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8|回复: 4

经世致用——湖湘文化的历史吊诡 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16 10: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世致用——湖湘文化的历史吊诡  
作者: listen2001  发布于 10-15 23:20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于岳麓山,应该同样也是如此,跳出山外,拉开观察的距离,才能够更好才穿越云雾重重地理解她的真面目。离开湖大与湖南之后,对四年来的回忆进行整理,重读思维兄《湖大学子不妨张狂一点》,对于湖湘文化以及深受其影响的湖南大学又有了新的理解与思考。


湖湘文化的最重要特点,一般被认为是“经世致用”。秉承这一精神的湖大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在全国高校校训中独树一帜。而作为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特征的佐证,岳麓书院弦歌不绝的学术传统和清季以来三湘四水的英才辈出则是常常被引用的。在湘人骄傲地回顾历史时,我们总是把千余年的历史传统糅合在一起加以表述和宣扬。但现在,我常常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认为从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主线中似乎能够寻找出两条不同的路径,并且两者会不时冲突激荡而交替占据着优势。

寻找这两条潜伏的隐流,需要求诸湖湘文化的历史源流。当然,这个历史源流并不需要寻找到最古老的荆楚文化,因为长期以来湖南都不是文化发达的地区,至少在作为中国主流的儒家文化方面如此。直到有宋一代,才“湖南童子破天荒”,出了第一个状元,自从才在主流话语中赢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不再只是“卑湿”使人“寿不长矣”的蛮荒之地。因此,历史的考察可以就放在从宋代开始。

在湖湘文化的建构与崛起进程中,周敦颐是一个极其关键的人物。这位一代大儒以其妙手触动玄妙的“太极”意象,以一本《太极图说》使儒家文化一阳来复走向新的春天,是自董仲舒以后千年来儒家第二次革命的开创者。用今天流行的话语来表述,则是“继承和发展了孔孟主义、董仲舒思想的第二代核心”。如此重大的学术突破从这里开始,足以让中原的文化圈子为之一惊,将视野投向过去并不正眼相待的那块洞庭湖以南的土地,并注意到这里此后的一波波文化成就。正是这位湘南人的开创性贡献,奠定了湖湘文化在整个华夏文化中的地位,以至于此后的湖湘文人可以骄傲地宣称“吾道南来,原为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而在茂叔身后,其思想经由胡安国、胡宏父子传至张栻,最终由堪称一曲千古绝唱的朱张会讲创造了岳麓书院乃至湖湘文化的首度辉煌。周敦颐以“太极”演化建构起本体论学说;而以春秋传家的胡氏父子则将“性”作为万物生成的本原,构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张栻继承本师胡宏“性”的学说,但又在这个基础之上,加入了陆九渊的“心”的内容,将“心性”结合起来,认为人性本善、源于天地之道,而心则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而朱张会讲,则通过学派的交流辩难促成了理学的构建。至此,湖湘学派构建了一种宏大叙事的体系化哲学,成为宋代理学中的重要一支,并以此在华夏文化中确立了自己的位置。而岳麓书院的文化内核,在此时也已大致底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为湖湘士子九死不悔的精神追求。


此后的数百年,湖湘文化一度沉寂,直到明末清初,船山先生王夫之开创了又一个时代。也是一代大儒的王夫之,痛感于故国倾覆、神州陆沉,学术思考与时代烽烟的交织使之更加笃实,更加注重如何从内圣开出外王之道。但同时他又仍然恪守传统,虽然积极进取,与时俱变,但他所求之“变”还是在技术层面而非整个体制。从王船山开始,湖湘文化的务实精神被进一步强化,岳麓书院在延续着传统的儒学教育的同时,相当注意讲求“经济之学”。这样一种致力于经世致用而非寻章摘句的教育传统之下走出的学子,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来临之际,顺理成章地脱颖而出,于乱世之时立不世之功。以曾国藩为一个新的起点,湘军将领们以“扎硬寨、打硬仗”的务实精神用十余年时间次第扫平战乱,并开启了洋务运动的进程。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为代表的“湖南星座”群星璀璨,成为支撑大厦将倾之危局的栋梁,并成为将古老的民族推上现代化轨道的领路人。此后,作为他们的后继者的湖南人又一批批先后涌现——谭嗣同、黄兴、蔡锷、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最终以新中国的成立画上了一个辉煌的句号。清末以来直至共和国开国的百年间,成为让湖南人最为骄傲的巅峰时代。


但是,巅峰的出现,是必须以一个随之而来的低谷作为参照系的。49之后,湖南不再有过去那种“云兴雷奋”的士风,在改革开放之后更是在发展经济上乏善可称。以至于今天的湖南在中国的地位大不如前,湖湘文化也被庸俗化理解,尽管所谓的“影视湘军”、“体育湘军”等等层出不穷并有不低的知名度,但如果湖湘文化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只是湖南卫视、“金鹰节”、“星姐选举”、《潇湘晨报》之类,这不能不说是令人悲哀的。


面对现实回望历史,在我看来,激荡着的潜流两条路径,如果做一个简单的区分,可以称之为“经世”与“致用”之间的的吊诡。这看起来是很奇怪的,这个始终被连用的词组居然有分歧与冲突?但是,“经世”显然有着更为宏阔的气象,不满足于仅仅“致用”,更是要治国平天下。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一种“宏大叙事”。相形之下,“致用”低调的多,只要求所学能用于实务。当然,生硬地拆开这个词语的分析不免无聊,我只是想借用一种比较方便并且容易被理解的表达。具体来说,湖湘文化存在两个方面,一是追求宏大的“为万世开太平”,在治学上表现为体系化构建,在事功上更是追求经天纬地之事业;另一方面则是追求积跬步以致千里的低调务实,多谈问题少谈主义。这种对立,表现于周濂溪与王船山之间,也表现于毛泽东与曾国藩之间。“开国”这样的经世事业,不知有多少人劝说曾国藩去做,但他仅仅是答之以一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他只愿意做一个复东南半壁的中兴将相,一个将所学付之致用的书生。而作为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始终把未能完成自己的学术体系构建作为恨事,甚至面对王闿运的治学成就尚且抱憾。而毛泽东则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最终,“惊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的经世伟业只可能由他完成。同时,他也不仅作为政治家,而还作为哲学家、作为“伟大导师”创建了自己宏阔的经世事业。他们两人,都深深地镶嵌于湖湘文化的历史背景之中,同时也深深的影响了后世的湖湘文化。

经世致用之中所隐含的两条路径之分殊,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出各自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必须放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考察。19世纪70年代,郭嵩焘出使欧洲之后宣传洋务,在家乡湖南遭遇的辛辣讽刺,充分表现了当时湖南士风之保守,这种保守就部分来自于以儒家正统“经世”的追求对于向“夷狄”学习雕虫小技的“致用”的排斥。而在20年后,谭嗣同清醒地认识到过去的徐图救亡之路无法走通,力图以彻底的变革以图救国强国,并提出其“充塞天地”的“仁学”体系,就体现出经世超越致用的意义。在今天这个时代,现代性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时代特点。而现代性的特点,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时代变迁的迅速与支离都使得体系化的建构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果过分地强调“经世致用”中的“经世”这一路向,无疑与社会现实枘凿不合。而致力于“致用”的路向,从小事做起,低调务实,倒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陈兵百万,不如寸铁杀人;微言一克,胜却废话数吨。


湖南今天这种欠发达的局面,固然是多方面造成,但湖湘文化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无论是湖南全省还是作为省垣的长沙,都不能摆正位置、正确认识差距而以为可以迅速实现全方位的“中部崛起”,尤其湖南媒体在宣传上更加存在自以为是的心态,依旧陶醉于过去的经世成就。而具体到湖南大学而言,同样如此。关于学校不能让人满意之处,思维兄与致远兄所言都已不少。在我看来,其重要根源就是好大喜功,过分追求“经世”的体系化构建,而不愿意关注“致用”细节。由于湖南大学今天的地位不仅不能望当年岳麓书院之项背,距离1952年院系调整前的湖大也还去之甚远,因此现在的湖大急于恢复过去的辉煌,寄希望于通过一些“大手笔”迅速改变现状,也就不愿意低调地做一些脚踏实地的研究。由于缺乏“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学术成果的涌现也就不如人意,而这又导致学校对很难得的那些成果进行过热的宣传与表彰,反过来影响了其他师生治学的积极性,更加减少了学术成果的创造。在学科的建设上,贪大求全,试图一口气办成一个综合性大学,结果过分强调了数量的扩张而忽视了质量。热衷于聘请“名誉教授”、“兼职教授”而忽视师资基础的建设。同时,在这样一种局面下,还有不少师生自视过高,热衷于与其他学校比较,并且抱有可以无需付出艰苦而涓滴的努力便可以通过某些捷径使学校得到大发展的幻想,如当年成为四所试办网络教育的高校时的得意。而作为另一极端,又有部分人认为落后局面难以整体扭转,同样放弃细微的努力而自暴自弃。此种局面的解决,依然解铃还须系铃人,需要求助于湖湘文化中“致用”精神来化解“经世”的张扬之气。等到致用有所成就之时,才能寄望于追求更高的经世目标,比如说现在提出的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大学”。


本来想写一篇纯粹谈湖湘文化的文字,写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国学功底太薄而难以就文化谈文化,同时又改变不了追求“致用”的诱惑,便写成了这样一篇文字。对于母校,这些评价似乎过于苛刻,但想起思维兄那句“湖大,我深爱的母校,你的希望在哪里?!”,又不得不发。云卷云舒岂有恨,缘来缘去本无愁。千里之外的未名湖畔,谨以此文最真诚地祝愿湖大明天会更好!
发表于 2004-10-16 13: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湖湘文化,如今仅仅是一个符号,一个名词。现在的湖湘人已经不再务实,他们只想着如何炒作,如何一步登天,作秀的风气日益见长。而昔日的文化气息,只有在书院里静心聆听时才能感受的到!
发表于 2004-10-17 16: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一篇文章,发在这里就缺少和曲。可见人气的培养,不在于有多少用户,对于望麓自卑还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发表于 2004-12-21 12: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河洛风于2004-10-16 13:50发表的:
  湖湘文化,如今仅仅是一个符号,一个名词。现在的湖湘人已经不再务实,他们只想着如何炒作,如何一步登天,作秀的风气日益见长。而昔日的文化气息,只有在书院里静心聆听时才能感受的到!

不能不提湖南卫视~~~煽风点火,LJ
发表于 2004-12-21 13: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这个话题太多太滥了,我不想讨论.我只想说,今日湖南及湖大落后之状况,并非主要是文化造成的,而是在中国现在的制度下,湖南及湖大的当权者思想落后所至,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很大.在这种一人堂的制度下,我们说什么也是枉然.所以说骂这些当权者更实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2-20 13:54 , Processed in 0.34112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