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2|回复: 2

只有黄埔 依然此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6 12: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图/记者 王扉

今年的中国大陆官方与民间,一致高调热烈地展开着抗战胜利60周年的大纪念。在这种大纪念的氛围里,我们从广州市区搭公交巴士抵达黄埔总站,然后改搭摩托到码头,再换乘小型渡轮,等到抵达珠江中的长洲岛黄埔军校旧址,我感到的是一种平静,甚至有一点落寞。我去的时间点临近黄埔军校建校81周年的纪念日,但在黄埔一切安静如常,没有想象中的风光庆祝的场景,热闹离黄埔很远。

据说选择长洲岛做校址,当年是孙中山亲自选定的。主要考量的因素是安全。因为当时广东大小军阀随时都有可能发山大王脾气,弄不好就会袭击军校。这个离市区甚远,而且孤悬珠江、四面环水的小岛,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确是块易守难攻的桃源宝地。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开学。9时30分,开学典礼在操场隆重举行。在开学典礼上,孙中山的演讲足足讲了一个多小时。他说,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就是创造革命军,求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演讲完毕,会场上掌声雷动。随后,由党代表廖仲恺主持开学仪式,胡汉民宣读总理训词,汪精卫代表国民党中央执委致祝词,最后是阅兵式和分列式。60多年后,当年的学员李默庵和宋希濂等人回忆说,有两件事记忆犹新:一是当日检阅台正中央高悬校训:“亲爱精诚”,两边配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孙中山那天穿着白色的中山服,戴一顶白礼帽,一旁的宋庆龄“黑衣布裙,美如天仙”。二是一嘴广东话的胡汉民向全场宣读“总理训词”:“三味煮鸡,萝卜大葱”,搞得台下的人们一头雾水。事后细看贴在墙上的训词,才明白原来胡汉民说的是“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在黄埔军校旧址处,有一块说明碑,它记载说现在的校舍是1938年被日寇飞机轰炸后按原来的样式重建的,当年的校舍只有围墙内两棵古榕幸免于难。黄埔军校校舍面临珠江,坐北朝南,大门、二门后面是一座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回廊相通的楼房,总面积10600平方米。走进黄埔军校,首先赫然入目的是倍感亲切的 “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这块招牌以前在书本和影视中见过多次,这次看到褪尽铅华的真身,依然震撼。轻轻地由外门踱进大门,红门两侧,宫墙的内壁上一厢挂有两对、一共是八个木制条幅。这是去年黄埔军校80周年时海内外的“黄埔人”捐赠的。右侧的两对条幅分别写着:“炎黄大帝开天地,国父中华创共和”、“军政行伍文韬莫测,官兵运筹武略堪夸”;左侧的两对写的是:“军政诹诚为祖国,校园训诂报精忠”、“文能武能能文能武,武可文可可武可文”。最后这一联抒写的是黄埔军校不大为外界熟知的文武兼备。其实从黄埔走出来的不仅有灿若群星的风云战将,也同样不乏赫赫有名的文坛巨子,教官中就有后来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巨匠的沈雁冰、郭沫若、成仿吾,学员中有二期的聂绀弩第六期的臧克家,都是那一代的风骚。据有关史料显示:从1924年创办至1949年蒋介石退出大陆,黄埔军校共招收学生23期,毕业生3万余人。其中,前6期均在广州黄埔岛校本部学习,后17期的办学地点有南京、武汉、成都等地。国民党中出身黄埔的上将就有近40人;而共产党十大元帅就有一半5人(林彪、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出自黄埔军校。而最让人注目的是黄埔系中“黄金二期”—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生, 600名学员中就产生了325名将军。将军成长率高达50%以上,这在世界军校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今年“两会”期间,记者在北京偶然地得到了一个机会,受邀参加了一次“黄埔军校同学会”发起的聚会。那是“两会”代表中的“黄埔人”在审议《反分裂国家法》的间隙中和在京的黄埔后人、家属搞餐聚。记者在聚会现场看到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冯玉祥的女儿冯理达、陶铸的女儿陶斯亮、徐向前的公子徐小岩、张治中的公子张一纯、侯镜如的公子侯伯文等人出席,谈笑风生。“一代黄埔三代亲,天下黄埔一家人”,这种高朋满座、其乐融融的场景,让记者感慨黄埔就是黄埔。据侯镜如的公子侯伯文介绍,北京的“黄埔军校同学会”与台北的“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两个民间团体的相继成立,他的父亲都是重要的推手。1984年6月16日,黄埔同学会在北京成立。黄埔一期的徐向前与侯镜如被推举为首届会长与副会长。1990年5月,时任黄埔同学会会长侯镜如,一手促成了同是黄埔一期生、邓小平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后来名列蒋介石“十三太保”之一的邓文仪访问北京,进行了“双邓会”。后来邓文仪回到台湾透露说:当时“邓小平以一句‘过去的事情就不用再谈了’,将过去的恩怨舍去不说。”邓小平表示,“我们都姓邓,而且是老朋友,什么事都可以商量。大陆和台湾是兄弟,都是一家人,不必打仗了,打仗对双方都不好……”1991年元旦,也就是“双邓会”后半年左右,邓文仪联合了138位在台的黄埔同学作为发起人成立了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目的就是“团结海峡两岸和海外的黄埔同学,完成和平统一中国的使命。”
那个周末的下午,走出黄埔军校时渡轮还没有来,我们坐上一个老阿嬷的乌篷船,在“突突突”的马达声和浓浓的柴油味中离开军校码头。摇摇晃晃之中,我仿佛是走在一条时光的隧道,在耳边回荡的,是那首雄浑有力的《陆军军官校歌》:“……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在那一瞬间,笔者不禁想起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词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想起清朝诗人吴梅村的词句“只有敬亭,依然此柳。雨打风吹雪满头”;想起民国文学大师林语堂的名著《瞬息京华》扉页上的那句献辞—“献给英勇的士兵。他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成为自由的男女”。
后来我才明白,其实我想说:就是这个“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孙文曾住”的珠江小岛,让整个一部中国近代史,都逃不掉黄埔的影子。81年一瞬间,风流没有被雨打风吹去,依然可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只有黄埔,依然此岛。
发表于 2005-8-7 08: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5-8-9 15: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一本书,记得名字是“尸路-黄埔军校大传”,写的比较详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1 11:37 , Processed in 0.10202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