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1|回复: 1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国共两党领袖的诗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4 14: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字诱人,号骚心、髯翁,晚号太平老人,祖籍陕西泾阳,生于陕西三原。1903年中举,后因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触怒清廷,被革去举人功名并遭通缉,亡命上海。马相伯召其入震旦学院读书,化名刘学裕。不久震旦学院因外籍教员干预校政,学生集体退学,马相伯率于右任等人另创办复旦公学,于右任为校长书记兼授国文。不久中国留日学生因学潮归国(详见革命烈士卷陈天华传和秋瑾传),于右任又与王敬方、张邦杰等创办中国公学,兼任两校文学讲习。1905年在《新民丛报》著文时始用“右任”名,右任二字既为谐音,又含反清之意,因古代以“左衽”为受异族统治,故名“右任”。1906年9月,他为筹办《神州日报》,赴日本考察,由同乡康心孚介绍会见孙中山,11月加入同盟会,孙中山授以长江大都督职,豫晋秦陇四省旅日同乡学生会推他为会长。次年初创办《神州日报》,不用清帝年号而以干支纪年,发行未及一月,销量激增,与老牌的《申报》同列大报之林。1909年3月,又在租界又创办《民呼日报》,其宗旨是“大声疾呼,为民请命”,大力宣传民族主义进步思想,鼓动民众起来革命。清吏便找了个借口将于右任下狱,后虽获释但报社被迫停刊,并被判逐出租界,清廷还扬言于右任要再犯事,就要挖掉他的眼睛。《民呼日报》停刊不到两个月,于右任又创办《民吁日报》,“吁”之于“呼”,他戏谑道:“还是我自己来挖吧。”1909年10月,朝鲜志士安重根在哈尔滨刺杀日本前驻朝总监伊藤博文,伊藤博文就是胁迫清廷签订《马关条约》的日本前首相。上海许多报纸怕引起国际交涉,不敢报道,惟《民吁日报》大字报道,并配发社论称伊藤博文是“土匪流氓头子”。为此,日本驻沪领事馆提出“抗议”,《民吁日报》被迫停止出版,于右任本人也被逐出租界。1911年9月,于右任又创办《民立报》,成为革命党人的喉舌;黄花岗之役,《民立报》连续报道两月余;武昌起义,《民立报》为联络策动的机构。《民立报》影响不仅在上海,更远至内地各省及南洋。1936年,延安的毛泽东接受美国记者斯诺访问时,曾说:“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立报》,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这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立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

  辛亥革命后,于右任陪孙中山去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职,并出任交通部次长。不久袁世凯窃国,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民立报》被迫停刊,于右任流亡日本半年。回上海后出资创办民立图书公司,刊印善本丛书,后因资金捉襟见肘,只好知难而退。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死,但北洋军阀仍左右北京政府,于右任向孙中山建议,拟从北方看手,响应西南讨逆义师,并主动请缨受命。不久,陕西的靖国军邀于右任返陕领导,1918年8月,于右任抵达三原,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一直到到1922年,历时四年,以一隅之地抗北洋军阀八省之众,苦战经年,独撑危局。这期间还兴办学校,兴修水利,造福桑梓。后在上海,他向孙中山报告西北革命奋战经过,并谢奉命不力引以为咎。孙中山安慰他说:“失败何伤,吾亦失败来此也。”1922年10月,与邵力子、叶楚伧等创办上海大学,被推为校长。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于右任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北京政变”后随孙中山一道北上,北洋内阁总理许世英任命他为内务总长,他坚辞不就。次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采委员制,由胡汉民、于右任等十六人组成。1926年9月,参加冯玉祥五原誓师,12月任陕西省主席。1927年初,任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预备策应北伐军。同年3月,任武汉国民政府委员,宁汉合流后任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兼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军委会常务委员。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兼审计院院长。1931年2月2日,于右任出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之后任此职一直到去世。他虽抱有既拍苍蝇又打老虎的宏愿,但在蒋介石的专制统治下,监察院只是用来排除异己的工具,于右任几次打老虎都无功而返。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在此于右任创办了《民族诗坛》和《中华乐府》,号召坚持抗战、宣传民族正气诗词。寓居重庆期间,一次在嘉陵江畔思绪万千,他深切惦念前方将士,惭愧辜负了大好江山,恨未能亲上战场杀敌,作《嘉陵江看云歌》云:

嘉陵江看云歌
于右任

云如蒸气岩前起,山如馒头石似米。
扣舷而歌歌未终,雨打孤篷衣如洗。
风风雨雨断客肠,从战诸子俱凄凉。
关山百战逾秦陇,舟车经月道雍梁。
时虑缯缴如飞鸟,辜负江山看剑芒。
噫吁嘻!奇云忽聚忽飞散,峭壁时隐时出现。
客心如海复如潮,鹃声似续还似断。

  1944年春,有个中央银行的秘书到监察院找到于右任,向他反映去年央行结算中竟多出钱的事情。座旁有人戏谓:“有多必有少,想是分赃不均耶?”于右任当即表示要追查。数日后,银行秘书抄来簿册。几经审核,发现央行钱款确有数笔被孔祥熙鲸吞,经手人员余赃难均,故账面上有了多出的款项。没过几天,监委刘成禹领头立案,弹劾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此案传出,重庆顿时沸沸扬扬,新闻记者争相前往监察院采访。侍从室主任陈布雷忙给各报社打电话,谓蒋介石下令立即收回所有新闻稿。怎知《益世报》次日仍将此新闻刊出,结果除被扣发当天报纸外,并受勒令停刊一月处分。于右任闻讯异常气愤,怒道:“敌凌于外,自毁于内,竖子安可共事耶!”国民党的权贵们对他不好公开下手,就用下三滥的流氓手段。三天过后,忽然有人送汽油两桶到监察院办公处,说是传闻于院长将要远行,特送汽油来云云。于右任闻报大怒曰:“竖子欺我,竖子欺我!”他本就不留恋官位,此时去意遂决,当即书写辞呈,辞去监察院长一职,往成都小住赋闲。离渝前夕,他胸怀郁结,愤慨难平,因挥毫泼墨,填《浣溪沙》一首,其词云:

浣溪沙·小园
于右任

歌乐山前云半遮,老鹰岩上日将斜,清琴隐隐起谁家。
依旧小园迷燕子,几番春雨冻桐花,王孙碧草又天涯。

  歌乐山是重庆市郊的名胜,老鹰岩就在歌乐山。当时的歌乐山,到处都可见到国民党要人的别墅,在国难深重、后方人民饥寒交迫的情况下,那些权要们却在歌乐山的别墅内过着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这首《浣溪沙》词把他平时目睹的丑现象一并揭露,寄寓了对苦难人民的同情,抒发了对腐败分子的憎恶。这首词发表后广泛传抄,传遍了当时重庆的知识界,其无论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他到成都住了两个多月,后来还是蒋介石屈服,派张群劝说他才返回重庆。

  抗战胜利后,于右任支持和平建国。1948年,他曾作为副总统候选人之一,参加竞选。国民党败退大陆前夕,于右任曾希望留在大陆,迎接解放,但在1949年4月,他被蒋介石胁迫到了上海住了几天,他原想辗转广州、香港再返回北平,因目标太大,未能如愿。11月,奉蒋介石之命,从广州到重庆,11月29日,在重庆解放的前一天,蒋介石又强行将他与居正一起送往台湾,仍担任有职无权的监察院院长。晚年于右任生活孤寂清苦,思念故乡之情与日俱增。到台湾后,他写的诗词大都以思大陆、恋乡土、怀故人为主题。如1962年他写的一首《梦中有作起而记之》:“剪断云霞天欲晓,划开时代气方新。昨宵梦入中原路,马首祥云照庶民。”1962年,一位陕西同乡请他为两个女儿取名,他欣然以故乡“三原”和古都“长安”起名,勖勉两个在台湾出生的女孩不要忘记她们的故乡。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病逝于台北。亲属整理其遗物时,在一个铁箱子里发现他在1962年1月写的两张纸条。一张上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在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另一张上写的就是《望大陆》,那是一首所有海外华人耳熟能详、温家宝总理称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诗句”:

望大陆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做官达半个世纪,所遗者唯几千册书、日常衣物及普通用具而已,连遗嘱也未曾留下,故治丧委员会将他的《望大陆》一诗作为遗嘱。他的遗诗刊出后反响很大,许多民众自愿捐赠高山土地给他作墓园。1965年7月,他的灵柩安葬于台北阳明山与淡水河之间的大屯山八拉卡墓园,隔海眺望大陆。

  于右任既是国民党大员、爱国诗人,又是一代书法大师。他早年书从赵孟頫\入,后改攻北碑,精研六朝碑版,在此基础上将篆、隶、草法入行楷,独辟蹊径,中年变法,专攻草书,参以魏碑笔意,自成一家。1932年,他发起成立草书研究社,创办《草书月刊》。他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全面系统整理历代草书,从浩繁的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中,遴选出符合标准的字,集成《标准草书》千字文。书画家刘延涛说于右任“发千余年不传之秘,为过去草书作一总结账,为将来文字、开一新道路,其影响当尤为广大悠久!”这本《标准草书》在台湾已九次再版,在大陆也多次印行。他的书法雄豪婉丽,冲淡清奇。晚年的草书更是出神入化,字字奇险,绝无雷同。在他的笔下,将草书熔章草、今草、狂草于一炉,时呈平稳拖长之形,时而作险绝之势,时而与主题紧相粘连,时而纵放宕出而回环呼应,雄浑奇伟、潇洒脱俗、简洁质朴,给人以仪态万千之感。他的草书艺术特点十分突出,被书界誉为“旷代草圣”。他的书法作品数以万计,除素为不耻的某些权贵外,从政坛显要、名流时贤到贩夫走卒,几乎每求必应。除“二次革命”失败后曾卖字糊口外,他几乎从不收取润笔之资。他曾说“有志者应以造福人类为己任,诗文书法,皆余事耳。然余事亦须卓然自立。学古人而不为古人所限”。

  李济深(1885-1959),字任潮,广西苍梧人。1904年,在清末大办新军的风潮中,先后就读于广东黄埔陆军中学、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在新军任见习官、排长,后入广东陆军讲武堂继续学习。1909年,被保送到保定军官学校(后改名陆军大学)学习。辛亥革命后,任广东北伐军第二十二师参谋长;次年陆军大学复课,毕业后留校任教,历时五年。1920年,应同学邓铿之邀,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任粤军第一师副官长,后任师参谋长。1922年,第一师师长邓铿被刺身亡后,任代理师长。1923年,正式升任第一师师长兼参谋长,并兼任西江善后督办、大元帅大本营西江办事处处长等职;他曾动员桂系军阀李宗仁、黄绍竑加入国民党,因此有“半个桂系”之称。

  1924年1月,孙中山决定创办黄埔军校,李济深委任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委员长蒋介石)。1924年6月,黄埔军校开办,担任教练部少将主任。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升任军长,并晋级为陆军上将。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任东征军第二纵队纵队长,随后又任国民革命军南路总指挥,率陈铭枢、张发奎等部南征雷州半岛和琼州。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济深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候补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4月,又兼任黄埔军校副校长。7月,国民革命军举行北伐,又任国民革命军上将总参谋长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后方留守主任,并代行总司令职权(总司令蒋介石在前方指挥作战)。此外,还兼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广东省政府军事厅厅长、黄埔军校副校长、第四军军长等职,总揽广东党政军全权。所部第四军两个师和叶挺独立团,由副军长陈可钰率领,参加北伐,攻必克、战必胜,因此第四军获得“铁军”称号。

  1927年4月初,李济深和古应芬到上海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反共会议。会后返回广州,发动“四·一五”政变,派军队包围中华全国总工会广东办事处和省港罢工委员会,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查封工会、农会、学生会等革命团体,杀害邓培、肖楚女、熊雄等两千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李济深担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广东省政府主席和第八路军总指挥。9月,国民党宁、汉、沪三方合流后,又任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曾派重兵围攻进入潮汕地区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李济深赴南京与蒋介石会晤,不料,蒋介石以其伙同李宗仁、白崇禧“分头发难,谋反党国”的罪名,将他扣留在南京汤山,之后移至南京鼓楼软禁,剥夺军政大权,并永远开除党籍。广东则为李济深原部下、拥蒋的陈济棠所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济深被释放并恢复党籍。同年11月,在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办公厅主任和训练总监。但李济深没有接受蒋介石的收买,不久离开南京到广州,开始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政治活动。1932年,曾组织“抗日军人联合会”,图谋反蒋,未成。1933年,联合方鼎英、陈铭枢组成“革命军事委员会”,提出拥胡(汉民)反蒋、抗共抗日,于10月再被开除党籍。同年11月,蒋光鼐、蔡廷锴等率领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政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李济深当选政府主席及军事委员会主席。不久,福建事变被蒋介石镇压,他逃亡香港。后又在香港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出版《大众日报》,继续进行反蒋抗日宣传。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撤销对李济深的通缉令,并任命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但是这个委员是个空职,李济深苦闷至极,他给蒋介石写下一封长信,希望能委以重任。但是蒋介石对他敷衍了事,在《国难抒怀》中,李济深表达了壮志难伸的苦闷心情:

国难抒怀
李济深

国难方殷寇正强,存亡续绝费商量。
可怜责任成虚负,到处游观没主张。
风景纵佳游兴减,江山依旧主无常。
应知覆巢无完卵,几度登临几断肠。

  1938年,李济深任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在一年多的任职期间,他利用该职位推动各派力量团结抗日和坚持民主斗争。蒋介石恼怒不已,1940年,将李济深调任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在这里他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营救过胡志明等越盟盟员,皖南事变后,还保护过叶挺、廖承志等人。1944年6月,李济深与柳亚子等人成立桂林文化界抗战工作协会,任会长,他组织并亲自参加“长老团”,上街募捐劳军。同年秋桂林沦陷后,李济深接受周恩来建议,在家乡广西苍梧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1945年5月,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联络冯玉祥等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1946年4月,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在广州成立,李济深被推举为主席,联络国民党内爱国民主人士,反对蒋介石内战独裁。1947年3月,他在香港发表《对时局意见》,号召国民党内人士“站出来改正反动派错误”,被第三次开除党籍并全国通缉。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在香港成立,宋庆龄任名誉主席,李济深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5月5日,发表通电,代表民革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12月,应中共中央邀请离港北上东北。1949年6月,代表民革在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同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0月,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49年11月、1956年2月和1958年11月,在民革第二、三、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济深均当选为民革中央主席。1959年共和国建国十周年之际,李济深写下一首诗,渴望祖国早日统一:“十年建国万年红,衡岳光辉永照中。我与人民宏愿在,及身要见九州同。”但是当年10月9日,他就因病在北京逝世。其子李沛文和李沛瑶后来先后担任民革领导人。

  毛泽东(1893-1976),原字润芝,后来嫌这个字太女人气,故改字润之,湖南湘潭人。辛亥革命爆发后,曾参加湖南起义的新军,当兵半年。1913年-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去北京,经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引荐,在北大当图书馆助理员。当时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北京又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毛泽东深受熏陶,次年回长沙后即创办《湘江评论》。1920年,发起新民学会和俄罗斯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秋在长沙创建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和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3年6月,毛泽东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党内地位一度仅次于陈独秀。1924年,参与中共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活动。在国民党一大、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任宣传部代理部长。此时国共合作革命形势大好,1925年秋,毛泽东作一首朝气蓬勃的《沁园春·长沙》,抒发雄心壮志: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6年5月,主办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11月到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1927年春,到武汉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主持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此期间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无产阶级领导并与农民同盟进行革命,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7年9月9日,在湘赣边领导秋收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后率部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建立中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率部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党代表。5月,在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特委书记,后任中共第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6月,在中共六大上当选中央委员。在此期间毛泽东总结经验,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1930年8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1931年,任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委员、代理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同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当选为主席。从1930年12月到1933年2月,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前四次军事“围剿”,以“朱毛”之称闻名。1933年,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依靠共产国际支持,不久夺得中共中央领导权,他们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就把毛泽东排斥出领导层,而由共产国际派来的德国人李德指挥军事,结果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不得不退出苏区,开始无目的的撤退,后来称为长征。因为撤退途中屡遭战斗失利,红军人数锐减,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左”倾路线的统治,终于扭转军事斗争局面,红一方面军顺利转移至陕北苏区。不久,红二、四方面军相继会师陕北。从赣南到陕北,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艰难险阻,前期博古和李德瞎指挥,红军连吃败仗,毛泽东心情甚是苦闷。直到遵义会议在众将士支持下,毛泽东重新获得指挥权,红军才扭转被动局面,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越雪山、过草地,终于到达刘自丹开创的陕北根据地。一路毛泽东写下了展现革命乐观精神的优秀诗歌,如《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又如《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其中《七律·长征》把豪气冲天的革命气概刻画得淋漓尽致,该诗最早收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后来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12月,针对日本日益加紧侵华的危机,在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的报告,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1936年,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后担任这一职务直至逝世。同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在各方协调妥协之下,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达成一致抗日的共识。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22日,国民政府宣布陕甘宁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毛泽东写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文章,批判了亡国论、速胜论的错误思想,指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途径。1942年,号召全党开展整风运动,使中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高度统一。1943年3月,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以后在历届中央委员会都当选主席直到逝世。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阐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政策和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商讨和平建国大计。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发出首封电报:“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之至。”次日毛泽东回电,电文很短,回避了他是否要去重庆参加谈判。蒋介石以为他无意赴重庆谈判,反而邀请得更加热烈,8月20日,他发出次封邀请急电:“大战方告终结,内战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有赖于先生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会,岂仅个人而已哉!”蒋介石这么考虑:毛泽东只身前往重庆谈判,必定会有安全上的顾虑,如果毛泽东不敢来重庆,那么蒋介石就可以向美国人说中共没有和谈的诚意。而毛泽东的确对前往重庆有所顾虑,延安很多人也反对毛泽东去重庆,8月22日,毛泽东回电:“为团结大计,特派周恩来同志前来晋谒。”8月23日,蒋介石第三次电邀:“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特备飞机迎近,特再电驰速驾。”这时斯大林也来电,主张毛泽东应赴重庆谈判。这样毛泽东再不去重庆就十分被动,所以他给美国总统特使兼驻华大使赫尔利去电,要求在谈判期间美国保证他的人身安全。于是赫尔利8月27日亲自前往延安,接毛泽东和周恩来到重庆。毛泽东赴重庆前,中共中央召开谈判对策的紧急会议,会上决议:“国民党在内外压力下,有可能在谈判中有条件地承认我党地位,我党亦有条件地承认国民党的地位,形成两党合作、和平发展的新阶段。同时在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前提下,作出适当让步。”同时蒋介石也召集高级干部开会,讨论谈判方针。国民党的谈判方针是:在军事毫不迁就,在政治则可以适当宽容一些。9月3日,双方谈判开始,谈判的焦点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谈判期间,蒋介石与毛泽东单独会谈了约十次,最后国共两党各做出让步,10月10日,双方发表了民主建国的《双十协定》,在此前一天毛泽东离开重庆返回延安。

  毛泽东在重庆期间,会见了多位民主人士,其中包括老友柳亚子,柳亚子还赠诗给他并多次索要诗词墨宝。他收到柳亚子的赠诗,当即复信赞赏:“先生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使人感发兴起。”在临走之前,他又致函柳亚子,云:“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这首词指的是1936年2月他写的长调词《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柳亚子如获至宝,极为叹赏,随即和词一首(和词见南社名士卷柳亚子传),并将原词及和词抄送《新华日报》,其时毛已离渝,因未征得本人同意,《新华日报》只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柳亚子自跋其后云:“余识润之,在一九二六年五月广州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二中全会会议席上,时润之方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也。及一九四五年重晤渝州,握手惘然,不胜陵谷沧桑感。余索润之写长征诗见总,乃得其初到陕北看大雪《沁园春》一阕。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堂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余词坛跋扈,不自讳其狂,技痒效颦,以视润之,始逊一筹,殊自愧讦耳!”和词刊出,舆论骚动,大众都想见到毛泽东的原作,一时间一些手抄本在市民中流传。《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方夜谭》编辑吴祖光辗转抄得毛泽东此词,刊登于该报11月14日副刊第二版上,还加按语云:“毛润之先生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毛氏自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天重庆全城轰动,并迅速波及全国,纷纷盛赞毛泽东才情。蒋介石大为恼火,痛斥主管新闻事务的官僚无能,行政院新闻局副局长邓友德向《新民报》施压,指责其明目张胆亲共,是为共产党人助威,有投共之嫌。同时,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召开会议,布置其控制的报刊也以“和词”形式对毛泽东之词进行反扑。蒋介石找来同乡心腹陈布雷,陈是国民党中央执委、中央政治局会议秘书长、总统府国策顾问,被称为“国民党内一支笔”。蒋介石问:“布雷先生,你看毛泽东这首《沁园春》词,是他作的?”陈布雷点头回答:“是的。”蒋介石又问:“你觉得此词写得如何?”陈布雷回答:“气度不凡,真有气吞山河如虎之感,应该说是当今诗词中难得的精品。”蒋介石追问:“难道就没有不尽如人意处?譬如在音韵方面,对历史人物评价等方面?”陈布雷如实说:“嗯,我细细看了看,没有什么毛病。至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因为是诗词,也只好这样说了。据我所知,毛泽东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历史非常精通,填词作诗,算不得什么难事。”蒋介石愤然作色道:“我看他的词有帝王思想,他想复古,想效法唐宗宋祖,称王称霸。”陈布雷说:“这个嘛,倒是有的。”蒋介石喜道:“那好,你赶紧组织一批人,写文章以评论毛泽东诗词的名义,批判他的“帝王思想”。要让全国人民知道,毛泽东来重庆不是来和谈的,而是为称帝而来的。”12月4日,国民党喉舌报《中央日报》副刊了一首和词:
 楼主| 发表于 2006-4-24 14: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沁园春·次毛润之词韵
东鲁词人(王新命)

抗战军兴,受命立功,拥纛东飘。
当徘徊歧道,中夜惘惘;
悚心怵目,举世狂潮。
寇患方深,阋墙难再,回首中原烽火高。
却倒戈,看杀人掠地,自炫天骄。

山河美丽多娇,笑草莽英雄亦折腰。
想翼王投笔,本矜才藻;
押司题壁,夙擅风骚。
惜误旁门,终虚正果,勒马悬崖着意雕。
时未晚,要屠刀放下,成佛今朝。

  此词作者王新命为《中央日报》副刊编辑王新命,报上化名“东鲁词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所办《和平日报》,也刊出御用文人易君左和词,易君左是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审查专员,时任《时事与政治》杂志社社长:

沁园春·步毛泽东〈雪〉原稿
易君左

国脉如丝,叶落花飞,梗断蓬飘。
痛纷纷万象,徒呼负负;
茫茫百感,对此滔滔。
杀吏黄巢,坑兵白起,几见降魔道愈高?
明神胄,忍支离破碎,葬送妖娆。

黄金难贮阿娇,任冶态妖容学细腰。
看大漠孤烟,生擒颉利;
美人香草,死剩离骚。
一念参差,千秋功罪,青史无私细细雕。
才天亮,又漫漫长夜,更待明朝。

  一时间,国民党所控报刊纷纷抛售反动诗词文章,企图攻歼毛泽东《沁园春》和共产党人声誉。不足一月之内,国统区报刊上发表所谓“和词”就有三四十首,攻讦文章二十多篇,成为当时文坛一大奇闻。国民党当局的恶行,立马招来全国进步民主人士强烈批评。他们也以笔为枪,进行了义正辞严的还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之身。其时,重庆的郭沫若先后在《新民报晚刊》和《客观》上发表了两首和词,其中一首如下:

沁园春
郭沫若

国步艰难,寒暑相推,风雨所飘。
念九夷入寇,神州鼎沸;
八年抗战,血浪滔滔。
遍野哀鸿,排空鸣鹏,海样仇深日样高。
和平到,望肃清敌伪,解除苛娆。

西方彼美多娇,振千仞金衣裹细腰。
把残钢废铁,前输外寇;
飞机大炮,后引中骚。
一手遮天,神圣托付,欲把生民力尽雕。
堪笑甚,学狙公赋芋,四暮三朝。

  在《客观》第八期中,除了郭沫若第二首和词外,还有聂绀弩的和作,在他们带动下,许多民主进步人士纷纷加入这场文斗。其中有一份小报,它是陶知行发起、邓初民主编的《民主星期刊》,其刊登了不少战斗性言论词作,一时成为进步人士的战斗营垒。《民主星期刊》中有一首题为《沁园春·读润之、亚子两先生唱和有感而作》很有特色,兹录以下:

沁园春·读润之、亚子两先生唱和有感而作
圣徒

放眼西南,千家鬼嚎,万家魂飘。
叹民间老少,饥寒累累;
朝中上下,罪恶滔滔。
惟我独尊,至高无上,莫言道高志更高。
君不见,入美人怀抱,更觉妖娆。

任她百媚千娇,俺怒目横眉不折腰。
我工农大众,只求生活;
青年学子,不解牢骚。
休想独裁,还我民主,朽木之材不可雕。
去你的,看人民胜利,定在今朝。

  毛泽东返回延安后,留下王若飞等人继续与国民党周旋。在进步人士与国民党文斗之时,共产党也表现极大关注。王若飞在政务之余,搜集了大量论战和词及文章,于1945年12月寄回延安。毛泽东看完这些词、文后,又转给王若飞舅父黄齐生,他在附信中笑称国民党攻讦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黄老先生素有古文学养,亦和词两首,尖锐反驳反动文人,其一为:

沁园春
黄齐生

是有天缘,握别红岩,意气飘飘。
忆郭舍联欢,君嗟负负;
衡门痛饮,我慨滔滔。
民主如船,民权如水,水涨奚愁船不高?
分明甚,彼褒颦妲笑,只解妖娆。

何曾宋子真娇,偏作势装腔掼扭腰。
看羊胃羊头,满坑满谷;
密探密捕,横扰横骚。
天道好还,物极必反,朽木凭他怎样雕。
安排定,看居邠亶父,走马来朝。

  围绕《沁园春·雪》展开“和词”论战的消息很快传到华东战区,当时陈毅在华东解放区指挥军事,得知重庆词战后,于1946年初连写三首和词来斥责国民党及其文人走狗,其一为:

沁园春
陈毅

毛柳新词,投向吟坛,革命狂飙。
看御用文人,谤言喋喋;
权门食客,谚语滔滔。
燕处危幕,鸿飞寥廓,方寸岑楼怎比高?
叹尔辈,真根深奴性,玷辱风骚。

自来媚骨虚娇,为五斗米纷纷折腰。
尽阿谀独夫,颂扬暴政;
流长蜚短,作怪兴妖。
革面洗心,迷途知返,大众仍将好意招。
不如是,看所天倾覆,殉葬崇朝。

  蒋介石不甘失败,继续组织人马写诗填词,企图压过毛词。当时国民党中宣部曾暗中通知各地各级党组织,要求会咏诗作词的国民党党员,每人写一首或数首《沁园春》,并告之:中央将在写得好的词作中选择几首意境、气势和文笔超过毛泽东的,以国民党主要领导人的名义发表,将毛词比下去!但是凑了一叠词稿,陈布雷捧着请蒋介石过目时,蒋介石看了都不以为然,说:“你们的词,带有一股从棺材里发出来的腐臭味,怎么能和毛泽东比!”倒是国民政府财政部副署长崔敬伯的和词比较客观反映了当时百姓心态:

沁园春
崔敬伯

一夕风横,八年抗战,万里萍飘。
恨敌蹄到处,惟馀榛莽;
衣冠重睹,仍是滔滔。
米共珠疏,薪同桂贵,欲与蟾宫试比高。
抬眼望,盼山河收复,忍见妖娆!

名城依旧多娇,引多少接收竞折腰。
惜蒿里鹑衣,无情点缀;
泥犁沟壑,未解兵骚。
天予良时,稍纵即逝,苦恨颓梁不可雕。
沧桑改,念今朝如此,还看明朝。

  《双十协定》虽然签订,但是国共双方却是说一套、做一套,和平协议不过是一纸空文,双方都不遵守,国共两军间的军事冲突依然不断。11月,美国撤回了比较亲蒋的总统特使兼驻华大使赫尔特,换上前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为美国总统特使兼驻华大使,表示美国有公平调解国共合作的诚意。马歇尔来华了解到中国的现实情况后,说:“中国人的哲理与欧美人完全不同。欧美人怎样说,他就怎样去做;中国人则说法是说法,做法是做法,这就教人难于揣度了。”1946年夏,全面内战爆发。毛泽东分析了双方力量对比,提出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和打败敌人的政治方针与军事原则,在粉碎蒋介石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后立即转入战略反攻。1948年9月-1949年1月,指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接着,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发动渡江战役,又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大西北,推翻国民党政府。1949年4月,南京解放,毛泽东赋诗一首,抒发改朝换代的霸气: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及其内外政策。9月,主持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当选为主席。10月1日,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选举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任职到1959年。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大桥,1955年9月动工,至1957年10月完工。1956年6月,酷爱游泳的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归来后写下《水调歌头·游泳》,歌颂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1957年,发动反右派斗争。1958年,又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遇天灾人祸,连续三年严重倒退。从1960年冬到1965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初步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国民经济逐渐恢复。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又写词一首: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可是这时好景已近末路,1966年,毛泽东错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林彪、康生和“四人帮”先后兴风作浪,大陆经济文化教育备受摧残,谚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陆文化教育其兴于百年之后乎?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去世。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16年考入成都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吴玉章在成都宣传赴法勤工俭学之事,陈毅遂报名赴法。1921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中法政府联合押送回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3年春,在重庆《新蜀报》任文艺副刊主笔,秋,到北京中法大学读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学生运动。同年八月,派往四川万县,推动川军响应北伐,11月,调往重庆,参与刘伯承等人领导的武装暴动。1926年初毕业后,参加领导了“三·一八”运动,刘和珍等人遇难。1927年春,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该校中共委员会书记。7月中旬,军校改编为第二方面军教导团,8月2日由武昌顺江东下,至江西九江被张发奎缴械。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发动南昌起义,陈毅在江西抚州赶上南昌起义部队,任七十三团的党代表。起义部队南下广东,主力在潮汕地区遭到失败,余部由朱德和陈毅率领,向粤赣湘边界撤退。1928年1月,朱德、陈毅与湘南中共地方党组织配合,发动湘南暴动,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陈毅任师党代表。4月,与朱德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和毛泽东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井冈山斗争时期,陈毅先后任第十二师师长、红四军军委书记,协助朱毛建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1月,随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出击赣南、闽西。2月,任第一纵队党代表,与纵队长林彪率部参加大柏地、攻打汀州等战斗。6月,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前委书记,会后赴上海向中共中央全面汇报红四军情况。1932年后,先后组建红六军、红十二军,并历任红六军政委、第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委等职,参加反围剿战斗。

  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战略撤退。陈毅因在8月指挥作战时负重伤,故留守江西苏区,中央苏区分局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任分局委员、苏区政府办事处主任,开始三年艰苦的游击斗争。1936年冬,陈毅和少数游击战士被围困于梅山达二十余天,他考虑难以脱身,写下《梅岭三章》决心献身革命,所幸最终度过难关:

梅岭三章·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已经有三年没有和中共中央联系的陈毅,偶然从一篇报道中看到引用毛泽东在陕北所讲的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他和项英立即响应,于8月8日以中共赣粤边特委和红军游击队的名义,发表了要求一致抗日的《八八宣言》。还在国民党军队封山“围剿”的时候,陈毅就预言,一旦抗战爆发,国军会用军乐队来欢迎我们下山,这曾引起游击队员哄然一笑。但他的预言在进入赣州谈判时兑现了,10月2日,国共两党谈判达成协议,决定将南方八省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正式接到中共中央的联合抗日通知后,陈毅到各游击队中传达中央指示,收编游击队。当他到莲花山找到谭余保的队伍时,被当成叛徒,差一点儿被砍了头。谭余保察明真相后亲手为陈毅松绑,然后用绳子把自己捆起来,要求自关禁闭,以赎错怪陈毅之罪。被捆了五天且几乎丧命的陈毅不仅未责怪谭余保,还制止他的赎罪行为,并表扬他革命警惕性高、立场坚定。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成立,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陈毅就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3月,率新四军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挺进苏南,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任江南指挥部指挥。南京沦陷后,日军迅速西进,6月11日,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下达命令,要新四军“派兵一部,挺进于南京、镇江间破坏铁路,以阻击京沪之敌,务于3日内完成任务,否则严厉处分”。陈毅所部粟裕率领的江南新四军先遣支队于15日,破击句容下蜀的铁路四十余米,京沪(南京到上海)铁路交通被迫中断数小时。下蜀与韦岗相距不远,粟裕决定立即奔赴韦岗,打一场伏击战。17日上午,韦岗伏击战斗打响,激战半小时,我军击毙日军军官二名、士兵十三名,缴获长短枪十余支,击毁汽车四辆,而我军只阵亡一人、负伤数人。战后,粟裕作诗一首:“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新四军军部盛赞“先遣队的确起了先锋作用,奠定了我们在江南发展和胜利基础”,并“在全军表扬,号召全军学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向新四军军部发嘉奖电:“叶军长:所属粟部,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陈毅欣闻新四军深入苏南敌后首战告捷,在宿营地又看到几百名乡亲兴冲冲前来围观战利品,当即口占七绝《韦岗初战》,抒发心中的喜悦之情:

韦岗初战
陈毅

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
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1940年,派叶飞、陶勇等部渡江北进,开辟苏北根据地,任苏北指挥部指挥。盘踞苏北的江苏省政府主席、第二十四集团军司令韩德勤依仗优势兵力,妄想一口吃掉苏北的新四军。10月,陈毅指挥黄桥战役,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术,全歼韩德勤部,随即北上在盐城同八路军南下部队会师。11月,代理华中总指挥部总指挥,与政委刘少奇统一指挥华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爆发,叶挺被捕,项英被警卫打死,新四军军部覆灭。蒋介石乘机取消新四军番号,而中共中央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

  抗战胜利后,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统率华中、山东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抗击五十余万国民党军队对华东解放区的进攻。1947年1月,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同副司令员粟裕、副政委谭震林等指挥部队取得宿北、鲁南、莱芜等战役胜利。5月,指挥孟良崮战役,歼灭美械装备的国军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粉碎了国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秋,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同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一部出击外线,挺进豫皖苏。1948年5月,兼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 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1948年11月至次年4月,作为总前委成员之一,参与指挥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解放华东广大地区。1949年5月,兼任上海市长。

  中共建国后,陈毅一面指挥部队解放海岛、剿灭土匪,一面领导上海人民恢复经济生产。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并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1956年,当选为中共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8年2月起,兼任外交部部长。1959年起,任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60年正是共和国内忧外患之际,在国内,农业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加上中共大跃进及公社化政策失误,国民经济面临极其困难局面。国际上,又遭受美帝苏修的联合围攻,苏联背信弃义中断援助、又猛踹一脚逼债。这年冬天,陈毅借物咏怀,写了《冬夜杂咏》组诗,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昂扬斗志,组诗后来发表于《诗刊》1962年第一期上,其一《青松》如下:

冬夜杂咏其一《青松》·一九六〇年冬夜大雪,长夜不寐。起坐写小诗若干段,寄兴无端,几乎零乱。迄今事满一年,不复诠次。送登诗刊,以博读者一粲。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一日仲弘记。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然而后来这首诗竟成谶语。1966年1月,陈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在不久后的“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到林彪、“四人帮”等迫害。1972年1月,在北京去世。

  叶剑英(1897-1986),原名宜伟,字沧白,广东梅县人。1916年,随父赴南洋谋生,因受歧视于翌年回国,并考入云南讲武堂,改名剑英。学校所聘剑术教官是一个日本中尉,他经常欺负中国教员和学生,甚至违反只能用竹剑劈刺的规则,扬言谁敢与他比试就要用真刀。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叶剑英决心打败这个骄矜的日本人,他和一个朝鲜人金至顺天天提前起床,两个对劈练习,苦练了半年。一天,叶剑英向日本教官挑战,那个日本人大感意外,上场便大吼狂劈,岂料被叶剑英一一挡过。几个回合过后,日本人便乱了阵脚,叶剑英一招过去,他一屁股坐在地上,连呼:“不要太重!不要太重!”只好按“武士道”规则鞠躬认输并交出佩刀。毕业后追随孙中山,1920年春,前往福建漳州,投入孙中山领导的“援闽”粤军,并加入中国国民党。1921年冬,在广西桂林担任军官教导团教官。1922年4月,任海军陆战队营长;在陈炯明叛变期间,率部护卫孙中山。1923年,参加讨伐陈炯明,任第二军第八旅参谋长。1924年,参加黄埔军校筹备工作,后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1925年4月,任粤军第二师新编团团长,次年1月,升任第二十师副师长。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叶剑英调任第一军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11月攻克南昌后,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代理师长。

  1927年4月,通电反蒋,随即奔赴武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11日,与张太雷、叶挺等发动广州起义,任红军副总指挥。起义失败后,赴苏联入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原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秋回上海,翌年春进入赣南根据地,在朱毛领导下负责参谋部,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军委会首任参谋部长。1932年10月,他与刘伯承对调,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1933年2月,兼任红十九军军长,5月,任红军总参谋长兼第一方面军参谋长。1934年2月,任红军副总参谋长。长征途中,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9月,在榜罗镇看到报纸上有关陕甘苏区的消息,遂向中央建议北上陕北。因向中共中央报告张国焘分裂中共党的企图,后来受到毛泽东赞扬。到达陕北后,叶剑英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1936年8月,奉命作为中共中央常驻代表密赴西安,负责开展对东北军、西北军和整个西北地区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参谋长,并协同周恩来在国民党统治区做统战工作。由于他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同周恩来、董必武并称为“中共外交三骑士”。1940年,叶剑英在重庆见到方志敏的狱中文稿,感慨之余,赋七绝一首《读方志敏同志狱中手书有感》:

读方志敏同志狱中手书有感
叶剑英

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
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

  方志敏(1899-1935),江西弋阳人,红军时期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领导人。1935年1月,他率抗日先遣队北上作战,最后兵败怀玉山,被两个国军士兵俘虏。两个士兵看出他是个大官,以为能在他身上捞出些油水,可是搜来搜去,只搜出两个铜板和一支钢笔。士兵拿出手榴弹恐吓方志敏,让他把金银财物交出来。方志敏轻蔑地说:“我身上是没有钱的,你们想找我发财,那是找错了人。”2月,被押到南昌,他虽身陷囹圄,却始终不屈,蒋介石曾亲飞南昌劝降,不果。他在囚室中写下《清贫》、《可爱的中国》,热情歌颂祖国、宣扬救国道理:“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的艰苦的奋斗!把各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最后驻赣公署军法处密报蒋介石:“方志敏冥顽不化,见佛灭佛。劝导者昂然而进,颓然而归,更有为之倾倒者。狱卒争相为之奔走。”反动派把他装进铁甲车上在南昌大街上游行示众,还在豫章公园举行“庆祝生擒方志敏大会”。没想到方志敏却乘机向群众宣讲革命道理,弄得他们手忙脚乱,只好又把他塞到车里不敢再让露面。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赣江下沙窝牺牲。

  1941年2月,叶剑英回延安任中央军委参谋长,主管总参谋部工作,11月兼任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军事学院副院长。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随后再赴国民党统治区,任美、国、共合组的军事三人小组的中共代表。1947年,率军调部最后一批人返回延安,随后去晋西北任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负责保障转战陕北的中央机关。1948年5月,任华北中央局委员、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1949年1月北平解放后,任中共首任北平市长。同年秋,他又任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率干部南下,10月广州解放后,任广州市长兼广东军区司令员,12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4月,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53年1月,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次年6月,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1月,任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1958年3月,任军事科学院第一任院长兼政委。他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四届全国政协主席,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共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1966年5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75年1月,任国防部部长。“文革”后期,老帅中只有他在位主持军队工作。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去世后,“四人帮”准备发动政变,叶剑英与华国锋等人酝酿反击,中央办公厅通知于10月6日晚在怀仁堂召开政治局常委会,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依次落入罗网,随后警卫又到江青住处逮捕她,从而粉碎“四人帮”,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内乱。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开幕。叶剑英为大会题《攻关》诗,勉励科学工作者恢复并发展被文革中断的科研工作:

攻关
叶剑英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
科学有险阻,苦战难过关。

  同年12月26日,主持召开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告台湾同胞书》于次年1月1日正式发表。1979年10月,为民族英雄岳飞墓(包括岳庙)题写匾额“心昭天日”。1981年9月,发表谈话,阐明台湾和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83年6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85年9月,经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同意不再担任中央委员,同年辞去党、国家和军队领导职务。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去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3 23:41 , Processed in 1.18036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