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29|回复: 12

双枪老太婆:中国游击队祖母被解放军处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1 13: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洪文国(1881——1950),女,满族,夫姓赵,本名洪文国,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
红旗沟人,抗日英雄赵侗之母,人称“赵老太”,无党无派。抗日战争时期她屡挫屡战,
参与组织创建了辽南“少年铁血军”、河北“国民抗日军”、河南“太行山光/复军”以及
“ 晋察冀游击纵队”,被誉为“游击队之母”“民族之母”,民间称之为“双枪老太婆”
,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解放战争后期,赵洪文国组织 “中国国民反共救国军 ” ,
成立“晋热辽边区第二 绥靖总指挥部”,以“总统府留守”自任,策划“反征粮”暴动,
打出“赶走共产党,三年不纳粮”等口号,建立大陆游击区,阻止国民党军队起义,率部
分国民党军队和民众组织与解放军对峙,1950年被捕。
  

时年70岁。
  
  赵老太太,14岁目睹了日本侵犯东三省,23岁亲历日俄战争,因而她自幼对侵略者怀
有仇恨心里。于是,在家业兴旺后,1929年开始筹办小学,试图让家乡孩子摘掉文盲的帽
子,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气节的人,以实现富国强民的理想,免受外夷欺凌。

  1932年春,“九一八”事变后,赵侗由北平回故乡组织抗日义勇军。此时赵老太太虽
年近花甲,但爱国激情不减,不仅变卖家产充作抗日经费,还带领全家为义勇军服务,将
自己的家成为抗日军的指挥所和交通站。同时恢复战乱解散的赵家堡子小学,在三子赵侗
的帮助下,坚持教授国语的教材,抵制日本奴化教育,教育少年儿童热爱祖国,决不去做
亡国奴,使赵家堡子小学的师生成为抗日的先锋。不久苗可秀于家乡本溪安排好亲人后,
亦来到赵老太太家中,与赵侗共同参加邓铁梅组织抗日武装。
  
  1933年白君实、刘壮飞等来到赵家,在赵老太太和二儿子赵连俊的帮助下于,组建抗
日“别动队”,赵侗、赵伟离开邓部,正式成立“别动队”。翌年苗可秀离开邓部返回赵
家,根据抗日形势的需要,共同协商将“别动队”改组,于同年2月成立“少年铁血军”。
赵老太太,负责购买保存枪支弹药,安排铁血军的重要军事会议,收集日伪情报等等。很
快的队伍发展到基本部队500名,其中大学生占十分之二,师中学生占十分之五,小学生占
十分之二,农民占十分之一。因此被当地百姓称为学生军,“用黑铁赤血之精神,采全民
革命之手段,收复东北,振兴中国。”
  
  1934年2月,日军得知赵家为少年铁血军中枢,将赵家16间房屋全部焚烧,30年积累的
家产毁于一旦,但赵老太太并未屈服,同年3月赴大孤山等地购买印刷机,在自己筹办的赵
家堡子小学组织学生印刷抗日宣传品,然后与儿媳王全一等,潜入凤城、岫岩、庄河、孤
山等县城,以少年铁血军的名义张贴散发,一时民气大作,日伪甚为惶恐。
  
  1934年8月,日寇再次突袭赵家堡子,将赵老太太一家六口抓进监牢,株连的赵氏家族
和乡亲300多人。赵老太太面对日寇的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两个月后,敌人无奈,报
请关东军司令部拟秘密执行死刑。临刑前赵老太太在铁血军的配合下机智假释出狱,并解
救出株连乡亲。随后找老太太携年迈丈夫及年幼子女潜往北平,在东北救国会的帮助下,
筹集军火,联络抗日义士,支援少年铁血军。
  
  1935年12月,铁血军由辽南一隅,渐次发展到辽东、热河各地,队伍发展到11个方面
军11000勇士。赵侗以铁血军领导人为班底,成立了中国第一民众抗日自救政府“辽南临时
政府”,公选铁血军总司令赵侗兼任政府总裁。概略计算,辽南少年铁血军各路连年大小
战役300余次,杀敌在4000余,俘日伪军警2000余名。
  
  1936年5月,为壮大铁血军,增强抗敌力量,赵老太太的帮助赴北平的赵侗争取关内各
界爱国团体和人士支援,筹集武器、弹药,由海道运往东北。然而,由于日寇封锁进入东
北水陆交通,加之当时全民抗战尚未开始,筹集军火的计划多次受挫。
  
  1937 年1月,赵老太太与赵侗和战友得知日寇准备进犯热河,侵占河北,决定在北平
组织武装起义,抗击日寇。义举得到杜月笙、史笙赓、沈鸿烈、马占山、张学良诸位先生
的热心捐助,以及东北救亡总会的支持。随后从东北调来的优秀军事干部汇聚赵老太太北
平寓所,分布到晋察冀各地进行秘密活动,考察地形,调查民枪,联络平西民团,发展群
众基础。初步计划起义部队由河北向热河推进,杀回家乡与少年铁血军会师。赵老太太开
始了紧张的购买运输军火,招募运送游击队员等等准备工作。
  
  1937年7月20日,赵老太太与赵侗和战友24人在北平临时寓所焚香发誓,而后分两路于
深夜出城,在城郊西南白羊城起义,组织建立“华北国民抗日军”。打响了华北民众抗日
的第一枪,攻破北平第二模范监狱,解救包括著名共产党领导人在内的千余名犯人,在全
国首次击落日机一架,激起国内外震动。队伍迅速发展成为拥有基本部队有9个支队,外围
6个支队的游击队伍,分别驻防在平郊、灵源、怀涞、热河等地,总共计25000人左右。八
路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亲自书信邀请,将国民抗日军收编为第八路集团军
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赵侗任司令。
  
  1937 年9月,赵老太太南下武汉,一面宣传抗战,争取后方各界给予军火支援,一面
率领东北青年和两个女儿去河南太行山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筹建抗日光复军,当时太行
山百姓响应者上万之众。经过整编后,赵老太太派遣光复军先遣队北上,准备打通敌后通
道,与河北国民抗日军和东北少年铁血军联络,形成贯穿南北的敌后游击战线。
  
  “保卫大武汉”非常时期,赵老太太发表《对于目前局势的几点意见》,奔走呼号全
民抗战,身体力行收复国土,引起国内外重视。国际著名记者斯诺、爱泼斯坦以及反战同
盟成员绿川英子等多次采访赵洪文国,合影留念并多次发表文章,向国际反法\\西斯阵营宣
传赵老太太,专门介绍其抗战事迹。其中爱波斯坦在1991年出版的《人民之战中》再次披
露了赵洪文国为游击队购买运输军火和赵侗将军在河北组建抗日游击队的历史。

  1938 年9月间,赵老太太应邀去广州、香港、南洋各地,从事抗日宣传和募捐活动,
受到著名爱国实业家陈嘉庚等南亚华侨的热烈欢迎,为抗日募集巨额经费和大批物资。在
香港与宋庆龄、何香凝的妇女界名流组织火炬游/行,宣传抗/战,激发了海外华侨的抗日
爱国热情,其场面壮观感人。
  
  国民政府为表彰赵老太太为创建抗日游击队做出的贡献,尊她为:“游击队之母”。
一些报刊撰文说,蒋介石与腰插双枪的赵老太太合影留念,并且结拜为兄妹。蒋夫人宋美
龄在三八年妇女节发表文章,称赵老太太为“全国妇女之楷模”“民族的母亲”,把她比
作孟母、岳母。宋庆龄、何香凝、宋霭龄、朱光珍、史良等妇女界名流也纷纷题词赞赵老
太太为:“女中模范。”“母教救国。”“求中华民族解放大道自由平等地位,赵老太太
顽强抗敌的精神做领导先锋。”

  冯玉祥将军与赵老太太成为挚友,赞她是“女中豪杰”,“句句英雄话,愧死男儿汉
。”爱国人士陶行知先生和著名作家谢冰心女士共同编著了《赵老太太》一书,并写诗赞
道:“东洋出妖怪,中国出老太。老太捉妖怪,妖怪都吓坏!说起赵老太,谁个不崇拜?
要想中国好,学学赵老太!”著名作家茅盾在赠送赵老太太的条幅上抒发感慨:“是新中
国贤母的典型,亦是新中国新女性的良师,耽于享乐的后生对之应当愧死。”著名法学家
黄右昌先生在《题赠赵母》中有这样的诗句:“气概黄河三万里,名开青史五千年,闻风
可使懦夫立,抗建相期猛着鞭。” 国际知名记者和国际评论家宋庆龄的好友金仲华说:“
听斯诺先生谈赵老太的故事,北平劫狱西山报信,一个老妇人冲破了敌人重重警戒线,一
个中学生正领导游击队,我以为是个神话,见了赵老太南来,游星岛日报,登六层楼台健
步如飞,我相信了这个现实,赵老太和赵侗,象征着我们持久抗战中一个游击的新阶段,
愿中国的母亲都学赵母,愿中国的男儿都学赵侗。我们祝愿赵母直到抗战的最后胜利。”

  
  1938年9月下旬,赵侗由北平取道天津,乘船南下到香港与赵老太太会面。翌年1月,
蒋介石邀请赵老太太和赵侗到战时首府重庆,一时间重庆市万人空巷,欢迎场面空前热烈
。著名剧作家的吴祖光以赵侗和战友苗可秀举义抗日为题材的处女作《凤凰城》,由此而
轰动大后方。赵氏一家奋勇抗战的纪录片开始拍摄。
  
  1939年3月,赵老太太亦谢绝了国府赠送的汽车洋房,同时也谢绝了一些社会名流奉劝
赵侗将军和战友们留在后方休养生息或出国深造。赵氏母子二人与东北抗战的老战友再次
招募选拔东北爱国知识青年,组织晋察冀游击纵队。赵侗被国府任总司令,少将军衔,再
度率领干部队伍200人分两批由重庆赴黄河再度北上,计划与河北、辽南抗日军旧部会合,
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
  
  1939年9月,国府军政两部的部长何应钦和张治中以及妇女指导委员会的指导长宋美龄
联合聘请赵老太太为全国义务兵役宣传指导员。先应川北的南充、达县等十几个县的约请
,前往宣传抗日,开始了历时两年,奔波百余市县的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当地群众在赵老
太太一家抗战七年的英勇事迹影响下,掀起自愿报名参军抗日的热潮。
  
  1939年12月下旬至1940年1月间,赵侗率部北进途中,于河北新富、灵寿两县交界处的
陈庄,突遭偷袭壮烈牺牲,时年仅28岁,国府追授中将军衔。同时牺牲的还有赵老太太的
三女儿赵理智,年仅20岁,她曾在抗日战场上死里逃生,被誉为少年巾帼英雄,轰动武汉
三镇。
  
  赵老太太在极度悲伤之际,依然奔波四川百余市县,为彻底杜绝强行征兵,抓壮丁等
的恶习,向国府争取应征抗日青年的荣誉和待遇,呼吁国府注重优抚抗日军烈属,掀起了
自下而上的优抚军烈属爱国运动。又将子女和侥幸生还的战友送往军事院校培训,为重新
组织东北和华北抗日旧部继续抗战做准备。
  
  1943年3月,赵老太太与东北同乡国民党中将王达,向国府申请批准挑选部分智勇双全
、熟悉游击战术的得力干部,深入湖北武汉一代的敌人心脏,使敌人腹背受敌,牵制业已
攻到贵州独山,进而围困四川的日寇主力部队。赵老太太再次将自己的子女送往敌后战场

  
  1945年,8月14日,抗战胜利的前一天,赵老太太的丈夫客死异乡。尔后,赵老太太主
动辞去国府军政两部和妇女指导委员会等职务,解甲归田,前往北平。在北平她不顾年迈
病弱,四处寻找抗日军烈属,然后上下求助,奔波千里,独自一人冒数九严冬,历时多月
,带领抗日军烈属返回东北。回东北后,赵老太太弃武从商,在丹东和沈阳筹办加工厂,
试图用自己的力量解决抗日军烈属生活出路。无奈内战骤起,和平建家园希望破灭,赵老
太太返北平隐居。
  
  1949年4月,赵老太太由北平再次南下,受蒋介石委托,组织冀热辽边区游击第二路绥
靖纵队,四子赵连中任总司令,驻足重庆,以“总统府留守”自任。策划“反征粮”暴动
,提出“赶走共产党,三年不纳粮”等口号,建立大陆游击区,抵抗进川的解放军,阻止
国民党十六兵团起义,枪杀解放军谈判代表,围攻占领川西的温江、崇庆、郫县、金堂、
新都及川东的秀山等多座县城。 1950年2月赵老太太被捕,拒不投降,认为解放军“挑灯
拨火,诱惑忠良。”周恩来曾为之说情,免其死罪,但西南军区军法处仍判处死刑,时年
已70岁。抗日战争幸存的四子赵连中亦被处决,时年25岁,他的妻子和孩子由毛泽东亲笔
批示予以释放。
  
  赵老太太和赵侗将军一家,由组建的少年铁血军开始,毁家纾难,由北退南,屡挫屡
战,前仆后继,历经13年的血与火,直至抗战胜利,赵氏家族为国捐躯30余人。
发表于 2006-4-11 13: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涯的有这个贴子的讨论~~~~大都认为这样的事情比较自然,对GCD而言有点尴尬而已。
发表于 2006-4-11 1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吹,大风吹,冰激凌流泪
发表于 2006-4-12 21: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实味不是也被他们秘密处决了吗?
无话可说……
发表于 2006-4-12 21: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实味:前“文革”时代的祭品
  余  杰
  1947年7月,山西兴县。一名被押绑的中年知识分子被武装人员押送到破庙后的僻静处,大刀抡起,刀落头落,鲜血狂喷。之后,尸首被扔进一眼枯井,倒入泥土掩盖,从此消失。

   被杀的人的名字今天已经不为人所知。然而,他的死却开启了一幕悲剧,一幕本世纪下半叶知识人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悲剧。人们以为“文革”始于1966年5月16日,我却认为,那仅仅是高潮,一切早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始。这位被杀戮的书生,是前“文革”时代的祭品。

   他的名字叫王实味。
   1925年,王实味考入北京大学。五四运动之后的北京大学,宛如百川归大海,有容乃大。与王实味同班的同学里,有一个将在本世纪文化思想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就是胡风。1926年,王实味在北大四斋创作短篇小说《杨五奶奶》、中篇小说《毁灭的精神》并向《现代评论》投稿,主编陈西滢读完之后,大加赞赏,破例开出30元稿费。在自叙传式的中篇《休息》中,烈焰般的情感与怒涛般的浪潮展露出作者超凡的才华。王实味以稿费维持生活,后来实在无法继续学业,半途不得不休学。1930年开始大量翻译外国文学名著,一共翻译了上百万字,如奥尼尔的《奇异的插曲》、哈代的《还乡记》、都德的《萨夫》、霍普特曼的《珊拿的邪教徒》。他的译文别具一格,有着“蓬勃的人性之热与力”。

   1937年,在抗日的烽火中,王实味奔赴延安,延安是那一代青年人心目中的“灯塔与明灯”。他投入到马列著作的翻译与研究之中,四年内译出两百万字的著作,如《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价格、价值和利润》、两卷半《列宁选集》。由于在文艺和翻译工作上取得突出成就,他被任命为中央研究院特别研究员。

   随着对经典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对延安现实的全面观察,王实味发现了一个历史的特征: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是否可以不择手段而达到目的?在这样的思路下,尖锐的对立产生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否必须以牺牲个体的精神自由为代价?民族的解放,社会的整合是否能与人的解放、国民性的改造统一起来?龙种是何以变成跳蚤的?

   理论家的悲剧缘于理论的坚锐和实践的固执。1942年,延安整风开始。这实际上是15年后那场更大的“阳谋”的预演。2月17日,王实味在《谷雨》杂志发表杂文《政治家•艺术家》,接着又在《解放日报》发表《野百合花》。他承续了鲁迅“改造灵魂”的思想,以及北大精神中最可贵的一面“常与黑暗势力抗战,即使只有自己”。在天上见到了深渊:他批评“歌啭玉堂春,舞回金莲步的升平气象”,批评“衣分三色,食分五等”的等级制度,坚持艺术家的责任是“揭露一切肮脏和黑暗”,从而与“欣欣向荣”的主潮形成激烈的冲突。

   医生遇到了讳疾忌医的病人。“真”与“假”的命题被强权置换了:王实味在延安大概是研读马列原著最深入的“真正的马列主义者”,但是当众多不读马列的马列主义者把他当作“异端”之后,他便成了“反革命茅坑”中的假马列主义者。假如马克思地下有知,恐怕连苦笑也笑不出来吧?正如鲁迅所说:“如果孔丘、释迦、耶稣基督还活着,那些教徒难免要恐慌。对于他们的行为,真不知道教主要怎样感叹。所以,如果活着,只得迫害他。待到伟大的人物化为化石,人们都称他伟大时,他已经变成傀儡了。”

   “我们决不能让邪气更大的人得势”。自东汉以来,河南人就颇有“强项”之气,身为河南人的王实味又秉赋了北大的抗争精神,喊出“绝对民主”的口号。他说,作为人格独立的知识者“必须有至大至刚的硬骨头”。对经典理论的爬梳与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分析,使他得出惊世骇俗的结论,“托派理论有些地方是正确的”,“中国大革命的失败,共产国际应负责”,“斯大林的人性不可爱”。

   正如卡夫卡所说,太阳的光芒时常会被乌鸦的翅膀所掩盖;扑面而来的是对王实味暴风骤雨式的批判。在巨大的压力下,王实味被迫检讨自己错误的根源在于“有浓厚的虚无主义倾向”,“小资产阶级病态的忧郁性”和“极端顽强的自以为是”,并说自己“神经确实有些异状”。然而,随着毛泽东、康生的介入,批判的性质很快发生改变,由“思想错误”变成“敌我问题”。与王实味有交往的同事、朋友陈传纲、王汝琪夫妇和潘芳、宗铮夫妇也被牵连进来。一个“反党五人集团”产生了。1942年底,王实味被关押,并受到残酷的“逼供信”的审讯。1946年,康生亲自作出王实味是“反革命奸细分子”的结论。1947年3月,胡宗南占领延安,在撤离过程中,保卫部门认为王始终是祸害,因此“根据王的罪恶及表现,实属无法改造,故请示处决批准后,我们于昨夜在兴县将王秘密处死。”

   一颗“对于一切被践踏与被欺侮者怀有无上悲悯”的心灵停止了跳动。这不仅仅是一颗心灵停止跳动。我把王实味的被杀看作“前文革时代”的开始。因为王实味的被杀,意味着“思想”可以被定罪,“思想者”可能遭到“秘密处决”的命运。

   1903年“苏报案”,清廷震怒。欲凌迟处死章炳麟、邹容。但租界当局坚持依法处理“国是犯”,判决极为轻微。由此给这个“思想狱”的大帝国带来一线生机。“苏报案”下启五四新文化运动,16年之后思想狂飙得以突进。中国迈出走向现代社会的第一步。在失控的东方专制主义的真空里,言论与思想的自由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均有赖于此自由之风。自由走向自由的反面,始于1942年的“整风”。此前,有苏区肃反等一系列事件,所杀者亦不计其数,但残酷的派系斗争和清洗古今中外皆然。相比之下,王实味仅仅是一介书生、纯粹的思想者。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对派,而是马列思想内部的“修正派”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者。他连“国是犯”的格都不够,至多算个“党是犯”——而且仅仅是思想、理论意义上的。对这样的一名知识人“秘密处死”,使崇高的理论吞噬了理论的崇高。鲜血流淌,人头落下,祭品摆上,祭礼开始。一旦杀戮被赋予正义性,那么茹毛饮食的狂欢就将在“最现代”的情境中展开。

   思想的出格导致生命的终结,对思想者的屠杀则导致整个民族患上灵魂的“败血症”。理性的谋杀在线性进化的历史观中得到了开脱。王实味的被杀意味着:在此后数十年的漫长时间里,“思想”将不再成为“可能”。

   王实味与胡风、路翎一样,与陈独秀、瞿秋白一样,是诗人,是软弱的、天真的、敏感的、热情的、悲悯的、忧郁的诗人。诗人注定了要被“历史”所谋杀。诗人是纯粹的反叛者,因此革命之初诗人是阿波罗,赶着马车奔跑;革命之后的诗人立刻被扔下马车、五马分尸。我想起加谬的预言:“革命首先企图实现引起革命的反叛精神;然后革命又迫使自己否定反叛精神以更好地肯定自身。”

   王实味,这个贫困的农民的儿子,这个辍学的学生,这个爱好文学的青年,这位诗人和思人,我已经很难想象他的相貌和气质了,仅有几张模糊的照片与发霉的书页是不够的。他的惨死,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那是一个生命比草贱的时代,也是一个凯歌高奏的时代。然而,血不是白流的,它渗透在泥土中,水流中,空气中,越来越浓腥。第一滴、第二滴、第三滴……终于汇集成了“血海飘香”。

   巴金声讨几句“文革”的罪孽就受到人们普遍的赞扬,这说明了半个世纪的困顿之后,思想的疲软和空虚。就“文革”本身来反思“文革”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作用的,“文革”仅仅是历史链条上的一环。“文革”是风暴,风暴的前夜,酝酿的过程比风暴本身更加重要。但是,迄今为止,关于“前‘文革’时代”的反思仍然没有展开。

   加谬说过:“真正反叛的行动只是为了限制暴力的制度,而不是为了使反叛的行动成体系才同意武装自己。一场革命只有当它立场保证取消死刑的情况下才值得人们为它而死。只有当它事先拒绝进行无限期的惩罚的情况下才值得人们为它去做牢。”拒绝参与历史罪恶并揭露这一罪恶的王实味即被革命消灭了肉体。至此,革命的暴力化已无法阻止。一切试图防止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思想者”都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手段的堕落终于演变为目的堕落。龙种安然以跳蚤自居。奥斯维辛集中营、古拉格群岛与“文化大革命”,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你们”不再存在。

   一个人死去,灵魂死去,思想死去,理想死去,梦死去。一个时代到来,灾难到来,暴虐到来,奴役到来,与梦背离的现实到来。没有人关注那个被杀害的“敌人”,同样也没有人对将要来临的一切作任何的准备,在把他人作为祭品献祭的时候,谁能想到自己就是下一个祭品呢?

   杀人如草不闻声,王实味无声无息地被杀害了——谁也没有意识到,“前‘文革’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喜剧演员们想不扮演悲剧都不行了。
发表于 2006-4-13 10: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的电视剧《双枪老太婆传奇》的剧情:
资料:电视剧《双枪老太婆传奇》故事梗概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14:06 新浪娱乐
  本片将向你讲述一个流传在华鉴山地区的传奇惊险,纠蔼不清的恩怨情仇的故事。

  在我国第一次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暴动,如火如荼。

  剧中女主人公白坤洁,与曾友之、闵加林、杨丽雯系昔日同窗四友。后来,白坤洁、曾友之、闵加林离乡求学,一起进入黄埔军校就读。白坤洁在此加入"女子排"。习得文武


  



之功。回川后,三人却分道扬镳,各自踏上不同的人生旅途:白坤洁、曾友之信仰马列,加入共产党;闵加林却在国民党的军队中任职。

  回川进入华蓥山游击队里的白坤洁,出于其灵活机智,昼文夜武,神出鬼没,且又多变的战斗方式,被传为“双枪老太婆”。敌人闻之丧胆,竭力除之。敌人调动大军围剿华蓥山,令我游击队严重受挫。敌人获传言:“双枪老太婆”在战斗中阵亡,从而断言华蓥“匪患”己除。敌人侥幸其胜,大肆宣扬其战果。然而,就在敌人弹关相庆之时,“双枪老太婆"”(白坤洁)却秘密前往省委汇报工作,

  敌人从游击队的内线处获悉,“双枪老太婆并未阵亡,且潜往重庆,颇感震惊。尤恐华蓥

  地区“野人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于是动用军警及侦缉队,欲将“双枪老大婆"”(白坤洁)抓获,以绝后患。

  白坤洁身处的当时环境,极其险恶:省委机关被破坏;骨干成员贺云龙叛变。这一切,都对

  白坤洁构成极大的威胁。然而,白坤洁利用敌人并不明白自己就是传说中的双枪老太婆这一有利条件,同时以城防司令部参谋长闵加林的同学关系作掩护,依靠其灵巧多变的斗争艺术,大智大勇,几经波折,度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终于脱险。并与上级派到华蓥山地区工作的曾友之,一同回到华蓥山,根据党的指示,进一步开展革命斗争。

  敌人得知白坤洁与曾友之遁离的情报,沿途设隘,并派侦缉队的队长贺云龙和艺高胆大的侦缉队队员周永盛跟踪追扑。

  为避敌人的追捕,白坤洁与曾友之决定分路进入华蓥山。

  白坤洁在进山的交通联络站,正巧遇到华蓥地区驻军头目熊驹,将同盟会员老,华蓥县县长杨至斋的女儿杨丽雯绑架,并欲将其娶为自己的九姨太。面对自己陷入危难的同窗好友,以及她身上的那份几经周折,无意中辗转到了她手中的地下党联络图,白坤洁挺身相救。然而;杨丽雯虽然脱离了险境,但吕坤洁自己却被驻军所扑身陷囹圄。

  回到华蓥山游击队的曾友之,不见坤洁归来,深觉不安。正在焦急之时,获报坤洁被捕。曾友之随即展开营救坤洁的活动。当获悉坤洁营救之民女,乃当地民主人士,老同盟会员杨至斋之女杨丽雯时,曾友之即与坤洁之母,专赴县城,说服杨至斋,利用身居县长的身份,保释坤洁。营救坤洁成功,但杨至斋却为此招来杀身之祸。

  敌人派闵加林作为"清共"巡视员来到华蓥山,向驻军头目熊驹下达密令,将杨至斋秘密处决。

  闵加林在青年时代,就爱恋着同学自坤洁。然而他只知曾友之系地下党,却并不知道白坤洁也是共产党,更不知道她就是赫赫有名的“双枪老太婆”。加之他与同校就读的杨丽雯,亦情谊颇深,于是围绕着暗杀与反暗杀(保护杨至斋),四个同学之间,展开了一场时而错综复杂、惊心动魄;时而妙趣横生、精彩纷呈的激烈争斗。

  经过极其复杂的斗争,白坤洁、曾友之带领华蓥山游击队,终于挫败了华蓥山驻军暗杀杨至斋的阴谋。然而,敌人却严令闵加林亲自处死杨至斋。

  闵加林面对痛苦的抉择,在他灵魂的深处经过一阵痛苦的挣扎之后,终于对杨至斋下了毒手。几乎同时,他也决定放弃对白坤洁的追求,与杨至斋的女儿杨丽雯接为伉俪。

  当时的川北苏区红军,正展开激烈的反六路围剿的战斗;华蓥山游击队接上级党组织指示,

  护送一批药品到苏区战场;以及接送一批投身革命的进步肯年到苏区。白坤洁、曾友之立即组织力量,布置护送任务,带领游击队员与敌人展开灵活机智的战斗,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待的任务。闵加林开始对白坤洁产生怀疑,并暗中进行侦察。白坤洁通过杨丽雯,巧妙地与闵加林周旋,终令自己的身份深藏未露,并处处有力的与敌人斗争,令敌人日夜难安,严重的干扰了敌人围剿苏区的部署。

  为了适应斗争的需要,川东地区的党组织,决定在华蓥召开联席会议。这一事关重大的特级机密,却被敌人安插在我游击队内部的奸细获取,并通过特殊的传播渠道,报告敌人。华蓥山顿时风云突变,危机四伏。

  白坤洁为了更好的隐藏自己的身份,隧到当地的一所学校任教。但其所在学校的校长,系国民党特务,他从另一个角度,暗中发现了白坤洁的疑点,并向侦缉队作及时报告,白坤洁面临被捕的危险。当校长去侦缉队报告时,侦缉队队长贺云龙去重庆公干未归,接待他的是侦缉队队员周永盛。

  周永盛虽为国民党效力,但在对父亲死因的调查中最终怀疑到了闵加林身上,使得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政治选择,并开始时时暗中帮助地下党。此时,他得知白坤洁身份暴露,立即通知地下组织,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找到白坤洁。他只有亲自出面,将告密的校长除掉,以保护白坤洁。

  曾友之到江边码头,接华蓥山游击队派下山的联络员,正遇侦缉队巡逻至此。侦缉队长贺云龙,发现曾友之,即令抓捕。周永盛掩护曾友之脱身,但却暴露了自己的立场,当即被捕,继而被处以极刑。

  敌人重兵云集华蓥山,严密封锁县城,张网以待,欲趁川东各地党组织的负责人,前来开会之际,一网打尽。

  形势万分紧迫,川东地下党面临彻底被破坏的危险!

  必须立即通知各地的地下党,不能到华蓥山赴会,成了保护党组织的唯一办法。然而,此时的情况,根本无法下达通知。曾友之为了保护党组织不被敌人破坏,决定自己采用"假投降"的计策,以此手段,阻止各地的同志前来赴会。

  白坤洁误以为曾友之真的投敌叛变,她义愤填膺,决定亲自将"叛徒"曾友之处死。

  在惩治"叛徒"的过程中,演绎由了一幕又一幕的惊心动魄的精彩故事。

  杨丽雯得知杀害自己父亲的仇人,竟是自己亲密无间的昔日同学、相敬如宾的丈夫,含恨自杀。

  闵加林己确认白坤洁就是双枪老大婆,设毒计将白母骗来县城,企图以此诱捕白坤洁。坤洁母亲大义凛然,舍身救女儿,以死抗争,挫败了闵加林的阴谋。

  最后决战,闵加林施阴谋,杀害了曾友之。

  白坤洁在华蓥山追击闵加林的过程申,将闵加林击毙。

  被人们传诵为双枪老太婆的白坤洁,在泥泞的道路上,迈开坚定的步伐,继续了她的革命征程。
发表于 2006-4-14 21: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枪老太婆确实是一个传奇,在抗日战争中是民族的骄傲,这一点是不能否定的!!
发表于 2006-4-15 11: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章有点春秋笔法了,没意思
国共内战是中国人的悲剧,毋庸讳言,但单独找出一方的事情加以夸张渲染,不是对待历史的科学态度。
论战功,赵洪文国还不比张灵甫呢,只不过张死于战场,赵死于刑场,似乎更能引发同情。但死于另一方刑场的抗日功臣又何尝没有呢?
再说,文末一番裁剪之后,好像赵之死不过是贺龙部草菅人命,但如果真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加以评判的话,想想为何在当地引起那么大的民愤?深受土匪荼毒的普通百姓的生活,难道就不值得关心?赵抗过日,但后来在当土匪也是无疑,要翻案的话,东北太多可以翻案的坐山雕之类
当然,我不是说共产党就没错了。赵洪文国死不投降,并非坚持什么三民主义信仰,而是其子赵侗死于共产党之手。不过,赵侗之死,又是抗战时期的常态——“摩擦”
说起来,对错并不重要,倒更像是月光曾经关于抗战的帖子里所说的,从根本上还是反映中国人民族性的弱点。反思历史,最后超脱一点,不要把现实政治掺进来
发表于 2006-4-15 13: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想起了在天涯看到的一句话:
历史本来就是罗生门……
发表于 2006-4-18 11: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simoncat2006-04-15 13:05发表的“”:
呵呵,想起了在天涯看到的一句话:
历史本来就是罗生门……

每个人都在撒谎,每个人都有他们撒谎的理由。楼上的看过黑泽民的《罗生门》?好老的片子了。我们还是在影视课上看的。呵呵!!感觉怪怪的!
发表于 2006-4-18 11: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没让我们看完,中间很多情节都带过了,所以看完觉得不是很懂。
发表于 2006-11-8 15: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中的任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7 16:12 , Processed in 0.57479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