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4|回复: 1

河洛文化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13 11: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洛阳新闻发布中心 转载自《洛阳日报》 发布 洛阳信息 2005-10-13


--------------------------------------------------------------------------------
什么叫河洛文化?它包括哪些内容?它和中国传统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是什么关系?它的特征(或特点)有哪些?它对中国社会、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诸如以上这些和河洛文化有关的基本问题,都是广大读者十分关心和希望了解的。这里,笔者拟结合当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作一些概括的阐述。

什么叫河洛文化?简言之,就是孕育、诞生、成长、发展、繁荣于河洛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人们称之为河洛文化。

那么什么是河洛地区呢?简言之,河洛地区是指以洛阳为中心,黄河和洛水相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关于它的具体范围,学术界较通行的说法是:西至潼关、华阴,东至郑州、开封,南至汝州、禹州,北跨黄河而至济源、晋南一带地区。显然这个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洛阳平原或洛阳盆地,但洛阳平原无疑是河洛地区的核心部位。

“河南”作为行政区划,始于汉高祖刘邦所置河南郡。河南郡治所在雒阳,辖洛阳、河南、偃师、缑氏、平(偃师西北)、平阴(孟津东北)、新成(伊川西南)、谷城(新安东)、巩、新郑、中牟、开封等22县,大体相当于河洛地区。

“中国”一词,也原指洛阳一带。1965年在陕西宝鸡县所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就有“宅兹中国,自之义民”等文字。“何尊”为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铭的青铜器,系名“何”者作于周成王五年。这里的“中国”,即指周王朝疆域的中心地区,即成周,也即洛阳一带。

学术界普遍认为: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人类社会实现“突变”,率先进入文明时代,出现“国家”,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河洛地区又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地区。1959年,在偃师二里头村南发现、以后又长期进行考古发掘的二里头遗址,就是夏王朝的都城斟 所在地。这应是我国“七大古都”(洛阳、西安、北京、南京、开封、杭州、安阳)中最早诞生的都城,也是最早的洛阳城。由夏以降,商、西周、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均曾建都洛阳,故称洛阳为“九朝古都”(九表示多数)或“十三朝古都”。

关于河洛文化的时限界定,不少研究者认为:上限始于裴李岗文化,以后一直延续到今天。

河洛文化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史前考古学文化。裴李岗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偏晚的一种文化。早在1959年,就在洛阳市偃师马涧沟发现了属于裴李岗文化遗存的石磨盘一套;以后,裴李岗文化遗址陆续在古洛阳范围内的偃师、巩县、登封发现,再后来,在豫西地区又多次发现,这说明古洛阳地区是裴李岗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接下来的仰韶文化,以首先发现于河洛区域内的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河洛地区是它的中心区域。河洛地区又是河南龙山文化的中心地区。由裴李岗文化而仰韶文化,而河南龙山文化,而夏文化,一脉相承,至今大约延续了一万年之久。

二是“三皇”、“五帝”文化。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都和河洛地区有直接或间接联系。其中尤以伏羲、神农、黄帝、帝喾等关系更为密切。

三是河图洛书。《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被誉为“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相传伏羲氏时,有一匹龙马从黄河浮出,背负“河图”;大禹治水的时候,有一只神龟从洛河浮出,背负“洛书”。伏羲依“河图”画作八卦,就是后来《周易》一书的来源;大禹对洛书进行了阐释,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了。在后来很长时期里,人们对“河图”、“洛书”作了种种推测、探索、解释,它无疑反映了河洛地区在中华文明史上独特而重大的作用。

今洛阳市孟津县,原有一条古老的河流——图河,全长约20公里,流过该县朝阳镇卦沟村、送庄乡负图村、白合乡上河图村、下河图村,至会盟镇雷河村附近注入黄河。古来相传,“龙马负图”就在黄河、图河交汇这一带。今洛宁县西长水村,立有两方古碑,东西并排,面南而立,西边一方应为汉魏遗物,正面碑文,仅剩一“洛”字;东边一方为清代所立,正面为“洛出书处”4个大字。古来相传,“神龟贡书”即在此洛河段。

四是五大学说学派。儒家学说奠基于洛阳:有关古籍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制礼作乐”这一对中国社会、中国思想文化、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伟大工程,是周公在洛阳完成的。

周公制礼作乐,不但对巩固周王朝发挥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周公在雒邑制礼作乐,开创了儒家学说的初基。正是因为周公封于鲁、周公后人治理鲁,故鲁国成为保存西周典籍及文物制度最多、最丰富的国家,成为周公思想、儒家思想根基深厚之国,所谓“周礼尽在鲁也”。后孔子生于鲁国,向往周礼,故又有“孔子入周问礼”之事。就是说,孔子不但长期受周文化熏陶,还不远千里到周王室学习。在此基础上,孔子倾毕生精力,丰富、发展周公奠基的儒家学说,整理编订《诗》、《书》、《礼》、《易》、《乐》等古代典籍,兴办教育,诲人不倦,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历代儒家尊周公为“元圣”,河洛大地实儒学渊薮之地。

道家学说渊源于洛阳:老子是公认的道家鼻祖,长期生活在洛阳,任职东周王朝的守藏室史,负责管理周王室图书典籍等。他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民心思变。他纵观社会兴衰治乱、世事祸福成败,并融合多种思想观点,创建出自己的学说,被称作道家学说或道家学派。《道德经》五千言,又名《老子》,传为老子所著。

老子时代的东周王都,即东周王城,文物工作者已经发现并进行了初步勘探。它位于今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近年发掘的“天子驾六”大型车马坑,再一次证明周王城即为周天子所居之地,两千多年前,老子即生活在周王城内。

佛家学说首传于洛阳: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西天取经”,人们通常称“永平求法”,即发生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的一次赴印度拜取佛法的活动。“永平求法”不但取回了佛经、佛像,迎来了中国佛教的两位开山鼻祖——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而且还因此创建了“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白马寺是中国早期佛经翻译、佛教传播和进行各种佛事活动的中心,而洛阳作为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的国都,给佛教在中国传播、弘扬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到了北魏,洛阳已有佛寺1367所!

据考古勘测出的汉代洛阳雍门遗址位置推算,今日白马寺,大体位于东汉白马寺旧址之上。

玄学诞生、兴盛在洛阳:至魏晋时期,一些人用唯心主义解释天道自然,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学经义,以出身门第、虚无玄远的清谈相标榜,成为当时风气。他们的学说称为玄学,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嵇康、阮籍、王衍、向秀、郭象等。

理学创始于洛阳:北宋时,西京洛阳人程颢、程颐兄弟等,把“理”或“天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是宇宙天地万物的根本,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他们创立的哲学思想体系称为“理学”,也称“洛学”。

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佛学、玄学、理学这五大学说学派,对形成和决定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思想、信仰和品格,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都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它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五是制度文化。有研究者称:从大的方面来说,奴隶制的确立和封建制取代奴隶制;从小的方面来说,如均田制的推行、漕运制的确立等都和河洛地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六是名人文化。河洛地区曾涌现过灿若群星的文化名人,他们的业绩和贡献,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七是民俗文化。河洛地区长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的民风民俗、节日庆典、婚丧嫁娶、衣食住行、游戏娱乐,都会具有楷模表率作用,深远地影响其他地区,同时这里也会吸取、容纳各地的风俗时尚。

八是姓氏文化。有研究者统计,在当今的120个大姓中,全部或部分源于河洛文化圈内(今河南省境)的97个,占80%以上。而97个姓中的大部分又源于河洛地区。

此外,洛阳历史上还产生了许多其他重大的科学文化成就,如史学、文学、绘画、书法、雕塑、音乐、科学技术、医药、建筑、园林等,以上这些,都是植根于河洛地区的河洛文化。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着重介绍了精神、思想层面的内容,近些年来,也有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物质层面内容的研究。

河洛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如山东齐鲁文化、河北燕赵文化、山西晋文化、陕西秦文化、两湖楚文化等)是什么关系呢?或者说,如何给河洛文化定位呢?大体有如下一些提法: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母体文化;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核心,它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河洛文化是中央文化、都城文化、国家文化;河洛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河洛文化是狭义的中原文化,河洛文化圈涵盖了今日河南省全境。

较之其他地域文化,河洛文化具有明显的先导性、正统性、开放性、兼容性、稳定性等特征(或特点)。

应该指出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印度,甚至希腊、罗马,原来的民族、原来的文化统统被征服了、中断了、消失了,只有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从古到今,一脉相承,连绵不绝,流传至今。这是世界文明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在考察这一历史文化现象时,我们注意到自古以来洛阳为“天下之中”这一观念,注意到河洛文化独具的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这种“以洛阳为中心”的观念,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对中华民族、对我们的国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毫无疑问,河洛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对实现祖国统一,对振兴中华、创建和谐社会,尤其对我们洛阳市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11: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洛文化”小议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9日08:31 光明日报

  汤一介

  “河洛文化”也许和古代传说中“河出图,洛出书”有关。关于“河图洛书”的记载,最早也许见于《书经·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后之《管子·小匡》中说:“昔人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这大概都是说的“天”赐祥瑞问题。《论语·子罕》记有:“子曰:凤鸟不至,河图不出,吾已矣失。”传说,凤凰是一种神鸟,祥瑞的象征,它出现就表示天下太平。黄河出现图像,就表示有圣人受命。孔子说这句话是一种感叹,他感到“礼坏乐崩”、“天下无道”,自己大概看不到天下太平了。这也说明,所谓“河图洛书”之说与古代天赐祥瑞有关。后来《易·系辞上》中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到汉朝则以“河图洛书”来解释《周易》的八卦和《尚书·洪范》的五行。朱熹《易学启蒙》引孔安国的说法谓:“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这就是说,黄河出现龙图,洛水出现龟书,于是黄帝效法“河图”作“八卦”,夏禹效法“洛书”作“九畴”。“河洛文化”就是指“黄河”、“洛水”一带的文化。“八卦”属《周易》系统,讲“阴阳”;“九畴”属《洪范》系统,讲“五行”。至汉“阴阳”、“五行”合,而有“阴阳五行”学说,此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天文学、历算学、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此,我们可以看到,黄河与洛水实为我国古代文化发源地。河洛地区自黄帝以至于夏禹,而后又为殷商文化之所在地,而后历代文人辈出,传承着中华文化。现在,我们说中华文化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这无疑都与河洛有关。

  “河图洛书”虽是据之传说,且有某种神话的成分,但它却表现着一种追求“天下太平”的理想。河洛地区有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术文化资源,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在中华文化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属于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河洛文化”必将在“返本开新”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返本”就必须对“河洛文化”的来源有深刻的把握,我们只有对自己文化的源头有深入的了解,才会有面对新世纪的强大的生命力。这就是说,我们对《周易》的阴阳系统和《洪范》的五行系统以及其后的“阴阳五行”学说应进行深入的研究,发掘其内在的精义,洞察“河洛文化”之精神所在。

  “河洛文化”的精义何在?照我看,由于它和黄帝、夏禹有关,因此体现着一种开拓的精神;它又与“阴阳五行”有关,因此表现着一种对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及其不断发展的辩证思维有关,而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开新”,一方面必须对“河洛文化”作出新的合乎时代的新诠释,另一方面又要利用“河洛文化”已具有的资源来对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创造出新的理论。“返本”和“开新”是不能分开的,只有深入发掘“河洛文化”的精神,我们才能适时开拓出中华文化发展的新局面;只有敢于面对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的新问题,并给以新的解释,才能使“河洛文化”的真精神得以发扬和更新,使中华文化在“返本开新”中重新燃起耀眼的光芒。当今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前夜,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在充分发掘我国各个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为中华文化增加新质,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造福人类社会。


河洛文化主流地位的成因



NEWS.SOHU.COM  2004年11月23日16:17  来源:光明日报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搭乘新闻直通车,订阅精彩新闻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从夏、商、周三代的历史状况及实际势力所及可知,司马迁所说的“河洛”,是泛指以嵩山、洛阳为中心的“河南”、“河内”、“河东”诸地区,它包括了北及晋南冀中、西至关中、南达汉水、东到鲁西江淮这样一个范围比较广阔的地域。这片广袤的沃土是中华先民最古老的繁衍生息地之一,也是中华文明诞生的源头之地,因此,一般谈及华夏民族,追溯中华远古文明,都要谈到“河洛”,正所谓“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这种“煌煌祖宗业”的河洛文化产生于夏商,成熟于周,发达于汉、魏、唐、宋,传承于其后历代,贯穿中国整个封建社会。

  中国是一个地域文化多元的国家。河洛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和吴越、荆楚、湖湘、闽粤、巴蜀、陇右等地域文化相比,其产生、发展有许多相近和相同之处。但由于“河洛”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农业发达,夏商周汉唐宋等历代王朝都在这里建都,这种特殊的区位优势及强大的政治优势,就使得河洛文化与上述各地域文化相比又有很突出、很明显的不同。其中最突出的不同就是河洛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长期处于主干、主导与核心地位。

  一、河洛文化不仅仅是河洛先民创造的,也是集各地域文化之大成而形成的,因而长期处于发达与领先地位。夏商周三代及其后,河洛先民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多领域中诞生了一大批精英,其代表人物如夏禹、伊尹、傅说、姜尚、周公、老子、庄子、墨子、商鞅、子产、申不害、韩非、吴起、鬼谷子、苏秦、邓析、公孙衍等,他们对中国早期的儒、道、法、兵、墨、名、纵横等河洛文化流派的形成起到开创与奠基的作用。与此同时,其他地域文化的早期创始者,如孔子、管子等对河洛文化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孔子不仅问礼于洛,而且率弟子游学于河洛各地,为河洛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文化因子,如他的国家一统思想、仁德为政思想、孝悌伦理思想、重农抑商思想等。对周边地域的文化,河洛地区的学术流派也不断地吸收,不断地扬弃,从而使自身日臻完善与成熟。河洛文化的这种开放性、包融性是其发达与处于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河洛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之功,不仅在河洛先民,也是不同地域文化滋育之结果。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诸子在问学、游学和接受河洛文化影响的过程中也受到很大的启迪,大量吸收了河洛文化的先进内涵,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学说和学派。还以孔子为例,孔子早期之学,只是偏于一隅的齐鲁一派,尚不系统,更不成熟,经过中原的问礼,大量吸收周朝先王之遗制,“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才逐步发育成“儒学”。孔子等贤哲对周文化的肯定、吸收与传播,则进一步扩大和张扬了河洛文化。

  二、河洛文化由于受政治势力的推崇,长期处于强势地位,具有极大的辐射力。自“禹都阳城”、“商都西亳”、“周都洛阳”之后,汉、唐至宋,十数个王朝都在河洛地区立国建都,河洛地区由此长期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河洛文化也由此成为强势文化。河洛文化为政治力量所推行有多种形式,其中力度最大、效果最显著的有两种:一是统治者把河洛文化作为官方文化用制度安排的方式加以固化,要求朝野奉行,成为巩固政权和加强国家管理的支撑。周公在洛阳的“制礼作乐”,把传统的河洛文化规范化、法制化,从而奠定了河洛文化作为官方文化的基础,加之孔子的称赞、推崇和理论化,河洛文化在秦汉以后的正统地位就更加牢固。二是用行政的手段大力向全国进行普及。在文化传承中,“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但周文化最强。周朝建立之后,加强了分封制,数百年间,不断把大批在河洛地区成长并深谙周礼的人分封到全国各地,这些人不仅带去了先进的河洛文化,还一而再地不断进行“改制”,从而使“东夷”、“西戎”、“苗蛮”各部族华夏化。如周公东征获胜后,其子伯禽被周封为鲁公,伯禽就国鲁地后很快就着手“变其俗,革其礼”。吕尚就任齐后,更是软硬兼施,不遗余力地推行周制。即使如周景王的长庶子王子朝与敬王争夺嗣承权失败后逃往楚国,为了以后的发展,逃亡时还不忘周朝的文化———“奉典籍以奔楚”,为楚国推行河洛文化创造了便利。至于周成王之弟叔虞分封于唐(晋)、召公分封于燕,实行了“启以夏政,强以戎索”之策,这一政策的制定和实行本身就是河洛文化包容大度之风的结果,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河洛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在当地得到大力的普及。明于此,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秦汉时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很快地由车同轨、书同文而实现了文化的大统一———周代的基础性工作功不可没。

  三、“经”文化是河洛文化的一个独特个性,士人的信奉与张扬,使其地位得到不断地巩固。当辽阔的南苗、东夷、西戎、北胡还处在原始社会的时候,由于经济的发达,河洛地区率先进入奴隶制社会,从而结束了社会的“部落”或“邦”形式,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禹都阳城”,在毫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创造了华夏国家形态的原生形态,对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之后,在河洛地区出现了更为成熟的文字、城市、礼制和青铜器,标志着河洛文明已经达到全新的阶段。考古证明,作为服务于国家统治的各种文化,如礼、乐、历法等典章制度,在夏代都已基本具备。殷承夏制,周因殷礼,至周朝时不仅更加完备,也更加自觉,突出表现在理论上的惊人建树———从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的划分、从确立王制到对庶民的管理与教育、从人的思维方式到处世态度、从生产生活到人的思想信仰等,形成了众多的各具特色的典册和对典籍的阐述,如《书》、《礼》、《易》、《乐》、《诗》、《春秋》等。由于这些典籍的官方化、权威性、规范性,不仅受到统治者的尊崇与推行,更为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阶层所张扬,或为其传,或为其疏,自汉代起更是一直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人们立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修之“经”。河洛文化中的这种“经”文化特点是其他地域文化所没有的;河洛文化中“经”的地位的确立,使其在封建社会中长期处于“正统”、主流的地位更加巩固与稳定,这也是其他地域文化所没有的。河洛文化从其形成、发展到日臻成熟和强大,是一个不断向上的兴盛过程,以至其在时间上影响整个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空间上传承和影响了大一统的整个中国各地域,这种只有不断发展壮大而从没有式微的现象,也是其他地域文化所没有的重要特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2-2 08:42 , Processed in 0.10681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