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5|回复: 3

[校内活动] 如何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4 11: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0lily 于 2011-2-14 12:04 编辑

【转】
Q: 请问开复老师是如何培养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的?

开复: 在我给大学生的《第三封信》里曾经提到过这么一段话:
任何目标都必须是实际的、可衡量的目标,不能只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口号或空话。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进步,不去衡量你就无法知道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所以,你必须把抽象的、无法实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标简化成为实际的、可衡量的小目标。举例来说,几年前,我有一个目标是扩大我在公司里的人际关系网,但“多认识人”或“增加影响力”的目标是无法衡量和实施的,我需要找一个实际的、可衡量的目标。于是,我要求自己“每周和一位有影响力的人吃饭,在吃饭的过程,要这个人再介绍一个有影响的人给我”。衡量这个目标的标准是“每周与一人一餐、餐后再认识一人”。当然,我不会满足于这些基本的“指标”。扩大人际关系网的目的是使工作更成功,所以,我还会衡量“每周一餐”中得到了多少信息,有多少我的部门雇用的人是在这样的人际网中认识的。一年后,我的确从这些衡量标准中,看到了自己的关系网有了显著的扩大。


          大家怎么看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2: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
此前,我和中国学生的多次交流都是围绕如何达到优秀和卓越、如何成为领导人才而展开

的。最近,在新浪网的聊天室和我收到的许多电子邮件中,我发现更多的中国学生需要知

道的不是如何从优秀到卓越,而是如何从迷茫到积极、从失败到成功、从自卑到自信、从

惆怅到快乐、从恐惧到乐观。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2004年2月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马加爵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4

名同学。但从马家爵被捕后与心理学家的对话内容看来,他应该不是一个邪恶的人,而是

一个迷失方向、缺乏自信、性格封闭的孩子。他和很多大学生一样,迫切希望知道如何才

能获得成功、自信和快乐。

我这一封信是写给那些渴望成功但又觉得成功遥不可及,渴望自信却又总是自怨自艾,渴

望快乐但又不知快乐为何物的学生看的。希望这封信能够带给读者一个关于成功的崭新定

义,鼓励读者认识和肯定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人。也希望这封信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成功、

自信、快乐是一个良性循环:从成功里可以得到自信和快乐,从自信里可以得到快乐和成

功,从快乐里可以得到成功和自信。

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

比现在的你强。”

中国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

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人们对财富的

追求首当其冲,各行各业,对一个人的成功的评价,更多地以个人财富为指标。但是,有了

最好的成绩就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吗?有名利就一定能快乐吗?

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

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

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凌志军在其《成长》一书中得出的重

要结论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也就是说,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

发掘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成功的第一步:把握人生目标,做一个主动的人

在新浪聊天室里,当网友问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时,我是这么回答的:“人生只有一次,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impact),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

、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

快乐。”我回答这个问题时丝毫不需要思考,因为我从大学二年级起就把“影响力”当作

自己的人生目标。

对我来说,人生目标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我最好的智囊,它曾多次帮我解决工作和生活中

的难题。我当初放弃在美国的工作,只身来到中国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就是因为我觉得

后一项工作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我的人生目标更加吻合。此外,当我收到一封封迷茫学生

的来信,给他们写回信时,我也会想:“如何让回信有更大的影响力?”我先后公开的三

封“给中国学生的信”都是如此诞生的。

马加爵也悟出了他的人生目标,只可惜他是在案发被捕后才悟出的。他说:“姐,现在我

对你讲一次真心话,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这次事情以后,此时此刻我明白了,我错了。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如

果马加爵能早几个月悟出人生目标,他在做傻事前就会问问自己,充满真情的父母、姐姐

会怎么看待这件事?这样,他可能就不会走上歧途了。

所以,无论是为了真情,为了影响力,还是为了快乐、家人、道德、宁静、求知、创新…

…一旦确定了人生目标,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果断地做出人生中的重

大决定。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是独特的。最重要的是,你要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标。但

你千万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崇高”,或为了模仿他人而随便确定自己

的目标。

那么,该怎么去发现自己的目标呢?许多同学问我他们的目标该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因

为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个地方你能找到你

的目标,那就是你心里。

我建议你闭上眼睛,把第一个浮现在你脑海里的理想记录下来,因为不经过思考的答案是

最真诚的。或者,你也可以回顾过去,在你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时光里,是否存在某些

共同点?它们很可能就是最能激励你的人生目标了。再者,你也可以想象一下,十五年后

,当你达到完美的人生状态时,你将会处在何种环境下?从事什么工作?其中最快乐的事

情是什么?当然,你也不妨多和亲友谈谈,听听他们的意见。

成功的第二步:尝试新的领域、发掘你的兴趣

为了成为最好的你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追逐最感兴趣和最有激情的

事情。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你会在走路、上课或洗澡时都对它念念不忘,你在该领

域内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进一步,如果你对该领域有激情,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连

睡觉时想起一个主意,都会跳起来。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

受”而工作了。毫无疑问的,你将会从此得到成功。

相对来说,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只会事倍功半,有可能一事无成。即便你靠着资质或才

华可以把它做好,你也绝对没有释放出所有的潜力。因此,我不赞同每个学生都追逐最热

门的专业,我认为,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的兴趣、激情和能力(也就是情商中所说的“自

觉”),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你醒来的时候,都会为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

改进而激动不已。”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看出他对软件技术的兴趣和激情。1977年,因为

对软件的热爱,比尔·盖茨放弃了数学专业。如果他留在哈佛继续读数学,并成为数学教

授,你能想象他的潜力将被压抑到什么程度吗?2002年,比尔·盖茨在领导微软25年后,

却又毅然把首席执行官的工作交给了鲍尔默,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投身于他最喜爱的工作

——担任首席软件架构师,专注于软件技术的创新。虽然比尔·盖茨曾是一个出色的首席

执行官,但当他改任首席软件架构师后,他对公司的技术方向做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

是,他更有激情、更快乐了,这也鼓舞了所有员工的士气。

比尔·盖茨的好朋友,美国最优秀的投资家,华伦·巴菲特也同样认可激情的重要性。当

学生请他指示方向时,他总这么回答:“我和你没有什么差别。如果你一定要找一个差别

,那可能就是我每天有机会做我最爱的工作。如果你要我给你忠告,这这是我能给你的最

好忠告了。”

比尔·盖茨和华伦·巴菲特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他们热爱的并不是庸俗的、一元化的

名利,他们的名利是他们的理想和激情带来的。美国一所著名的经管学院曾做过一个调查

,结果发现,虽然大多数学生在入学时都想追逐名利,但在拥有最多名利的校友中,有90

%是入学时追逐理想、而非追逐名利的人。

我刚进入大学时,想从事法律或政治工作。一年多后我才发现自己对它没有兴趣,学习成

绩也只在中游。但我爱上了计算机,每天疯狂地编程,很快就引起了老师、同学的重视。

终于,大二的一天,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放弃此前一年多在全美前三名的哥伦比亚大

学法律系已经修成的学分,转入哥伦比亚大学默默无名的计算机系。我告诉自己,人生只

有一次,不应浪费在没有快乐、没有成就感的领域。当时也有朋友对我说,改变专业会付

出很多代价,但我对他们说,做一个没有激情的工作将付出更大的代价。那一天,我心花

怒放、精神振奋,我对自己承诺,大学后三年每一门功课都要拿A。若不是那天的决定,今

天我就不会拥有在计算机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而我很可能只是在美国某个小镇上做一个既

不成功又不快乐的律师。

即便如此,我对职业的激情还远不能和我父亲相比。我从小一直以为父亲是个不苟言笑的

人,直到去年见到父亲最喜爱的两个学生(他们现在都是教授),我才知道父亲是多么热

爱他的工作。他的学生告诉我:“李老师见到我们总是眉开眼笑,他为了让我们更喜欢我

们的学科,常在我们最喜欢的餐馆讨论。他在我们身上花的时间和金钱,远远超过了他微

薄的收入。”我父亲是在70岁高龄,经过从军、从政、写作等职业后才找到了他的最爱—

—教学。他过世后,学生在他抽屉里找到他勉励自己的两句话:“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

扬鞭自奋蹄。”最令人欣慰的是,他在人生的最后一段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最爱。

那么,如何寻找兴趣和激情呢?首先,你要把兴趣和才华分开。做自己有才华的事容易出

成果,但不要因为自己做得好就认为那是你的兴趣所在。为了找到真正的兴趣和激情,你

可以问自己:对于某件事,你是否十分渴望重复它,是否能愉快地、成功地完成它?你过

去是不是一直向往它?是否总能很快地学习它?它是否总能让你满足?你是否由衷地从心

里(而不只是从脑海里)喜爱它?你的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不是和它有关?当你这样问

自己时,注意不要把你父母的期望、社会的价值观和朋友的影响融入你的答案。

如果你能明确回答上述问题,那你就是幸运的,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大学四年里都在摸索或

悔恨。如果你仍未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那我只有一个建议:给自己最多的机会去接触最

多的选择。记得我刚进卡内基·梅隆的博士班时,学校有一个机制,允许学生挑老师。在

第一个月里,每个老师都使尽全身解数吸引学生。正因为有了这个机制,我才幸运地碰到

了我的恩师瑞迪教授,选择了我的博士题目“语音识别”。虽然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这样

的机制,但你完全可以自己去了解不同的学校、专业、课题和老师,然后从中挑选你的兴

趣。你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讲座、社团活动、朋友交流、电子邮件等方式寻找兴趣

爱好。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你的最爱。

我的同事张亚勤曾经说:“那些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会输,因为他们即

使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所以,只有那些不敢尝试的人,才是绝对的失败者。”希

望各位同学尽力开拓自己的视野,不但能从中得到教益,而且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成功的第三步:针对兴趣,定阶段性目标,一步步迈进

找到了你的兴趣,下一步该做的就是制定具体的阶段性目标,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首先,你应客观地评估距离自己的兴趣和理想还差些什么?是需要学习一门课、读一本书

、做一个更合群的人、控制自己的脾气还是成为更好的演讲者?十五年后成为最好的自己

和今天的自己会有什么差别?还是其他方面?你应尽力弥补这些差距。例如,当我决定我

一生的目的是要让我的影响力最大化时,我发现我最欠缺的是演讲和沟通能力。我以前是

一个和人交谈都会脸红,上台演讲就会恐惧的学生。我做助教时表现特别差,学生甚至给

我取了个“开复剧场”的绰号。因此,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给自己设定了多个提高演讲

和沟通技巧的具体目标。

其次,你应定阶段性的、具体的目标,再充分发挥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勤奋、向上和毅

力,努力完成目标。比如,我要求自己每个月做两次演讲,而且每次都要我的同学或朋友

去旁听,给我反馈意见。我对自己承诺,不排练三次,决不上台演讲。我要求自己每个月

去听演讲,并向优秀的演讲者求教。有一个演讲者教了我克服恐惧的几种方法,他说,如

果你看着观众的眼睛会紧张,那你可以看观众的头顶,而观众会依然认为你在看他们的脸

,此外,手中最好不要拿纸而要握起拳来,那样,颤抖的手就不会引起观众的注意。当我

反复练习演讲技巧后,我自己又发现了许多秘诀,比如:不用讲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

表达时,我会表现得更好,于是,我仍准备讲稿但只在排练时使用;我发现我回答问题的

能力超过了我演讲的能力,于是,我一般要求多留时间回答问题;我发现自己不感兴趣的

东西就无法讲好,于是,我就不再答应讲那些我没有兴趣的题目。几年后,我周围的人都

夸我演讲得好,甚至有人认为我是个天生的好演说家,其实,我只是实践了中国人勤奋、

向上和毅力等传统美德而已。

任何目标都必须是实际的、可衡量的目标,不能只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口号或空话。制定目

标的目的是为了进步,不去衡量你就无法知道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所以,你必须把抽象

的、无法实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标简化成为实际的、可衡量的小目标。举例来说,几年

前,我有一个目标是扩大我在公司里的人际关系网,但“多认识人”或“增加影响力”的

目标是无法衡量和实施的,我需要找一个实际的、可衡量的目标。于是,我要求自己“每

周和一位有影响力的人吃饭,在吃饭的过程,要这个人再介绍一个有影响的人给我”。衡

量这个目标的标准是“每周与一人一餐、餐后再认识一人”。当然,我不会满足于这些基

本的“指标”。扩大人际关系网的目的是使工作更成功,所以,我还会衡量“每周一餐”

中得到了多少信息,有多少我的部门雇用的人是在这样的人际网中认识的。一年后,我的

确从这些衡量标准中,看到了自己的关系网有了显著的扩大。

制定具体目标时必须了解自己的能力。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目标也不可定得太

低。对目标还要做及时的调整:如果超出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提高;如果未达到自己

的期望,可以把期望调低。达成了一个目标后,可以再制定更有挑战性的目标;失败时要

坦然接受,认真总结教训。

最后,再一次提醒同学们,目标都是属于你的,只有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制定最合适的

目标,主动提升自己,并在提升过程中客观地衡量进度,这样才能获得成功,才能成为更

好的你自己。

自信是自觉而非自傲

自信的人敢于尝试新的领域,能更快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华,更容易获得成功。自信的

人也更快乐,因为他不会时刻担心和提防失败。

很多人认为自信就是成功。一个学生老得第一名,他有了自信。一个员工总是被提升,他

也有了自信。但这只是一元化的成功和一元化的自信。

其实,自信不一定都是好事。没有自觉的自信会成为自傲,反而会失去了别人的尊重和信

赖。好的自信是自觉的,即很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自觉的人自信时,他成功

的概率非常大;自觉的人不自信时,他仍可努力尝试,但会将风险坦诚地告诉别人。自觉

的人不需要靠成功来增强自信,也不会因失败而丧失自信。

自信的第一步:不要小看自己,多给自己打气

“自”信的关键在于自己。如果你自己总认为自己不行,你是无法得到自信的。例如,马

加爵曾说:“我觉得我太失败的,同学都看不起我……很多人比我老练,让我很自卑。”

虽然马加爵很聪明也很优秀,但他从没有真正自信过。

自信的秘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中国古谚:“天生我才必有用”,“一枝草,一点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长处,值得看重和发挥。我记得我11岁刚到美国时,课堂上一句

英语都听不懂,有一次老师问“1/7换算成小数等于几?”我虽然不懂英文,但认得黑板上

的“1/7”,这是我以前“背”过的。我立刻举手并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不会“背书”的

美国老师诧异地认为我是个“数学天才”,并送我去参加数学竞赛,鼓励我加入数学夏令

营,帮助同学学习数学。她的鼓励和同学的认可给了我自信。我开始告诉自己,我有数学

的天分。这时,我特别想把英文学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这种教育

方式不但提高了我的自信,也帮助我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式教育认为人的成长是不断克服缺点的过程,所以老师更多是在批评学生,让学生弥

补最差的学科。虽然应把每科都学得“足够好”,但人才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挥个人最大的

优点。美国盖洛普公司最近出了一本畅销书《现在,发掘你的优势》。盖洛普的研究人员

发现:大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试着“改变自己的缺点,希望把缺点变为优点”,但他们

却碰到了更多的困难和痛苦;而少数最快乐、最成功的人的秘诀是“加强自己的优点,并

管理自己的缺点”。“管理自己的缺点”就是在不足的地方做得足够好,“加强自己的优

点”就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上,从而获得无比的自信。

凌志军的《成长》一书里还有很多得到自信的例子: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张宏江说他从小

就“相信我是最聪明的。即使再后来的日子里我常常不如别人,但我还是对自己说:我能

比别人做得好”;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主任研究员周明小时候在“学生劳动”中刷了108个瓶

子,打破了纪录,从而获得自信。他说:“我原来一直是没有自信心的,但是这件事给了

我自信。这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经验,散发着一种迷人的力量,一直持续到今天。我发现

了天才的全部秘密,其实只有6个字:不要小看自己。”

自信是一种感觉,你没有办法用背书的方法“学习”自信,而唯一靠“学习”提升自信的

方法是以实例“训练”你的大脑。要得到自信,你必须成为自己最好的拉拉队,每晚入睡

前不妨想想,今天发生了什么值得你自豪的事情?你得到了好的成绩吗?你帮助了别人吗

?有什么超出了你的期望吗?有谁夸奖了你吗?我相信每个人每天都可以找到一件成功的

事情,你会慢慢发现,这些“小成功”可能会越来越有意义。

有个著名教练在每次球赛前,总会要求队员回忆自己最得意的一次比赛。他甚至让队员把

最得意的比赛和一个动作(如紧握拳头)联系起来,以便使自己每次做这个动作时,就会

下意识地想到得意的事,然后在每次比赛前反复做这个动作以“训练”大脑,提升自信。

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自己最好的拉拉队,同时多结交为你打气的朋友,多回味过去的成功

,千万不要小看自己。

自信的第二步:用毅力、勇气,从成功里获得自信,从失败里增加自觉

当你感觉到自信时,无论多么小的成功,你都会特别期望再一次得到自己或别人的肯定,

这时,你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只要你有毅力,就会像周明所说的那样,“什么事情只要我

肯干,就一定可以干好。你能学会你想学会的任何东西,这不是你能不能学会的问题,而

是你想不想学的问题。如果你对自己手里的东西有强烈的欲望,你就会有一种坚韧不拔的

精神,尤其当你是普通人的时候。”

有时,你可能没做过某一件事,不知道能不能做成。这时,除了毅力外,你还需要勇气。

我以前在工作中,一般的沟通没有问题,但到了总裁面前,总是不敢讲话,怕说错话。直

到有一天,公司要做改组,总裁召集十多个人开会,他要求每个人轮流发言。我当时想,

既然一定要讲,那不如把心里话讲出来。于是,我鼓足勇气说:“我们这个公司,员工的

智商比谁都高,但是我们的效率比谁都差,因为我们整天改组,不顾到员工的感受和想法

……”我说完后,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会后,很多同事给我发电子邮件说:“你说得真

好,真希望我也有你的胆子这么说。”结果,总裁不但接受了我的建议,改变了公司在改

组方面的政策,而且还经常引用我的话。从此,我充满了自信,不惧怕在任何人面前发言

。这个例子充分印证了“你没有试过,你怎么知道你不能”这句话。

有勇气尝试新事物的同时,也必须有勇气面对失败。大家不能只凭匹夫之勇去做注定要失

败的事。但当你畏惧失败时,不妨想一想,你怕失去什么?最坏的下场是什么?你不能接

受吗?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总裁否定了我的看法,他会不尊重我吗?不但不会,别人很

可能还会认为我勇气可嘉。而且,自觉的人会从失败中学习,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做什么事

情,再提升自己的自觉。因此,不要畏惧失败,只要你尽了力,愿意向自己的极限挑战,

你就应为自己的勇气而自豪。

一个自信和自觉的人,如果能勇敢地尝试新的事物,并有毅力把它做好,他就会从成功里

获得自信,从失败里增加自觉。

自信的第三步:自觉地定具体的目标,虚心地听他人的评估

培养自信也要设定具体的目标,一步步地迈进。这些目标也必须是可衡量的。我曾把我在

总裁面前发言的例子讲给我女儿听,因为她的老师认为她很害羞,在学校不举手发言,我

希望鼓励她勇于发言。她同意试一试,但她认为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有最好的意见时才愿

意发言。但是,我认为有了“最好的意见”这个主观的评估,目标就很难衡量。于是,我

和她制定了一个可衡量的、实际的目标:她每天举一次手,如果坚持一个月就有奖励。然

后,我们慢慢增加举手的次数。一年后,老师注意到,她对课堂发言有了足够的自信。

自信绝非自我偏执、不容许自己犯错,或过度自我中心,失去客观的立场。我有个绝顶聪

明的同事,他一生认准了“我永远不会错”这句“真理”。他表现得无比自信,一旦证明

他某句话是对的,他就会提醒所有人几个月前他早就说过了。但因为他几乎是为了自信而

活着,一旦证明他某句话是错的,他就会顾左右而言他,或根本否认此事。虽然他的正确

率高达95%,但5%的错误让他失去了自己的信誉和他人的尊敬。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自傲的

自信或不自觉的自信甚至比不自信更加危险。

情商中的自觉有两个层面:对自己和环境皆能俱到,掌握主客观的情势。有自觉的人不会

过度地自我批评,也不会天真地乐观,他们能客观地评估自己。所以,他们会坦诚地面对

自己的能力极限,不会轻易地接受自己能力范围外的工作。当然,他们仍乐于接受挑战,

但会在接受挑战时做客观的风险评估。这样的人不但对自己坦诚,对他人也坦诚。坦诚地

面对失败会得到别人的信赖,因为他们知道你接受了教训。坦诚地面对自己的缺点也会得

到别人的尊敬,因为他们知道你不会自不量力。所以,自觉的人容易成功,也容易自信。

自觉的人不但公平地评价自己,还主动要求周围的人给自己批评和反馈。他们明白,虽然

自己很自觉,但别人眼中的自己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别人眼中的自己更为客观,另一

方面,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Perception is reality”),也就是说,

如果别人都认为你错了,只有你自认为没有错,那么在社会、学校或公司眼中,你就是错

了。所以,你必须虚心地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想法,而且以别人的想法作为最终的目标。比

如,我女儿可以每天评估自己的发言,但最终,只有当老师和同学们认为她是个开朗的、

有想法的学生时,她才达到了最终的目标。

获得坦诚的反馈特别是负面的回馈并不容易。所以,你最好能有一些勇敢坦诚的知心好友

,他们愿意在私下对你说真心话。当然,你不能对负面的反馈有任何不满,否则你以后就

听不到真心话了。除了私下的反馈外,在美国的公司里,还有一种“360度”意见调查,可

以对员工的上司、下属同时做多方面的调查。因为这种调查是匿名的,它往往能获得真实

的意见,如果很多人都说你在某方面仍须改进,这样的说法就比自己的或老板的看法更有

说服力。虽然在学校里没有这种正式的调查,但是你仍然可以尽力地去理解他人对你的想

法。我的父亲常教诲我们凡事谋之于众,就是指开放心胸,切勿以井观天,局限了自己的

视野。

马加爵说:“同学都看不起我。”其实,如果他有勇气向他信任的同学求证,他也许会发

现自己错怪了同学,也许会发现交错了朋友,也许会证实同学确实看不起他并了解其中的

原因,然后自我改进。坦诚的交流和真心的朋友或许都可以帮助马加爵避免悲剧的发生。

有自觉的人会为自己制定现实的目标,客观地衡量自己,并会请他人帮助评估。这样的人

能持续提升自己的自信,并能避免自信发展为自傲。

快乐比成功更重要

科学研究证明:心情好的人最能发挥潜力;快乐能提高效率、创造力和正确决策的概率;

快乐的人有开明的思想,愿意帮助别人。但与其说快乐带来成功,还不如说成功的目的是

带来快乐。我曾建议同学们追逐自己的理想和兴趣,其实做自己理想的、有兴趣的事情就

是一种快乐。所以,快乐比成功更应成为我们的最终目标。

快乐的第一步:接受你的父母、环境、自己

不快乐的人总对一些无奈的事生闷气,不喜欢自己、父母和老师,不愿意读枯燥的书、不

愿意应付考试。对于这些无奈的事,我希望同学们能学会坦然地接受它们。

在所有“不能改变的事情” 中,最不能改变的是父母,最应接受的也是父母。有不少学生

说:“父母不理解我,不接受我,不体会我的想法,总要求我用他们的价值观和理念来做

事、读书、求学。所以我总是避开他们,越来越孤独。”对这些同学,我的回答包括以下

两个方面:

第一,你应该接受你的父母,千万不要因为感觉父母不理解你而自我封闭。父母的成长环

境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成功的定义可能也不同,对你的期望与你对自己的期望就

有较大的差异。但他们人生的路走得比你长,经验比你丰富,你不能先入为主地排斥他们

。另外,你必须理解,父母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他们也是唯一可以无条件为你付出的人

,你应该无条件地接受你的父母。作子女的经常把父母亲过度理想化,而疏忽了绝大多数

的父母,在他们生长的环境中,比我们更为匮乏、不足,他们可能没有机会学习如何当一

个称职的父母,但以他们的条件,也尽力了。如果我们鄙视、排斥父母,无异是对自己生

命的来源不敬,那如何能快乐?

第二,你可以试着去改变父母的想法,但你首先应反问,你理解和接受你的父母吗?你能

体会父母的想法吗?当你抱怨父母总是期望你完美时,难道你不也是在期望父母完美吗?

凌志军建议说:“父母对你们的期望没有错,只是你们应该让父母了解,你们对他们的期

望。”所以,在要求他们理解你之前,你应先去理解他们,这样才能更成功地和他们沟通

。相互了解后,也许你们仍有不同意见但能彼此谅解,也许你或他们会改变原来的看法而

达到共识。为此,你首先应和父母建立一个坦诚的沟通关系。也许起初你们会觉得别扭,

但我相信你们很快就会体会到亲情与温馨。

除了接受父母,你还应接受环境中不能改变的事情。有些同学期望着不必考他们认为没用

的题目,不必上他们认为没用的课,不必听他们不信任的老师讲课。但在社会中生存,我

们必须学会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凌志军说:“如果我遇到‘应该做的事情’和‘喜欢

做的事情’之间的冲突,我会给自己安排一个时间表,每天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应该做

的事情’——时间表能激励你集中精力并提高效率。然后去做‘喜欢做的事情’。”人生

是有限的,大家应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喜欢做的事情”上,但必须先把“应该做的事情”

做得足够好。

最无谓的“发愁”就是对自己不满意。这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会造成事倍功半。所以,

同学们一方面要培养自己的自信,以每一个小的成功来激励自己,另一方面也必须能接受

自己,理解你们是为自己而生活的。为自己而生活就是要为了自己的快乐、兴趣和人生目

标而努力,不要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小时候一直活在别人的

价值观里,为了“第一名”拼命,但是有一天,“我忽然意识到原来的想法错了。打败别

人,得第一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学会尊重你自己,能不能发现自己

的价值在哪里。”

当你开始为自己而生活,接受并喜欢你自己,接受并接近你的父母,接受环境中不能改变

的事情,你就会发现你开始快乐了。

快乐的第二步:宣泄你的情感,控制你的脾气

心理学家认为,马加爵“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因为他总不愿与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

真实的感受……是一个情绪反应相当激烈的人,但是他外表上又是一个相当压抑的人。”

马加爵给亲人的信上也写道:“我这个人动情的话历来就讲不出口。”如果马加爵能直接

地宣泄自己的感情,他也许可以防止悲剧发生。事后马加爵也想到:“逃亡的时候觉得自

己傻,可以选择吵架就算了,没有必要杀人。”

中国人总认为矜持、含蓄是美德。但我认为,在今天的时代里,直截了当的沟通更为重要

。拐弯抹角、言不由衷、瞻前顾后、当面不说、背后乱讲都是坏习惯。有一位中国老板和

他的下属吵架,他问我是不是该请第三者调解,我给他的建议是:因为这是情感的事情,

你应该直接去和下属沟通;第三者为了做和事佬,可能会说出违背你或你的下属意愿的话

(例如谎称你已经认错,但其实你没有),这反而会造成更多的麻烦。

当然,在情感问题上,直接沟通也需要技巧。例如,那位老板如果第一句话就对下属说:

“你错了,但是我不和你计较。”那么下属肯定会反感。如果老板说:“你在那么多人面

前骂我,很显然是你想抢我的工作。”结果就更不堪设想。显然,当你直接沟通时,不要

论对错,不要猜测别人的动机,更不要再趁机补一句。最有效的沟通就是直接谈到你的感

情,比如那位老板可以说:“当你在那么多人面前骂我时,我感到失去尊严,非常为难。

”这样一句话是不能反驳的,甚至可能会引发理解和同情。

当你怒火中烧时,把愤怒的话转变成感性的话并不容易。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又需要依靠

“自觉”和 “自控”。自觉不只是认识自己的能力,更是认识自己的感情。自觉的人知道

自己何时会喜怒哀乐,也理解喜怒哀乐的宣泄会造成何种后果。如果他感到气愤,他不会

瞬间爆炸,因为他知道爆炸的后果,但他也不会压抑自己的感情,因为那会对心灵造成很

大的伤害,他通常会尽量自控地用最有建设性的方式处理。正面、感性的沟通可以降低火

爆的气氛。感情和沟通都是最有感染性的,你完全可以用有建设性的、宽容的态度来与他

人沟通并影响他人。

自控是一种内心的自我对话,可以提醒自己不要落入恶劣态度的陷阱。除了上溯的理智分

析外,深呼吸是最快、最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中国人说:“心浮气躁”、“心神不宁”

、“心乱如麻”、“心焦如焚”,指的都是心情紊乱和情绪及精神状态的关系,而“气定

神闲”、“心安理得”最方便的作法就是深呼吸,也就藉由调气调息,把气调顺了,比较

能摆脱情绪的牵扯,回到理性思考。美国对有暴力行为的加害人,都会施以团体教育,而

教导他们认清暴力的毁灭性,学习控制自己的冲动,也就是懂得“叫停”或“离开现场”

,以保护自己和对方的安全,避免铸成大错。

如果认为自控不容易,那么,你可以请你的知心好友随时提醒你。我过去的一个老板常常

一生气就一发不可收拾,而且他生气都有前兆:他会先用刁钻的问题考倒你,然后他开始

战抖,最后他才发脾气。但他想改掉这个毛病,于是他要求我在每次看到前兆时,用一句

“密语”(如“让我们言归正传吧”)来提醒他。几次“密语”提醒之后,他就有了自觉

和自控的能力,再也不需要别人提醒了。

快乐的第三步:有人分享快乐加倍,有人分担痛苦减半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调节自己的心情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知心的人倾诉和沟通。科学的根

据是,感情源于人脑的lymbic系统,而该系统主要靠与他人的接触调节。科学证明,在一

起交谈的两个人会慢慢达到同样的心理状态(喜怒哀乐)和生理状态(体温、心跳等)。

因此,若想达到感情的平衡,我们必须懂得依靠别人。与人沟通是提升你的情商和快乐的

唯一方法。与世隔绝的人只会越来越苦闷。西方有一古谚:“有人分享快乐加倍,有人分

担痛苦减半。”马加爵所谓的真情,应该就是指能分享心情、内心的人吧!

所以,如果你情绪不好,或受了委屈时,应多向父母、朋友倾诉,不要像马加爵那样总把

话闷在心里,只对日记倾诉。马加爵很苦闷,却没有倾诉苦闷的渠道。他说:“我在学校

一个朋友也没有,我在学校那么落魄……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马加

爵在人际交往中碰到很多障碍,这些障碍带给他苦闷,而这些苦闷又没有渠道宣泄,进而

造成更大的苦闷。这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其实,马加爵的内心独白,证明

他是一个有自觉的人,他能看清自己的困境,可惜他将自己锁在自我封闭的牢笼里,让仇

恨把他带向毁灭。记得去年,非典风波,最恐怖的威胁就是被隔离,可是平日里我们却常

忽略了心里的孤立,使我们和快乐绝缘。

要得到快乐,你需要幽默、乐观的想法和沟通。在所有的沟通中,“笑”的感染力是最大

的。耶鲁大学的研究发现,“笑”的感染力超过了所有其他感情,人们总会反射式地以微

笑来回报你的微笑,而开怀的大笑更能迅速创造一个轻松的气氛,此外,幽默的笑也能促

进相互信任,激发灵感。乐观、正面思考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忧郁症已成为全世界来

势汹汹的心理疾病,而其和负面思考有极大的关系,有些人习惯钻牛角尖,往悲观无助的

方向想,困在死胡同中。如果能换个角度,半杯水有一半满的而非一半空的!现在的不如

意,代表有无限成长进步的空间。学习检查自己,常保正念。

无论是驱逐悲伤或是获取快乐,我们都需要从倾诉和沟通中得到正面的激励。最自然的沟

通对象可能是你的亲人,特别是你的父母。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愿意听孩子的倾诉。

但是,“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所以我们也需要和知心朋友沟通、倾诉。交朋友时

不要只看朋友的嗜好和个性,更重要的是,你需要一些会鼓励人的、乐观的、幽默的、诚

恳的、有同理心的、乐于助人的、愿意听人诉说的朋友。也许你会说:“我没有这样的朋

友,也不敢去乱找朋友,如果别人拒绝怎么办?”如果别人拒绝你,你没有失去任何东西

,但如果别人接受你,你可能因此找到你自己。

我希望你也会在寻找好友的过程中,也让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会鼓励人的、乐观的、幽默的

、诚恳的、有同理心的、乐于助人的、愿意听人诉说的人,并尽力去帮助你周围的亲人和

朋友。唯有更多人愿意付出,快乐才能更迅速地通过人际网扩散。

给中国学生的祝福

我一直信奉以下做事的三原则: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

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祝福中国的学生,当你碰到挫折时,能用这三个原则,以度量、勇气、智慧来帮助你渡过

难关。

祝福中国的学生,当你追求成功、自信、快乐时,不要忘了成功是多元化的,不要忘了自

信是自觉而非自傲,不要忘了快乐的人总能理解、接受和喜欢自己。

祝福中国的学生,当你逐步获得成功、自信、快乐时,会发现一个良性循环:从成功里得

到自信和快乐,从自信里得到快乐和成功,从快乐里得到成功和自信。

祝福中国的学生,当你拥有成功、自信、快乐后,不要忘了帮助他人获得成功、自信和快

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8 10: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7封信,我都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18 10: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云皓月 于 2011-2-18 10:24 编辑

个人觉得上我学网看看相关的东东可以更加全面的理解这些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7 13:47 , Processed in 0.18617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