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来到湖南大学以来,就发现湖大有这么一个特点,有很多的“呼唤”。如果说呼唤一词大家遇见得还不够多的话,那么,“倡议书”大家一定是眼熟得很了。一段时间,学校呼唤建设优良学风,又过了一会,又在倡议 “文明大学生”;一眨眼工夫,某学院呼唤上课别开手机,紧接着,某某系又在倡议,请说好普通话。由于都是以时代的喉舌,同学代言人的身份出现,那声音自然是底气十足,洪亮通透。然而,令人失望的是,那些急切的呼吁就像投入了深不可测的山谷里,连一点反响都听不到。考试挂科的还是挂了科,穿拖鞋进教学楼的还是进教学楼;上课听不见手机响反倒有点不自在,连老师都不愿和你说什么普通话。
其实,任何事情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只要你规律遵循了,功夫下到了,事情就会像预想的方向发展。谁也没见过,庄稼人对这麦苗这样大喊呼唤:你快长啊,你怎么就不长呢?因为要想种好地,好土好肥,好种好苗,阳光雨露,尽心耕种,缺一不可。反而,要是没人种地,光喊呼唤,那就大事不妙了。
学校要想提高学风素养,那也是这个道理。我们看看天马路上的那些“达人榜”们,很想问问他们,你们有几个是“呼唤”出来的?俞汝勤院士和姚守拙院士,又是谁呼唤出来的?那些学风好的大学(诺,就比如倡议书中提到的北大),也没见着天天跑出人来呼唤,与其说他们是呼唤出来的,还不如说是自身创造出来的。
那些空洞的呼唤显得很多余,因为没有人会站出来反对建设优良学风,反对文明大学生。凡是来到大学学习的人,谁不想自己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至于这样的环境还没有形成,也不见得是我们呼唤的不够,我们提醒的不够。说到这里,我有必要澄清,我并不是一概的反对呼唤,世界上有很多事,必须常常呼唤。就比如说在论坛里呼唤原创(不用紧张,绝非是要大家在谈恋爱的时候仍不要忘了阶级斗争)。这样的呼唤,是一件很严肃也很重要的工作。而学校在这里给人的感觉除了无谓的东西太多之外,还有一个感觉,似乎有种分工,有的专门管“呼唤”,有的专门管“落实”。
我说过的,一个学校学风的形成,学生素养的提高有其自身的规律。学校在“务实”上,做得远远不够。不见得在复临舍前多站几个抓迟到的老师,我们同学对待上课的热情就会提高;也不见得书记跑到学生寝室里去抓人,同学们的专业积极性就得以抬升。不能光是热心于“呼唤”,而不去做什么实事,因为这和学校的学风与学生的素养毫不相干。如果学校脱离环境去看成绩,而不是静下心来研究怎么提高上课的质量,依然会南辕北辙的破坏学生的学习环境,你看,材料院逼着所有的同学六点要早读就是一个例子。六点,教学楼还没开门,去哪里早读?
所以,依我之见,呼唤不如减少一点,实事不如多做一点。马克思主义的老祖宗老马,就曾说过,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现在,我们的纲领不缺,缺的是行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