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3|回复: 2

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剽窃中国作协会员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10 18: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忍无可忍——中国作协副主席剽窃中国作协会员作品案

段平

事情还得从五年前的1999年末说起。

  99年年末,曾经在我所创作的电视剧《嗨,我的交警哥儿们》中担任场记的原云艺学生倪燕打电话与我联系,称昆明电视台有意将我的长篇纪实文学《急公好义》——著名实业家浦在廷先生纪实(云南民族出版社98年5月出版),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因此前的98年末,我与北广文学系主任曾庆瑞教授等人共同创作的电视剧《版纳的故事》,其结果是大上其当,所以我十分谨慎,当即提出怎么改都可以,但有一条,必须事先签订协议,买断版权也行,由我本人改编亦可,但必须事前签订协议。倪燕称,你先上昆明一趟,段老师,我们李主任(李玉森,倪介绍其为昆明电视台文艺部主任)想见你一面,你可以向李主任当面提出你的条件。见面地点在昆明农展馆的高原影视公司,当时我就有点奇怪,不是说昆明电视台吗?怎么又变成了高原影视公司了?李玉森的解释是,昆明电视台正在建盖新址,他们是租人家的房子办公,昆明电视台文艺部和高原影视公司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谈话是在农展馆后面钱局街的一家茶馆进行的,李玉森称,一切条件都可以商量,这也是一般的行规。同时李还拿出一本策划书,书中将我列为“策划人”之一。请我先把电视剧《急公好义》的改编提纲写出来,提纲出来之后再行商定签约事宜。

   大约在2000年的1月底、2月初(具体时间因事过境迁,记不太准了),我把写好的提纲送农展馆亲手交给了李玉森。此后的一年里,我多次与李树森和倪燕联系,催问提纲和签约之事,李、倪在电话中以经费和提纲审察为由加以搪塞,绝口不提签约一事。2001年5月,曲靖市委宣传部通知我到宣传部参与讨论电视剧《商贾将军》剧本。会上,我随意翻了翻本子就发现,这部署名编剧叶辛的剧本,百分之八十的内容是从我所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急公好义》一书中摘抄下来的。当时我就向宣传部和在场的市文联领导作了汇报。当天我又在电话中向李玉森提出交涉,并请其就《商贾将军》一事作出解释。李在电话中环顾左右而言他,称电话里说不清,请我到昆面谈。到昆后,李一再向我解释,他的本意是想促使《商》剧尽快投拍,利用名人效益,所以请了叶辛。我说,你看过本子吗?本子百分之八十都是抄袭《急公好义》的内容,难道名人就可以随意抄袭别人的作品?李称,剧组已将你列为策划人之人,现在你就可以领取一万元的稿酬。我说,现在已经不是稿酬不稿酬的问题了,我只有两点要求:一、《商》剧故事、情节、细节、人物,甚至人物对话,绝大部份取材于《急公好义》,因此,应署名根据段平长篇纪实文学《急公好义》改编;二、既然你已邀请名人改编,请尽快签署买断改编权协议,并按行规一次性付清买断改编权费用。否则,我们只好对簿公堂了。对此,李玉森不置可否。

   为寻求一个起码的公道,我当即将上述情况,向省作协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会作了汇报。委员会负责同志告诉我,若情况属实,可以向法院提起上诉,但要等《商》剧开机,侵权成为事实,方可提起上诉。

   李玉森大约到了这时才认真看了一下本子,可能也发觉叶辛先生抄得实在是太露骨太过火了。于是,又邀请了一位叫黄放的人,对本子作了改头换面的重大修改,并在《曲靖日报》上连载。2003年底,曲靖市委宣传部及市文联负责同志告诉我,《商》剧要开机了,维权的事你得抓紧。我再次与李玉森联系,李在电话中称,你看一下第二稿,看一下我们再商量解决。言下之意,第二稿你不能再说我抄袭了吧?但不知何故,《商》剧时至今天却一直迟迟没有开机。遵照省作协权益保障委员会的吩咐,我也只好暂时按兵不动。

   应该指出的是,一直到了这时,我始终给叶辛先生留足了面子。一方面,叶辛先生是堂堂的中国作协副主席兼上海市作协主席,一旦暴光其抄袭属下会员的作品,岂不滑了天下之大稽?(叶先生不要人格、国格,作为中国人我起码还得维护一下国格吧?毕竟,叶先生是中国作协的副主席呀。他丢的不仅是他自己的脸,连中国作家和中国人的脸面都丢尽了)另一方面,我还心存一份良好的愿望,或许在改编和买断版权方面,叶辛先生并不知情,是李玉森有意隐瞒了内情。毕竟,叶辛先生还是中国作协的副主席,对《版权法》应该不会陌生吧?

   可惜,回报我善良愿望的竟是兜头一瓢冷水。

   今年9月,有朋友告诉我,叶辛出了一本叫《商贾将军》的书,是群众出版社出的,不但书里的内容和你的《急公好义》一样,连封面设计都差不多。我连忙赶到书店买来一看,我的天,堂堂中国作协副主席居然视《版权法》于不顾,冒天下之大不讳了。所谓《商贾将军》就是电视剧本《商贾将军》的一稿,看来叶辛先生的胆量比李玉森大多了,到底是中国作协的副主席。李玉森还担心抄袭得太露骨太过火,找人又改了一稿,而叶辛先生干脆连这点遮羞布都不要了。

   是可忍而孰不可忍,士可杀而不可辱。虽然与中国作协副主席相比,我只是一个最底层的会员,一个小人物。然而不幸的是,本人曾经是一名军人,一名经受过战火洗礼的军人,我当然不会忘记《军歌》是这样教诲我们的——从不畏惧,决不屈服——

   时至今日,我不得不站出来说话了。

   当然,我用的是事实说话。

   请看,叶辛先生《商贾将军》抄袭《急公好义》内容之比照:

  

  

   段平著《急公好义》 | 叶辛著《商贾将军》

   |

  1、第一章2页正数13行: | 1、第一章12页倒数2行:

   “怎么搞的,不是还有半个月| “赵婆婆不是说,还有半个多月吗?”

   吗?” |

  2、第2页倒数14、11行: | 2、第13页正数3行:

  “小东西怕是赶着想来吃粽粑 | “这小东西怕是等不及,赶着来

  了。” | 吃粽粑了。”

  “小东西怕是闻见粽粑香了。” |

  3、2页倒数6行: | 3、第13页正数10行:

  “还不快去烧水,说话马上就生 | “快去吩咐厨房烧火呀。”

  了。” |

  4、第2页倒数3行: | 4、第13页倒数7行:

  孙婆婆:“、、、、、端午得子,莫非| 赵婆婆:“端午得子,浦家莫非是

  是文曲星转世?” | 文曲星转世?”

  5、第3页正数3行: | 5、第14页正数4、7、11、16行:

  “想当年祖上南征,战功显赫, | “、、、、、、南征滇黔而来到宣威,历

  字至乌撒卫镇使,历代列宗非文 | 代列宗,非文官即武将、、、、、、”

  官即武将,到自己因朝廷腐败, | “祖上是战功显赫,可到了我承继

  外族入侵,国土沦丧,眼看功名 | 香火这一代,只因朝廷腐败,外族入

  难举,家道中落,莫非真是预示 | 侵、、、、、、”

  着某种转机?” | “、、、、、、如此国土沦丧,功名难举,

   | 家道中落、、、、、、”

   | “但愿这娃儿的出生,真给浦家带来

   | “转机。”

  6、第3页正数8行: | 6、第15页正数2行:

  、、、、、、且方面大耳虎头虎脑。 | 、、、、、、方面大耳、虎头虎脑的浦钟

   | 杰。

  7、第二章7页倒数5行: | 7、第21页倒数4行:

  、、、、、、五尺宽的青石板路、、、、、| 、、、、、、在那条通往贵州威宁的青石

  那位做布匹生意的四川人就是从 | 板道上,遇到了一个被毒蛇咬伤的布

  这条路进入云南的。 | 匹商人(此处,叶辛先生将商人所患

   | 泥鳅痧聪明地移花接木到还面还要提

   | 的一位马锅头身上)。

  8、第8页倒数11、5、3行 | 8、第22页正数3行:

   | “、、、、、、这个远道来自四川的布匹

  、、、、、、当下叫人从马背上解下五| 商人,为了报答我祖父的救命之恩,

  匹上好的细布、、、、、、送给孙大夫| 送了祖父十匹布,让他带回去卖。并

  、、、、、、五匹细布没舍得做衣服,| 且说好,以后只要从四川驮布来,一

  而是让孙老婆婆给卖了、、、、、、四| 定以公平的低廉的价格,给赵家的布

  川人、、、、、、发现孙家日子过得窘| 庄送布。我们赵家,这才慢慢做起了

  迫,就给孙大夫出主意,说:“你| 布匹生意,开起了布庄。”(叶辛先生

  家宅子临街,不如把它改做布店 | 大约抄昏了头了,先给布庄送布,然

  算了。货源由我提供、、、、、、” | 后再开布庄。)

  9、第三章第11页正数5行: | 9、第16页倒数10、7行:

  孙恒洗朝东厢房看了一眼,问: | “我儿子呢?”赵康民直截了当地问。

  “我家那小子还在吗?” | 浦文川边随赵康民走向私塾边说:

  浦文川一笑:“今天倒没胡扯你又| “今天他倒是没胡扯什么你生病了之

  病了。” | 类。“

  10、第二章第4页正数1行: | 10、第17页正数8行:

  “男人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 | “、、、、、、古人说,男人欲遂平生志,

  前读。” | 六经勤向窗前读。”

  11、第三章第12页倒数5行: | 11、第21页倒数13行:

  “、、、、、、你家发财的秘密我已经| “、、、、、、一两五银子进一匹布,二

  搞清了,1两5钱银子一匹布买进| 两银子卖出,赚的是那五钱的利。”

  来。以2两一匹卖出去,这中间5|

  钱银子的差价就是你家的找头。”|

  12、第14页倒数第7行: | 12、第24页倒数5行:

  堂兄:“不,我来扯点细布,尝尝| “、、、、、、也到赵家扯几尺细布。”

  穿细布褂子的味道。” | 堂哥、、、、、、:“让家里人都尝尝穿细

   | 的滋味、、、、、、”

  13、第13页倒数5行: | 13、第27页倒数12行:

  锡矿当地滇南人称之为“荒”,采| “在个旧,锡矿叫荒,干活就叫背

  矿称为背“荒”。 | 荒。”

  14、第13页倒数4页: | 14、第27页倒数9行:

  、、、、、、它不是块状的,而是近似| “、、、、、、锡矿和泥沙混在一起,都

  于泥砂混合物,且大多蕴藏于岩 | 在岩石的夹缝和石头的间隙中、、、、、、”

  石夹缝或石块间隙中、、、、、、 |

  15、第14页正数2行: | 15、第27页倒数8行:

  、、、、、、工人是不兴发工资的,靠| “、、、、、、往外背,背出多少就算多

  你每天背出的荒的数量来计发报 | 少钱。”

  酬。 |

  16、第15页正数12行: | 16、第28页正数7行:

  堂兄笑了:“背荒,你一个读书人| “、、、、、、背荒是玩命的苦活路,你

  家也想去背荒?开什么玩笑。” | 俩个有钱人家的读书娃娃,也要去凑

   | 这份热闹、、、、、、”

  17、第15页正数8行: | 17、第28页倒数2行:

  堂兄板着手指:“今天是初五,初| 堂哥屈指细细地算了一下说:“初六、

  六、初七、初八,初十吧。” | 七、初八、、、、、、初十那天一早、、、、

   | 、、”

  18、第15页倒数11行: | 18、第28页倒数6行:

  “、、、、、、不行不行,绝对不行。| “、、、、、、这可是你们要去的,和我

  大爹知道了,还不打死我。” | 无关。要不,大爹晓得了,非把我打

   | 死不可。”

  19、第16页正数1行: | 19、第29页正数13行:

  浦钟杰:“现在的问题是要赶紧搞| 浦钟杰、、、、、、:“出远门,总要多带

  一笔盘缠、、、、、、” | 点钱嘛、、、、、、”

  20、第16页倒数12行: | 20、第30页正数8行:

  一连几天,布店里不断丢钱。开 | 、、、、、、黑影进了店堂。一只手拉开

  初两天数量不大,老爷子没在意 | 了放钱的抽屉,伸进去,抓了一把铜

  孙必扬高兴了,以为老爷子没有 | 板、、、、、、赵东汉的厢房,他把偷来

  发现,胆子越来越大,从几枚, | 的铜板,一个一个放进了竹筒筒里。

  十几枚,到几十枚成把地抓。终 |

  有一天被老爷子当场“拿获” 了|

  、、、、、、 |

  21、第16页倒数8行: | 21、第32页正数2、5、6、11行:

  一开始,孙必扬死活不肯交待偷 | 、、、、、、“爹,我真的只拿了一回。你

  了干什么。挨了十几下篾尺后, | 就饶了我吧。”

  打不住了,只好胡乱“招供”,嘴| 、、、、、、“爹,爹,痛死我了,痛死我

  馋了,偷钱买糖吃、、、、、、 | 我了、、、、、、”

   | “晓得痛就说实话、、、、、、”

   | “买糖吃。”

  22、第16页倒数3行: | 22、第34页倒数14行:

  到了初九的夜里,浦钟杰就开始 | “他从昨天起就喊肚子痛、、、、、、”

  施放烟幕了,口口声声肚子痛, |

  不断地跑茅坑。 |

  23、第17页正数3行: | 23、第34页正数3行:

  、、、、、、母亲宁氏就急了:“怎么 | 宁氏头也不抬地说:“是在屋头吧。

  肚子疼了一夜,还到处乱跑?” | 一大早,他不是就叫肚子痛吗。”

  24、第17页正数7行: | 24、第34页正数9行:

  母亲宁事息人地:“是不是到孙家| 宁氏笑盈盈,“他和赵家熟悉,一定

  找药吃去啦?” | 是自己跑去找赵家要药吃了。”

  25、第17页倒数13行: | 25、第35页正数7行:

  这话引起了浦文川的警惕:“买糖| “买糖吃,会要那么多钱?”浦文川

  吃,不至于拿那么多钱嘛。” | 起了疑。

  26、第17页倒数14行: | 26、第35页正数8行:

  孙恒洗:“我也怀疑这里面有什么| “是啊,我也怀疑这中间有名堂,可

  名堂,但小东西打死也不肯说, | 这小子挨了打也不说,一口咬定是喜

  一口咬定买糖吃了。” | 欢吃麻衣馓子。”

  27、第17页倒数6、5、4行: | 27、第35页倒数6、1行,36页2行:

  “肯定是到个旧去了!”浦文川一| “到个旧去了,说是去背荒赚钱。”

  巴掌拍在桌上。 | 赵民康、、、、、、“文川,今天一早走

   浦文川马上雇人骑马往南追去。| 的,还走不远。赶紧雇快马追啊。”

   事情果然如浦钟杰预想的那样,| 、、、、、、两个大汉、、、、、、来到浦钟

   骑手追上他们时,他们已到了离| 杰跟前:“浦钟杰,快跟我们回家!”

  城30里的鸡街。 |

  28、第18页正数1行: | 28、第38页正数4、6行:

   同样他没有想到的是,父亲这次| 、、、、、、浦钟杰,跪在祖宗的牌位前

  没有揍他,而是将他带进堂屋, | 、、、、、、

  在供有列祖列宗姓名和历任官职 | 出人意料的,盛怒的浦文川没有揍儿

  的灵位前,喝令他跪下,而后便 | 子、、、、、、“你给我跪下、、、、、、”说完

  拂袖而去—— | 拂袖而去。

  29、第5页正数1行: | 29、第38页倒数2行:

   “、、、、、、半部《论语》治天下 | 浦文川、、、、、、:“人不读书,何以完

  。不读书何以‘修身齐家治国平 | 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志?你说?”

  下’,孩子。” |

  30、第5页倒数10行: | 30、第39页正数1行:

   儿子借机向父亲提出一个问题:| 、、、、、、钟杰反问出一个问题:“士而

  “爹,‘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 |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这话怎么解释?”

  矣’。此话作何解释?” |

  31、第5页倒数7行: | 31、第39页正数3行:

   文川先生不假思索地说:“就是 | 浦文川的眼睛睁开了,“这就是说,

  说,任你学富五车、满腹经论的 | 任你学富五车、满腹经论的人,如果

  人,如果学而不能致用,也还不 | 学而不能致用,也还不能称之为有学

  能称为有学问的人,只不过徒有 | 问的人,只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

  其名罢了。” |

  32、第5页倒数4行: | 32、第39页正数6行:

   儿子点头,接着又问:“那孔子 | 浦钟杰连连点头又问:“那么孔夫子

  所说‘苟有用我者,期月已可也 | 说的: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呢?” | 三年有成。是什么意思?”

  33、第6页正数3行: | 33、第39页正数9、12行:

  儿子将书放在灶台上,说:“孔、| “、、、、、、孔夫子和孟子,可谓学问

  孟二人可谓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了 | 大了吧,他们的才华充分施展了么?”

  了吧?但他们一生得到施展才华 | “、、、、、、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有时

  的机会了吗?慢说施展抱负,为 | 连饭也吃不上。读书有个什么用?”

  国效力了。孔老人家有时连饭都 |

  吃不上!读书真那么有用?” |

  34、第6页正数6行: | 34、第39页倒数15行:

  父亲竟一时语塞,好一会才说: | “那是当时还没有科举。”

  “那是因为当时还没有科举!” |

  35、第6页正数11行: | 35、第39页倒数12行:

   儿子:“再说爹你吧,论学识, | “、、、、、、你老人家的学问,在宣威

  整个宣威恐怕没有一个人在你之 | 不数第一也可以数二、三了吧。那又

  上。那又怎么样呢?不依然为每 | 怎么样了呢?还不是成天为柴盐油米

  天的柴盐油米华发早生吗?” | 愁得头发也白了?”

  36、第6页正数14至19行: | 36、第39页倒数10至40页正数2行:

   父亲叹息:“那是因为生不逢时 | “、、、、、、这都是因为生不逢时,国

  国难当头嘛——” | 难当头。”

   儿子:“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 | 浦钟杰、、、、、、:“说啥子书中自有千

  自有黄金屋。看来读书还是为了 | 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说来说去的

  衣食,为了钱财。为什么不能走 | 意思,读书还不是为了衣食、为了钱

  点捷径呢?比方说,从南门趸一 | 财。”

  担菜,拿到集市上卖,起码也能 | “爹,南门外买进两担蜜香梨,转手

  找他几文。” | 再卖给人家,我都赚进了几百文了。”

   “胡说”父亲沉下脸来。 | “岂有此礼!”

   但儿子并没有就此罢休:“看看 | “你再看看人家赵汉东家,世代行医,

  人家孙老伯家,再看看我们家, | 治病救人,多少年发不了家,一开布

  孙家世代行医救人、、、、、、当行医| 庄,却发了财。这不是明摆着的事么

  难以养家糊口时,孙家及时转向 | ?”

  经商、、、、、、” | “你给我住口!”浦文川一声厉喝。

   父亲大怒:“给我住口!” |

  37、第20页正数11页: | 37、第40页正数2行:

   这次父亲没有揍他,而是郑重其| 浦文川、、、、、、打断了儿子的话:

  事地问:“你到底想不想读书?”| “、、、、、、我只问你一句话,这书,

   浦钟杰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告诉父| 你读还是不读?”

  亲:“不读了。” | “不读。”浦钟杰回答得干脆利落。

  38、第20页正数16、17行: | 38、第40页倒数14、16行:

   他告诉儿子:“你想做生意就做 | 浦文川、、、、、、一挥手:“你想做生意

  吧。但家里的情况——” |,那就去做吧。只是,家中、、、、、、”

   “我不要家里的一分钱。”儿子 | 浦钟杰、、、、、、一摆手:“我不要家中

  打断了他的话。 | 一文钱!”

  39、第8页正数4行: | 39、第50页正数2行:

   孙老大夫上前扒开四川人紧闭的| 赵康民、、、、、、先摸着病人手腕的脉搏

  眼皮,心里不由一惊:“泥鳅痧!| 、、、、、、继而轻轻地扒开病人两只眼睛

  快、快把他翻过来!” | 的眼皮、、、、、、指着病人道:“快,快

   | 把他翻过身来。”

  40、第8页正数6行: | 40、第50页正数11、15行:

   孙老大夫、、、、、、骑上去左右开 | 赵康民、、、、、、骑在他身上,双手左

  弓掐住背上的皮肤一阵猛揪,眨 | 右开弓,掐住莫老桥背上的皮肤,一

  眼功夫,四川人背上冒出无数个 | 阵接一阵有节奏的猛揪。

  核桃大小的紫红大包。 | 、、、、、、一忽儿功夫,莫老桥的背上

   | 冒出了无数核桃大小的紫红大包。

  41、第8页正数12行: | 41、第50页倒数4行:

   一位走南闯北耳闻过“泥鳅痧”| 马帮里有人高声道:“马锅头,不是

  的马锅头过来告诉四川人:“掌柜| 这位老人家妙手回春,赶来给你治病,

  的,不是这位老人家你就没命了, | 你就没命了。泥鳅痧,一翻过肩膀,

  泥鳅痧翻过肩膀华佗再世也没治 | 就是华佗再世,也没救了!你还不快

  了。” | 谢谢人家。”

  42、第26页正数2至15行: | 42、第56页正数13行至57页倒数

   浦钟杰一眼就发现了这匹大黑 | 10行、58页正数1行:

  骡子。但那时的大黑骡子枪毛倒 | 、、、、、、边上一头瘦得一把骨头的骡

  立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了。 | 子吸引了他的目光、、、、、、:“这头骡子

   孙必扬碰碰他的肩头:“看上 | 咋个瘦成了这副样子?”

  啦?” | 浦钟杰、、、、、、:“你讲得花好桃好,

   浦钟杰摇摇头:“是倒是一匹 | 可惜现在它这副样子,别人见了,准

  好骡子。可惜现在这模样,煮骡 | 会说我憨,怎么花钱买回一头煮骡肉

  肉汤锅还差不多。” | 汤锅的瘦骡。”

   孙、、、、、、:“不见得吧?” | “这是人家不懂。”赵:“这匹骡子

   浦、、、、、、:“你这话是什么意 | 没啥子大病。”

  思?” | “瘦是它吃下去的料,都被肚皮里头

   孙:“意思就是我有办法。” | 的蛔虫吃去了!”

   浦:“你有办法?你有什么办 | “是啊,看这模样,它的肚皮里起

  法?” | 码有半瓦盆蛔虫。”

   孙:“我的办法就是,你只需 | “哪咋个办?”

  出一半的价钱,就能买下一匹心 | “我是干啥子的,”赵:“不消多,三

  爱的骡子——别忘了我家世代行 | 副药给它灌下去,包它药到病除。要

  医,这匹骡子没什么大病,它的 | 不了多少日子,准保你这是一头人见

  问题出在肚子上,我估计它那肚 | 人眼红的好骡子。”

  里起码有半瓦盆蛔虫。” |

   浦:“你真有办法?” |

   孙:“实话对你说吧,我这点 |

  医术医人恐怕还不行,但医牲口 |

  还是有余的——三副药下去,包 |

  你药到病除。” |

  43、第26页倒数6行: | 43、第59页正数12行:

   赶了一年多乡街,生意场上的| 、、、、、、浦:“赶了这么长时间的乡街,

  许多道道都被浦钟杰摸清了。做 | 我算明白了,做生意要赚钱,最紧要

  生意,除了吃得下苦,进货时精 | 的是减少中间环节。中间环节越少,

  打细算、、、、、、最重要的是尽量减| 赚头越大

  少中间环节,中间环节越少,赚 |

  头越大。|

  44、第26页倒数2页: | 44、第58页倒数14页:

   当时云南有三个比较大的物资| 浦不假思索地回答:“旱码头。”

  集散地(云南人称旱码头),一个| “你是说沾益?”

  滇西腾冲,一个在滇南宝秀,再 | “是罗,那是云南的三大旱码头

  一个就是滇东北的沾益。沾益离 | 之一。东西多哩。”

  宣威最近、、、、、、赶马,也就是两| “赶马走一趟,也就是两天半到三天,

  天半的路程,赶紧些,两天就到 | 天色好,路好走,赶紧些,两天也到

  了。 | 了。”

  45、第27页正数7行: | 45、第59页正数1行:

   、、、、、、全县每年腌制的火腿 | “、、、、、、少说也要腌制几十万只火

  在百万只以上。每只用盐以5两 | 腿,一只用盐巴五两,你算一下要用

  计,需盐50万斤。 | 去多少盐巴?”

  46、第27页正数4行: | 46、第59页倒数13行:

   以盐巴为例,宣威进货每斤若需| “宣威黑井盐卖100枚铜板。”

  100枚铜板,沾益则只需85枚。| “沾益只要80枚。”

  47、第27页正数10行: | 47、第59页正数8行:

   、、、、、、腌制火腿的盐巴十分|讲| 浦钟杰、、、、、、说:“四川、贵州进的

  究,必须是产于滇中楚雄的黑井 | 盐巴,便宜是便宜,但腌出的火腿颜

  盐,贵川两省的盐虽价廉,但腌 | 色难看,惟独产于楚雄的黑井盐,腌

  制的火腿颜色不佳。 | 出的火腿才又中看又好吃。

  48、第27页正数13行: | 48、第59页倒数5行至64页正数8

   、、、、、、浦决定、、、、、、专事到沾| 行:

  益进黑井盐。于是,犯下了平生 | (此处也许是出于叶辛先生的“聪

  第一次大错。 | 明”,但更多的可能是电视剧本的需

   头一两次下来,确实获利甚丰。| 要,叶先生用了三千字的篇幅,将

  第三次,他被盐务缉私队拿住了,| 段文中的叙述性描写加于展开。)

  课以的罚金足以让他倾家荡产。 |

  后经人说和,私下给了盐务税官 |

  20两银子,才算了结。 |

  49、第27页倒数14行: | 49、第64页倒数11行:

   盐巴在中国历来都是由官家管 | “官盐官盐,盐巴在我们中国,历朝

  制的,因此才有“官盐”之说 | 历代都是由官家管制的、、、、、、”

  50、第27页倒数6行: | 50、第64页倒数2行:

   、、、、、、这个盐不是他浦钟杰 | “、、、、、、这盐巴,不是你这种小本

  贩得起的,人家贩盐一次十几匹 | 买卖贩得起的。人家给盐务官进一次

  骡子,上了盐务官的贡,还有很 | 贡,就大干一番,贩一次盐巴最少也

  大的赚头。他区区两匹骡子,连 | 得几十上百匹骡子,你只有两匹骡马,

  上贡都不够。 | 犯得着吗?赚那点钱,连进贡都不够。”

  51、第28页正数4、15行: | 51、第67页正数9行至68页1行:

   自开始赶乡街起,浦钟杰几乎 | 宁氏叹了口气:“天天扒一口饭就离

  承担了家里的所有开支。父亲浦 | 家,早出晚归的。这个钱,我儿挣得

  文川心里十分不安,毕竟钟杰还 | 不容易啊。”

  是一个孩子,尤其见他每日早出 | 浦文川、、、、、、“你还留着点本钱吗?”

  晚归,十分劳累,多次劝他卖掉 | “留着一点。”

  骡子,利用自家临街的房子开一 | “那好,我看你就收心吧。”、、、、、、

  个铺店算了。 | “咋个了?”

   起初浦钟杰含含糊糊,不置可 | 浦文川、、、、、、:“就用你留下的这点

  否,问紧了,才告诉父亲,好男 | 本钱,像赵家一样,开一家小铺子,

  儿志在四方,他不会开什么铺店 | 过几天太平日子吧。我们家,临街有

  的。他下步的打算是组织马帮, | 现成的房子。”

  下宝秀、下缅甸,那才是真正的 | “不,”钟杰、、、、、、:“俗话说,好汉

  大生意。 | 子志在四方,我是不会开啥子铺子的

   当时的云南,马帮是陆上最重 | 、、、、、、”

  要的运输工具。入省出滇及日常 | “、、、、、、等他回来,我就参加他的

  生活用品90%以上的运输全部由 | 马帮,下宝秀,去缅甸,”、、、、、、“做

  马帮担负。 | 真正的大生意。”

   、、、、、、因此,利润是十分丰厚 | “、、、、、、你只想到利大,你有没有

   的。但与此同时,风险也十分惊| 想过,马帮生涯,风险和危机也同样

  人,丛林、瘴气、野兽、土匪, | 惊人。密密的丛林,骇人的瘴气,凶

  简直可以说危机四伏。 | 猛的野兽,还有神出鬼没、残无人道

   | 的土匪、、、、、、”

  52、第28页倒数8行: | 52、第68页正数5、9行:

  、、、、、、儿子转眼就十七、八了,| 、、、、、、望着个头比他们还高的儿子,

  个头比自己还高,下巴已生出毛 | “、、、、、、看你,十八、九了,下巴

  茸茸的胡子、、、、、、 | 上都长出毛茸茸有胡须了。“

  53、第28页倒数4行: | 53、第68页至73页:

   、、、、、、与妻子宁氏合计,尽 | (出于与第48抄袭处相同的原因,

  快让儿子结婚成家。 | 叶先生用了约4千字的篇幅,把浦钟

   浦钟杰没有反对,反正是父母 | 杰的婚姻大书特书了一番。)

  之命,结就结吧。 |

   但大大出乎浦文川意料的是, |

  儿子非但没有收心,反而在与妻 |

  子雷氏拜堂后不几天,就不辞而 |

  别了。 |

  54、第31页正数14行至23行: | 54、第80页倒数9行:

  、、、、、、大老杨、、、、、、问:“小伙| 、、、、、、莫老桥、、、、、、:“这头骡子是

  子,这头黑叫骡是你的?” | 你的?”

  、、、、、、浦钟杰、、、、、、:“是的, | “是的。”

  是我的。” | “是头好骡子。跟你说心里话,我

  、、、、、、大老杨、、、、、、:“这匹骡 | 出二十两银子买下它。”

  子,我出20两银子,卖不卖?”| “我不卖。”

   浦钟杰、、、、、、:“不卖。” | “那出三十两。”

   大老杨、、、、、、:“30两!不能再 | “我也不卖。”

  多了。” | “那你想干啥子?”

   浦钟杰还是摇头。 | “来找你,我不是想卖骡子,我就

   大老杨奇怪了:“那你想干什 | 是要入伙。”

  么?” |

   浦钟杰、、、、、、:“我不卖骡子,|

  我要入伙。” |

  55、第31页倒数4行: | 55、第81页正数8、17行:

  、、、、、、大老杨、、、、、、:“好吧, | “好,话说尽了,你还是要入伙。

  我收你入伙,我的头骡过元江时 | 我就收下你。”莫老桥、、、、、:“跟你

  被水冲走了,这匹黑叫骡是做头 | 说实话吧。我的头骡在过元江的时候

  骡的料。你这两匹骡子算两个单 | 被水冲走了、、、、、、”

  元,加上你,按三个单元分红, | “、、、、、、这两匹骡马,给你算上两

  干不干?” | 份,加上你,就算三份、、、、、、给你按

   | 份分红,成不成?”

  56、第32页正数9行: | 56、第83页正数1行:

   浦、、、、、、:“你们走哪一条路?| 浦、、、、、:“我们咋个走?走南还是走

  走南还是走西?” | 西?”

   杨、、、、、、:“你以为我们是憨 | 青、、、、、:“亏你问得出,现在还有哪

  包?现在哪个还会走西?” | 个憨包往西走啊!”

  57、第32页倒数10行: | 57、第81页倒数5行:

   浦、、、、、、:“浦钟杰,字在廷。”| “我名叫浦钟杰,字在廷。”

   杨、、、、、、:“什么名啊字啊,又 | “啥子名啊字啊,文拖拖的不好记,

  不是在官场上的人。就叫浦在廷 | 又不是在官场上混。我看你就叫浦在

  吧。这个叫起来顺口。” | 廷吧。叫起来也顺口。”

  58、第32页倒数7行: | 58、第84页正数2、12行:

   、、、、、“头骡要走在前边,货不| 青、、、、、、:“、、、、、、它是头骡,是领

  能装太高。太高会挡住后面的路 | 路的,要走在前头,货装高了,会挡

  、、、、、、” | 后面的路、、、、、、”

   大老杨先是在黑叫骡的头上系 | 莫摸出一红一白两面镶边的狗牙旗,

  上红布条,又从衣兜里摸出一面 | 一左一右插在鞍驮上、、、、、、最后,

  小圆镜,拴在骡子的额头上。边 | 他还摸出一面亮晃晃的小圆镜,拴在

  拴边解释:“照妖镜。有了它,鬼| 头骡的额头上。

  就不敢拢身了。” | 莫、、、、、、:“又叫照妖镜,见了它,

   大老杨又变戏法似地拿出两面 | 鬼就不敢近身了、、、、、、”

  红布白边的小旗,一左一右,插 |

  鞍驮上。 |

  59、第33页倒数11行: | 59、第87页正数6行

  浦:“老杨为什么不住马栈啦?”| 浦:“、、、、、、为什么不住马栈?”

   “住马栈当然舒服,我也想住 | “都住马栈,天天开钱,用光了,

  马栈。问题是天天住栈,老婆孩 | 老婆娃娃吃什么?”

  吃什么?” |

  60、第33页倒数3行: | 60、第87页正数9行:

   、、、、、、干巴、、、、、、用火烤, | 、、、、、、拿起干巴肉,走到一边、、、、

  烤熟用刀背拍绒,吃起来别有一 | 、、拍打着。

  番滋味、、、、、、青菜萝卜也不是买| “拍绒了好吃”、、、、、、“香得很。”

  的,而是顺手从路旁无人看管的 | 浦:“这么嫩的菜,你从哪里弄来的?”

  地里拔来的。 | “临时借一借的、、、、、、”


  北京的朋友打电话让我尽快把叶辛剽窃案在网站上予以公开,因时间关系,“比照”只进行到《急》书第六章33页;《商》书第五章87页。即便如此,叶公抄袭之处已达60余处之多,五千多字。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浦在廷先生的同代人已全部过世,其直系亲属仅余长女黛英(2003年去世)、小女儿卓琳,96年我到京也只采访到黛英,在昆采访到浦江之母。但黛英也好,浦江母亲也好,对浦在廷三十年代之前的情况知之甚少。换句话说,《急公好义》百分之九十的内容纯属本人虚构(但这种虚构得到了浦家后人的首肯,97年我曾专程到京,送初稿给黛英同志审察;99年浦在廷的孙子浦江曾与出版社联系,要求再版《急公好义》)。没想到叶辛先生也跟着我人云亦云了。当然,这样的虚构是在占有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的。1990年,为撰写反映解放云南的《最后的“官子”——滇南战役纪实》,我不但查遍了可以找到的云南19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叶的所有文献资料,而且通过战友关系在成都军区档案馆,调阅过《第二野战军暨西南军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史》、《第四兵团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史》。请问叶辛先生,你有幸看过这些文献吗?我的祖父和外祖父均为滇南墨江有名的马锅头,我本人曾在思茅、版纳地区前后生活了十六年,其中一年半在傣族寨子插队劳动。79年至81年在中越边境服役三年,多次参战、负伤,火线入党,立二等一次,87年至今又在曲靖地区生活工作了整整十七年。请问叶辛先生,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难道真如你在所谓的《自序》中所说,就凭你在贵州插队几年,又当了几年贵州作协主席,就在世纪之初把本子写出来了?你也太天才了嘛?但自从《孽债》之后,国人似乎再也没见过先生的惊世之作了。江郎才尽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但堂堂中国作协的副主席,有必要打肿脸充胖子,厚颜无耻地抄袭其属下会员的作品支撑门面吗?而在孟向荣先生所作——读《商贾将军》一文中,孟一字不拉地将本人杜撰的中山先生云:“如果中国每一个县都能办好一座工厂,中国富强的日子就不远了。”(见《急》书第十三章96页正数第7行;《商》书第十八章283页倒数第9行)。叶辛先生竟也恬不知耻地“笑纳”了。

  众所周知,中国正在加快法制化进程,就一位作家而言,剽窃不啻于官员之贪污受贿。我坚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成克杰都可以杀头,何况你一个作协副主席。

  既然当年我可以用生命和热血捍卫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今天我同样可以用热血和生命来保卫我作为一名作家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叶辛先生,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中国作协会员 段平
   2004年11月3日
   地址: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北路363号
   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曲靖分校
   邮编:655000
   电话:(0874)3140256(办)
   手机:13987482895
发表于 2004-11-10 19: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这些事情,谁能说清楚?
发表于 2004-11-10 22: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国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6-17 03:10 , Processed in 0.70338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