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2|回复: 24

揭秘:中美的真正差距在哪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2 15: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VS美国总统乔治•布什

胡锦涛,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

乔治•布什,18岁的布什进入耶鲁大学主修历史学。毕业后,布什进入得克萨斯州国民警卫队空军,成为一名战斗机驾驶员,直到1973年离开空军。此后,布什又在哈佛商学院求学两年。


二、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VS美国副总统切尼

曾庆红,北京工业学院自动控制系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1958年至1963年北京工业学院自动控制系学习。

切尼,1966年切尼获怀俄明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68年曾在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


三、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VS美国国务卿赖斯

温家宝,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构造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程师。

赖斯,19岁时,获丹佛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之后,又分别于1975年和1981年获得圣母大学的政治学硕士学位和丹佛大学国际研究生院政治学博士学位。


四、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VS美国众议长哈斯特尔特

吴邦国,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电真空器件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

哈斯特尔特,1964年毕业于惠顿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67年获北伊利诺伊州大学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五、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VS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

曹刚川,苏联炮兵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大学学历,上将军衔。

拉姆斯菲尔德,1954年普林斯顿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


综上所述,中国和美国的真正差距在于理科生和文科生的差距。



[s:2]  [s:2]
发表于 2005-8-22 20: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一个真正只懂得历史学的人开得了飞机吗?
一个真正只懂得文学的人指挥得了高科技军队吗?
文凭只能展现通才的一个侧面
发表于 2005-8-22 20: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科生不代表只懂文科

只是起点不一样

交换两国领导试几年

看看效果才能看出到底谁牛闭!

^_^
 楼主| 发表于 2005-8-22 20: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文凭只能展现通才的一个侧面
但是上述中国领导人全是工程师出身,而上述美国领导人全是学文学\政治学\哲学等人文社会学的
这种鲜明的对比至少可以看出中美两国教育理念以及人才培养战略的差异.

说实话,我觉得人文社会学科应该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在此基础上开展技能技术的培训或科学技术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也就是思考性人才与应用性人才的完美结合.

中国的分科导致了文科生是科学盲技术忙(缺乏应用性),而技术性人才往往又缺乏人文积淀,导致了人的物化.
发表于 2005-8-22 21: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美国那样的民主社会,从政被认为是一种职业,同医生,工程师一样,需要相关方面的专业素养.
而在中国,从政是对绝对权利的追求,晋升往往依赖于非阳光因素,而与所学专业几乎没什么关系.
发表于 2005-8-22 21: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美国那样的民主社会,从政被认为是一种职业,同医生,工程师一样,需要相关方面的专业素养.
而在中国,从政是对绝对权利的追求,晋升往往依赖于非阳光因素,而与所学专业几乎没什么关系.
发表于 2005-8-22 22: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楼主是从一个文科生的眼光来看的问题;

尤其最后的结论下得太草率,岂能这么简单关联了事?

何况中美间的差距是中弱美强,而文理之间的差距是如此么?

中美之间的差距可从多方面比较,可以做不少研究和结论;

至于政治方面,同意月光的看法,国内还大多是“官本位”思想;以权利为中心

搞经济的领导也许很多经济理论都不懂,仅仅因为“以德服众”了;

目前国家领导人大多理工科出生,与历史因素有关;

随着发展,目前4、50岁中青代的领导人已经开始出现社会学科倾向了;

至于选择理工科,更多考虑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参与另一种游戏,遵循另一种游戏规则;

而不选择”从政“这一职业;

所以在国外,众多的理工博士,同时也拥有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学位;
 楼主| 发表于 2005-8-24 13: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国平:人文精神是大学一切责任的内核

我的感觉是,他仿佛在用另一种方式提醒我们:人文精神是大学一切责任的内核,丧失人文精神的大学是最不负责任的大学,因而不再是真正的大学。


  杨振宁先生近日在乌鲁木齐发表谈话,断言中国大学的教育非常成功。此言一出,舆论哗然,一片反对声。有趣的是,以杨先生的巨大名望,也几乎无一人真正为他辩护,至多只是以他说的是"客气话"替他解嘲。

  我把这看作民意的一个可靠检测,表明国人对于教育现状的不满已经到了何等普遍和不可调和的地步。

  杨先生赞美中国大学教育的理论依据,是他对大学责任的看法。虽然他宣称这是全世界的共识,但我不认为全世界在如此复杂的价值观问题上能够达成共识,因此宁可视为他的个人看法。他把大学的责任归结为三项,即教育年轻人、做尖端研究和为社会服务。我想稍微做一点儿分析。

  杨先生说,他先后在美国和中国为大一学生上物理课,发现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基础更扎实,学习更努力,比如三角方程式能够脱口而出。究其原因,则是因为中国学生在中学时代训练题目做得好。根据这个"亲身体会",他断言:"中国对学生的中学时代基础教育是成功的";又进而断言:"从教育年轻人的角度讲,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非常成功。"

  杨先生显然是在赞美中国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当然有其效用,即知识的灌输量大,知识的短时记忆牢固,可是,据此怎么能证明基础教育的成功呢?应试教育所牺牲掉的那些因素,比如好奇心的保护和培养,享受智性快乐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应是基础教育更重要的方面,都被杨先生忽略掉了。因此,即使把"教育年轻人"这个角度局限于智育,杨先生对智育的理解也有舍本求末之嫌。

  对于一个国家或一所大学来说,其科学研究水平与基础教育水平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基础教育的缺陷必然会在科学研究中反映出来。智育的目标定位于特定知识还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内在的自由,怀特海所说的在知识面前拥有自由的能力,结果完全不同。从根本上说,西方科学之所以发达,实赖于对于人的智力品质的尊重,对于超越于功利的纯粹智力活动的热爱。

  在科学研究的领域,中国大学与世界大学的差距悬殊,杨先生无法否认这个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由于他回避从文化传统上寻找根源,便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中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了。

  关于大学为社会服务这个责任,杨先生笼统地断言:"中国大学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这一点不容置疑。"恰恰这一点遭到了最多的质疑,质疑集中在中国大学教育的不公平性上,尤其是学费猛涨导致的对于贫困阶层的歧视,这种歧视每天都在制造悲剧。

  我还想从另一角度提出质疑:与社会的尺度相比,教育是否还应该有一个更重要的尺度,即人性的尺度?大学诚然要为社会输送人才,问题在于输送怎样的人才。杜威有一个著名论点:教育即生长,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就是说,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准应是受教育者天性和能力的健康生长。事实上,倘若坚持这个标准,大学就能为社会输送本质上真正优秀的人才,无异是为社会最好的服务。

  相反,如果用急功近利的近视眼光看待为社会服务,结果就会像今天这样,把大学办成了一个职业培训场。

  其实,上面所说的道理皆是常识,杨振宁先生长期受西方文明熏陶并做出了巨大成就,不可能不懂这些道理。因此,我宁可把他对中国教育现状的赞美看作一时失言。他的失言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得以重新审视中国教育的现状,未必不是好事。我的感觉是,他仿佛在用另一种方式提醒我们:人文精神是大学一切责任的内核,丧失人文精神的大学是最不负责任的大学,因而不再是真正的大学。
-------------------------------

转个帖子过来,思路与主帖很对路,希望能引起讨论.
发表于 2005-8-24 19: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缺乏人文精神的工科生是次品
严重缺乏人文精神的工科生是危险品
缺乏经济社会技术的文科生是次品
严重缺乏经济社会技术的文科生是废品
发表于 2005-8-24 19: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笑
中国是中国
美国是美国
有这么仔细比较的必要不?
就算有必要
可以这么以篇概全不?

你要不要比较一下中国和美国国民睡觉的时间:
中国人在睡觉的时候
美国人都在工作
中国人在工作的时候
美国人在睡觉
综上所述 中国和美国真正的差距在于睡觉时间的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05-8-24 20: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月光笑侠于2005-08-24 19:00发表的:
缺乏人文精神的工科生是次品
严重缺乏人文精神的工科生是危险品
缺乏经济社会技术的文科生是次品
严重缺乏经济社会技术的文科生是废品

这个说法可以接受
基本上是公允的.
但是"严重缺乏经济社会技术的文科生是废品"这个又有点偏向性了
经济社会技术,这个概念我不清楚内涵和外延,但我想说的是,古代,甚至是近代之前(工业革命之前),人文社会学人才一直都是社会的主导,包括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法学家,经济学家(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等等
所以,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健全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应该是基于人文社会学科之上的科学技术和技能教育.
也就是说,只要接受教育,文科理科都要学习,总体上说是先学文科,后学理科.
发表于 2005-8-24 21: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意思是只应该有为数不多的人一直学习文科,以社会科学为专业.这个在大学招生时应该控制.
我所说的经济社会技术是在经济社会中,能够适用于实际社会应用的技术与能力.比如塌实的工科知识与卓越的实用思辩能力.

实际上,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社会中,对自然科学知识的需求是很低的,例如古中国,所以人们习惯醉心于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研究与发展,并且人为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进行阻碍.
而在西欧,自然科学发展并没有受到人为阻碍,甚至由于商业发展的需求而迅速成长,最终让他们成为科学巨人,工业巨人并且萌发了最终为世界所承认的现代文明.而中国的封闭社会被外力强行打开,被迫与西方文明进行惨痛的融合.
其实我也认为一个没有技术的社会才是完美的社会.但是我们的整个世界已经走上了不归路.我们的祖先所做,所想,已经不容于时代.古老的中国只有超越自己,才能超越于时代.
中国的发展模式,应该是"香蕉"模式,思想唯西,形式唯中,黄皮白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2-20 23:25 , Processed in 0.38609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