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录于黄守愚《中国人:猪之传人》一书稿
前提关键词:万物有灵 猪灵 生殖崇拜 万物平等
前置说明:猪灵崇拜起源很早,而早期的野猪很聪明,健壮威猛,并不是今天的“蠢猪”的形象。今天的家猪成为“愚蠢”的代名词,是人类自私自利、过度驯化野猪的结果。人类社会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过度驯化物种,最终必将自遗其咎。如水稻,今天必须依靠杂交,获得野生水稻的优势基因,才能再见良好的性能。
黄守愚论上古史:“周易”即“男男女女性交的猪神庙”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据说是周代的产物,夏商时代有连山、归藏,周代有“周易”。“周易”是什么意思,至今没有人解释得清楚,今天我们要用猪灵生殖崇拜来解释一下,以求教于社会各界人士。
一、“周”是猪灵神庙
“周”是什么意思?《说文》解释道:“周,密也。”这一句,一般学者都认为是“周密细致”的意思。有学者认为“周”字像田,是周民族拥有农耕文明的象征。而事实上,“周”的意思却并不是这样的。
“周”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还得从上古音韵上着手。
“周”字,在上古读“吊”或“都”或“猪”或“帝”。清人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条解释说,“周”字上古声母在“端”母,如“雕”、“凋”、“鲷”、“鵰”等字从“周”,可以读作“吊”或“竹”(竹字上古读都)。
“吊”是什么意思,男性生殖器官。那么,“周”字,也有男性生殖器官的意思。不过,这是后起的意思,不是原始本义。
“周”字读“都”字,是什么意思呢?清人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条解释说,“都”就是“猪”。《礼记·檀弓》上有“氵夸 其宫而而猪焉。”注:“猪,都也。南方谓都为猪。”《书·禹贡》:“大野既猪”,《史记》却写作为“既都”。
猪有什么含义呢?它是上古时代的猪灵生殖崇拜。云南出土有人与野母猪性交的青铜器,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存中发现的猪头龙身玉雕,辽宁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出土的猪头神象,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等,都是新石器时代普遍存在着的猪灵生殖崇拜。猪灵是人类的祖先,是世界的创世主。它凿破鸿蒙、开天辟地,正如《庄子·大宗师》所说的,“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可见,猪灵崇拜远在伏羲的蛇灵崇拜、葫芦灵崇拜之前。
在上古的先民看来,人类是猪灵的子孙后代。 于是,先民把猪当作自己的祖宗,供奉为“神主”。 因此,凡是有猪灵的神主的神庙,就叫“家” 。在甲骨文中,“家”就有庙的正室的意思。 因为人是猪的子孙后代,人是猪族,所以就叫“家族”。在上古,“都”字,是“有先祖的庙的城市”的意思,其实最初指的就是“有猪灵神主的庙”。
猪灵神庙的“官方名称”,还可以叫“閟宫”、“宓宫”、“密宫”,那么它是用来做什么?祭祀,聚会,商议大事,等等,有很多。先民在猪灵神庙里举行男男女女的集体性交的祭祀仪式。这一点,何新先生在《诸神的起源》一书中也这样认为。
“周”或“家”,为什么又是“閟宫”、“宓宫”、“密宫”呢?我们还得必须引用《说文》的解释:“周,密也。”“密”就是“閟宫”、“宓宫”、“密宫”、“都”、“家”。如《山海经·西山经》:“昆仑之丘,是惟帝之下都。”《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帝之下都。”《山海经·中山经》:“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
综上所述,“周”就是“家”,猪灵神庙,那里可以举行男男女女的集体性交的祭祀仪式。
二、“易”是性交中的两猪灵
“易”是什么意思?许多人说是“蜥蜴”,但是他们不知道,“蜥蜴”就叫“猪婆蛇”。在先民看来,“蜥蜴”也是猪灵的一种。
“易”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仍然还是从上古音韵上着手。
“易”字,上古音读“弟”。在《管子·戒》中有“易牙”,而在《大戴礼记·保傅篇》、《论衡·谴告篇》都写作“狄牙”。
在猪灵神庙,不但要举行男男女女的集体性交的祭祀仪式,还要同时举行杀猪吃猪肉的祭祀。“易”就有“杀”的意思,钱大昕先生《说文答问》说:“杀本古文肆字。肆与杀声相转。”而章太炎先生在《小学答问》中说:“古问杀即囗 之古文。 囗 者,修豪兽,读若弟。”(囗,是一个无法打出来的古字,是猪的一种。)
按照生殖崇拜理论, 在猪灵神庙里,先举行男男女女的集体性交的祭祀仪式,并同时举行杀猪吃猪肉的祭祀。“易”就是“杀猪灵”,也指涉性交中的两猪灵,男男女女的集体性交。
后来,周民族还把他们其中一处的的猪灵神庙命名叫做“豳”,“豳”就是性交中的两猪灵。
“周易”两个词语连用,属于双声叠韵,属于上古时代的普遍现象。所以,“周易”的意思就是“男男女女性交的猪神庙”。
三、周文王是猪灵的儿子
相传周文王是《周易》的最终整理者。可是,却没有人知道他是猪灵的儿子。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梦见与巨大的猪人在猪牢里性交,于是生了周文王。今本《竹书纪年》:“季历之妃曰太任,梦长人感己溶于豕牢而生昌,是为文王。”《国语·晋语》:“太任震文王不变,少谀于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病焉。”所以周文王对他们“家族”的文化非常熟悉,最终整理了《周易》。在上古时代,也就周文王的时代,猪灵神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在猪神庙里举行男男女女集体性交的祭祀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是繁殖种族的一种神圣的方式。
总结:“周易”就“男男女女性交的猪灵神庙”,当时的先民在猪灵神庙里面举行集体性交的祭祀。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周民族的至高无上的“神圣”,所以周文王就使用“周易”来命名“《周易》”这部典籍。
黄守愚论上古史:大禹是一只双头猪考(猪八戒的原型)
古史辨派的顾颉刚先生说,大禹是一条大虫,结果遭遇当时全国的学者们的一致反对,受尽嘲笑,比如鲁迅就骂顾颉刚先生是“鸟头教授”。今天,我要考证大禹是一只猪,恐怕又有许多人要骂我,嘲讽我,但是,为了复原上古史的真实面貌,我就不得不以身殉道了。
禹是什么?在汉代的许慎那里,是一条爬在地上的虫,《说文》 禸部说 :“禸 ,獸足蹂地也。象形,九聲。《尔疋》曰:‘狐貍貛貉醜,其足𨆌,其迹厹。’凡厹之屬皆从厹。 ”禸部又说:“禹,蟲也。从厹,象形 。”
从《说文》的解释看来,“禹”是一只有脚爬在地上的“虫”,“九”声。
“九”是什么?部落的首领。
《说文》九部说:“九,陽之變也。象其屈曲究盡之形。凡九之屬皆从九。”在上古,“九”、“鬼”可以通用。《战国策·赵策三》之“鬼侯”,《史记·殷本纪》及《鲁仲连列传》作“九侯”。
在很多的少数民族中,部落首领叫“鬼主”,在历史文献资料中,写作“大鬼主”、“小鬼主”。在《易经》中,有“高宗伐鬼方”一句。 “大鬼主”,也就是“大九主”,也就是“大禹主”。
汉代的砖画伏羲、女娲交尾像,就是“九”。何新先生在《诸神的起源》一书中解释“九”就是“交”或“性交”,就很对。
闻一多先生《伏羲考》说,“交龙”、“螣蛇”、“腾马”、“两头蛇”、“二龙”、“并逢”(或作“并封”、“平逢”、“屏蓬”等),等等,都是“阴阳两性交配”或“性交”的意思。“交”就是“九”,就是“蓬”,而蓬就是双头猪。
笔者在拙著《生殖崇拜与中国青铜时代》中,就把“五”解释为“性交”的意思。“九”、“五”是一个意思。
按照赵国华先生的研究,大禹是蜥蜴。蜥蜴是什么,叫“猪婆蛇”。大禹本是一只双头猪,它成猪变成蜥蜴,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的延衍。
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就是一只大母猪。 “涂”、“猪”(上古读都),在上古,读音基本上一致。在《易经》》“睽”卦上九爻辞说:“睽孤,见豕负途,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豕字,就是猪,上古读作“希”或“弟”或“剃”,与“猪”(上古读都)读音可相转。其中的“鬼”就是猪灵神主,车上装载着猪灵神主,路上就恰好遇到猪爬在地上发情作性交状,这是有利于婚姻的大好事。
屈原就提到大禹像猪一样贪婪于性欲,他的性欲怎么也喂不饱。 《楚辞·天问》:“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胡为嗜不同味,而快朝饱?”所以《淮南子》就说“大禹”有淫湎之意,是一个大色鬼。而古代,只有猪才能享受色鬼这个荣誉称号。
“夏”和“禹”字,在上古都是影母鱼部字,可以读作“鱼”或“猪”。此外有一个证据,《西游记》中,有猪八戒“天蓬元帅”戏嫦娥一事。它的原型就是大禹与他的妻子涂山氏。何新先生在《诸神的起源》里说,涂山氏就是嫦娥,这一点考证得很正确。而“蓬”或“逢”就是象征性交的意义的双头猪,猪八戒在天上做大官,所以叫“天上的双头猪元帅”,象征着性交,性欲。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猪能下水,能陆地和水中过两栖生活,叫“江猪”(和今天的江猪、猪婆龙不是同一种)。这些,在历史文献中有记载,《玉烛宝典》卷四引《孝经援神契》曰:“彘水伏,故无脉。”又曰:“彘为太阴之物。”《文献通考》:“石氏谓之天豕,亦曰封豕。”《史记·货殖列传》:“泽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鱼陂。”所以古代在干旱的时候使用猪来求雨,“老母猪过河”的民间俗语。
据文献资料,还有一种猪能潜水很深,《楚辞》王注引《山海经》:“中极之渊,深三百仞,唯冰夷都焉。冰夷,人面而乘龙。”《说文》:“豶羠 ,豕也。从豕賁聲。”豶羠 ,音与彭夷、冰夷、冯夷同。
闻一多先生说,河神就是双头大猪 “封豨”,〈楚辞·天问》:“帝降夷羿,革孽夏民。射夫河伯,而夷彼雒嫔?冯 利决,封豨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上言河伯,下言封豨,是河伯即封豨。
因此,大禹治水就是江猪治水。在当时的先民看来,因为江猪熟悉江河特性,所以治水容易。
大禹的母亲的名字鲧、儿子名字启,都是江猪的名称。封豨,又名“奎”。《史记正义》:“奎一曰天豕,亦曰封豕,在沟渎。”奎、鬼、夔通。开、鬼上古音同。启古音冏,与鬼亦为一音之转。《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南海处,赤水之南,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辨》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何新先生在〈龙与神话〉一书中说:“综上所述,夔就龙,是鳄鱼。”《山海经·海外西经》:“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其实,夏后开就是乐正夔。
何新先生在〈龙与神话〉一书中说,鳄鱼叫猪婆龙,是猪跟龙攀关系的证据。但是我却相反,认为只龙和猪攀亲戚的证据。先有一种江猪,潜居水中的猪,才有鳄鱼攀上猪这种当时的显贵亲戚,于是就叫“猪婆龙”。
总结:大禹是可能实际存在的一个民族的首领的称号,因为这个民族崇拜猪灵,尤其是江猪灵,江猪灵叫“禹”,于是这个民族就把江猪灵“禹”当作自己民族首领的称号。而这江猪灵作为崇拜象征物的时候,变成了双头猪,象征性交,生命绵绵不绝,隐喻这个民族将永久存在于这个世界。
中国人:猪之传人——猪灵崇拜考证
远古时代,猪凿破鸿蒙、开天辟地,生命创造以是绵绵不绝。《庄子·大宗师》:“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王先谦注:“豨韦,即豕韦,盖古帝王也。”成疏:“豨韦氏,文字以前远古帝王号。······提挈二仪。又作契字者,契,合也,言能混同万物,符合二仪者也。”自随案,此处的成疏“提挈二仪”、“符合二仪”之说未达。挈(契)兼有符合与划分、剖判之义。《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入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毕沅补注:“旧校云:‘契’一作‘刻’。”《尔雅·释诂下》:“契,绝也。”邢疏:“定公九年《左传》曰:‘尽借邑人之车,契其轴。’杜注云:‘契,刻也’。”《释名》:“契,刻也。”《诗·大雅·绵》:“爰契我龟。”孔疏:“契,开。”《荀子·强国》:“剖刑而莫邪已。”注:“剖,开也。”《广雅·释诂》:“剖,分也。”《左传·襄公二四年》:“与女剖分而食之。”注云:“中分为剖。” 《广雅·释诂》:“剖,半也。” 《广韵》:“剖,破也。”《文选·海赋》李善注:“剖,犹破也。”契又作 ,《说文》:“ ,刻也。”是故契兼合与判义。豨即是猪,豨韦氏即豕韦氏。《方言》曰:“猪,北燕朝鲜谓之豭。关东西或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豨。其子或谓之豚,或谓之 。淮扬之间谓之猪子。”《庄子·知北游》:“正获之问之于监市履豨也,每下愈况。”郭象注:“豨,大豕也。”成疏:“豨,猪也。”郝懿行《尔雅义疏》曰:“猪彘声转,豕、豨、彘俱声近。”作为猪神兼创世主的豨韦氏,在整个创世过程中的年代上远比伏羲、黄帝等后世较熟悉的祖神或始祖更古老。《庄子·外物》:“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且以豨韦氏之流观今之世,夫孰能不波,······ 。”成疏:“豨韦,三皇已前帝号也。”三皇五帝众说歧出。《白虎通义·号》:“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也。······五帝者,何谓也?《礼》曰:‘黄帝、颛顼、帝 、帝尧、帝舜,五帝也。’”豨韦氏在三皇五帝之先,开天辟地之功泽及于今。最晚近之地下发掘多有猪形器物。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存中发现之猪头龙身玉雕,辽宁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出土之猪头神象,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之陶猪等,皆彰显了新石器时代普遍存在着的猪神崇拜。
笔者以为对猪神的崇拜乃是对猪进行生殖崇拜。远古时代,作为原始宗教的生殖崇拜是一种遍及全世界的现象。猪作为生殖崇拜之对象在于猪之肥硕、丰腴、贪食、多产,禀具超常的生殖力。猪贪食无厌,即是超常生殖力与淫欲之指征。“食”在先秦时代乃是男女交媾之庾语。《礼记·天问》:“闵妃匹合,厥身是继,胡维嗜不同味,而快朝饱?”《诗·周南·汝坟》:“未见君子, 如调饥。”《笺》:“‘调’、朝也。······如朝饥之思食。”以“朝饥”喻未见之“ ”,正如以“快朝饱”喻“匹合”。以饮食喻男女,以甘喻匹,犹如小说中常云“秀色可餐”,“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皆是此意也。《汉书·外戚传》注载应劭说曰:“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诗·陈风·株林》:“乘我乘驹,朝食于株。”根据原始类比喻象思维,猪之贪食无厌及其禀具超常生殖力是为猪对交媾之无厌的指征。是故猪乃是象征超常生殖力淫欲、交媾。《太平广记》卷二一六《张璟藏》條引《朝野僉载》:“准相书:猪视者淫。”俗说由来旧矣。钱钟书发明而曰:“是故《西游记》中猪八戒,‘食肠’如壑,‘色胆如天’(第一九回八戒自称‘色胆如天叫似雷’)。乃古来两说之综合,一身而二任者。······吾国文字之有‘甚’,兼‘甘’与‘匹’,亦犹吾国旧小说角色之猪八戒,兼封豕与艾豭,以一当两也。”[1]其实不然,钱说未达乎“食色”之因果矣。
猪由“贪食无厌”而肥腹多子禀具超常生殖力。初民还以为猪之牝牡交媾可以诱致田地受孕、诞育禾稼,是田地丰殖之缘由。初民甚至以为人的男女交媾也可诱使田地丰产。中国的古籍《诗经》中也保存了不少男女在田地野合以诱使丰产的诗歌。据宋玉的《高唐赋》的记载,古人谓男女交媾为“云雨”。猪之“贪食无厌”也即便“云雨”无厌。是故猪与雨水相关联。
初民对猪进行生殖崇拜,在于猪之“贪食无厌”而胖腹多子,繁殖力极强。初民尤其是女性,渴望对猪的崇拜能起到将其超常生殖能力转移给自身,或者能加强自身的生殖能力。[2]是故猪亦与女子相关联。今民间犹有称女子为“猪婆子”之谑。
所谓臼,乃是中部凹下之盆形石制或木制器具也。臼是为女性生殖器之象征,因而亦指征女性。笔者在《释“中”》一文中对“臼”已有论述。《说文》:“妻,女中空也。”徐锴系传有 文从臼人中女,臼者,母之兄弟曰舅,妻之兄弟曰舅,皆为臼统关系,其义由臼引申。《说文》女部:“娄,空也。从毋从中女。······臼声。”娄之从臼,中空者,为女子性欲冲动,渴求解决之景象也。章太炎《小学答问》:“娄为女求男,牝求牡也。”《北堂书钞》卷八五引《东观汉记》:“魏霸妻死,长兄更为取妻,霸笑曰:‘何用空养佗家老妪为?’即自入拜其妻,手奉案前,霸跪曰:‘夫人视老夫复何中空而远失计义。’即拜而出。”所谓中空者,娄也。《公羊传》:“夫人不娄不可使入。”后世遂有祭娄猪以求子者,即膢祭也。据《左传·定公一四年》载,卫夫人南子与宋朝淫乱,“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杜注:“娄猪,求子猪。”而艾豭者,老公猪(脚猪)也。娄猪、艾豭皆禀具有至上生殖力。《韩非子·五蠹》曰:“山居而谷汲者,膢臘而相以水。”膢臘即是娄祭也。《说文》曰:“膢,楚俗以二月祭饮食也。”段注引《风俗通》曰:“楚俗常以十二月祭饮食也。”《太平御览》引《说文》曰:“作十二月。” 是故膢臘即本是一祭,臘或作腊(蜡)。《礼记·郊特牲》:“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尚书大传》:“所言八卦之位四时索祭。”索即腊(蜡)、膢,乃是求子与娄猪神而祭之也。据《周礼》载,祭膢臘时,则龠豳(豳即与娄猪相关联,下文即证)。《春官·龠章》:“国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盖豳颂乃是“娄歌”也。
猪之肥硕、贪食无厌,曰封豨、封豕。《艺文类聚》卷九四郭璞《封豕赞》:“有物贪婪,号为封豕,荐食无厌。”《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上国。”杜注:“荐,数也。言吴贪害如蛇豕。”《左传·昭公二八年》:“有氏生女,湛黒\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乐正夔取之,生伯封。实有豕心,贪婪无厌,忿类无期,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夔以是不祀。”忿读朋,朋类即交媾之庾语也。生殖力是一切力量的终极依据,“贪婪无厌忿类无期”,故杀戮征伐力亦极其强大,封古音邦,邦、冯、彭皆为一音之转,并皆可训大。《初学记》卷二九曰:“封国殷商,号曰豕氏。”案,彭、朋通,故封亦有牝牡交媾之义。《淮南子·本经训》:“禽封豨于桑林。”高注:“封豨,大豕。楚人谓豕为豨也。”《说文》豕部:“豕,彘也。······读与豨同。”又豨字云:“豨,豕走豨豨也。”《玉篇》:“豕,走悦也。”悦者,男女相悦也。牝猪性欲冲动求牡时,猖狂出走,口中发出豨豨之声。或被人所系不能出走者,盘旋不已,口中亦发出豨豨之声,此所谓之猪豨窠。《周易·姤》:“姤:女壮,勿用取女。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踯躅。”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古羸娄同音,羸豕即娄猪(发情的母猪)。”缠绕被系的娄猪不静而发豨豨之声,以足击地。若娶得如此女子,就得要对其行为加以严格限制约束,故曰“系于金柅”而“贞吉”。反之,恣其所为,则“有攸往”,“见凶。”“桑林”、《诗·鄘风·桑中》之“桑中”、“上宫”皆乃求子于娄猪神既而进行男女交媾之祭所,并非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桑中、上宫,幽会之所也。”[1]《墨子·明鬼》:“燕之有驰祖,当齐之社稷,宋之桑林,楚之云梦。此男女所属而观也。”属者,男女交媾也。“驰祖”、“社稷”、“云梦”、“桑林”之地皆为男女交媾求子于膢神之地。《淮南子·本经训》:“禽封豨于桑林。”封豨乃是大娄猪,桑林之娄神也。
豳为周之发祥地。豳字从豳,许慎《说文》未得其解。笔者以为豳者,乃是生殖神旁所立之二娄猪神也。《说文》:“豳,······从山从 。” 为二娄猪。《说文》:“ , 属。从二 。······《虞书》曰:‘ 类于上帝。’”类,祭名。《说文》:“ ,修豪兽。一曰:河内名豕也。······凡 之属皆从 。读若弟。” 今《书·尧典》作肆。肆亦是祭名。盖远古之时有肆杀娄猪而将其公分于初民以求丰产的“尸分竟地”之原始农业祭典。《论语·宪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刘宝楠注:“陈其尸曰肆者。”《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注:“肆谓死刑暴尸也。”《广雅·释诂》:“肆,杀也。”《大戴礼记·夏小正》:“狸子肇肆,其或曰肆杀也。”钱大 《说文答问》:“杀不成字,当从古文 。 本古文肆字。《尚书》肆类于上帝,古文作 ,从二 ,与 通。” 、夷通。夷即二尸。《说文》:“仁,亲,从人二······或从尸。”段注:“按古文夷亦如此。”《礼记·中庸》:“仁者,人也。”注:“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庄子·大宗师》:“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成疏:“人,偶也;为人,犹为偶。”古文仁与夷同为一字。《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虚,非仁羿莫能上罔之岩。”《楚辞·天问》:“帝降夷羿,革孽夏民。”古文仁字从二尸。《周礼·天官·凌人》:“大丧共夷槃冰。”郑注:“夷之言,尸也。”《礼记·郊特牲》:“尸,神象也。”《说文》段注:“祭祀之尸,本象神而陈之,而祭者因主之,二义实相因二生。”《尔雅·释诂》:“尸,主也。”主即祖宗神主,古者以活人代主而作尸。豳者, 也,尸立于生殖宗神旁之二豕也。豳、彭通,豳亦有大义,亦有牝牡交媾之义,其禀具至上殖力。豳为周民族之发祥地,与猪相关联。相传周之西伯文王之降生有猪祥。今本《竹书纪年》:“季历之妃曰太任,梦长人感己溶于豕牢而生昌,是为文王。”《国语·晋语》:“太任震文王不变,少谀于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病焉。”周之豳是其民族滥觞之地,本求子于二娄猪之祭地也,后遂以此名之。《诗·豳风》是为膢祭时之“风”。风者,即是男女交媾。蜡(膢、臘)祭而作“豳风”,发乎自然也,则《周礼》之所言不欺也。
据说封豕(封豨)性贪婪,居于水泽之中。《史记·天官书》:“奎为封豕,为沟渎。”《正义》:“奎一曰天豕,亦曰封豕,在沟渎。”《焦氏易林》:“封豕为沟渎,灌馈国邑。”又曰:“封豕沟渎,水潦空谷。客止舍宿,泥涂至腹。”《玉烛宝典》卷四引《孝经援神契》曰:“彘水伏,故无脉。”又曰:“彘为太阴之物。”《文献通考》:“石氏谓之天豕,亦曰封豕。”《史记·货殖列传》:“泽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鱼陂。”民间犹有“老母猪过河”或“乌猪过溪”之谚,谓云气连缀渡河者,即天雨之兆。《诗经》载有猪入淤水之象而大雨滂沱之诗。《小雅·渐渐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毛传》:“将久雨,则豕涉水波。”据《史记》记载,孔子殁后,其弟子们宗貌似孔子的有子为主,一夜,有月离于毕之象,有子泥其诗而不知变,遂下断语而有失矣,终为众人所放逐。《周易·睽》:“上九: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昏媾,往,遇雨则吉。”《述异记》:“夜半天汉中有黑气相连,俗谓之黑猪渡河,雨候也。”《太平御览》一零引黄子发《相雨书》:“四方北斗中无云,惟河中有云,三枚相连,如浴猪豨,三日大雨。”与《诗》之传说相吻合,是其证验。笔者以为封豨本指涉交媾,是故亦指涉“云雨”、“淫雨”。相传“桑林”乃是商汤祈雨之地。《尸子·君治》:“汤之救旱也,乘素车白马,著布衣,婴白茅,以身为牲,祷于桑林之野。”《吕氏春秋·顺民》、《墨子·兼爱下》、《文先·思玄赋》李注、《太平御览》卷八二引《帝王世纪》均有载。笔者谓“桑林”本求子于膢神而男女交媾(“云雨”)之祭所,是故亦即祈雨之所。《淮南子·本经训》:“禽封豨于桑林。”《淮南子·修务训》:“汤旱,以身祷于桑山之林。”高注:“桑山之林能为云雨,故祷之。”《吕氏春秋·慎大》:“武王胜殷,立成汤之后于宋,以奉桑林。”高注:“桑山之林,汤所祷也,故所奉也。”是故居桑林的封豨亦为司雨之神。
蓱翳或屏翳是文献记载中的较早的雨师之名。《楚辞·天问》:“蓱号起雨,何以兴之?”王逸注:“蓱,蓱翳,雨师名也。”《山海经·海外东经》:“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郭璞注:“雨师谓屏翳也。” 屏翳,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作冯翳,冯翳即河伯冯夷也。冯夷实为封豨之转。《说文》:“ ,豕也。” ,音与彭夷、冰夷、冯夷同。《楚辞》王注引《山海经》:“中极之渊,深三百仞,唯冰夷都焉。冰夷,人面而乘龙。”《楚辞·天问》:“帝降夷羿,革孽夏民。射夫河伯,而夷彼雒嫔?冯 利决,封豨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上言河伯,下言封豨,是河伯即封豨。《楚辞·天问》:“冯翼惟像。”冯翼即冯夷,冯夷乃是封豨之转。封豨(冯翼)之像乃是膢神之尸。
《说文》亥部:“亥,荄也。十月微阳接盛阴。从二。二古文上字也。一文男一人也。······《春秋传》曰:亥有二首。······亥为豕,与豕同。亥而生子,复从一起。”段注:“其下从二人,一人男一人女,像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猪是地支亥的属相,亥居地支第十二位,止于北方,属水,主黑色,属阴。所谓接者,交合也。亥者,牝牡交媾也,云雨也。
猪与龙关相联。封、彭通。彭即龙,徐州古称龙州,又称彭城。封豨即龙豨、彭豨。笔者以为猪文化远早于龙文化,龙文化日枳而猪文化淹没而不闻于后世。龙即是猪(豕)也。龙文化继猪文化之余绪,遂蔚然为大观。人皆曰:龙之传人。然未有人曰:猪之传人。绵绵几千年之中华文化至今还是选择猪作为主要肉食来源,并同禁食猪肉、视猪为恶的其它文化形成鲜明对照。今之人既忘中华文化本滥觞于猪文化,可谓“数典忘祖”也。
黄帝称龙神,其孙韩流却有猪相。《山海经·海内经》:“有朝云之国,有司 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 、渠股、豚趾。”这韩流据说是颛顼之父。他的国名是司 之国。韩流之长首、豕 、鳞身、曲股——正是“ ”。《说文》:“ ,修豪兽。一曰河内名豕也。”《礼·曲礼》:“豕曰刚鬣。”《山海经图赞》:“刚鬣之族号曰豪豨,毛如攒锥,中有激矢。”《尔雅·释兽》:“ ,修豪兽。”郝笺:“ ,说文作 ,云修豪兽也。”高诱注:“ 豕 如笔者,篆文作豪。”《文选》师古注:“豪猪,一名 。”作为龙神的黄帝之孙韩流却是一猪,就绝非是偶然的了。
封豨,又名“奎”。《史记正义》:“奎一曰天豕,亦曰封豕,在沟渎。”奎、鬼、夔通。开、鬼上古音同。启古音冏,与鬼亦为一音之转。《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南海处,赤水之南,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辨》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何新先生曰:“综上所述,夔就龙,是鳄鱼。”[3]《山海经·海外西经》:“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其实,夏后开就是乐正夔。《荀子·成相》:“夔为乐正,鸟兽服。”封豨为“桑林”之膢神,“桑林”为商之膢神祭所,商与猪之关联非同一般商人先祖王亥名亥,亥即二 交媾。相传商汤祈雨于“桑林”,商之遗民之宋亦祭于“桑林”。《墨子·明鬼》:“燕之有驰祖,当齐之社稷,宋之桑林,楚之云梦。此男女所属而观也。”商之实滥觞于猪矣。周民族与猪之关联早以拈出,是故不再烦论。
《汉书·武帝纪》:“今天下大酺五日膢五日。”苏林曰:“ 膢之祭也。”师古曰:“《续汉书》作 刘。”刘膢义通,刘又作柳。辛训刘(柳),是故辛膢义通。商之祖高辛氏即九膢,九膢亦即奎膢。九、高古音亦同。商之祭膢神于桑林,而桑林本封豨所居之地。奎为封豕,是故高辛氏本是封豨。相传龙与猪皆居水中。《管子·水地》:“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左传·昭公九年》:“龙,水物也。”封豨即龙豨,龙即豨,至于龙猪为何是一而不二,笔老以为其二者皆禀具至上生殖力。今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存中发掘出有之猪头龙身玉猪龙。《左传·襄公二四年》:“范宣子曰:‘昔丐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明为范氏。’”《汉书·高帝纪》:“刘累(累、娄、刘通,笔者注)学扰龙事于孔甲,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诗·商颂·长发》:“韦顾既伐。”《笺》:“韦,豕韦,彭姓也。”《汉书·韦贤传》:“肃肃我祖,国自豕韦,黼衣朱绂,四牡龙旗。”卜辞有娄猪,而封豨之桑林,为汤祷雨之地,盖崇拜封豨由来已久矣。商祖高辛氏本是膢神封豨。相传豕韦氏为五伯之一。《白虎通义·号》:“五霸者,何谓也?昆吾氏、大彭氏、豕韦氏、齐桓公、 晋文公也。”又曰:“大彭、豕韦,霸于殷者也。”《国语·郑语》:“大彭、豕韦,为商伯矣。”注:“陆终第三子籛,为彭姓,封于大彭,谓之彭祖,彭城是也。豕韦,彭姓之别封于豕韦者。殷衰,二侯相继为伯。”猪龙相关联,豕韦氏在商为伯,表明商本猪文化之展开也。刘、柳、彭之得姓,以其祖先神之为封豨也。
《庄子·大宗师》:“豨韦氏得之,以契天地。”豨韦氏凿破鸿蒙,开天辟地,中华文化由是绵绵不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家”乃是中华文化之血脉。《说文》:“家,居也,从宀。豭声省。”段注:“豢豕之生子 多,故人居处借用其字,久而忘其字之本义,使引申之义的冒据之。”然段注亦有未达。刘宝楠《论语正义》:“ 者,交覆深屋。庙之象。”《说文》:“宔,宗庙宔 也。从宀 ,主声。”主者,为祭祀而所立之象征先祖之尸(像)或神主。笔者上古时代“家”即“宔”,也即“豕”是“主”也。叶舒宪先生谓许慎《说文》之义当是家的神圣意义淡化以后的说法。[4]其说甚然。家者,中华文化血脉绵延不绝、薪火相传而不息之本也。家即祖庙、神庙也,后人以讹传讹,遂贻笑方家。
是故笔者以为龙文化就是猪文化,龙文化继承了猪文化并发展了猪文化。
参考文献:
[1]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黄勇.水与生殖崇拜——从帝到道的嬗变[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1,(2).
[3]何新.龙:神话与真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4] 叶舒宪.庄子的文化解析[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辛巳秋分前夕初稿
辛已霜降时分修证
跋:此文为吾师黄守愚先生《生殖崇拜与中国青铜时代》(2002年版)一书一小章节。
青枫隐者识于即日
修订说明:
《中国人:猪之传人——猪灵崇拜考证》一文完成于西元2000年的暑假,当时家中藏书不丰,因此无法确证某些观点,所以其中有一些错讹,如对豕韦氏的考证就出现了错误。
中国人是猪的传人,不是龙的传人(中国文化起源于猪文化)
————来源于:世 纪 中 国
第一,我们研究古代历史,必须先去掉一种“现代”的眼光。“先进”看落后的眼光,好比古代中国人热爱华夏文化,什么都是辉煌的成就,在近代以来,中国屡次受到外国的侵略,于是什么中国文化都成了垃圾,外国的月亮总是圆的。
在2002年,我撰写拙著《生殖崇拜与中国青铜时代》的时候就归纳、演绎总结了不少“方法论”的问题。
2005年,我在复印一篇文章的时候,无意之中发现有清华大学葛兆光先生的一篇研究思想史的文章,大概讲的是做思想史研究可以使用“减法”,负的方法。与我的研究的方法论一致。
在古代,有许多认为是正统的观念,在今天看来,我们的现代人认为是淫秽或不以为然。 比如说,在清代的忠君,那是人人必须信仰的正统思想,但在现代人看来,这简直是不可救药。
葛兆光先生说,有不少的少数民族都有火葬的历史,但是汉族的正统观点是入土为安,火葬是“腐朽思想”,是“邪恶”的“落后”文明,因此火葬几乎从古籍中消逝了。可是在现代,火葬又演变为文明的象征了。
在义和团运动中,有民众把女阴当作阻挡炮火的“保护网”,他们是有正统的思想观念的。在今天简直不可想象。
第二,猪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有人说:“野猪身上披着硬毛,长得“青面獠牙”,性格十分凶猛。它跑得很快,发起怒来真是无所顾忌,连兽中之王老虎也要怕它三分。而被驯化的家猪,一改野猪的恶性,在长相、性格上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逐渐形成了发育快、繁殖力强的特点,因此成为经济价值极高的家畜。”这很确实。
考古学家发现,早在近万年前,人类就开始驯化并饲养野猪了。人类为了私己的利益,于是就把野猪驯化为具有愚蠢、懒惰、好吃、肥壮、丰产的多种性能的家猪。
联系到现实,这就是文明驯化过度的表现。正如袁隆平院时的杂交水稻,因为我们以前的水稻驯化过度,产量、性能等等,都严重弱化了。只有杂交野生水稻基因。
野猪被人类过度驯化为家猪,因为人类总算有了一个“愚蠢”的指涉物了!
三,中国文化起源于猪文化。中国人崇拜猪灵,中国人把猪神庙称作为“家”,把自己当作猪的种族,叫“家族”。后来,中国人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叫“家”。中国人的“高楼大厦”,也还是猪居住的地方,“娄”就是求子猪灵,“夏”与“禹”一个意思,双头猪灵。所谓的“吊脚楼”、“广厦”等等,“楼”、与“厦”都是猪居住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