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9|回复: 3

又一个福建的................吴孟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9 12: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吴孟超,男,1922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肝脏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曾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12次担任“国际肝炎肝癌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的主席或共同主席。


吴孟超院士的主要科技成就如下:

  (1)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为奠定肝脏外科的基础,从1958年起,他进行了肝脏解剖的研究,在建立人体肝脏灌注腐蚀模型并进行详尽观察研究和外科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为解决肝脏手术出血这一重要难题,在动物实验和临床探索的基础上,建立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为掌握肝脏术后生化代谢的改变以降低手术死亡率,通过临床和肝脏生化研究发现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术后生化代谢规律”,并据此提出了纠正肝癌术后常见的致命性生化代谢紊乱的新策略;为进一步扩大肝脏外科手术适应症,提高肝脏外科治疗水平,他率先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以上述工作为基础,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肝脏外科关键理论和技术,建立了中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并使之逐步发展、壮大。

  (2)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他针对肝癌发现时晚期多、巨大且不能切除者居多的特点,提出“二期手术”的概念,即对巨大肝癌先经综合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切除,为晚期肝癌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针对肝癌术后复发多、但又缺乏有效治疗的特点,率先提出“肝癌复发再手术”的观点,显著延长了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针对中国肝癌合并肝硬化多,术后极易导致肝功能衰竭的特点,提出肝癌的局部根治性治疗策略,使肝癌外科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有机统一。上述研究使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由60-70年代的16.0%,上升到80年代的30.6%和90年代以来的48.6%,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肝脏外科事业。为了提高中国肝脏外科的科学研究水平,使肝脏外科事业持续、深入的发展,吴孟超院士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脏外科专业研究所,牵头指导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工作,研制了细胞融合和双特异性单抗修饰两种肿瘤疫苗,发明了携带抗癌基因的增殖性病毒载体等,研究结果发表于《Science》、《Nature Med》、《Hepatology》、《Oncogene》、《Cancer Research》等学术刊物。

  (3)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他领导的学科规模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设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奖励为中国肝胆外科事业作出卓著贡献的杰出人才和创新性研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通过他和同行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国内外肝脏外科的发展,多数肝癌外科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原创于中国,使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诊治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

  他从事肝脏外科领域研究近五十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96篇,主编《黄家驷外科学》、《Primary Liver Cancer》等专著15部,获得国家、军队、省部级科技奖励26项,获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和国际肝胆胰协会授予的“杰出成就奖”等荣誉26项。

  年逾八旬的吴孟超院士,为了中国的肝脏外科事业,至今仍奋斗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
 楼主| 发表于 2006-1-9 12: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吴孟超,男,1922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肝脏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曾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12次担任“国际肝炎肝癌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的主席或共同主席。


吴孟超院士的主要科技成就如下:

  (1)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为奠定肝脏外科的基础,从1958年起,他进行了肝脏解剖的研究,在建立人体肝脏灌注腐蚀模型并进行详尽观察研究和外科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为解决肝脏手术出血这一重要难题,在动物实验和临床探索的基础上,建立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为掌握肝脏术后生化代谢的改变以降低手术死亡率,通过临床和肝脏生化研究发现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术后生化代谢规律”,并据此提出了纠正肝癌术后常见的致命性生化代谢紊乱的新策略;为进一步扩大肝脏外科手术适应症,提高肝脏外科治疗水平,他率先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以上述工作为基础,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肝脏外科关键理论和技术,建立了中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并使之逐步发展、壮大。

  (2)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他针对肝癌发现时晚期多、巨大且不能切除者居多的特点,提出“二期手术”的概念,即对巨大肝癌先经综合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切除,为晚期肝癌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针对肝癌术后复发多、但又缺乏有效治疗的特点,率先提出“肝癌复发再手术”的观点,显著延长了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针对中国肝癌合并肝硬化多,术后极易导致肝功能衰竭的特点,提出肝癌的局部根治性治疗策略,使肝癌外科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有机统一。上述研究使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由60-70年代的16.0%,上升到80年代的30.6%和90年代以来的48.6%,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肝脏外科事业。为了提高中国肝脏外科的科学研究水平,使肝脏外科事业持续、深入的发展,吴孟超院士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脏外科专业研究所,牵头指导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工作,研制了细胞融合和双特异性单抗修饰两种肿瘤疫苗,发明了携带抗癌基因的增殖性病毒载体等,研究结果发表于《Science》、《Nature Med》、《Hepatology》、《Oncogene》、《Cancer Research》等学术刊物。

  (3)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他领导的学科规模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设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奖励为中国肝胆外科事业作出卓著贡献的杰出人才和创新性研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通过他和同行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国内外肝脏外科的发展,多数肝癌外科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原创于中国,使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诊治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

  他从事肝脏外科领域研究近五十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96篇,主编《黄家驷外科学》、《Primary Liver Cancer》等专著15部,获得国家、军队、省部级科技奖励26项,获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和国际肝胆胰协会授予的“杰出成就奖”等荣誉26项。

  年逾八旬的吴孟超院士,为了中国的肝脏外科事业,至今仍奋斗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
发表于 2006-1-9 16: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模範醫學專家——吳孟超(閩清人士也)

  視頻簡介:一個拯救生命的人、一個敢為人先的人、一個永不止步的人--吳孟超,江澤民主席1996年1月7日批准授予吳孟超“模範醫學專家”榮譽稱號。

吳孟超

  吳孟超教授是我國肝膽外科主要創始人之一,也是國際著名的腹部外科研究和外科實踐者,中科院院士。從事醫療、教學、科研工作40多年來,為創立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肝臟外科不斷創新,成績斐然。
  1922年出生在福建閩清的一個貧苦人家。5歲隨母親赴馬來西亞沙撈越詩巫投奔先期來到這裏做苦工的父親。1930至1939年,他在當地的小學及華僑公立光華中學讀書,半工半讀完成了初中學業,並受到愛國主義思想影響。1939年他初中畢業之時,國內正值抗日戰爭,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他與同學一道回國參加抗日,因交通阻塞,無法實現前往延安的願望,在昆明考入同濟大學附設高中,1943年從同濟中學畢業。同年考入同濟大學醫學院,1949年7月畢業,8月他來到華東人民醫學院(第二軍醫大學前身)外科工作至今。
  1956-1960年,第二軍醫大學請外科界著名的裘法祖教授作兼職教授,裘教授是吳孟超最尊敬也是最崇拜的老師,吳孟超抓住機遇跟著他學習。裘教授告訴他“從發展來看,外科醫生有兩種,一種是搞臨床,不斷地磨煉和進取 ,就有望成為技術精湛的一把刀;另一種是結合臨床搞科研,專攻一項,對醫學做出一些貢獻,那麼就是醫學家了。當然後者要難得多,許多醫生花畢生的精力也未必能在某一項上有所突破。”吳孟超當即表示願作第二種外科醫生。於是裘法祖給吳孟超指出一條急需開拓而充滿艱險的路。“普外是個古老專業,胸外科是從這裏分出去的,現在肝臟外科薄弱,你可朝這個方向發展”。
  1958年春天,吳孟超與張曉華、胡宏楷一起成立“三人科研攻關小組”,在製作了200多個肝臟標本基礎上,經過反復論證研究,獨創性地提出了中國人對肝臟解剖的新見解,創立了以“五葉四段”為特色的肝臟外科解剖理論,為肝臟外科的開展奠定了重要的解剖學基礎。
  60年代初期他首創“常溫下間歇肝門阻斷”的肝臟手術止血方法,在國內率先成功施行右三葉切除(1960年)、中肝葉切除(1962年)、左三葉切除(1965年)等肝臟外科手術,並開展了對術後代謝規律的研究。
  60年代中後期,他率先施行對肝癌轉移復發再切除(1961、1964)、減少創傷的局部根治性切除(1966)和綜合治療(1960-1967)。
  70年代,他施行了一系列高難度手術。包括成功切除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血管瘤(18公斤),對於大肝癌則採用“大變小,小再切”的二期切除方法並進行了臨床肝移植的研究。
  80年代,他組織指導他的學生發現了一批用於肝癌早期診斷的標誌物,並最早研究揭示了小肝癌的分子生物學特性,結合現代影像學技術提出了我國肝癌早期診\斷理論。與此同時率先開展了肝癌非手術微創治療,即放射介入治療及b超介入治療等。
  90年代以來,臨床方面,他率領同事們在肝部巨大腫瘤切除、肝移植等極限性手術和微創治療兩方面不斷探索,使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臨床治療技術始終處於世界先進水準;基礎研究方面,在與肝癌相關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肝癌細胞信號傳導、肝癌生物治療方面屢獲具有國際重要影響的研究成果。
  至2001年12月止,他率領同事們已成功實施肝臟切除術13054餘例,其中肝癌9187餘例,手術成功率達98.5%,術後5年總生存率達38%以上,小肝癌術後5年生存率達79.8%,術後生存時間最長的已達37年,患者至今健在。肝癌切除例數、切除率、生存率等指標均處於國際先進水準。在複雜膽管疾病治療上成就顯著。70年代開始肝臟移植手術研究,1996年以來成功施行肝移植5例,最長存活時間6年,已上大學。
  在從事繁忙的醫療工作的同時,他授業育人,筆耕不輟。78年以來,培養博士後13名,博士研究生54名,碩士研究生75名,這些人當中先後有13人次分獲總後“科技金星”“科技銀星”、“科技新星”和上海市“科技精英”、“銀蛇獎”等。他還承擔了外國留學生、本科、大專、中專等教學任務,和同事們一起,為全國各地培養進修生千餘名。主筆撰寫了《肝臟外科學》、《腹部外科手術學》、《外科手術圖解》等著作12部,發表論文220多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重要國家、軍隊科技進步獎、醫療成果獎學20多項。
  在他帶領下,第二軍醫大學肝膽外科從三人小組開始,由一個小組發展到一個科,由一個科發展到一個研究所,由一個研究所發展為集醫、教、研為一體的院、所合一的醫院。
  1993年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親筆題寫了院名、所名,1995年5月20日,又親臨該院視察。1996年6月列編為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同年12月通過“三級甲等”評審。1999年10月列編為第二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現已建成一所集醫療診治、基礎研究、人才培養為一體的專科醫院,開展床位逾600張,是國家重點學科、上海市醫學領先專業重點學科,最近又入選上海市首批臨床醫學中心。為了表彰他為祖國做出的巨大貢獻,1996年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授予他“模範醫學專家”榮譽稱號。而今他仍工作在臨床、教學和科研第一線。
发表于 2006-1-9 20: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火星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08:33 , Processed in 0.16620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