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从湘南之颠滔滔奔流一直向北,沿岸培育了诸多港口。老街就安闲地居于这条水之西,与赫赫有名的铜官相望。它曾经的繁华已随流水北去,剩下的只有说书人口里常常念叨的那些个热闹回忆罢了。可是这条老街总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虽没有江南水乡的那种清新典雅使人心醉,但它多了分历史的厚重感。
老街的名字叫靖港。实际上靖港是个镇,而其主体就是这条街,南来北往的人们提到靖港,首先想到的便是这条街,于是像约定一样地称这条街为靖港了。关于这个名,据说还有段渊源。唐朝初年,大将李靖奉唐高祖之命,领军击败萧铣,平定了江南并镇守长沙湘江一带。他的兵营就驻扎在沩港(“沩水港口”)。李靖治军有方、军队纪律严明,很受老百姓爱戴。李靖离开长沙去漠北之后,人们一直很怀念他,于是就把他驻扎过的“沩港”改为现名“靖港”。如这段渊源一样,靖港人确是很重感情的,这的民风极为淳朴,就算你是初次进古街,也会受到格外的厚待。你常会被门前的主人召唤着坐坐,跟你东南西北地扯,三两句下来就视你为知己了。泡上杯芝麻豆子茶给你,就好像你是多年未见的故人。这的芝麻豆子茶格外的纯正。用的都是自己种的芝麻,要泡时抓上一把生的放到锅里炸,少许功夫就能闻到那芝麻特有的香味了。再在壶里放碎姜、盐、豆子,反复泡匀。然后恭恭敬敬地送给你,喝完了一杯又给泡一杯,这家喝完那家还敬,也难怪在老街做客找厕所特别重要呢!这只是句玩笑话,但确实这种待遇真能让你感觉坐立难安、受之有愧呢!这样的好客自然而然地感染着客人,几杯茶下来,就把这地儿当作了自个的家了。一扯就是大半天不想离去。所以老街挽住了很多人离去的步伐,也迎来了很多离去客人的回访。
上了点年纪的主人经常会跟你扯靖港曾经的辉煌。毕竟那些个繁华的日子在老街人心里留下了太深的烙印,让他们心里有着很重的优越感。是啊,也难怪他们会如此地习惯怀念。靖港的辉煌那是很让相邻的镇无法企及的。以前长沙被誉为“中国的四大米市”,而老街作为益阳、宁乡、湘阴以及靖港地区农产品的集散地,曾有“小汉口”之称。那时的靖港码头热闹非凡。老街人多是生意人,精明得很。把自己的小门面打理得格外有序。贸易的兴盛也使得当时的靖港出了很多富商。老街人做生意很讲信用,于是这里的富人多半就成了信誉的化身,所以不像别地“富人富,穷人骂”。相反,这的富人诚实本分,很受人尊敬。大概这也是老街的一大特色吧!这里最有名气的当数望江楼布鞋厂了。望江楼的布鞋虽然造型质朴,但穿着特舒服,而且结实耐穿,很受欢迎。其诚信经营也是出了名的。据说,当时鞋厂的一个公务员去上海出差。他在街头看到许多人在排着长队买鞋,于是也加入了队伍之中。买了之后他也没认真看,满以为是时髦的上海货。当他回到家,打开包认真看时惊呆了,因为这鞋就是自己厂里生产的。望江楼没打过什么广告,但靠着信誉二字,就赢得了市场。这个例子应该可以成为镇上众多铺子发家的一个缩影吧,当然也可作为现代商业经营的榜样!靖港的商铺很有名。米铺、陶瓷铺、印染铺、修理铺…各种铺面比较齐全,铺面不大,却是内容齐全,用的多是祖上传下的手艺,所以格外有古韵。总觉得每个角落都值得探究,值得品味。
只是在1957年时,沩水河改道,由新康(乡)注入湘江后,后来公路开始取代水路的重要作用,所以靖港的繁华地位就渐渐逊色了,码头没有了以前挥汗如雨搬货物的繁忙,街上也再没了人头蹿动的热闹。走在古旧坚实的石板路上,听见的是单调的几声敲击石板的声音,店铺前也少有人来光顾。老街人生来奈不住寂寞,年轻些的全出外打工做生意,或者举家搬迁了。留下了一些留恋故土的老人家和一些坍塌衰败的老屋在艰难撑着这个古街的命。想到这些多少让人觉得有些凄凉。
幸而最近政府出了个什么方案,要把这儿建成个旅游景点。不管改成什么样,老街的复兴总算有了点盼头了,是让人欢心的事。呵,不过还是希望改造时少些做作,多些自然;少些现代,多点古朴吧。我想那才是老街的真正性情啊!
老街,承载着历史与未来的老街,愿你在改革的浪潮里重返青春!来时,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