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5|回复: 0

陆川:那时就是一帮草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8 11: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2年陆川拍摄《寻枪》,网络影迷群体浮出水面

  从影片质量来看,《寻枪》离优秀两字还很远。但是这部电影产生的过程、它背后的故事却令电影爱好者振奋。正如本期电影笔记的作者所说,《寻枪》和陆川的意义活学在于,它是“一个分水岭,代表着一批被影碟熏陶的小青年,开始在壁垒森严的制作体系外扣击主流电影的大门”。



“和姜文合作,你说强迫也好、自愿也好、被动也好,我感受了一回什么是真正的电影制作。”

  北影研究生里的狂人

  我觉得电影行业只有导演值得去做,导演是作家,其他都是作家的钢笔、墨水瓶、稿纸、椅子或者台灯。专业考试电影知识那门我只考了47分,我那时还算不上一个电影Fans,连《红》、《蓝》、《白》的导演是谁都不知道,答卷上写的是什么什么斯基。

  当时导师不想要我,她觉得我太狂妄了,什么都没有呢就这么狂。在考试前有一天我去学院找她,我就说您要是收了我,我肯定是您最好的学生,当时我根本不知道黄建新、韩三平、米家山都是江世雄老师的学生。还有就是因为我父亲的原因(陆川父亲是著名作家陆天明,记者注),很多老师都来看我的试卷,让江老师很反感,但是她一次到我单位做讲座,看到我的工作,很可怜我,这样一个孩子就在这个桌子前面熬成一个老头儿,不行,得救救他。

  1997年的时候有机会到河南拍了一套电视剧,当时还在念研二,学校里挺轰动的,我开始是靠自己写的两集剧本打动了投资方,那个剧本叫《隐身人》,上下两集卖了8000块钱,投资人知道我是导演系的,干脆就把钱给了我,让我拉班子拍这个戏,于是我回学校,从各个系调集了一帮哥们。

  那部戏拍得不好,剪辑的过程让我明白,有些想法很傻,永远实现不了,还有些是完全不需要拍的。70天的历程让我对如何做导演有了感悟。

  那时我只有26岁,但是整个剧组都在我掌控之中,这让我处在一个很狂妄的状态。

  呼朋引伴的网络生涯

  从电影学院毕业我分到北影厂,在马甸租了一个房子,开始写《寻枪》的剧本。厂里老说拍《寻枪》,但是没钱,所以处在一种很苦闷的状态,忽然就听到有上网这么回事,于是就买了个笔记本电脑,转转到了新浪网的影行天下,当时的版主是旺财,像婉儿、光猪、小赖、小恺撒那些后来的哥们儿都已经在上面混了一段儿,我是后插进去的,然后就一块儿吃饭啊、喝酒,聊片子。

  当时大家也都不是专业影评人,一帮草寇。张一谋还是个军人,小凯还在做桥梁工程设计师,王崴还在外交部工作,而我就是一个想拍片儿又没片儿拍的网友。当时没有想到要去结交谁,大家完全是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大家注意到我是因为我的帖子,影评啊比较专业,说话又比较强势,当时王崴是老大,比较能写,我去了之后就经常欺负他。我很快乐,但是又很忧虑,虽然每天谈电影,但是却拍不了片子。

  我们自己还在新浪单开了一个版,叫“民间影像”,主要是觉得“影行天下”那帮人没看过几部片子就在那儿胡说八道,不跟他们玩了,因为我刚拍了《寻枪》,就推荐我做版主。我们那帮人就都想搞创作,但是创作跟写帖子还是差得很远,这里面有十几年的积累,还有经过电影专业的训练,这个过程非常漫长。

  拍《寻枪》那会儿,我就发现这些网友里面有些人很有文采,我就给他们发剧本,然后他们也洋洋洒洒地给我回信,不一定都是真知灼见,但是让我冷静很多,虽然没有谁的建议具体用到片子里面,但是给我拍《可可西里》打下了一个基础。之前,我专门把这些人聚到河北省一地儿,开了两次大规模的创作会。忘了是王崴还是光猪建议一定要拍得好看,一谋就说这片儿必须沉闷,不艺术不行,观点完全不同,那是《可可西里》的发端。

  姜文给了痛苦,也给了帮助

  和姜文合作,你说强迫也好、自愿也好、被动也好,我感受了一回什么是真正的电影制作。姜文这么多年都是跟中国最好的电影人合作,大家都说他聪明,实际上他是集大成者,他身上吸取的全是精华。我未必能把他的优点全都学到,但是最起码我感受到了。姜文特别强调制作精良,这是现代电影的概念,而学院强调的是观念,对制作并不是很清楚。他教给了我这种观念,另外他教给我尊重演员,在这方面,电影学院不如中戏,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张扬、施润久那拨儿人先出来,先掀起一个浪潮,因为他们尊重人。

  在剪《寻枪》的时候,我才开始意识到姜文对我的这种帮助,虽然跟姜文合作非常痛苦。电影没有对错,只分你的我的,那时我血气方刚,拼命抗争,觉得这是我的本子,自己的家里自己做不了主,有时是一败涂地,有时能攻个一城半池。现在我能平静接受也是有原因的,在这个行业呆长了,你会发现大家都只尊重历史,只尊重结果,现在也没人说《寻枪》是姜文的戏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的第三部戏迟迟不出来的原因,这个圈子很险恶,我知道有些人已经把手举到胸口等着给我喝倒彩。所以我现在反倒不着急了,我把后来的几个项目全码好了,我必须对得起前面的付出。这个行业你不拍没事,但是只要你拍得不好,这就成了你永远的污点。

  口述:陆川

  采写:本报记者张文伯

  ■电影笔记

一段青春岁月

  《寻枪》能和《小城之春》、《英雄本色》之类的片子一起进入“中国电影百年”实在是一种幸运,不过这个事实让我感到快乐,因为《寻枪》是一部贯穿了我一段青春岁月的电影,随着青春逝去,这样的电影可能再也不会出现。

  刚认识导演陆川的时候,他还正在写《寻枪》的剧本。我们是通过网络论坛认识的,那时正是DV大潮席卷中国的时代,论坛上集中了各路希望拍电影、或者自以为自己能拍电影的小青年。第一次在饭局上见到陆川时,他是电影学院的研究生,正修改一个剧本,想要找姜文主演。当时我刚刚从工厂辞职,开始新的人生,陆川的热情感召了我,虽然我当时并没有预见到他的前程。

  第二次让我印象深刻的饭局是《寻枪》拍摄完毕之后,陆川哭诉了作为新导演在拍摄中遇到的种种磨难和委屈,场面相当悲壮,喝了很多酒,陆川有点高了,不过不是最高的。我看得出他控制着自己的感情,他在思考下一步。

  之后便是一次又一次地看《寻枪》的各阶段剪辑版本。很显然,陆川在这部处女作中塞进了太多关于电影的想像,记得在第一版有一个镜头,公安局长给姜文扮演的马山扔过去一只烧鸡,此时在银幕上叠映出两个字———“烧鸡”。

  在后来的剪辑版本中,《寻枪》越来越像一部“正常”的电影,片中贵州口音的台词“马山”、“羊肉粉”深深地印进了我的头脑中,以至于多年以后再看到这部片子马上会唤起那段岁月的印象———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二剪辑楼门前的清冷,同行的女孩头巾上的气味。

  《寻枪》在大学生电影节上首映的时候,我和陆川一起走向影院。一路上他快乐地表达了对大切诺基汽车的喜爱,但我能看出首映带来的一丝紧张。

  影片的首映相当成功。平心而论,《寻枪》并不是一部完美的影片,然而它是一部真诚的电影,是一个新导演迈出的第一步。

  《寻枪》不同凡响的地方在于———它或许可以做一个分水岭,代表着一批被影碟熏陶的小青年,开始在壁垒森严的制作体系外扣击主流电影的大门。

  □光猪(影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20 12:41 , Processed in 0.06608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