约瑟夫.纳托利《后现代性导论》对于此有很浅显易懂的解释。
而且读完后在参照所谓后现代代表人物的作品发现这种试图还是很明显的。
发表于 2005-4-26 00: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生如何写作毕业论文一书已经寄过来了
比较有意思
不过出版社实在不怎么样
发表于 2005-4-26 19: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中国之屎于2005-04-26 00:11发表的:
大学生如何写作毕业论文一书已经寄过来了
比较有意思
不过出版社实在不怎么样

投其所好,自然粗制滥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30 07:57 , Processed in 0.10511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