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2|回复: 0

[舞文弄墨] 淘旧书者的四种痴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7 11: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早报
   博尔赫斯说,“我总是想象天堂将如同图书馆一般。”在文人眼中,幸福安谧的境界可能真的只有在书海中出现。与张元济、郑振铎在抗战时期出于抢救保护中华文献藏书不同,当代文化人出于研究往往会涸泽而渔地打捞种种相关资料,而在这四处搜寻的过程中,单纯对书的执著往往会超出对内容的渴求,表现出形形种种的痴迷之态。
淘为所专者仅为内容用
   这一类型的淘书者在文化人中占有相当比例。他们淘书、藏书往往有明确方向,不论品相不论版本,仅要内容可用便收入囊中,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周振鹤便是其中之典型。
   周教授告诉记者,他的藏书有两条“三不”原则,一是图书馆不收、目录学不讲、藏书家不重。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批古旧书长期得不到重视,但却对某种学术研究具有特殊价值,如科举时代的“教科书”以及老双语辞典、老工具书等。很多人以为随着语言的变化,老双语辞典已没有使用价值,但它却是反映中外语言接触史的重要资料。“凭借搜集到的老双语词典,我完成了中外语言接触史的相关专著。”周振鹤说。另一条“三不”是不求全帙,不论品相,不论版本。有的书并不完整或没有特殊版本的意义,但只要遇到所需的应立即买下,毕竟藏书还是以所藏内容为首要。
   沪上另一位此派学者是专攻近现代文学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在世界各地讲学,陈先生每到一处,都必先找朋友带其去当地的旧书店逛上一圈。因其学术方向,陈先生所藏大多为近现代作家的作品,对他而言,在淘书中更有种不断发现研究对象散落佚文的乐趣。他介绍说,他的藏书主要集中在鲁迅、郁达夫、张爱玲等研究对象的各个版本的著作,张爱玲、鲁迅等人版本流变方面的研究,他已靠淘书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陈先生另一类藏书对象是与他有过交往的文坛前辈的著作,这些前辈很多已经离世,在旧书市上看到他们的著作如同见到故人,出于一种情感的需要收藏他们的著作。陈子善向记者讲述了一则他的淘书故事,北京有个京派散文家南星,他与上海的王辛迪是好友,都曾在北京的甘雨胡同6号居住,当时常有北京散文家、诗人聚集于此谈天说地,文学气氛浓厚。1947年南星曾出版过一本《甘雨胡同6号》记录当时的氛围,该书印数很少。2003年,陈子善竟然在香港逛旧书市时发现了这本书,而且是南星赠给王辛迪的签名本。他立即买下一本想回上海后找辛迪先生签名,没想到王辛迪竟于那时去世了。“每一本旧书都有一个旧时的故事,挖掘每本书后的情感,也是我的淘书之乐。”
淘为所写者专为写书话
   这类书痴往往由第一类转化而来,最初由搜集资料之需一头扎进故纸堆,时间久了便不知不觉迷恋上了那种剖析版本、寻觅一本书漂流路径的感觉,最终在藏书的同时,成为专写书的故事即“书话”这一特殊题材的作家。
   由淘书而迷恋上讲述书话故事的,最著名的是现代文学研究家、藏书家唐徬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9 16:33 , Processed in 1.02155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