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4-11-3 18: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独立唱片的厂牌传奇:Sarah
众所周知,伦敦是英国唱片工业的基地,不过我们今天不谈伦敦的唱片工业,也不谈那里的流行巨星。从伦敦一直往西,在Bristol海峡的东边,有一个同名港口小城Bristol。今日Bristol显赫的声名大概来自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Trip-hop低调电子乐风潮。在那个出现了Massive Attack,Tricky,Portishead等Trip-hop三巨头的城市,还曾有过另一段另类音乐的传奇,这就是致力于制作独立流行音乐(Indie Pop)的唱片厂牌Sarah。
1987年,当Clare Wadd和Matt Haynes成立这个小唱片公司的时候,它还只是Clifton吊桥沿途的一个小地下室。关于Sarah公司在音乐本身之外的运作理念,说起来令人费解,当然它也许是某些社会学批评家感兴趣的话题,Sarah认为它的唱片发行到一百张之时,希望会有一场全球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实际上,当Sarah 100真的出现时,除了资本主义全球一体化愈加变本加厉之外,地球依旧在我们心灵之外悲伤旋转,这个世界上什么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没发生。
Sarah是个跛着腿奋力向左倾斜的堂吉科德,这往往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热点,而它音乐本身的美学姿态才是真正的妙不可言。Sarah在音乐上的成就非常简单明了,即是它从87年到95年发行的100张低成本高水准的独立流行乐唱片,包括专辑,单曲,EP和合辑。它很好的给别的唱片公司上了一课:即使不烧钱也能做出不是垃圾的流行乐。而且Sarah在唱片平面设计上更有独到美感,宁静唯美之势直逼另类圣殿4.A.D的专业美工小组。
1995年8月,Sarah公司发行了它第一百张也是最后一张专辑Sarah 100后宣布关闭。Sarah 100不能算是Sarah系列唱片中最出色的一张,但它集合了几乎所有Sarah旗下的知名乐队,既是Sarah音乐品味的精粹,亦可见证90'独立音乐之唯美传奇。
幸运的是,Sarah公司合伙人之一的Matt Haynes后来在伦敦创建另一独立厂牌Shinkansen,Shinkansen 继承了Sarah失落的音乐世界。众多Sarah的精华乐队,艺人也转入Shinkansen旗下,包括Trembling Blue Stars, Harvey Williams,Blueboy, Fosca,The Field Mice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