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1|回复: 0

[转载] 古籍鉴定,区分各种印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5 23: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祖本
一种书最初刻印之本。一种书在不同时期往往刻有多种本子,难免产生讹误,而祖本则保
持其本来面貌,因此为人所重。
原本
第一次写成或刻成之书本。为对增订、修改和重刻、改版而言。原始稿本和最初刻本与增
订、重刻之本往往有很多不同。可供查考一种著作之发展过程。
定本
一书之最后确定之本。指自己编撰或整理前人之著作,在一定时间内,已经整理完毕,最
后确定,准备发表之本子。
副本
同一书籍抄出之副本。为对正本而言。过去公私藏书家,得一稀见图书,依样重写,储作
副本。《隋书·经籍志》:“炀帝即位,秘书三阁,限写五十副本”。今亦指国家对内或
对外文件之正式签署之副本,备存查和通知有关方面之用。
别本
同书同一来源之另一本子。亦称“副本”。《南史·刘孝绰传》:“又写别本封至东宫。”
又,同书另一来源之本子。亦称“异本”。因所根据之来源不同,内容也有出入。如:书
有《别本十六国春秋》,帖有《黄庭坚别本》。
仿刻本
摹仿原版字体版式刻印之书本。宋无刻本,多以擅长书法者上版,加之雕印精湛,明清两
代刻书往往予以摹仿,故有“仿宋本”、“仿元本”之称。
影刊本
照原书版式影刊之书本。珍贵之古籍,为存原书面貌,以适应研究之需要,清乾、嘉以后
,常用影刊方法加以传布。如黄丕烈所刻《士礼居黄氏丛书》,其法大都先照原书影摹,
然后上版开雕。摄影术发明后,亦有用原书照相雕版者。刻成之后,与原刻相仿,精工者
几难识别。自影印兴,影刻之书渐少。
抄本
也称“写本”。即抄写之书本。习惯称唐以前为“写本”,唐以后称“抄本”。宋以后,
雕版虽以盛行,但抄本与之并行,如明《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皆为抄本;有些较
为专门或需要不广之著作,仍靠抄本流通。更有抄书者系著名藏书家或学者;除书之内容
外,其手迹也值得珍重。故抄本图书一直为人们所重视,藏书家以精抄本与宋元刻本相次
比。对于不详年月之抄本,约在清嘉庆以前者通称“旧抄”,晚清者称“近抄”,辛亥革
命以后者称“新抄”。对于确定为明代或清代之抄本而无从断其年月者,则统称“明抄”
或“清抄”。
朱墨本
用朱、墨两种颜色套印之书本。最早为元至元六年(1340年)湖北江陵资福寺所刻无闻和
尚《金刚经注解》卷首之《灵芝图》和经注,都用朱墨两色套印。沿至明末,吴兴(今湖
州市)闵齐吉、凌檬初两家盛用两色套印,墨色印正文,朱色印评语及圈点。
珍本
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类别科学价值之珍贵罕见之写本或刻本。
初印本
书版刻成后第一次印刷之书本。特点是字画清晰,赏心悦目,故为藏书家与读者所重。

后印本
历次再版印刷之书本。其字迹漫漶,版断框歪,墨色暗淡,故不受人喜爱。
重刻本
一种书重新刻印之本。相对原本而言。不但字体版式与原本不同,在文字内容上也往往有
所修改,多在序文凡例中加以说明。
道藏本
根据道藏刻印之书本。同样,佛经中亦有“碛砂藏本”、“嘉兴藏本”等称呼。
卷子本
用卷轴装订之书籍。唐以前抄写书本均用长幅纸,卷成一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唐人写本存于今者皆为长卷,如手卷之状,收藏家谓之卷子本。”
百衲本
用百种不同版本之残卷零页配合或汇印而成一部完整之书本。“百衲”取僧衣破敝补缀之
称。如商务印书馆影印之《百衲本资治通鉴》、《百衲本二十四史》。
残本
内容残缺不全之书本。
配本
一部书因有残缺,用其它版本之同一种书予以配全,故称。
三朝版
经过三个朝代修补之书版。南宋杭州国子监,所藏各种书版多有残缺。元朝时,将这些版
片转入西湖书院,加以修补印行。至明洪武八年,书版又移至南京国子监,再次进行修补
印刷。对这部分递经宋、元、明三朝修补之书版,后人称为“三朝版”。
活字本
用活字排版印刷之书本。活字印刷为宋仁宗庆历时(1041——1048年)毕升所发明。其法
,用胶泥刻字,火烧使坚,排版印刷。为中国之伟大创造,早于欧洲活字印刷400多年。元
代又创木活字。明弘治时创铜、铅活字,为我国近代铅字印刷术之前导。
影印本
根据原书用照相制版方法印成之书本。有胶印、大石印、珂罗版(即玻璃版)印、铜版印
等。稀少、罕见之图书资料,为研究之需,常用原书影印,以广流传。
石印本
以药墨书写于特种药纸上,用石制版印刷之书本。用摄影制版石印之书,则称“大石印本
”。
排印本
用活字排印之书本。为区别版本,通常称铅字排印之书为“排印本”,而其它活字排印之
书则分别称为“泥活字本”、“铜活字本”、“木活字本”等。
拓本
即摹拓金石彝器碑碣印章之本。用红色拓者称“朱拓”,黑色拓者称“墨拓”,最早拓者
称“初拓”。初拓字迹(或图案)清晰,墨色匀净,较为珍贵。
稿本
即作者之原稿。作者亲笔写定者称“手稿本”,经过整理誉清者称“清稿本”。

古 藉 投 资 鉴 赏 秘 要
古藉鉴定案例参考
影写本
用纸覆于原书上影写成之书本。其点画行款,一依原本。一般专指影写宋、元善本,如明
末常熟毛晋及古阁据宋本影写,非常精工。
校本
根据不同本子和有关资料核对过之书本。取某书之一本子作底本,搜罗一种或几种不同本
子及有关资料相核对,发现其讹误衍脱,即在底本上加以批注。如只传抄他人所校,则称
为“过录校本”。
内府本
明、清两代宫廷内部刻印之书本。校勘,刻印,都较精良。清昭梿所撰《啸亭杂录续》有
内府刻书目录一卷,可资检览。
藩刻本
明代分封各地之藩王所刻印之书本。因有些藩王、子孙及其门客颇有学问,而且刻印之书
所据底本多为御赐宋、元善本,故其版本价值较高。
聚珍本
清代以木活字排印之书。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刻印《四库全书》中善本,因仿宋人
活字版式,镌木单字25万余枚。高宗以活字版名称不雅,改称“聚珍版”。凡排印之书,
首有高宗题诗十韵,每书首页首行之下有“武英殿聚珍版”六字,世称武英殿聚珍版书。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颁发聚珍版于东南各省,并准所在锓木通行。先后承命开雕者
有江宁、浙江、江西、福建等地。这些仿聚珍版刻印之书籍,通称为“外聚珍”,而将武
英殿聚珍版称为“内聚珍”,以示区别。后来中华书局创制仿宋体铅字,就名为“聚珍仿
宋版”。
闵版
明万历、天启年间,吴兴闵齐伋、凌濛初采用朱墨与五色套版所印之书。其选择经、史、
子、集各类凡士人习用书籍,专辑前人评论批点,使用方正宋体字和优质白纸,作朱墨两
色或兼用黛、紫、黄各色套印,后人称为“闵版”。特点为词义显豁,脉络分明,行疏幅
广,光彩夺目。近人武进陶湘,编有《明吴兴闵版书目》。
麻沙本
南宋福建省建阳县麻沙镇书坊刻印之书本。因该地盛产榕树,木质松软,易于雕版,故书
坊集中,于当时图书流通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书贾射利,校勘粗疏,刷印低劣,故《石
林燕语》有“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之说。
蜀本
四川刻印书本之总称。宋代眉山为四川刻书中心。刻书多为大字颜真卿体,故又有“眉山
本”、“蜀大字本”之称。
浙本
浙江刻印之书本。又分杭州本、婺州本、衢州本、台州本。宋代浙本大都字体方整、刀法
圆润,为宋版之上品。
闽本
亦称“建本”,即福建刻印之书本。又分建宁本、建阳本、麻沙本等。
宋本
宋代刻印之书本。雕版书至宋代而大盛,杭州、建阳、眉山等都为当时刻书中心。公私所
刻,有监司、家塾、坊肆等。其风格北宋质朴,南宋挺秀;多仿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字体;白口居多,至南宋中后期出现细黑口;避讳较严。所印书籍,校勘精审、雕印精美
者颇多,往往为后世刻本所依据,为学者所重视。
金本
金代刻印之书本。金代雕版中心在平阳(又称平水,今山西临汾),其地产纸丰富,书坊
很多,设有管理出版机构。所刻著名者有《刘知远诸宫调》、《萧闲老人明秀集注》等。
此外,山西运城所刻之《藏经》及河北所刻之经书、音韵学书,也颇有名。
元本
元代刻印之书本。元代雕版中心在杭州、建阳、平水等地。公私所刻,无论校勘与雕印,
不乏精品,堪与宋本媲美。其风格、字体大都摹仿赵孟頫\书法,扁方圆活,常用简体字,\\n黑口、双鱼尾居多,初期行字疏朗,中期以后行格渐密,由左右双栏趋向四周双栏,目录
和文内篇名上常刻有鱼尾。
明本
明代刻印之书本。明代雕版之普遍,出版量之庞大,前所未有。版画艺术、铜活字版及彩
色套印,为明代雕印技术发展之辉煌成就。但有些刻本校勘不精,删节不当,甚至妄改书
名、伪造古书,后人多有批评。明初刻书犹沿元代风格,黑口居多,正德、嘉靖间,出现
仿宋风气,白口为多,字体横平竖直,起落顿笔有棱角,字形方正,显得板滞。万历以后
,字形由方变长,字画横轻直重;部分家刻及坊刻本出现软体字,较为美观。
高丽本
亦称“朝鲜本”,指朝鲜刻印之中文古籍。我国印刷术很早传入朝鲜,朝鲜刻印之书流入
我国也很多。无论刻本或活字本,均为软体大字,皮纸精印,书品宽大,醒人眼目。
东洋本
亦称“日本本”,即日本刻印之书本。我国印刷术首先传入朝鲜,其次为日本。日本所刻
古籍,多用美浓纸精印,近似朝鲜本,但在字体与装订等方面,下朝鲜本一等。有些书行
间注以平假名或片假名,较容易识别。
越南本
越南刻印之书本。越南之印刷术也从我国传入,故刻印风格及装订形式与我国基本一致。
流入我国之书籍,大都在相当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刻印,未见有更早印本。
官刻本
历代各类官方机构刻印之书本。如宋代秘书监、转运司、茶盐司、公使库、郡庠、县斋以
及州府县学,元代国子监、各路儒学、府学、兴文蜀,明代经厂、南北两京国子监,清代
武英殿等所刻之书,都属于官刻本。
监本
历代国子监刻印之书本。监本始于五代后唐,宰相冯道命判国子监事田敏等校定九经,刻
版印售。以后国子监都印图书,以经、史为主。明朝南北两京设立国子监,都有刻书,故
有南监本、北监本之称。
家刻本
私人刻印之书本。亦称“家塾本”。私家刻书为宋代以来雕版事业之重要组成部分,因不
以营利为目的,校勘、刻印俱精,版本价值颇大。其中著名者,如宋陆遹刻《渭南文集》
、黄善夫宗仁家塾刻《史记正义》;元平阳府梁宅刻《论语注疏》、古遇陈氏刻《尹文子
》;明袁褧嘉趣堂刻《世说新语》;清黄丕烈刻《士礼居丛书》等。
坊刻本
简称坊本,指书铺刻印之书本。因以营利为目的,一般雕印不如官刻本之精,校勘不如家
塾本只审。但也因地因人而异,如宋代临安陈氏书棚本,校印精湛,极为人所重;福建麻
沙本,讹误较多,人多不贵之。因坊刻本面向大众,许多医书、民间文学赖以流传,故颇
受人们喜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7 18:44 , Processed in 0.09252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