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刻坐在办公室写总结的时候正是北京时间7:20,刚下班从工地回来,满身的灰土,估计这个时候北京应该是华灯初上的时候,长沙的爸妈也应该吃完饭在看电视了,但是外边太阳还没有下山,斜斜的把办公室照成一片金色。由于最近工作很忙,总结一直拖到今天才写,顺便也想通过这一篇心得向公司认识和不认识的同事和领导问声好,有点想盛福的家了! 对了,忘了介绍一下,这里是新疆距离离国界只有不到20公里的一个小镇。
来新疆的铁路项目有3个月了,从长沙到北京再到这个边陲的小镇,在中国版图上划出的这条线路同样也在心底划出了一个大大的?号,在来新疆之前我就设想过这边生活和工作的辛苦,更重要的是我在想我怎么在一个边陲闭塞的小镇实现我自身的增值(朱总上课的教诲)?
我一直在寻找这个答案。
第一个问题是工作上的问题,由于我的专业是土木工程路桥方向,没有学习过铁路方面的知识。来了以后我和另外被分来的4名同事在工程技术部,所有的资料只有一摞规范和图纸。其实说起来工程上面的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适用,我觉得我已经胜任目前的岗位。刚来的时候项目刚好在前期准备阶段,我和几位刚来的同事负责结构物的调查,25公里的线路我们来回走了3次,平均每天步行10公里左右。现在我和另外一个同事负责一个工段的路基和结构,现在每天检验路基和桥墩,在项目指挥部和工地之间往返,有时候晚上施工还要出去。现在这里晚上的温度已经降到0度左右,寒冷和睡意同时袭来的时候感觉总对自己说:this is life,永远是你要去适应它。当然,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尤其是在管理这一块,比如怎么处理好和下面施工队以及和监理的关系等等,还正在接受进一步的锻炼。
第二个遇到的问题是信息的闭塞和学习资源的珍惜。记得刚来的时候去买参考消息,那时候正是8月中旬,跑遍镇上都没有报刊亭,作后跑邮局终于找到了却发现是6月的底的。象这边的书店也只有中学的教辅居多,想买的电脑和英语书籍只有项目有人去伊宁市时才能捎回来。没来之前,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北京,都不是特别的去珍惜一些学习的机会,但是真正到了新疆,我才发现自己真的很想好好的看书,好好的学习,因为我感觉如果我不学习我感觉就要被淹没在边疆这个的荒芜的小镇,感觉和北京越来越遥远,那是一种心灵和知识层次上的疏远,也是最可怕的疏远。我想如果当我和一些同事重新在总部相聚的时候,我不希望被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我是从新疆项目过来的,虽然目前由于每天的野外工作从肤色上已经达到这个效果了。在这里我也想感谢我们的商务经理***把他的一些管理和造价上的教材借给我学习。现在,工作之余,我自己看完了一本何伯森编的《国际工程管理》,正在看的书有《FIDIC红皮书》和一本英文原版的《COLD MOUNTAIN》。
还有一个必须提到的问题就是民族问题。这是一个来之前都很关心的问题,因为这里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并且位于国界边上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民族关系时有紧张,刚来的时候项目经理就告诉我们叫我们注意自身的安全,不要单独出去。我们也一直恪守这条纪律,并且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尊重民族习惯、护民族团结。
记得在培训的时候,朱经理给我们说过季羡林说过的一句话:我已经如此老了,但我的道路前方仍有百合花的影子,人生的前方要永远有希望、有温暖才行。我想说的是:青春如此的偏僻,但我的道路前方仍有百合花的影子,我希望它能在这里盛开,但不希望它在这里凋谢,所以我必须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这就是我的答案
[s: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