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6|回复: 0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浅谈湖南民俗村东大门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27 10: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浅谈湖南民俗村东大门设计
张楠  卢健松
--------------------------------------------------------------------------------

Balanced as a Bird Hovering, Gaudy as a Pheasant Displaying
——Design of the Eastern Gate of the Hunan Folk Custom Park

张 楠  卢健松
Zhang Nan Lu Jiansong

摘 要 对湖南民俗村东大门项目的构思、立意以及形态构成的过程与方法进行了介绍,着重探讨了现代建筑技术如何表达地域特色及人文精神的问题。
关键词 凤凰 民俗 地域文化 分离 整合
ABSTRACT Based on the eastern gate of the Hunan folk custom park,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idea, composition of the project, and discusses how to convey the spirit of loci 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by means of modern technology in gate design.
KEY WORDS phoenix, folk custom, local culture, division,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 TU986.4+8   文献标识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0-3959(2002)03-0034-03

火车向北行,快要出长沙城的时候,远远地可以望见烈士公园民俗村东大门。在一片林立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之中,东大门以其灵活的曲线,在水平方向非常舒缓地伸展开来——那么宁静,那么安详。然而,中间那簇红色的锥体却又如此鲜艳,湘楚之地的人们,似乎总有一颗火热的、躁动的、浪漫的心。在东大门的后面,跃进湖如镜的湖面伸向远方;再远处,是烈士公园内一簇簇深黛色的树林;更远的地方,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灰蒙蒙的城市,一望无际地铺展开来。
一 场地概况
民俗村东大门建成后,将成为长沙烈士公园的东入口。整个基地由跃进湖填湖造地而成,南北长150 m,东西宽100余 m 。基地本身毫无特色可言,进门后,迎面是跃进湖大片水面,远处可望见公园内丛丛的绿树和湖南卫视的电视塔,却几乎看不见民俗村内的建筑。基地周围的建筑比较平淡,南侧有几片规模较大的高层住宅区,紧邻基地处,是一幢小高层办公楼,流行的欧陆风式样;北侧则是大片杂乱的民居与荒芜的稻田。在这样一处基地上,大门本身不仅仅是要满足种种功能上的需求,成为烈士公园民俗村的一个入口,而且形式上要有一定的特色,既应体现地域特色、民俗风情,标明民俗公园的性质;同时还应为这片灰暗、平淡的街区添一抹亮色,增一份惊喜。
二 立意
民俗村的大门之于民俗村本身的意义是无须讨论的,而它之于整个城市的意义则应当更为丰富,它应当以一种热烈而又欢愉的方式唤醒每个从它旁边经过的湖南人的乡土意识,又能以一种迷离而且神秘的方式向每个异乡客讲述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
在最初的几轮方案中,我们尝试着以中国古建筑的大屋顶、斗拱、飞檐,江南民居,侗族风雨桥,土家吊脚楼等形式来表达民俗村的主题,但似乎都有些牵强。湖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单独以任何一种比较具象的建筑形象为蓝本,都不能展示所有民族的风采。而且,在这样一个喧嚣的都市里,人们司空见惯的建筑形象会被淹没在一片灰色之中,无法形成城市设计中的“亮点”,更不可能形成该区的地标。
在百般焦灼之中,“凤凰”的形象被选定为造型的原型,不仅因为凤凰是中华民族各民族共同的图腾,象征着吉祥与美好,更因为它与湖南——这片湘楚之地有着极深的关联。
湖南地处南方,古属楚国。按阴阳五行之说,南方属赤,朱雀为瑞鸟,而朱雀即凤凰。“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讲的是楚庄王的报负。而且,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内,有以凤凰命名的小县城,它是沈从文、黄永玉、熊希龄等名人的故乡。另外,就长沙本地而言,它的建城史可以上溯到2 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西汉初年,长沙首次成为了王国的都城。虽然在1938年文夕大火之后,地表文物所剩无几,而地下文物却埋藏丰富:从20世纪70年代马王堆西汉古墓的发掘到最近走马楼三国吴简的出土,一系列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都是汉代文物。因此,汉文化是长沙比较有特色的一种文化。而汉文化本身尊凤尚赤:汉高祖刘邦是楚国人,当年高祖斩白蛇、举义旗时,“帜皆赤”,立为汉王之后,则“以十月为首,而色尚赤”。另按阴阳五德始终之说:汉为火德,崇拜火鸟凤凰。因此在汉代,凤鸟的脊饰曾盛行一时。这也就更启发了我们将凤凰作造型要素并将其置于功能层的上方。
三 形体
“凤凰”的造型意象一经确定,接下来就开始着手探讨建筑的形体。起初,受长期以来从事建筑设计的思维局限,抽象化的凤凰形象始终在一个二维的平面内展开。如这样处理,大门本身无法控制住这块15 000 m2的基地,也不能形成基地中视觉上的重点,更不消说形成区域内的地标了。在这片基地之上,必须有一个耸起的、三维的、体形复杂的“凤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凤凰的形象被提炼之后,先在平面上展开,然后在空间上作三维扭曲与旋转,最终得到一个三维的形体。这样的形体,从各个不同的视点观察,会得到不同的感受:两只凤凰似在对歌,似在共舞,又仿佛一团跳动的篝火。虽然该形体是通过电脑勾勒草图过程中极偶然的发现,却完全符合楚人特有的不碍于物、不滞于心、无拘束、无挂碍的“流观”的审美观,体现出一种富于想像、充满生命激情、踔厉风发的民族气质和文化精神。
在中国的传统建筑里,屋顶是表情与表意的重点,起翘与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富表现力的地方。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曾描写道:“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在民俗村东大门中,我们将六片不锈钢轻质结构的“凤凰”以钢结构支撑,任其漂浮在功能层之上,两只临风飘举的大鸟在阳光下银光闪闪,凤凰的鸟头与尾翼直刺蓝天,“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似乎也颇得传统建筑的神韵。不用照搬前人的手法,也不必提炼太多的符号,用我们这个时代最新的结构与材料,也能创造出体现民族性与地方特色的建筑来。
此外,就场地本身而言,“凤”与“凰”之间,在平面上形成了一个不断展开的、弧线形的流动空间。从车站北路接近民俗村的入口,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隐约望见这两只大鸟。但由于“凤”与“凰”之间的相互遮挡,人们不会一下子就能将民俗村里面的景色一览无余。接近大门之后,沿着“凤凰”的弧墙不断行进,民俗村内的空间逐渐展开,直至整个跃进湖的湖水风光尽收眼底。这种“柳暗花明”、“曲径通幽”的空间序列也是传统园林建筑中常见的手法之一,就像一把不断打开的折扇,“初极狭……复行数十步”然后“豁然开朗”(图5~10)。
四 结构与体系
大门设计虽然功能并不会很复杂,但往往由于代表了一个企业、一个区域的形象,形式上的要求会很苛刻。民俗村东大门的功能并不复杂,售票、检票、一个小咖啡厅、一间工艺品商店,外加一间小公厕与几间办公用房,却有着不同于一般建筑的形式。为了满足形体上的比例关系,“凤凰”被数根钢柱高高支起,与实际的功能部分——一个扁平的混凝土盒子几乎完全脱离开来。两个部分,一个朴实敦厚、稳重扎实,一个晶莹剔透、纤弱轻巧,相映成趣,各具风采,但也为结构设计带来了一些麻烦。六片不锈钢轻质结构的“凤凰”由于体积大、分量重,因此采用钢结构支撑,结构上亦与下部混凝土部分的结构完全分离。金属柱子刺破了混凝土的屋面,直落地上,为了保证在风中轻轻摇曳的“凤凰”不影响功能部分结构的屋面防水,钢柱与屋面脱离开来,两者之间留出一定的间隙。这种直截了当的结合形式,在以往的建筑设计里并不多见。
和任何艺术作品一样,建筑也总是难免有遗憾。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民俗村东大门在建筑过程中,由于许多技术上的问题以及认识上的差异,方案之初的一些想法并没有得到完全贯彻:柱子比我们想像中粗了很多,因此建筑没有构思中那样飘逸;基座建筑的外墙本来打算采用素混凝土或者麻石贴面的,后来也改成了复合铝板,这使得其与屋顶之间在色彩及材料上过于相似,缺乏变化。最可惜的是由于加工成本过高,原先打算用空间网架支撑“凤凰”改成了带肋的异形板。这样的屋顶比原方案厚重了许多 ,建筑的灵秀之气也减了几分;而且,原本可以利用弧形网架的渐变效果来强调屋顶上变化的曲线的,也未能实现。
不过总的说来,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之下,民俗村东大门基本上按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完成了。现代材料与传统文化在这里比较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对话,探索了现代建筑技术如何对地域特色及人文精神进行表达的问题。这种经历与经验,对于设计者本人来说也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尝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6-17 01:01 , Processed in 0.08267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