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3|回复: 0

表皮,在解构中觉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27 10: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表皮,在解构中觉醒
陈志毅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若个各个历史时期有关建筑表皮的理念,揭示了建筑表皮在二元对立理论中所处地位的演变历程;剖析了后工业时期的信息革命解构以往建筑表皮理念的机制;并探讨了有关建筑表皮的新理念和新作品。

【关键词】表皮 隐喻 解构主义 二元论 古典主义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Abstract: The paper reveals the evolution of the dualism of surface and its counterparts by analyzing the ideas on architectural surface in different eras. Consequently, the mechanism of the deconstruction of the previous ideas and works on architectural surface is analyzed.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some typically new ideas and project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Surface, Metaphor, Deconstruction, Dualism,Classicism, Modernism, Post- Modernism

信息时代的新建筑浪潮早已风生水起,并呈日新月异的景象。同时,新浪潮不断激发起诸多争议,而争执的焦点常常是建筑表皮。历史上有关建筑表皮的理念,多以表皮-结构或表皮-功能等西方思维所惯用的二元对立结构方式表达出来,而建筑表皮在二元结构中长期处于从属的地位。但是,当历史进入后工业信息时代后,建筑表皮受到电子信息社会的推崇而走向历史舞台的前沿,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然而,历史上有关建筑表皮的理念却成了其发展的羁绊。在此情形下,整饬层层叠叠有关表皮的旧理念,揭示信息革命解构旧理念的机制,并探索与新趋势相吻合的新设计理念,则显得颇为紧迫。

一、古典主义的建筑表皮观:人的隐喻

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1404--1472)通过身体的隐喻和性别的特征来描述超验的建筑隐喻,从而建立了二元对立理论。他认为,建筑首先是裸露地被建造出来的,而后才披上装饰的外衣。阿尔伯蒂将建筑表皮当作结构的结果,在此结果中,表皮是可以撕脱的上层或外层,它掩饰着内部建筑结构的真实面目。在此概念下,表皮假定为有厚度的覆盖物,结构则是内在支撑物。因而,结构隐喻坚韧不拔的男子,而表面装饰则暗喻依伴它物而存在的弱女子。

阿尔伯蒂的隐喻与古典建筑的特征相吻合,同时也予人一层隐约的暗示,就是结构不为装饰存在,有结构才能有装饰,换言之,装饰不超出结构的范围。这种关系即使在晚期哥特建筑或巴洛克建筑中,依然清晰地呈现。这点与后现代主义有所不同。显然,在阿尔伯蒂的表皮与结构的二元对立理念中,先有结构后有表皮,前者是建筑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

二、现代主义的建筑表皮观:机器般裸露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实质,是以建筑语汇表述工业化的价值取向。早期工业社会价值取向被现代主义的先知者们转译成了种种颇具煽动性的建筑理念。譬如,“装饰即罪恶”,现代主义者都明确地接受这一观念,反装饰也成为近乎意识形态的立场问题;又如,“形式追随功能”,建筑设计由此转变成了以功能为中心;又如,“砖就应表现为砖”,此观念强调,建筑的意义可通过构造自然地形成;再如,“住宅就是居住的机器”,表达了工业社会的审美情趣。为利润而存在的机器,完全排斥与功能无关的装饰。于是,它们光秃甚至狰狞的模样成了美的象征,也成了理性和科学的象征。现代主义的这些观念表明,建筑的意义不是通过形式设立的,而是通过构造和功能的完成而自然形成的。而且,构造和功能本身具有形式能力,意义即在其中。

在激进理念的引领下,现代主义建筑师竭尽所能地剥落建筑的古典装饰表皮,刻意淡化建筑表皮的存在,以消除表皮对功能传达意义的干扰。表皮因此变得光秃粗糙,其色彩也因此减化为以白色、黑色为中心的工业化的中性色。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作品是极端的例子。于是,机器般裸露成为符合历史逻辑的抉择。

虽然,现代主义的理念及其作品反对古典主义,但其隐含的有关建筑表皮二元结构却是阿尔伯蒂二元对立理论的延续,只是以功能取代了结构。在表皮与功能的二元对立关系中,表皮依然处于从属的地位,甚至处于较古典时期更为边缘的地位。

三、后现代主义重披历史主义装饰皮

面对单调乏味的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的先知先行者文丘里(Robert Venturi),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一文中力主“装饰外壳”(decortedsheds),即采用为良好目的服务的装饰手段而形成的风格。他认为,装饰主义应该成为建筑的重要原则;建筑不应该再是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反装饰主义的垄断方式;这些风格的建筑是单一、冷漠、缺乏时代感,甚至是丑陋、平庸的。文丘里运用古典装饰风格改造了当时的现代主义。他所设计的建筑大部分具有古典建筑的符号和结构特征,特别是在建筑立面上使用大量的高低浮雕作装饰,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古典气息。

后现代主义重视建筑表皮的更深层原因在于,建筑风格是传达意义的关键,但是,意义必须通过刻意设计的形式才能表达出来。对于后现代主义如何传达意义和建筑精神,斯特林(James Stirling)提出,在立面上以装饰的方式来表达意义,传达出以历史主义来改造现代主义的目的。因此,这一方法本质上是立面装饰主义。依照帕菲罗斯(Demetri Porphyrios)的说法,后现代主义出现了一张表现精神的“装饰皮”(decoratedsheds)。

后现代主义不仅重视建筑的功能空间,而且还重新赋予建筑以历史文脉的意义和人文精神,顺应了建筑本体的诉求。而建筑表皮则成为表达建筑意义的重要载体。更为重要的是,建筑表皮以历史装饰的方式取得了与功能空间对等的地位。在以往二元对立结构思想中,表皮从属于结构或功能的关系被解构了。建筑表皮所传达的意义与建筑的功用性取得了平等的地位。

四、建筑表皮在信息化浪潮的解构中觉醒

虽然后现代主义重拾了建筑表皮,但是建筑表皮却觉醒于信息化浪潮。新兴的数字信息技术所孕育的力量,不仅削弱甚至颠倒了表皮与结构或表皮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而且为建筑表皮的觉醒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图1)。因此,二元对立的建筑表皮观念,经受着信息化浪潮多重解构作用的涤荡。

首先,后工业信息时代消费个性化所导致的商品个性化,使得表皮与功能的对应关系逐渐解体。其实,个性化需求在后工业信息时代之前就存在,但是,只有在发端于上世纪末的信息革命为庞大的工业制造业植入了反应灵敏的“电子神经系统”后,工业制造业及时打造出满足众多的个性化需求的商品才成为现实。在内部功能大体一致的情形下,产品的表皮成为个性化的重要始发领域。换言之,借信息革新之利,个性化需求在后工业时代搭建的平台上,唤醒了表皮表现力的巨大潜能。而渐醒于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建筑表皮,逐渐褪去了历史主义的色彩,而置身于这个踏着信息化红舞鞋,随想像力狂舞的时代。这最终导致了表皮与内部功能严格对应关系的解体。

其次,信息时代的传媒对评判建筑形成了“扬表抑内”的潜规则。凭借着信息技术,传媒的信息传播能力得以空前提升。尤为突出的是,图片日益成为媒介的主导。这更有利于展现建筑表皮而非建筑的功能空间,盖因功能空间非亲身莅临而难得其真味,不似建筑外表,区区几张实景照或效果图足以让人对建筑的全貌有个真切的观感。2003年度美国建筑师学会建筑奖的评论员写道:“媒体的判断或许表明,表皮比空间更具吸引力,这是因为空间不能充分地由图片展示出来,而只能通过亲身体味才能领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撰写这篇文章,我也只能看图片——就是那些建筑的照片和渲染图。”因此,电子传媒所营造的文化环境使建筑表皮成为社会的焦点,而功能与空间却边缘化了。表皮与功能空间的关系出现了反转。

第三,更为重要的是,建筑表皮在信息时代获得前所未有的内在动力而觉醒。渗透到建筑本体的信息技术,不但使建筑建造业能自如应对复杂的建筑表皮,还使建筑设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运用数字工具,建筑师能为任何形状的表皮赋以各种材质,也能创造出排除了传统的欧几里德建筑语言,不受重力、功能和结构制约的表皮(图2)。在传统的观念看来,信息时代的建筑表皮变得如此复杂,甚至怪诞不经。表皮与功能空间严格的对应关系在信息时代失去了以往的意义。

五、探索建筑表皮的新视角

新建筑浪潮事实上已经解构了旧有的以二元对立形式存在的建筑表皮观念。而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解构主义哲学思想在建筑领域的运用,则为人们接受这一事实做好了理论铺叙。二元对立结构理论已显得与现实格格不入。时代呼唤新的理论。

哲学家斯特尔(Avrum Stroll)的非二元对立的表皮观念或许能予以我们启示。斯特尔认为表皮与内部结构是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而已,并不存在一方凌驾于另一方的关系。同时,斯特尔认为,作为抽象概念意义上的表皮与作为实体概念的表皮同样具有说服力的。他概括了四种表皮概念,两种为抽象,两种为具象。抽象的第一种表皮概念借鉴了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的思想,此概念认为表皮是交界面,或共同的界面,没有体量,不属于相邻物体的任何一方。表皮理论上是区分两物体的抽象体。第二种表皮概念,则将表皮视作属于实体的抽象体。这一表皮薄到极至而失去了其物理意义,但具有概念上的界定功能,是物体的外部界面;不同于前一概念,此表皮如同薄而透明的胶片,但同样没有体量。

斯特尔提出的两种具象的物质形态的表皮概念中第一种是大众所观察到的表皮。此表皮是实体,属于某物体的一部分,通常是物体的最上层或最外层,并且厚得足以在其上标记、抓刮或者踩踏。在此概念下,表皮可以是外部覆盖物,如罩子,或者是一均匀材料的外界面,如玻璃、铁和石头的外界面。表皮能脱去而显露出内部物体的本来面目。其他类型的表皮,如高尔夫球表皮,则更为复杂,因为在覆盖物下没有“本来”的面目。第二种是科学表皮概念,它把表皮看作是物体最外一层的原子。如果从物体中心向表皮出发,再穿过这层原子,则进入另一种介质了。通过电子显微镜,科学家拍摄到了厚度为一层原子的表皮,发现它是异质而非同质的,并具有许多诸如地形的拓扑特征。在日常情况下,我们不能用肉眼观察到这些特征,甚至也不能观察到物体表面的微小污损、刻痕和标记。

对于表皮的设计,G•森柏(Gottfried Semper)提出了两个观点。首先装饰必须落实到材料上。其次,他将装饰与希腊语“Kosmos”联系起来。“Kosmos”在希腊语中不但有秩序的意思,还有装饰的含义。此外,“Kosmos”与英语中“Cosmos” 宇宙一词相通,所以“Kosmos”正是设计表皮的第二个原则,即表皮成为建筑与宇宙秩序对话的场所,或者更确切地说,表皮成为被掩饰的存在与外部宇宙秩序对话的场所。

六、范例

典例1挑战观念的“壳”(图3) 安德鲁(Paul Andreu)所设计的中国国家大剧院是只金属壳,坐落于一泓池水中,犹如天外来客,与周边的传统建筑形成鲜明的对照。这只金属壳开创了建筑外壳与功能空间脱离的先例,因而倍受现代主义的质疑。的确,我们通过外皮来判断建筑的习惯受到了挑战,而且建筑的内部空间也有相当的牺牲。但是,这些代价换取了建筑在其他方面的到场:传达了三个实体共处一个屋顶的国家意识;为传媒提供了1/2只金属巨蛋——一个新奇前卫而又不乏诙谐的视觉文化符号;并以古典的手法礼赞了潜藏于场地的轴线。以森柏的观念而言,建筑表皮成为了内部功能空间与外部秩序对话的场所。

典例2印满图案的表皮(图4) 赫佐格及德穆隆(Herzog & de Meurom)在德国设计了建筑表皮绘有图画的试验建筑。此建筑是一座图书馆,由于采用了前所未有的设计手法,从而使该建筑产生了一种异乡来客的另类感,并使之从四周低矮的传统郊区连排住宅中脱颖而出。建筑表皮上重复拓印着由艺术家托马斯•拉弗(Thomas Ruff)从报纸上剪裁下来的图片。赫佐格及德穆隆意在通过媒体化的方式给建筑注入新的活力。表皮的图案形成了一种空间移动的样子。毋庸置疑,从森柏的观点看来,建筑表面的移动根本的原因是装饰的运作而非技术的运用。

典例3灵动的超级表皮(图5) 平静金属材质的表皮上泛起了涟漪,时而婉如水滴落入水面,时而又似微风拂过水面。这并非科幻小说的虚构,而是坐落于伯明翰剧场的一种可动的建筑表皮的精彩表演。金属表皮与机械相连,在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下,能模拟出表情复杂的动态效果。在此,表皮变得有了灵魂,它不仅是对话的参与者,还是主导者,空间也因它的存在而有意义。

七、结语

信息时代的新建筑浪潮已呈日新月异之势。这一新趋势事实上逐渐解构了以往建筑表皮所处的二元对立结构关系,并在拆解的同时蕴涵着新的构建。建筑表皮在解构中觉醒,并日益迸发出姿态万千的风采。一个风格更加多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

参考文献
[1] 邬烈炎著. 解构主义设计.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2] 德里达著,陆扬译. 解构之维(the way of deconstruction).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 王受之著. 世界现代建筑史.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 吴焕加 著. 论现代西方建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5] 《建筑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2
[6] Architectural Record  05/2003
[7] Architectural Design Vol.73 /no.2
[8] Architectural Design Vol.69 /no.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6-16 23:44 , Processed in 0.07532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