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4|回复: 0

zz中国校园DV三年回眸 (上,总说)-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4 13: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这不是一篇严谨的论文。

自三年前校园DV始出现于网络,便迅速成星火燎原之势,风靡于中国大学的各个校园。它的一出母体便发育成人的步伐,连同样身处成长黄金期的网络也跟不上;也由于这种速度的不和谐,使得我们无法一窥所有大学生们制作的DV剧集。也许我们想停下来回首一番三年来她走过的道路,或安下心来总结一番经验,便在这个功夫,又不知多少DV剧被悄悄地放在了校园网或者公网上了。也或许我们并不需要停留,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同样适用在这里:毕竟会优胜劣汰,中国的校园DV会将在这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环境中发展。

      然而,脚印已经留下。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欣赏者和观察者,我很想写一点点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为这一道如今已赫然成为中国新校园文化的风景。当然,这仅仅是自我感想,并没有为下笔事前准备什么资料或考证,只作为一名普通的爱好者,在校园DV迈入第四个年头的时刻为之寻找一些共性,留为一个逗号吧。


一、两个欣赏原则

   中国校园DV剧,这里指中国大陆大学生原创性质的自拍DV“电影”。这里的“电影”,当然是所有创作的大学生们热烈的愿望和追逐的效果。

      学术界当然不会理会这个学生们自娱自乐性质的活动,因而他们无法给出“DV剧鼻祖”是那部片子的定论。现在,几乎所有评论文章或者有关新闻介绍都把清华大学的《寝室夜话》(2002)当作校园DV的开山之作。

     《清华寝室夜话》一出炉便红遍大江南北的校园,它的内容和一些经典的台词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不用多费笔墨。作为一个只不过用家用DV录像机“偷拍”下来的片断 (它只是清华某系学生联欢会节目的一部分),被放在网上,没有经过任何加工或处理,《清华寝室夜话》的成功可谓“一不小心写了《红楼梦》”。自此,DV这个概念由家用走向大众,由不经意走向刻意的手段,似乎成了大学生们在无聊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满足内心“表演欲”和“创造欲” (这都是人性本能欲望)的最佳途径。

      自校园DV创作的一开始,就存在着百花齐放而良莠不齐的矛盾。这从《清华寝室夜话》诞生之后的不久,“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出现的各种DV剧便可见一斑。这里有直接关系到DV画面质量的拍摄器材的差异,有拍摄水平的差异,有制作效果的差异,更有剧情内容创作的差异,思想内涵的差异,甚至编创者本身生活阅历和价值观的差异。这在当时造成的效果是:有异军突起、至今也无人匹敌的佳作 (如西安交大《我的黄金时代》),也有内容空泛,或者无甚思想的校园爱情肥皂剧 (如华东理工《E线情缘》,广东外院《开不了口》等)。

      今天我们回头看的时候,这每一部DV都有它的特色,都凝结了主创人员的汗水,它们为早期的校园DV剧画上了多彩的一笔。当校园DV走过了三年风雨之后,我们同样的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经验的积累和制作水平的进步,使得先前硬件上的差异早可以忽略不计。于是,我们便可以简单的设定几个角度,或者说原则,以便我们能最大限度的排除这些DV剧在时空上的差异,能够让他们“平起平坐”的接受我们的欣赏和观察:

1.  1. 排除外在器材和后期制作造成的画面效果的差异;

2.  2. 适当排除某些人物表演水平上的差异。

     我们可以忽略第1点是因为客观现实。DV不是电影胶片,也不是专业摄影器材,它们由于型号不同,成像的效果也不同。如果把这作为比较一部DV作品好坏的标尺,显然不公平。另外,后期制作也是一个实际困难。由于资金、技术和时间的关系,有些作品的后期效果也许不能与它的内容相提并论;相反,有些作品即便制作精美也不能掩盖内容的无味 (如华东理工《夏日勇气》),或者仅凭砸钱就自称精品 (如南京师范《毕业留念》)。

我们可以适当的忽略一些人物表演上的差距是因为校园DV发展的时间毕竟只有三年,演出的学生基本没有演技或者很少有表演机会可言,因而一些表演上的硬伤或者做作,只要不成大碍,或者只要主人公有镜头感的完成了一次故事的演绎,我们就都可以原谅。这就像一百年前的默片时代,我们可以忽略影片中的人物都不能说话一样。

      在我们自觉地忽略掉以上两点之后,我们的欣赏便有了针对性、可比性。因此,我们就能为校园DV总结一些特点,然后根据其内容、结构分类便可操作了。



二、两个元素与两个类别

校园DV发展至今,剧目层出不穷,甚至一所学校不同院系、不同届别的学生都热衷于此。清华、人民大学等学校专门办起一年一度的校园DV展或DV大赛;一些校园网 (如浙江大学求是潮网)和公共网 (比较早的如上海热线,后来的如一些专门性的DV网站,还有新浪网) 开辟专栏上传新制作的校园DV。这是中国校园DV创作在一开始决想象不到的。更令人高兴的是,校园DV在自身成为一种特色文化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专业电影人的兴趣。著名导演贾樟柯就曾在新浪网聊DV的创作。这种交流也必将推动校园DV的制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虽然校园DV剧“百花齐放”,我们仍不难从这繁华中找出一些共通。正如前言所言,我无法保证看过所有的DV剧,但作为一名观察者,我也还是能发觉一些东西。这当然与它们产生的环境息息相关:

1.  1. 强烈的关注校园,并带有本校特色;

2.  2. 强烈的关注爱情。

由于身份的局限和特殊性,学子们几乎把所有目光聚焦在自己身处的校园。无疑,这是一块沃土。中国大学校园文化自身的特点和多样性,给创作者提供了绝好的园地——即使在美国,青春校园片也是主流电影市场的一块大蛋糕。校园是他们的故事中最主要、最核心的舞台。因此,关于校园的一切“文化”:寝室文化、食堂文化、约会文化、手机文化、联谊文化、体育文化……几乎无一例外的体现在每部DV剧中,构成DV剧的大背景。

如果说校园是这些DV剧共同的舞台背景,那么,爱情则是几乎所有DV剧故事的主题或必要旋律。由于这一主题必不可少,我们甚至可以依此粗线条的审视一部DV剧故事的好坏与精彩程度。当然,这样评判也许不算公平和完整,但也因为校园DV剧的这一特点,使我们可以把时下的片子做一个类别的划分:

1.  1. 纯爱情片;

2.  2. 其他校园生活片。

这里需注意,所谓“其他校园生活片”,并不是说片子中没有爱情或不以爱情为主题。其实,这类片子的故事大多数也是以校园爱情为唯一线索和关注点来展开的。之所以这样划分,是使之区别于第一种类型,即这种类型的片子所要表达的含义绝不仅仅是讲一个爱情故事那么简单和肤浅。而往往这类型的片子则成为中国校园DV剧的里程碑,当然也是我们所要区别和分述的原因。

当我们确认爱情故事是校园DV不可缺少的两个元素之后,我们就能从另一个角度把时下的校园DV剧划一个类别,即按照内容把它们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应该指出的是,作为正剧出现在如今校园DV的片子并不多,似乎大学生们更热衷于一些有结局的故事。

按照前面的两个分类,我们首先谈谈“纯爱情片”。

华东理工是比较早的开始创作校园DV的大学。《E线情缘》以女主角出国为结局讲述了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无独有偶,华南理工同年出品的《晴天娃娃》也是一模一样的命题。前者以原创音乐为特色,后者的拍摄手法更为精良。之后,华东理工的同一班人马又推出了《夏日勇气》、《梦恋情游》等作品,但似乎都不成功。后来,据说学生们转变思想,把目光投向更现实的生活,拍了反映乡村学生在都市学习生活的困境的《三伏天》,并引起了反响,这是后话了。

2003年网上很流行一部由一名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创作的小说《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笔法的成熟和文字的幽默不亚于《第一次亲密接触》,并把结局定成喜剧。后来,同校学生排练并拍摄了四幕同名舞台剧,但效果不佳。北京林业大学也相中了这个底本,把这部小说搬上了DV,并把结局改为悲剧。这部片子制作固然不错,但内容空洞,表演也不尽如人意,而且莫名其妙的采用了后期配音,更令效果大打折扣。华南工业大学的《影子》也讲述了一个悲剧式的爱情,它强调了爱情的可遇不可求,以及“爱着的人是身边的人”的爱情理念。

喜剧类爱情片也是多彩多姿的。它们或长 (如南京师范《毕业留念》),或短 (如东北大学《完美青春》),或幽默 (如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我的女友是小薇》三部曲),或出新 (如清华大学《等待流星》,有神话和超现实主义色彩),或跌宕 (如电子科大《楼》),或平和 (如吉林大学《蓝色夏日》),从不同角度和情节发掘爱情的力量,讲述了不同类型的校园爱情故事。它们大多想表现爱情在“遇”和“求”之间的关系,并非常强调“缘”的概念。这与大学生们青春的理想和爱情追求是分不开的。

在我有限的观赏范围里,清华大学的《一起》,电子科大的《楼》算是这里边的代表作。《楼》在内容、表演、制作上都堪称精量;《一起》既讲述了一段冬天的平和浪漫的爱情,也让我们看到了美女与爱情在号称男女比例“7:1”的顶尖学府绽放。它在拍摄技巧上也颇为成熟,男女主人公在雪夜寻着彼此的足迹相逢拥抱,配上当时孙燕姿刚出的《遇见》,结尾让人感到暖意与温馨。

电子科大中山学院的三部曲作品《我的女友是小薇》是个颇为特别的例子。它的三部作品的质量是呈阶梯状上升的。由于身处沿海的广东,它在对白上以广东话为基础,而风格上受港片 (例如《无间道》)、尤其是周星驰的“无厘头”影响严重。第一部效果很差;第二部换了一位漂亮的“小薇”,内容稍微充实和浪漫了一些;第三部干脆不讲小薇,另述一对恋人的故事,比前两部做得更充实完满。作为一部纯喜剧DV,《我的女友是小薇》纵然有技术上和表演上的欠缺,仍不失为一部很有趣的片子。

前文提到,校园DV的第二种类型——非纯爱情式的校园生活片,往往具有更大的魅力,成为中国校园DV的代表作。这不难理解。爱情只作为一个组成部分,或者作者的目光不仅仅停留于爱情,那么他们创作的片子的内涵往往更加丰富和深刻。

清华《寝室夜话》的成功在于它的睿智。它把幽默藏在睿智的对白之后,使观众笑得实在。在技巧上,它仅仅是用长镜头的形式记录了两个寝室两天的场景,没有太多的切换,使一屋子的人的交流显得顺畅真实;在对白上,由于清华学子在国内大学的特殊地位,他们谈论的内容更富有代表性、前沿性和特殊的幽默感。考研、出国、爱情、事业等等都是熄灯之后大家的谈资。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与奋斗,困惑与追求在这部短短20分钟的DV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此之后,“寝室文化”这一词汇开始被人注意,并被媒体越来越多的提及。

沈阳航空工业大学的《完美动物》也是一个特例。这部片子也几乎让喜爱DV观众无人不晓,媒体也对此炒作过。它所表现得已经不再是校园和爱情那么单纯。“包养”这个词汇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是这部电影值得关注的地方。它描写了一些当代大学生边缘的生存状况,为中国校园DV剧史增添了不可缺少的一笔。

浙江大学的DV剧可谓“自成一派”。这里主要讲三个片子。《Memory》是浙大竺可桢学院应届毕业生的纪念之作。它不同于其他DV剧讲述一段故事,而是通过一个毕业生在走出学校的一刻所回忆起的往事来怀念大学四年生活。喜怒哀乐、友情与失落的爱情,都是它缅怀的内容。片子哀而不伤,在描述爱情的片断中,摄影和美工发挥了极佳的水平,把人物与繁华城市的光影变化融为一体,成为这部片子的闪光点。《狗样年华》也可称为一部缅怀之作。不同的是,它不像《Memory》那样走浪漫抒情的路线,相反,它极力展示大学生更为现实,或者说“颓废”的一面。肮脏的寝室,懒惰的人,一天颓废无聊的生活,还有满地的烟头,不停的游戏轰鸣声,甚至“晚上是不着怎么办?听万风!”一切都与学习无关。而无疑,这也是真实的大学生活。《小梦分叉的一夜》是《Memory》班底的第二部作品,属于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式的实验性DV。它没有具体单一的剧情,而把一个男生寝室里四个人所有人际关系、所有爱情关系的可能性分别在每个人身上上演,甚至包含了同性恋色彩。它似乎想通过片子强调人生的不可预测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探讨它们与人的主观意识的关系。这部片子虽然晦涩,倒也有其内涵和深度。

在众多层出不穷的校园DV中,西安交通大学可谓并不高产。但是,他们的两部DV剧:《我的黄金时代》、《未曾雕刻的时光》无疑是最闪亮的星星。它们是众多媒体公认的中国校园DV的“开天辟地”之作,也是中国校园DV剧的绝对经典代表。无论从表演到制作,还是从故事情节到思想内涵,这两部可称西安交大“双壁”的DV剧都可说是迄今校园DV剧的巅峰。甚至可以说,这两部DV的思想深度早可以让一些投资甚大或标榜艺术的正规电影望尘莫及。为了较详细的分析这两部片子,也为了对它们表示尊敬,并与一般的DV剧区别开来,我们将在下篇专门探讨。



三、现状与未来

如今,中国校园DV的发展在保持其校园本色的同时,也或多或少的开始加入非校园的、半商业化的、或是专业的因素。这主要表现在校园DV迈向有投资和大成本制作,和与专业DV制作机构联合制作的方向发展。例如早前有南京师大的《毕业留念》,他们开始打的招牌就是“中国第一部有投资校园DV作品”;华东理工的《三伏天》是拿着7万元经费拍摄的;就连经典的西安交大《未曾雕刻的时光》也是和专业的制作中心共同完成。

去年开始,这种趋向愈加明显。校园或非校园的专业摄制组的名字伴随着大学的名字越来越多的一起出现在片头。这在一方面促进、提高了校园DV的制作水平,使片子拍得越来越精致好看;另一方面,资本的注入使得一些片子能够充分按照编剧和导演的意图拍摄,而不用过多考虑实际困难。

同时,这种趋势也或多或少的为我们带来一些隐忧。我们担心,校园DV能不能守住自己的家园?技术化的改进和成本的加大会不会降低DV剧本身的质量和思想性?我们能否正确利用它们,而不是被它们利用,反而把片子拍成空有漂亮外壳的白开水式的“肥皂剧”?

中国校园DV有很多传统优点:音乐的搭配,服装及美术的讲究、想象力的丰富……这不分地域,几乎在每部片子中都有体现。还有一些片子在摄影、剪接技巧上的成熟让人很难相信这是出自普通大学生之手。我想,这都是今后校园DV剧创作者们要保持并发扬的宝贵财富。摄制者们无私、忘我的精神和追求完美的创作态度更是我们应始终坚持的品质。只有创作者们秉承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要求,坚持将摄像机镜头对准自己的校园,对准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我们的校园DV剧才会有不绝的创作源泉和创作激情,才不会脱离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而走向虚假的极端。

中国校园DV剧的明天会怎样,我们拭目以待。



                                              2005.4.28于Winnipeg耐安斋



[备注] 本文主要参考DV剧目 (排名不分先后):

清华大学:《寝室夜话》,《一起》,《等待流星》,《青春不言败》;

西安交通大学:《我的黄金时代》,《未曾雕刻的时光》;

浙江大学:《Memory》,《狗样年华》,《小梦分叉的一夜》;

华东理工大学:《E线情缘》,《夏日勇气》,《梦恋情游》,《三伏天》;

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留念》;

东北大学:《完美青春》;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完美动物》;

华南理工大学:《晴天娃娃》,《影子》;

上海理工大学:《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剧场版);

北京林业大学:《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DV版);

电子科技大学:《楼》;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我的女友是小薇》1-3;

吉林大学:《蓝色夏日》,《在一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不了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2-4 03:45 , Processed in 0.06051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