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5|回复: 6

[转载]一畦春韭绿 十里杏花香——回眸湖南大学校风、校训与湖大精神大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0 11: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栾永玉 陈厚丰 彭 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院士曾经提出:“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垮,没有精神和文化,不打自垮。”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认识到,影响和制约大学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需要领先的学科和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高质量的生源,同样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如果忽视校园软环境建设,忽视校园精神的培养,忽视对大学使命深层次的思考,要建设一流大学永远是空中楼阁。而大学软环境是指一所大学的整体精神和风貌,是一所大学的内在品质和灵魂,包括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大学的传统、学风、校风、校训等。下面,我们就我校2001年1月至7月间开展的“校风校训与湖大精神大讨论”活动作了一个简要回顾和综述。


  2000年7月,湖南大学在宁乡灰汤召开发展建设研讨会,大会提出了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会上,校领导和部分代表认为,作为千年学府,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湖南大学尚缺乏广受师生认同的、能体现湖大特色的校风和校训。会后,校党委宣传部和校政策研究室共同研究决定,先提出一个讨论稿,然后以校报为媒体组织全校师生员工讨论,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一次爱校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2000年11月,校报收到一篇来自法学院2000级硕士研究生唐智宏的文章《大学精神与风格之比较:北大、清华与湖大》,该文约5000字左右,写得很有文彩,很有见地,但一些观点相当尖锐。当时的校报编辑部主任罗仲尤与我们商量再三,决定先“投石问路”,稍作修改后发表。11月30日,此文在校报第914期第六版头条刊登,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就收到了计算机科学系颜军同学一篇措辞相当激烈的争论文章,第915期校报同样在第六版刊登了他的文章。2001年新学期开学后,校党委宣传部和校政策研究室决定“趁热打铁”,积极加以引导,大范围组织开展校风校训和湖大精神大讨论。第918期校报第三版用大半个版的篇幅刊载了“征稿启事”、“湖南大学办学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办学思路、校风校训讨论稿”、“岳麓书院学规”、“国内外部分高校办学思想、办学目标、校风和学风”等。其中,“校训”讨论稿为“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博于问学,敢为人先”,“校风”讨论稿为“勤勉、严谨、求实、创新”。与此同时,校报编辑部主动约稿,努力争取首批发表的文章能够“一炮打响”,以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
  2月28日,校报第919期第三版几乎用整版篇幅刊载了博士生导师黄天泽教授,第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徐唐龄教授和工商管理学院陈山青的讨论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文章由于旁征博引,文采飞扬,说理入丝入扣,又能结合我校实际,在全校师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法学院唐楚安同学来稿说,读黄教授发表在校报上的《我看校风校训》一文,深为其渊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所折服,惊喜之状,大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之势。在随后的四个月中,校报编辑部共收到了近40篇讨论稿,刊发了22篇,他们或坦陈己见,或击节叫好,或商榷争鸣,或洋洋洒洒,或短歌轻唱,每篇文章虽不能说字字珠玑,却不乏佳品力作,读之如春风扑面,夏日甘泉。机械系49级校友、吉林大学吕哲民教授,不顾年高体弱,特致信参与,长沙音协的曾少祥同志、郑君同志还特地寄来了他们作词作曲的《岳麓书院》歌,其参与面之广,讨论之深入,达校报创刊以来之最。


  为充分吸收师生员工在讨论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刊发的讨论文章进行了以下综述:
  第一,无论校风校训还是湖大精神,均应紧扣湖大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加以整合弘扬,“实事求是”作为校训广得认同。
  大学精神对人才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世界上任何一所著名的大学都有其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而校训是大学精神的外在形式和最直接、最概括的反映。湖南大学作为一所经历了书院学堂大学的千年历史演进而形成的现代大学,拥有岳麓书院这一其他大学没有而弥足珍贵的资源,没有理由不继承岳麓书院精神并加以发展弘扬。
  校党委书记刘克利撰文说:“宾步程提出的‘实事求是’校训与岳麓书院著名山长张栻‘成就人材以传道而济斯民’的办学思想是密切相关的,与岳麓书院千余年办学历程中形成的‘学以致用、体用结合、学思并进、学贵利行、爱国务实’的教育传统是一脉相承的”,他提出要继承岳麓书院的优秀教育传统和“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并赋予时代的精神和要求,构建有自己特色的校风校训。陈谷嘉教授也撰文指出,岳麓书院传统的务实精神,是我们建设新湖大的宝贵资源,对于学术上的空谈弊病,岳麓书院是历来反对的。朱汉民教授认为,“实事求是”的校训体现为我校的治学精神、教育传统,特别是由于毛泽东同志对它的重新解释,邓小平同志对它的再度弘扬,加之它又是延安抗大及今日中央党校的校训,已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但是,作为校训而言则起源于我校,其激励奋发效果是十分巨大而显著的。黄天泽教授对“求是”表示赞同,认为体现了稳健求实的作风。
  第二,“敢为人先”适于校训。
  黄天泽教授在《我看校风校训》一文中,将校训讨论稿中的“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博于问学、敢为人先”精简为“团结求是,敢为人先”八个字,足见其对“敢为人先”的欣赏。唐楚安同学认为校训不仅要让师生看得见,听得到,更重要的是能在师生中激起共鸣,催发一股力争上游的冲动,同时不乏理性思辨,并认为“敢为人先”作为校训的一部分是可取的。李思维、樊鸿瑜、陈辞等同学则响亮地为“敢为人先”叫好!提出要有鹰击长空的胸怀与志向,要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要有“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这样生命不息、奋斗不已的豪情。
  第三,“经世致用”能否作为校训争议较大。
  黄天泽教授首先认为“经世致用”作为校训难免犯实用主义之嫌,后又撰文指出这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基本要求而已。人文系教师赵蓓认为,草拟的校训16字当中“务实”、“经世致用”就占了6个字,有急功近利的浅俗之弊,湖大既是千年学府又正在向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不应停留在技术方法与实际功用的层次,而应向科学理性和求真精神的境界升华。正所谓“大学之大,非大楼之谓,乃大师之谓也”,一所大学,如果缺乏对纯粹科学理性深层价值的理解与崇敬,就难以产生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大师,就失去了作为一所大学的根本。她还举例说明:爱因斯坦1905年算出表示质能关系的公式E=mc2,当时谁也说不清它的实际用途在哪里,但是40年以后,人们根据这种对于质能关系的客观认识,就造出了原子弹,发展成了原子能工业。全国政协委员俞汝勤院士虽未撰文参与这场讨论,但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强调要重视基础性研究,目的是要将不同领域的自然规律了解透彻,要求我们将道理弄清楚,站在更高的领域去想问题。他认为对基础性研究认识不够是决定我们为何总是跟踪摹仿他人的原因。
  另一方面,赞同“经世致用”作为校训的也不少。曾庆淼老师认为我校应继续发扬千年学府所具有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詹学伟同学在与黄天泽教授的商榷文章中认为,“经世致用”符合时代的需要和发展,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一个大学培养的人才不可能都成为专家和学者,他们大多数将成为默默无闻为祖国奉献的劳动者,如果不能“经世”“致用”,培养出的人才又有什么用呢?相对而言,提倡“经世致用”是不可或缺的,无论工科还是文科,只是作用于社会的形式、方法和手段不同,但都是为了社会进步,殊途同归。朱汉民教授认为,“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现刻于书院讲堂,是古代岳麓书院的办学方针,也是今日我校的教学目的,体现了古今一贯的特点,又对今日我校师生具有激励作用。
  第四,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博于问学应居校训首位。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岳麓书院优良的学风传统,朱熹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时,将其列为学规中的“为学之序”。岳麓书院朱汉民教授和法学院张红老师认为这些正是今天大学生所应养成的读书习惯,选用校训时应对此加以考虑。朱汉民教授还据此提出“博于问学、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作为校训。
  法学院张红老师认为,草拟校训所表达的思想可以概括为爱国、实践,博学、创新。“博学”放在“实践”前面更为妥当。
  唐楚安同学认为,今日湖大发展之责任,不在其他,而全在我辈学子,我辈智则湖大智,我辈博则湖大博,我辈名扬四海则湖大名扬四海。尹伟同学认为,校园精神最直接的反映就在于学子身上,其价值体现在于它所营造的校园氛围,也就是学校所追求的育人环境。一流的大学应具有一流的教师和学生。
  第五,校风应有个性,讨论中大多数师生对草案中的“勤勉、严谨、求实、创新”表示不满意。
  任军同学认为以此作为校风与众多高校有雷同之处,不能体现我校自己的办学思想,也缺乏自己的个性。尹伟同学认为,校风应提修身。草拟校风对于做人的起码标准只字未提,而爱国主义、学习观、人生观却基于人格良知,如果只提那些口号,无异于舍本求末。法学院研究生唐智宏认为,应提民主自由,他说,首屈一指的北大是最先倡导学术自由的,“兼容并蓄、学术自由”的办学思想不仅使北大造就了优良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氛围,云集了一大批知名院士和教授专家,更使得北大在国内学术领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著名的哈佛大学也是一直倡导民主自由精神,其学术上的自由氛围使该校已有29位教师校友获得诺贝尔奖。人文系赵蓓老师对民主自由非常赞同,同时认为还应有“求真至上”。她认为只有远离功利,超越世俗,才能正确、深入地认识客观事物,发现真理。功利因素对科学的干扰,最常见的是要求科学有立竿见影的用处,还表现在科学家本人经常处于利益得失之漩涡中,患得患失,没有独立的人格,认为“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科学精神,往往在不经意间带来巨大的收获,是一所大学必不可少之风骨。


  通过综述,校报编辑部提出的“校训”建议稿为“博于问学,实事求是,经世致用,敢为人先”,“校风”建议稿为“求真至上,勤勉创新,兼容并蓄,志于成人”。在此基础上,校政策研究室和校党委宣传部再次研究,提出了校训的修改稿为“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风的修改稿为“博学、睿思、勤勉、致知(求真)”,并在政策研究室编印的内部刊物《湖大领导参考》第七期上刊发,提请学校党委和行政审核。
  我们认为,提出此修改稿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则:①紧扣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精神;②突出学校特色,不求面面俱到;③校训着重体现校园精神,校风着重体现治学和为人的要求,前者抽象,后者具体。
  为什么修改稿以“实事求是,敢为人先”作为校训呢?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①“实事求是”是1917年岳麓书院改制时期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迁入时校长宾步程提出的“校训”,原文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充分体现了我校的教育传统和治学传统。并且,千百年来,岳麓书院奉行的“务实”精神,就集中体现在“实事求是”之中。
  ②毛泽东将“实事求是”由学风用语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作为概括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用语;邓小平同志对其再度弘扬,实现了我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加之它又是延安抗大及今天中央党校的校训,已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但作为校训却始于我校,故仍将其作为我校校训,其激励作用和效果将十分巨大。
  ③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正处于重大转型期。要实现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大学的目标,倡导“实事求是”的精神显得非常必要。在这次校风、校训和校园精神讨论中,“实事求是”作为校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④“敢为人先”是湖湘文化的精髓,而岳麓书院又是湖湘文化的摇篮,将“敢为人先”列为校训,体现了我校对优秀传统的承扬。
  ⑤我校要实现创建国内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必须大力倡导敢于竞争、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而“敢为人先”集中体现了上述要求。同时,“敢为人先”在校风、校训和校园精神大讨论中得到了普遍赞同。
  ⑥“实事求是,敢为人先”作为一个整体,其内涵和关系如下:“实事求是”指立足现实,夯实基础,追求真理,脚踏实地。“敢为人先”指着眼于未来和长远,敢于竞争、敢于创新,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从二者关系来看,“实事求是”是“敢为人先”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设和发展湖南大学的基础。“敢为人先”是“实事求是”的目标指向,也是建设和发展湖南大学的途径和手段。没有“实事求是”作为基础,就不可能“敢为人先”。因此,我校应在“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训的指引下,坚持“以质量树品牌,以特色促发展,以创新争一流”。
  校风修改稿之所以确定为“博学、睿思、勤勉、致知(或求真)”,其主要理由有以下四点:
  ①博学即“博于问学”,要求师生在治学上要广博、深远,善于在知识的浩海中丰富自己。博学也是岳麓书院注重博学之、审问之的教学特色。
  ②睿思即“明于睿思”,要求师生在博学的同时,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深入思考,达到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创造性和思维的开放性。睿思体现了岳麓书院教育传统中重思考的特色和要求。
  ③勤勉即要求学生“学而不厌”,提倡的是一种勤奋刻苦、努力向上的奋发精神。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潜心学术、“诲人不倦”,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勤勉也是岳麓书院学规中的主要要求。
  ④致知即“格物致知”,要求师生学以致用,知行统一,达到“明德”、“明理”的目的。致知能较好地体现岳麓书院“务实行”、“重践履”的治学传统和湖湘文化“坚定德性、明习时务”的特色。
  2001年12月19日,为期两天的湖南大学五届一次教职工暨十一届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大礼堂隆重召开。会上,与会代表对“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校训和“博学、睿思、勤勉、致知”的校风(草案)再次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代表们认为,提交大会讨论的校风校训方案比较有新意,体现了千年学府的特色,对于发展学校特色,提升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后,经过代表们审议原则上予以通过。

作者:栾永玉教授,现任中共湖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长;
   陈厚丰副研究员,现任湖南大学政策研究室主任;
   彭兰副研究员,现任湖南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
发表于 2004-12-10 12: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校训宣传的好像不够啊,偶是大三才知道的…………
发表于 2004-12-10 12: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湖湘文化精髓,好好学学吧
发表于 2005-7-19 09: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官方的东西吧?
栾永玉不是副校长了吗?
发表于 2005-7-19 13: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偶毕业了才知道
发表于 2005-7-19 14: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不是今天在此一游,偶也不会晓得拉
发表于 2005-8-1 20: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年7月,湖南大学在宁乡灰汤召开发展建设研讨会,宁乡灰汤温泉泡得蛮爽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20:41 , Processed in 0.19361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