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8|回复: 3

《加缪与萨特》书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5 20: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一条弓弦上绷紧的两端

《加缪与萨特——一段传奇友谊及其崩解》 罗纳德•阿隆森 著  章乐天(云也退)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




“你的椅子顺应了历史的方向!”

1944年某日的法兰西喜剧院保卫战中,当加缪冲着疲劳得一头倒在椅子上睡着的萨特半开玩笑地嚷嚷起来时,他说中了困扰萨特已久的一桩心事。亲历了战争并在德国人的集中营里呆过了不算短的一段时间后,我们高扬存在主义大旗的哲学家逐渐发现了历史女神现实性的一面,认识到历史不是仅仅存在于过去的逝水年华当中,它更维系着眼皮底下的惨淡生活。在他看来,躲在书斋里进行抽象的哲学思辨固然能够远远地窥见历史的真容,但要想真正找到进入历史并与其亲密接触的路径,则只有到当下的政治行动中去寻觅。存在主义从来就是一种行动的哲学。道理虽然简单,然而习惯于仰望星空的哲人想要低下头介入现实生活,却往往不得其门而入。

当一直苦于无法进入历史的萨特终于艰难地摸索到“政治行动”这把钥匙时,比他年轻8岁的加缪早已经在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和法国共产党中活跃多时,积累下丰富的政治经验了。已经是巴黎文坛炙手可热的领军人物的萨特在政治上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倒是加缪这位文坛的后辈在关键时候拉了萨特一把,把他拉进了巴黎的左翼政治圈子。

以上便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萨特研究专家、韦恩州州立大学罗纳德•阿隆森教授在其《加缪与萨特——一段传奇友谊极其崩解》中为我们勾勒出的加缪和萨特早期交往的情形。事实上,这段友情从这两位存在主义的大师相识定交开始就显得不那么寻常,较之马克思和恩格斯那场伟大的友谊,这两位暗地里不断较着劲的思想家的情谊甚至可以说是很别扭的。这种别扭不仅仅体现在二者的思想、性格差异上,甚至也从他们交往的生活史中也能找到互不服软的蛛丝马迹。

萨特矮小、斜视、丑陋,并以此感到过自卑。然而,这丝毫不影响他以自己那对语言无与伦比的驾御能力和敏锐的思辫来征服读者和女性。作为巴黎文坛的领袖人物,40年代中期的他已经为自己赢得了足够的声名,以至于以他和波伏瓦为轴心,出现了一个由为数庞大的追随者组成的友情圈子,在这个圈子里,谁都想在与萨特的交往中获得思想上的洗礼。而加缪呢?他在当时虽然已经崭露头角,但与萨特比起来,他在文学圈内的地位显然差了一大截。况且,加缪当年也是靠大胆评价包括萨特在内的一批文坛前辈才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的。他的《局外人》、《西绪弗斯的神话》也得到了萨特在公开场合的高度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够进入文学圈并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是萨特提携了他。但如上文所说,加缪在萨特完成自己对现实的“介入”这个过程中同样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成为萨特在政治生活上最初的“导师”。以加缪的高傲,他不大可能愿意自己被看作围绕萨特旋转的一颗卫星,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在他们最亲密的时候,加缪也不时故意跟萨特唱唱反调——他需要这种与萨特的适当的不一致来界定自己,表明自己也是与萨特同样出色的思想家,而不是萨特身边的众多追随者中的一个。当然,在更多的时候,这种不一致还是源于两人在思想主张上的差异。

萨特与加缪的分手和他与雷蒙•阿隆的分手不同。阿隆作为自由主义坚定的捍卫者,从一开始就不认同马克思的理论,为此他还专门著书将马克思主义讥为“知识分子的鸦片”,两人在政治观点上从来就没有一致过。但加缪不然,他与萨特同为塞纳河左岸的知识人,他们的争论只是左翼内部的门户之争。在特定的语境下,前者代表了法共这个左翼正统,后者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以外的左翼力量。然而,这种争论却被冷战的紧张气氛放大为划分敌我的政治之争。加缪只不过是批评了一下苏式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漏洞和实践上的扭曲而已,他怎么也想不到会换来萨特一篇怨毒的回击。他本应该知道,在非此即彼的政治领域里发言,只能取决于自己的身位所在,“要么一切,要么全无”,没有折衷。加缪对黑格尔-马克思的不了解使得他在论述政治理论时显得很不地道,但这也许正是他值得注意的地方——他是站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以外的前现代来看待政治的!敏锐如刘小枫者一眼就看出了“节制”作为一种古典德性在他的思想中所占的显要地位,无论是对暴力革命的无法接受(在这一点上,加缪一如亚里斯多德的“女儿”汉娜•阿伦特)还是对人类理性有保留地赞同,贯穿其中的都是“节制”这条看不见的细线。如译者章乐天所说,加缪看到了“现代人在利益互竞的决斗场上亲手埋葬了希腊人的节制”,却不知道过度终将导致奴役!

加缪与萨特之争在当时是以萨特的大胜而收场,加缪难过得曾一度失语,不过狡猾的他并没有急匆匆地选择争辩,而是把自己的答辩留在了死后才发表。尽管在加缪死后,萨特发表了一篇情真意切的悼文,可在他们的有生之年里,两人之间的分裂却从来没有得到弥合。或许分裂正是另一种共处的方式,就像同一条弓弦上绷紧的两端,只有保持着一定的张力才能使双方更好地相处。而这张原本松弛的半弓,从萨特把自己的身位放置到法兰西戏剧院的椅子上那刻起,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绷紧。
发表于 2005-7-5 21: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萨特百年了,在80年代可是谈及存在主义必扯到他~~

今年已经不少的专刊纪念了~~

更多的时候已成为一个“有知识”的标记,说懂他;
 楼主| 发表于 2005-7-6 20: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个不是刊物,是云也退同志花了半年时间翻译的一本书,我义务帮忙打个广告,大伙见着了觉得好就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05-7-10 18: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有机会看到了去买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5 22:29 , Processed in 0.08609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