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5|回复: 1

[春秋史话]关于四个将领和一个帝王的推测(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30 10: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可否认,发生于西汉时期的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是一个影响中华民族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以往我们在关注这一事件的时候,往往把目光集中在作战双方的较量和对抗方面,不过在这里,我要就另一个不大为人关注的方面谈一谈个人的推测,为了尽可能的减短文章的篇幅,对于其中众所周知的事件就不再具体进行叙述了。当然,这也仅仅是推测,如果大家认为这些推测实属荒谬的话,大可一笑置之。

我在这里所要提及的第一个人物是李广,这是一位以射术精湛和命运坎坷而著称的传奇将领。在西汉对匈奴采取守势的时候,李广带领的军队成为防御匈奴侵扰的一支重要的威慑力量。尽管在对匈奴作战的过程中,李广很少有获胜的纪录,但是他依然成为了当时匈奴最不想招惹的汉朝将领。

我在这里所要提及的第二个人物是卫青,这是一位出身卑微但却屡建奇功的汉军统帅。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汉朝对匈奴的战争由守转攻,也正是他,在与匈奴单于的对决中击溃了由匈奴单于本人所率领的精锐部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我在这里所要提及的第三个人物是霍去病,这是一位纵横千里、所向无敌的青年统帅。正是他率领的精锐部队对匈奴的长途奔袭和扫荡极大地削弱了匈奴势力,大大加快了汉匈战争的进程。

我在这里所要提及的第四个人物是李敢,名将李广之子。是当时诸多的汉朝将领之一,如果不是在一次特殊的事件中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他本来是无法进入我们的视野的。

我在这里所要提及的最后一个人物是汉武帝,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统治者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毁誉参半、争议颇多。使他真正导演着汉匈战争和上述四位将领的命运。

首先让我们从卫青登上历史舞台说起。对于既毫无军功,又非出身军人世家,只是靠裙带关系就跨越从士兵到将领的重重台阶,成为执掌重兵的大将,卫青理所当然地招致了众多出生入死才达到这一地位的传统将领的不满。而要说出生入死且命运多舛,李广自然首当其冲。其后,卫青居然因为所取得的几次成果不大,又看似偶然的胜利而成为了汉军统帅,众多身经百战、资历深厚的将领也包括李广都不得不在其帐下听令,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将领之间的不平衡心理。对于个性耿直的军队将领们来说,不可能不由所表露,而卫青虽然可以依靠职位的权威来驱使这些将领,但却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军队作战能力的下降。我认为,李广和卫青之间很可能是在这个时候积累下了一定的矛盾。后来,当卫青所指挥的一系列大规模作战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之后,其个人威信才逐步树立起来。加上其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稳重和有效平衡各方利益的能力,卫青逐渐获得了将领们的信任和支持。

然而在这时,汉武帝对卫青的猜忌却日甚一日,个性深沉、心机难测、掌握军权、位高威重,在后宫和朝野都有巨大影响能力,这一切无不成为汉武帝不放心的理由,他必须设法削弱卫青的力量,然而匈奴大敌当前的形势又不允许他不任用卫青。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扶持一位能力影响都和卫青相当的青年将领。就在这时,霍去病的崭露头角让武帝眼前一亮。

对于年少的霍去病来说,卫青就是他的偶像,而他最大的梦想也是成为像卫青那样的一代名将。很显然,他是既有这样的才能又有这样的机会。霍去病初露锋芒就取得了胜利,而且,在众多的汉朝将领中,只有他有着强烈的和卫青一较高下,超越卫青成为大汉第一名将的渴望。在武帝的大力提携之下,霍去病率兵纵横无敌,给了匈奴以沉重的打击,一时间风头超过了卫青。这两位汉朝名将之间的竞争在当朝皇帝的推波助澜下日趋白热化,而以往所向披靡的匈奴军队这时则很不幸地成为了他们之间竞争的靶子和标尺。

为了躲避汉朝军队的打击,同时也为了诱敌深入,匈奴决定远赴幕北。然而汉武帝却并未因匈奴威胁的减轻而放过匈奴人,他冒了一次巨大的风险,调集大量人力物力,发动了对幕北的远征,同时将卫青与霍去病之间的第一名将之争推到了巅峰。

汉军分别由卫青与霍去病率领,从两路进击,深入茫茫幕北寻找匈奴的主力。在出征时,无论是卫青还是霍去病都对胜利充满着强烈的渴望。对于卫青来说,他已经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霍去病的胜利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如果这一次出征不能建功的话,武帝很可能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他,为了他的地位、他的亲人直到他寄予厚望的太子,他必须把一切都投入到这场看来胜算不大的豪赌之中。而在另一边,霍去病完全不会理解他这位舅舅的心情,他的心理为终于能有一次与卫青在相同条件下一较高低的机会而激动万分,一心渴望着与匈奴单于的直接对决。后来的历史演变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两路汉军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匈奴。然而,在谈论这次战争的过程中,我们却要撇开主线,去看一看另一些不为人所看重的内容。

在这次战争中,我们在开篇谈及的四位将领悉数登场,而且组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组合,李广因为积极请战而跟随卫青出征,其子李敢则跟随霍去病出征。对于李广来说,由于这是他的最后一次出征,因而在他的心中同样有着十分强烈的求胜渴望。然而,卫青却将他安排到主力的侧翼,同时,这还是一条既险且远的进军道路,这就使得李广建功封侯的梦想几乎全部破灭了,李广心中的愤懑可想而知,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一安排是武帝在出征前就做出了,而且以密令的形式下达给卫青。这样一来,卫青既不得不按照武帝的意思进行部署,又不能将真实情况告知李广,而士兵和将领只知道这是卫青的安排,并且猜测这个安排是两人平素不和的结果。而后来事情的演变使我们不得不佩服武帝作为政治家的谋略。

此后,卫青与匈奴单于的主力遭遇,双方展开了一场异常惨烈的大战。而在这时,李广的军队却因为迷路未能及时赶到加入战斗,从而彻底错失了建功封侯的机会。最终,卫青以出色的指挥才能击溃了单于的主力,伊稚斜单于侥幸逃脱,卫青取得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惊险的一次胜利。关于单于的逃脱,这里再多说一句,我倾向于认为卫青并非没有擒杀单于的能力,他很可能是为了自保故意放走了单于。毕竟在当时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故事刚发生才不过几十年,如果单于战死、匈奴的威胁彻底解除,卫青对于武帝来说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其下场恐怕不会比韩信好多少,但是,如果匈奴的威胁一天不解除,武帝就不得不倚重卫青。在当时的情况下,卫青只要看清了形势的关键就无法不作出这样的选择。

战争结束后,当卫青追查李广失期的责任时,李广的愤怒达到了极点,他不甘心以这样一种屈辱的方式结束自己的军旅生涯,愤然自杀。在当时,从士兵到百姓,对李广的死都充满了同情,至于随同霍去病出征的李敢在得知这件事情后,对卫青的感情只能是仇恨,而卫青的胜利也因此而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但是无论怎样,卫青知道,这已经是他能够争取到的最好的结果了。

对于武帝来说,除了卫青遭遇单于和单于侥幸逃脱是他事先没能料到的以外,其他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他重用霍去病就是为了牵制卫青,而处心积虑制造卫青与李敢的矛盾也是为了削弱卫青的势力和影响,至于李广的死和其悲剧性的一生,只不过是武帝为了确保汉家天下稳固所必须做出的舍弃。汉武帝在汉匈大战之后将随同霍去病出征的将领全部封侯,而击败匈奴单于的卫青手下却一个也不封。看清了皇帝意思的将领和大臣纷纷离开卫青投向霍去病,他们并非仅仅是为了权势和富贵,同时也生怕哪一天武帝下手清除卫青时自己受到株连,基于这些原因,做出这样的选择本来也无可厚非。

战争结束的两年以后,李敢突然向卫青发难,在一次争执中刺伤了卫青,而卫青的反应则十分奇怪,他不但没有追究,反而将这件事情隐匿下来。卫青敏感地意识到,李敢敢于以下犯上刺伤卫青,绝不是一时的意气用事。如果按照合理的逻辑来处理的话,卫青完全可以将李敢按军律处死。卫青之所以没有这样做,决不是出于对李广的愧疚,而是不想为汉武帝追究他的责任提供口实。这样一件事是不可能瞒过武帝的耳目的,但武帝事后居然对此听之任之、不加追究,其用心已经昭然若揭。

事情发展到这种局面,武帝本来以为在他的政治手腕下,卫青和霍去病之间以及卫青和李敢之间的矛盾一定已经形成并且根深蒂固,三位将领间互相牵制的局面已经可以使他安心了。但是他却没有想到,霍去病的一次冲动居然让他的精心安排前功尽弃,在一次狩猎当中,霍去病射杀了李敢。这一事件让武帝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霍去病居然甘犯死罪射死李敢为它的舅舅出气。武帝意识到他有意识地制造卫青和霍去病之间的矛盾,以达到二人相互牵制的目的落空了。卫青和霍去病之间近乎白热化的较量原来只限于战争艺术,权势和名望原来并没有削减霍去病对他这位名将舅舅的尊敬和亲情。如果有人敢于冒犯卫青的话,他就一定要置对方于死地,即使是曾经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李敢也不例外。武帝永远无法理解霍去病这种简单纯朴的思想和感情,对于从小在险恶的宫廷中长大的他来说,这种行为只能说是愚蠢和幼稚。然而正是这种简单纯朴的思想和感情使事态的发展脱离了他这个政治家的控制。一旦这两个掌握了汉朝兵权的将领如果联起手来,对汉家天下的威胁要远远超过匈奴。卫青不敢做和不想做的事情,年轻气盛、个性张扬的霍去病一定敢做。这件事情对于武帝来说是一个最沉重的打击:他最为信任、破格提拔的霍去病居然在王法和亲情之间选择了后者,而他再也没有可以用来牵制卫青、平衡汉朝军事力量的出色将领了。

这时,武帝心中的失望和愤怒可想而知,然而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必须全面考虑这一突发事件对整个国家局势的影响并尽可能地妥善处理。同卫青对于李敢挑衅行为的处理一样,武帝也将这件事的真相隐匿下来,因为他很清楚,一旦将领和大臣们了解和事情的真相并对卫青和霍去病之间的关系重新判断,认识到这两者间的关系不但不是相互对立,反而是相当紧密的话,形势一定会向着对自己不利的方向发展。

霍去病不久之后暴病而亡,无论后人对这件事情如何解释,武帝对军事将领们的掌控因此得到了巩固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对这位优秀将领的早逝,武帝也从内心中感到深深的惋惜和遗憾。

再后来,汉匈之间有十多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一度受到沉重打击的匈奴势力渐渐有所恢复。这段平静期之所以能够出现,除了汉朝在远度幕北的征战中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一段时间恢复以外,恐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武帝再也不愿把执掌大军的实际权力交给卫青了。而卫青则在平静和碌碌无为中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十几年。
发表于 2005-10-4 11: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广家族是最悲惨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1 11:28 , Processed in 0.07281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