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0|回复: 1

《亮剑》:亮出一种历史真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11 12: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带三个表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小峰)@ 2005-10-09 23:04

中央电视台从来没有花这么高的价钱从一家影视制作公司手里购买一部电视剧的首播权,当他们以每集65万元高价从海润影视制作工所那里买到30集电视连续剧《亮剑》的播放权后,他们也没有想到,这部电视剧会创下收视率新高,不仅超过了央视之前《汉武大帝》的收视率,也超过了同时播出的《大长今》的收视率。

6年前,商人都梁在和一群朋友吃饭聊天,席间,总要聊到时下的一些文学和影视剧作品,傲慢的都梁把这些作品挨个挤兑一遍,这个不行,那个不好。有人问都梁:“你说人家这不好那不好的,有本事你写出来一个,你要是真能写出来,我把我那辆宝马车送给你。”从来没有发表过文学作品的都梁像是受到了刺激,写就写,有什么了不起的。8个月后,都梁就把50万字的小说写出来了。

当他把这本名叫《末路英雄》的小说放在一家出版社的编辑眼前,编辑问他:“你是经商的?那你出点钱,我们给你出了。”都梁说:“扯谈吧,不够出版水平我就不出了。”后来,书稿辗转送到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董保存那里,经过几次修改,终于在1999年底出版,小说的名字叫《亮剑》。

都梁后来也没好意向当初和他打赌的朋友讨要那两宝马车。

都梁对中国革命史、军事史和军事装备比较感兴趣,文革后他一直研究这个,同时,他对苏联政治也比较感兴趣,所以,在《亮剑》这本书里他谈了很多这方面的事情,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他也不会能写得那么厚重。董保存说:“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他对第一代从农民成长为战将的人比较感兴趣,他当过兵,他跟军人子弟混得很熟,他的另一部作品《血色浪漫》大都取自于这里。他不是职业作家,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写。我看完后第一感觉是,它是有一项特别突出的东西,毛病挺多,但是没有很多作家那种匠气,人物写得非常鲜活,细节的使用非常密,这部小说是这么多年正面写中国军人和战场作品中不多见的一部。”

小说出版后,就有很多人找来要买走电视剧的改编权,最后,被一家电视台买走。如果说小说发表让都梁费了不少劲,先后找了几家出版社,又修改了三次,但前后也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可是把它拍成电视剧,因为方方面面的问题拖了4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等与《亮剑》人物性格类似的影视作品都已播出。甚至,当都梁的第二部作品《血色浪漫》播出的时候,《亮剑》还没有开机。

先前买下版权的电视台后来的确没有能力去拍电视剧,海润公司觉得这本书不错,开始跟这家电视台谈版权转让,最后终于把版权转过来了。在创作剧本时,第一稿出来又不让人满意,都梁又参与进来。由于是军事题材的作品,需要总政的负责人批示,结果等了很长时间批示才下来。之后遴选演员,姜文、张丰毅等都接触过,甚至李雪健、濮存昕还主动找来要求饰演其中的角色,但都不合适,最后选定李幼斌饰演李云龙。

由于海润公司是一家地方影视公司,拍摄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需要动用部队,所以相当麻烦,几经周折,终于把一切都落实下来。拍摄外景定在山西某地,由于时间、资金上的限制,在拍摄淮海战役的几场戏时,人们发现背景都是山地,这多少有点不真实,但无论如何,这部电视剧终于和观众见面了。

最初,中央电视台对这部电视剧的反应并不积极,于是海润公司便把这部电视剧一家一家卖给地方台,一个上午就签了十几家电视台。这时,总政的一个领导给央视打电话,希望央视能首播,台领导说如果真好,不惜重金买来。结果央视65万一集把首播权买下来。海润公司拍《亮剑》投入只有不到1000万,仅央视一家就让他们赚了,现在,地方台也都在陆陆续续播出。

小说《亮剑》写的是李云龙从一个独立团团长到最后死于文革动乱几十年的生命历程,但是电视剧只拍到1955年授衔,军队正规化。对此,导演张前说:“小说后半部分涉及到台海和文革问题,比较敏感,所以就没有继续拍下去。”

《亮剑》之所以有很高的收视率,主要是剧中李云龙的形象抓住了观众,跟很多反映战争题材的影片不同,李云龙这个形象鲜活、有个性,他既有军人那种不服输的血性、打仗善于动脑子、置生死于度外的玩命精神,又有农民式的狡猾、锱铢必较,常常违抗军命、张嘴老子比嘴骂娘的土匪无赖的习气,他的身上体现了正邪两个方面,这和以往反映战争题材、军人题材的高大全、脸谱式的人物相比有很大突破,所以让观众看得入迷。李云龙是个英雄,但他和王成、董存瑞式的英雄不同,他有血有肉,更接近现实。

张前说:“我军的英雄形象也是多种多样的,过去的英雄形象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塑造出来的,未必是真实的,它不如现在塑造的更深入人心。所有的英雄都是人,是人就有毛病,如果弄得不是人,就不真实了。李云龙是观众能摸得到的英雄,《亮剑》的核心是理想主义色彩的,王成也是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可是理想主义在当下是最不值钱的,但人们同时又需要精神生活,李云龙身上的匪气也能化成理想主义,这一点恰恰契合了当下人们的心理。我们想告诉人们,当时还有另一种英雄的存在。”

董保存说:“《亮剑》迎合了读者心目中的英雄主义情结,英雄主义在这些年被严重物化的社会冲淡了,英雄主义在李云龙身上得到一种升华。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它塑造了一个中国式夏伯阳的形象,把人物写得很活。作者对一个将军几十年生命历程的描写,不管是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有所突破。《亮剑》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很多事情看了一圈后由回归到最本质的核心上了。”

《亮剑》的军事顾问方凯声大校认为:“它确实是宣扬了一种英雄主义,时间不同表现形式就不同。过去我们的宣传是把英雄按照一个模子走下来的。我在电视上见过焦裕禄的女儿谈她爸爸,我们见到的焦裕禄穿着破衣服,他女儿讲,她爸爸很高,很帅,跳舞非常好。比如雷锋,他没当兵前就谈恋爱了,他有手表,平常也爱打扮自己,他也有虚荣和爱美之心,可你看到的雷锋不食人间烟火,他绝对不是当时的雷锋。所以把雷锋拍成电影,也只有集体买票去看,不然没有上座率。以前我们把英雄人物都政治化了,而不是人性化。现在的英雄更人性化,应该是更贴近生活的英雄,改变了我们认识英雄的思维模式。《亮剑》的出现,我认为这是一个历史进步。”随着历史的透明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历史人物的真实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李云龙在今天看来比以往任何一个英雄都更真实,所以他才会吸引人。

《亮剑》的一个特点就是虚实结合,不管小说还是电视剧,让人看起来总能找到历史的影子,这不仅是它的魅力之一,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比如两个将军争一个女人、抢战利品、违抗军命、要枪毙俘虏、对授衔不满、说脏话……

谈到作品的虚实问题,董保存说:“因为虚实结合,就引来一批人尤其是当年打过仗的那些人的部下、子女在那里猜测,这个是谁,那个是谁,这种处理在收视率上是起作用的。”张前说:“这是一部戏,不是记录片,真实只是给人一种心理感受,真实的质感造成的真实感受是我们的需要,能引起争议,说明触动了他们。”

方凯声说:“《亮剑》真实地还原了历史。实际上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和矛盾冲突都力求贴近当时的历史真实,使人看了觉得有历史的影子。我长期从事军事工作,就是管作战的,对战士非常熟悉,小说每一段都综合了很多人物和事件,并没有特指哪一个,作者只不过是把时空做了移位,但是战场的情况都是真实的。但作者用的是小说而不是纪实文学的手法去写,这样就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有些东西当成故事放进大的历史事件中演绎,所以给人一种历史的真实。包括人物性格,最近电视剧出来之后,很多老将军给我打电话,他们都是兵团以上的干部,他们都在议论这部电视剧,都认为很贴谱。”

《亮剑》在军队反应非常好,张前说:“很多军队高级将领看了之后都叫好。”方凯声说:“前几天,有8个老上将的孩子和两个中将的孩子,和作者聚在一起谈《亮剑》,都感觉很亲切,说看到了父辈的影子。很多将军都是红小鬼出身,开始都没什么文化。共产党有一大批文化人,在战争年代更多的在统战系统、情报系统工作。战场上的战将,就是这样用战争法则选出来的,农民式的狡猾,非常聪明,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但是没受过正规教育,多数战将是这样的,大部分人都是来自鄂豫皖边区,为什么243个将军出自红安县?就是因为穷的。”

《亮剑》在公众中所引起的争议也恰恰是因为它的虚实问题,观众不知道该在这虚实之间扮演什么角色,所以很多人认为,李云龙这种匪气的形象损害了我党我军的光辉形象。认为如果都像李云龙那样打仗,根本打败不了日本鬼子。对此,董保存说:“这说明多年来的宣传给读者或观众造成了一种所谓的八路军、共产党的形象让他们有了一种思维定式,如果一个人物形象出现,跟这种定式有冲突、碰撞,他们就觉得很不舒服,这种观念未免太陈腐了。我倒觉得正因为有李云龙这样的人物,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很多电视剧里描写的现实中有过之无不及,比如缴获战利品写封条,当年钟伟就是这样干的,甚至一支部队把另一支部队从桥上赶下去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这非常真实,就这么回事。我们的将领哪一个不是没有个性的,共产党就是靠这些极其有个性的将军打下来的天下,你如果都把他们弄成一个模子一样的东西,那不是骗人吗。”

方凯声说:“当年郑维山就喝酒骂人,敢临阵抗命。打北平的时候,战术是毛泽东在西柏坡部署的,郑维山临敌变阵,没有任何命令的情况下,凭军事感觉行动,结果证明,郑维山是正确的。很多人看了《亮剑》觉得有损我军的形象,可是他们见过我军历史上的形象是什么吗?在战争年代,我们的用人法则跟现在是不一样的,谁能带兵打仗谁就能当指挥官,这是非常惨烈的战争规定的用人法则。我们几十年的宣传离真实有距离,我们接受的教育离真实有距离,如果有人多角度去研究这段历史的话,他应该能接受这部电视剧。至少电视剧里体现出的事情在武装斗争的年代是有的,而且是非常典型的,尽管不是全部,但是正确地还原了一种现象。钟伟是四野第一代军长,后来升任东野12纵队司令员,在他任军长期间,曾经用枪顶着副司令员陈伯钧的脑袋,坚持不撤退。1955年授衔的时候,当时第一代军长都是上将,只有钟伟是少将,所以他不戴。《亮剑》中南京军事学院不穿授衔军服那段演得非常真实,当年贺敬年不戴军衔,他当时是东野的参谋长,当时应该评为上将,但是评了少将,所以上班不穿军装,穿便衣。钟伟也不戴军衔,非常有个性。作者把我们军战争年代很有个性的人物故事给文学化、集大成了,是了不起的。我认为不但不会影响我军形象,反而会让我们去反思我们今天该使用什么样的人才。”

当然,都梁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既不是为了那两宝马车,也不是为今天的人们勾画出一个英雄,而是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去反思过去不同时期的历史,这可能是他创作的真正目的。
发表于 2005-10-11 13: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拍得比较假,有些夸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2-2 08:45 , Processed in 0.17845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