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0|回复: 0

晏才宏老师的境遇拷问教育体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9 19: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晏才宏老师的境遇拷问教育体制   
    在所有追思晏才宏老师的文字中,下面的一句感人最深:“不知道天堂里是不是也会有人学习电路呢?如果有,他们真的很幸运。”(见本报昨日A12版)如果不是痛入肺腑,出不来这样充满诗意的凄美文字。

  犹可感慨又令人无法释怀的是,这样一位身后被千人怀念、颂扬的老师,至死还只是一位讲师。晏才宏老师生前鄙薄虚名,我们也不必以为没有当上教授对他就是多么大的损失。真正让人感慨甚至痛心的是,我们的教育制度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以至于它的评价机制与评价标准,竟与学生们的评价如此相悖、如此遥远?换句话说,晏才宏老师的境遇是对他的不公,却更是教育体制的悲哀和中国教育事业的损失。

  上海交大负责人对此的解释是:“大学要求教学、科研并重,教师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创新知识,两者不能偏废。以此衡量,晏才宏就不够全面。”作为一般的道理,上述的理由当然成立。但是如晏才宏老师一般把传播知识当做毕生的事业,又能以出众的智慧、高尚的人格,引领学生进入人类知识殿堂者,其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的存在意义,早已超出是否“全面”的层面。面对这样的杰出教师,即使既有的制度僵化如桶,也应该有一块“板”能够适当地松动一下,以给晏才宏老师这种“不够全面”的特例以应有的肯定和评价。可惜,晏才宏老师至死也没能得到这样的评价,我们的体制在他的面前表现出比木桶还要坚硬的僵化。

  然而滑稽的是,这个在晏才宏老师面前表现得无比刚性的制度,却又时时破绽频现、漏洞百出。拼凑抄袭的论文,加汤兑水的“成果”,专门为“需要”者拼凑论文数量服务的“核心期刊”,成全了不知多少“全面”却全然不把学生放在心上的教授。即使是晏才宏老师本人,只要稍肯变通,当也很容易让自己“全面”起来而获得既有制度的接纳。是对传播知识工作的热爱和对知识创新的郑重,使晏才宏老师放弃了圆熟变通,选择了坚守原则,却被既有的制度所拒斥。

  应该承认,任何制度设计都难以万全,但奖优逐劣,是对一项好制度最基本的要求。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当初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理念和不拘一格延揽人才的胸怀,我们不但将失去胡适、梁漱溟等大师通家,也将无缘承泽余韵百年的北大精神和中国现代大学传统。同样,如果我们至今无法在制度设计中,为晏才宏老师这样愿以毕生精力和智慧奉献于知识传播使命的人才,予以足够的肯定和褒扬,则在这僵化制度的另一面,就必然会给那些平庸而“全面”的投机者,留下足够的空子。 不久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陈丹青教授不惜辞职以表明对僵化的招生制度的不满;现在,虽非出于晏才宏老师本意,但他的逝世还是以最极端和沉痛的方式,提醒我们认真反思僵化的教师评价机制。而当教、学两个方面都受到如此质疑和挑战的时候,这个教育制度,也确实到了必须反思和改革的时候。
(摘自《中国青年报》 张天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23:00 , Processed in 0.06076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