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4|回复: 3

(转贴)欢迎光临(夜郎古国)湖南新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5 22: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晃侗族自治县(下简称新晃)位于湖南西部的西陲,隶属湖南省怀化市。就新晃版图形状而言,如同湖南的一角衣襟伸入贵州。

新晃除了东面与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接壤外,南、西、北三面与贵州铜仁地区的玉屏县、万山特区的高楼坪、黄道司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天柱县、镇远县、三穗县交界。新晃濞水上通贵州镇远、黄乎,下会合沅水达常德入洞庭湖进长江到武汉。

新晃县城座落在氵舞水和龙溪汇合之处,湘黔铁路、上瑞公路(高速公路已快通车)从东至西贯穿境内,与已经开工的芷江飞机场距离60公里、钢仁机场距离不到60公里。龙溪古镇自古以来就是沅江有名的商埠之一,是“湘黔通衢”之地。全县26万人口,19个民族。其中侗族占了76.1%,苗族为7.34%,汉族占16.3%。

新晃侗族自治县是我母亲的故乡。早在前几年,县里想开发旅游文化产业,苦于找不到晶牌作新晃旅游经济的名片。新晃一大群文化人早有一个意识,就是想把老祖宗的名片打出来,但出于种种原因,一直在县里酝酿。今年新的县委书记王行水和县长黄雪鸿到位后,对新晃夜郎古县的历史非常重视。有道是于不嫌母丑,何况夜郎“自大”还是千年的“冤案”和·委屈”呢?借助·夜郎”的名声、强力打出新晃的旅游经济品牌是最好的切入点。所以,当我前个月陪我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林河和郭辉东研究员到新晃考察“人类文明发源地”时.当天下午,王书记和黄县长就召来县里四大家及各部委办的头头们,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请专家讲了新晃的古夜郎的历史与文化,提出了开发古夜郎的新思路。回家后我花了两天时间,把所有有关古夜郎与新晃有关的资料都找来了。不看不知道,看后真是吓一跳,没想到新晃古夜郎县的资料和文物还真不少。如文史资料载有:

《辞海》第351页、《辞源》第656页都有解释“夜郎汉时是我国西南古国名。……古县名。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置,在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五代时废。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复置,宜和二年(公元1120年)又废。”

古夜郎从战国至汉代鼎盛时期到公元1120年的北宋时期,曲曲折折走过了一千多年时间,从鼎盛时期的贵州与四川、云南交界之地迁到西南与中南接壤的湘西新晃,也走过了千年的沧桑。古夜郎在新晃建县、废县又复置,前后又经历了500来年的风雨历程。

清朝的《湖南通志》有“潭州:上古之苗国之地,春秋战国属楚”。“苗,自长沙、沅、辰以南,尽夜郎之境有之。”清道光五年编纂的《晃州厅志·建置沿革》卷有“晃州,古黔中郡地,楚之上游而沅之北门也,在汉属夜郎国”的记载;《晃州厅志·艺文卷》有“清王渔华题竹王庙和梅峰夜郎览古诗……”清代前,晃县为纪念夜郎王的竹王庙早巳成为老县城的一大名胜风景地。唐代长孙无忌著《隋书·地理志》中也有记载:“唐长安四年,以沅州之夜郎、渭溪二县置舞州。开元十三年,以舞武声相近,更名鹤州。二十年,又名业州。大历五年,又更名奖州,或为龙溪郡,属江南道,领县二峨山、渭溪。”

龙景和编注《晃州历代诗选注》摘录的民国28年(公元1939年)湖南省第十区专员来晃视察撰有一副对联:“黔头楚尾夜郎国;白芷丹砂酒店塘。”

我只是摘录了部分有关新晃和古夜郎血缘关系的文史资料,但就以上这些文摘,就足以证明新晃确实是夜郎古国中后期的夜郎国(县),且在境内前前后后、断断续续持续了500余年历史。不能说不是一大发现。



揭开“牂牁江·神秘的面纱



说“牂牁”,人们最快的反映是西汉打夜郎的那条河。它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神奇和神秘。是什么?是怎么与夜郎连在一起的?江到底是哪条江河?江与连接沅江(湘西怀化境内主河流,湘江主支流)的氵舞水(怀化境内主河流,在洪江与沅水会合)到底是什么关系?与新晃侗族自治县又有什么关系呢?问题多多,猜想多多,让后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和猜测。想要揭开神秘的面纱,我还真费了一番时间呢。

南朝宋的范哗写的《后汉书》卷八十六有这么一段话:“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庄豪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栎船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因留王滇池。以且兰有标船牂牁处,乃改其名为牂牁。”

沅水是湖南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贵州黔东南,分南北两源,经湖南新晃入湖南境地,在洪江市托口与渠水会合后才正式称之为沅江流人洞庭。

舞阳河古称氵舞水。源于贵州黔东南,从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湖南境地。经洪江入沅水。为溯其源,我上贵州黄平不下十次。

二干多年前汉朝攻打夜郎的路线就是从怀化境内的沅水转氵舞水再经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古夜郎地)灭夜郎的。氵舞水河就是牂牁江。所以新晃与古夜郎的历史渊源就有故事了。我们在新晃沿河出土的许多文物和现存的许多庙宇遗址中都找到与竹王(夜郎王)有直接关系的诸多历史遗址。有着如此之多历史故事的新晃和牂牁江,哪能不神秘呢!



夜郎“自大’的千年委屈



夜郎国的后人因为一个成语’夜郎自大”抬不起头,夜郎真自大吗?“夜郎自大”的由头,是从西汉汉王派往探辟西南通往印度道路的使者与滇王的一次拜访交谈引起的。

从《史记》、《后汉书》到《汉书》有关夜郎的最原始记载资料看,汉代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博望侯张骞从西域归来,对汉王说,在印度和其他国家,他见到四川的丝绸以及邛竹杖等来自汉朝西南的物资,得知早在他探辟西域之道之前,西南的民间商贸流通就可以从西南到印度了,而且从西南到西域,“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今四川),身毒国(今印度),道便近,有利无害”。汉王想从西南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于是派使者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去西南探辟通往印度的道路。在途径云南时,拜访了当时的滇王。并与滇王和西南几个小国的王侯们会晤。

因当时道路不畅通,交通不便,各地诸侯分踞一地,不知汉朝有多大的面积,所以滇王问汉使者:·汉孰与我大?,’意思是“汉朝与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些?”到夜郎,夜郎王亦然。汉朝的使者回去后,告诉汉王,便“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请“天子注意焉”。

夜郎“自大”,冤就冤在它是“替人受过”和清代作家蒲松龄(《聊斋志异》作者)的一个形容句,带来的数百年蒙羞。

夜郎替滇王受过受得冤屈。当时与汉使者对话询问两国大小的是滇王而不是竹王(夜郎侯),在二千多年前的年代,既没有飞机,又没有火车、汽车,秦始皇当时兴建的五尺道(国道公路),也没有遍及今日中国大地,尤其在中原通往西南以及西南广大地区,水路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再就是马帮山路。所以不论是滇王还是夜郎,不知道自己所辖的领域有多大是很自然的。退一万步说,向客人间问两国的领域谁的大,以便知己知彼,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何况首先问话的是滇王而非夜郎侯。

夜郎还冤在“名人”的“错误理解”而引来了成语“夜郎自大”传于后世。

清代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绛妃》一文中有这么一段“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聊斋志异》数百年来都是老少皆娱、雅俗共赏的鬼怪小说,也是中国的精典名著。“夜郎自大”由此而来,也由此家喻户晓。“夜郎自大”虽然是一个非常形象、深刻、生动的成语,这是文学先祖留给后人的文化财富,但就当事人的夜郎来说,明摆着就显得太冤屈了。我自己也是一个作家,不敢批评文学先祖,但就先祖笔下“夜郎自大”造成的数百年“冤假错案”,我以为该是澄清的时候了。其实如果你亲自到夜郎之地来体验一下,很容易发现夜郎人虽然聪明,不但不骄傲自大,反而过分的谦让。



夜郎古址觅古诗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为诗友王昌龄贬为龙标县尉,所写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王昌龄大李白约3岁,生于公元698年(?),757年安史之乱后被刺使间丘晓所杀。李白和王昌龄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两人出身不同,经历不同,但同在朝廷作过官,先后被朝廷贬发过,又是同一朝代的诗人,与杜甫一道曾是学艺上的知交。李白听到王昌龄要贬到湘西龙标县去的消息之后,写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以寄友情。李白知道湘西龙标(今洪江市黔城)是夜郎之地,是因为他一生中曾多次途经此地。

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唐代以前就是夜郎区域,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划为夜郎县时,李白和王昌龄都还没出生。但云南、四川、贵州等西南人通往中原和江南,水路、陆路都要经过此地。李白祖籍在陇西,5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之后自浮洞庭、历襄汉、上庐山,游踪所至,几近半个中国。来来往往自然要数过晃县之境了。所以李白听到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就知道他去的地方是夜郎之地。

李白还有个灾难的经历,安史之乱两年后不仅使王昌龄无辜丢了性命,也使李白无辜受牵连。李白受李永王夺位牵连,出狱后被判处流放夜郎。李白也没想到当年王昌龄遭贬到夜郎,如今与王昌龄一样,也被贬到夜郎。在清代以前的新晃县八景之一的镇江阁中,还有李白的塑像,传说李白遭贬路过此地宿营时,常在镇江阁上望着氵舞水饮酒作诗泄愤哩。

龙溪只在龙标上,秋月孤山两相向。

谴谪离心是丈夫,鸿恩共待春江涨。

这首《送崔参军往龙溪》的仄韵七绝诗,是唐代七绝诗人王昌龄贬为龙标县尉之后,在龙标(今晃县氵舞水河下游洪江市黔城)送别左迁龙溪(新晃)的崔参军所赠。崔参军何许人也?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参军,唐代府、州参佐之类的官员。而龙溪就是新晃县今县城重镇,与新晃城对河相望,据《新唐书,地理志》上的记载,唐代的龙溪为龙溪郡,隶属奖州(也在新晃),原本濞州。长安四年以沅水之夜郎、渭溪二县置。所以王昌龄在送崔参军时,用了“龙溪只在龙标上”,把龙溪和龙标的隶属关系与地理方位一语道清。也给后人提供了寻古的坐标。

王昌龄在这沅水与濞水交汇的黔城(龙标)当了9年的县尉。留下许多诗篇,这首《送崔参军往龙溪》只是其中一首。但却把自己政治上的失意不失志、友情视生命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把新晃古夜郎的历史沿革作了艺术的记载,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

“夜郎”因司马迁的《史记》名见经传,在司马迁、李白、王昌龄、范晔之后,还有许多文人墨客途经此地,或与友共吟,或遥寄友情,留下千古优美的诗篇和史记。

清朝有位名叫王渔华的文人,游居龙溪,在游觅了晃州的竹王庙后,情不自禁,挥墨写下一首《题竹王庙》:

竹山溪口水茫茫,溪上人家赛竹王。

铜鼓蛮歌争上日,竹林深处拜三郎。

这首诗道出了溪、竹、楼倒影涟波的人间美景,也写了看到此地的山歌伴着古音古韵的铜鼓,热闹非凡,百姓安居乐业。诗人觉得(清代)夜郎古域上的人家,生活过得比夜郎王好。人乡随俗,既然当地百姓如此敬重夜郎王,他也进庙拜拜夜郎王。

同在清代,有位江南人名叫王协和,因为新晃的氵舞水上接贵州氵舞水,下到洪江通沅水进洞庭达长江,到汉阳(武汉),所以去贵州必须从新晃县过境。因此,在去贵州任主考路过晃州时,船到新晃便观民俗,游名胜,看到晃县古色古

香古朴的民俗民风,禁不住题诗一首:

《晃州道中》

楚塞行将尽,江流去转长。

万峰悬马首,一线入羊肠。

土禁丹砂穴,风吹白芷香。

群舸犹数驿,此处竹郎王。

这位主考的船行到湖南的新晃,知道这是古楚的边陲之地,但那一江氵舞水还将载着他继续行至贵州的目的地。因此他对晃州通贵州两岸山峰林立,氵舞水一线天的奇丽风景,赞不绝口。在晃州之时,对晃州的土特产丹砂和白芷大加颂

扬,他知道在这条湃水河上,有无数的驿站,但惟有晃州这个驿站特别,除了好山好水好景致外,这里还是夜郎王的宿地。所以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清代嘉庆二十二年,在晃州直隶厅任训导的澧州石门人士梅峄,在晃州任职期间,也作有多首诗篇。如当时晃州八景,他是每景必吟,每景有诗。其中观竹王庙景时有《夜郎览古》:

何时夜郎起遁水,英声剖出大竹儿。
自侯自王莫敢樱,跨有楚蜀兼罗施。
早闻沅有夜郎县,再改峨山天宝时。
今之晃州如内地,不比昔日徒羁廉。

这位晃州训导在赴任之前就知道晃州古时是夜郎县,以为就如书中说的那样,这里是野蛮苗风的羁廉之地,没想到到了晃州后,看到这里跟内地一样,有埠有街存文化,才知道晃州之地并不野蛮。

清代文人墨客对新晃古夜郎的诗情画意尚且如此,当代的文豪沈从文对新晃也有评说。他在《沅水上游的几个县份》一文中如是说:“……一条河水弯弯曲曲的流去,山水相互环抱,气象格局小而美。读过历史的人必以为是古夜郎国……湖南境内的沅水到此为止。自然景物到此越加美丽。”

渎着历代文人墨客渗着墨香的古诗,那有着二千年历史的夜郎,早已云过天边,只有涛声依旧的晃州,让游子的故土情感俱增。我在参加新晃县委政府为这部书稿召开的审稿座谈会上得知,迄今为止,全世界共有4个国家28个省区的文化人为新晃古夜郎吟诗赋词,撰写文章,抒发对古夜郎的情怀。新晃也许是受到历代诗人影响,这个县的文化人特别爱写诗,且多是古体诗。还有一个诗词协会呢。据说有数百人。近些年他们共出版印刷了10部诗集。



神秘的夜郎,神奇的逸事



夜郎古域神秘在至今仍旧保存的民风民俗与自然景观上。奇景:

(1)、奇山

新晃古夜郎之地的奇怪之事太多。除了这里发掘出湖南第一处5—10万年人类群体活动的旧石器遗址,更正了中国理论界关于沿河水一带没有洞穴的地方没有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根本观点之外,还发掘出罕见的悬棺群。如果说这些都是老祖宗留给后人的遗产不足为奇的话,那么夜郎谷的自然景观却不能说不奇了。

夜郎谷谷长15公里的山峡奇峦中,有尊挺拔的石柱,不用意会,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副古装将军全身塑像。当地百姓说这是竹王(夜郎王)在守望着自己的国土和家园。再是在夜郎谷漂流的岸边还有一尊人称夜郎王头像的石岩。整个石柱就是夜郎王的脸部和高耸的礼帽。越看越像。说不神奇都不信了。

奇水

夜郎谷还有一奇的是,夜郎谷的水不是地表层的河水,而是阴河(地下河)水涌出的三十里漂流水域。在西南各地遍地都在开发漂流旅游业务时,有谁在阴河流出的溪河里漂流过吗?而且在沿途中还有数十个景观的自然风景点哩。

奇遗址

早在战国时,楚顷襄王(公元前298至263年)为了攻占夜郎,曾动用了上万计的财力和人力,想从巴蜀(四川)方向修栈道进夜郎,但修了两年,因工程险恶、民工多是抓来的苦力,逃跑、怠工现象非常严重,没有成功。后遣将庄豪从沅水伐夜郎,军队从沅水转濞水人且兰国,再打夜郎。那时新晃这历史上的夜郎境地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二千年来,几乎每个朝代都在新晃这个湘黔通衢的古夜郎之地上留下了许多战争的痕迹。不论是三国鼎立时期的刘备与孙权之战,还是明末清初李白成、吴三桂与清军的战争,或是近代著名的南北战争、讨袁运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湘西剿匪、大跃进全民炼钢等等,都在这块黄土地上留下了神秘的遗址和传说。在新晃城郊临濞水的一座圆柱形山峦上,有一处古堡垒,在明代时,被派来镇苗的黄姓将军据为自己的屯部,雕刻有“黄公屯”三字为屯堡垒门匾。并不再回去,迁居此地。

如今的黄公屯,满山都是历代兵家兵屯的遗址。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峰气势。

就在黄公屯的河对面湘黔公路的丫字口山头上,还有一座湘西剿匪的遗址哨堡。电影和电视剧《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中那个凶残的土匪头子田大榜,就是黄公屯山那边的人士.真名叫姚大榜,在湘黔两地,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具体的故事我写在即将在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发现湘西古夜郎》书中了。

在新晃的扶罗镇岑庄村,至今还有三座1958年大跃进全民炼钢时的高炉遗物。如今人们把它当作人生和创业的—面镜子,很有启发意义。

龙溪口古镇早在明清以前就是湘黔两省物资贸易的集敞地,还是当年繁华的洪江古商城的洪油原材料产地。当年江浙、上海等地的百货就是从这里分包用船运进贵州境地的。贵州进京和到沿海的上等好木材也是从这里运到洪江,再扎成大排出洞庭的。龙溪口除了有一座李白曾在其中吟诗抒情的镇江阁,还有当年红军长征时,贺龙、任弼时等红二六军团驻扎的地方。红二六军团在这里召开了一个转危为安的会议,军史上称之为“龙溪口会议”,打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大仗,叫“便水战役”。

龙溪口还有许多明清以前就有的文物古迹遗址。

奇树

第一次听说新晃有几棵奇特的神仙树时,还真不相信看过之后,真不知怎么解释才准确。

神仙树

在新晃县城城郊不到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侗寨叫芒蕉坡。寨前有一棵数百年的古楠树,听说1997年5月的一天,光滑笔直的树干上一夜之间出现了阴阳两面各有一个长方形的树洞,更奇怪的是,阳面洞洞里自然出现了一个长着长胡须的神仙头像,老百姓称仙公;树的背阴面树洞的外形活脱脱一个女性外阴形象,里面有一个仙女像。那年8月我正好与几位日本教授一道在新晃考察民俗,我们赶去看热闹时,赶上来自贵州的奶多位佛教信徒在芭蕉坡拜神仙哩。说在这里求神灵得很,心想事成。说得神乎其神。我们朝树上看去,仙公像的确形象,但仙女像看不清晰,隐隐有物。从此这里香火不断。

风水树

这棵奇怪的风水树也在芭蕉坡寨后山路边。也是数百年以上的古树。奇就奇在它是棵“气象树”。这棵树春天很少全树同时发芽长叶,如果树的东边枝上发芽叶茂,那么这年的东边就风调雨顺,西边就会天早;相反,西边枝节发芽叶茂,东旱西顺。只有全树同时发芽叶茂时,四周才会风调雨顺。我这次为写书,再次去芭蕉寨拍神仙树时,热情的老乡硬是叫我去看寨后的风水树。

奇俗

夜郎,古风古俗古地。《后汉书·卷八十六》说到夜郎之地的习俗时这么记载:“地多雨潦,俗好巫鬼禁忌”。在清朝县志上,关于晃州之地巫傩文化的记载更多。《汉书·地理志》也载有“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有专家认为,巫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库,傩文化是巫文化的进步。人们通过巫傩文化,可以迫寻到远古时期的许多人类童年的发展遗迹和遗风。

新晃在楚国境尾,传承着楚国的民风民俗。新晃又是古夜郎之地,夜郎巫文化在汉代以前就十分盛行。人们至今说到巫傩;顿时觉得神秘莫测。新晃流传至今的巫傩文化主要有:

(1)、夜郎傩技

傩技主要有上刀山、过刀桥、踏火海、踩红犁、衔红铁、吐红火等。傩技的原意,一是表现先人在稻作文化中的娱神娱人竞技本领;二是以其高难度的动作,达到为驱邪恶逐魔鬼和为人解厄除难的目的。

所谓傩技,就是在民间祭祀活动中,祭师们把祭祀和高难度技艺作为祭祀前的表演,以增加祭祀的神秘感。新晃既是古夜郎之地,又是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所以傩技很盛行。

在新晃,听老傩技师傅们说,过去傩技中还有很多节目,多达三四十种。如操刀、砍关过度、吃瓷瓶、收干尸、开山红、上尖刀山、藏龙卧虎等。过去师傅们能用手拿起一根接近1咖度高温的红铁棒,把它送进嘴里,用牙咬、用舌卷,尽管嘴里哧哧冒气,但他们能若无其事,这叫“燕子衔泥”,火在傩技师傅们的嘴里,能吐能吞,那一团团火球塞进了师傅的嘴里,满嘴起火,再用力往外吹,立即吐出长长火苗,手上还不清闲,拿着手杖,舞起“太极八卦”,“金龙出洞”和“红云翻滚”等一系列的惊险动作来。

在新晃,我还听到当地的朋友说,他们下乡时,若遇到傩技师傅在场,他如果念了咒语,你煮的饭再怎么搞,也煮不熟。这种特技带有很浓厚的巫文化,我们称之为巫术。这种巫术被外国人称为“东方的神秘”。

(2)、傩戏“咚咚推”

咚咚推是当地侗族为了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模仿鸟的舞姿,进行神人共娱的傩祭戏。像话剧。在整个演出过程中用锣鼓打节拍伴舞,打法为两声鼓音(咚咚)随之一声锣音(推),无限反复。“咚咚推”因此而得名。因为剧中角色自始至终均在跳跃中以言语加动作进行表演,故当地侗家人又称之为“跳戏”。

“咚咚推”的演出一般不与当地神事同时进行,它或为庆丰收、或为祛病消灾、或为祈雨抗旱而举行。每次演出之前,都举行开堂请神仪式。

我们在新晃贡溪乡的天井寨采访时,听到天井寨的人说天井寨龙氏祖先早在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以前,还居住在靖州飞山脚下时,祖先们就会跳(咚咚推)舞。而天井寨的姚氏家族却认为在明成化二十二年('486年)之前,姚氏祖先还在县境的新寨栖居时,就有了“跳戏”。所以,“咚咚推”有“头在靖州尾在天井”,·头在新寨尾在天井”的争议。“咚咚推”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已无法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说明的是,“咚咚推”在远古时期就是这一带民族地区集祭祀、娱乐于一体的群众活动。只是时至今日,大部分地区已经失传,一些地区也只是保存着傩戏祭祀用的木面具(木脑壳),唯天井寨的“咚咚推”流传至今,并保持了它的原始遗风。

“咚咚推”没有专门的演出班子和剧本,自古以来,天井寨的龙姓和姚姓轮流坐庄,主持全寨各种礼仪活动。“咚咚推”家喻户晓,历来是父传子,母传女,口传心授继承下来,成为不同于其它戏剧的一个独特的表演祭祀仪式“咚咚推”的场地很简单,一个小坪,一块空地都可进行。我们在天井寨看傩祭戏时,就是在一户农家的院前观看的。“咚咚推”的行头也很简单。戏(祭)前,摆上一个“八仙桌”(四方平桌)置正上方,傩品有(檑米粑、一块半熟的猪肉及水果)和酒杯。“咚咚推”的戏(祭)具除了百余个面目表情各异的人物(神)面具(又称木脑壳,是用硬质木雕刻出的木头的面具,很沉,非常原始)外,最有古代遗风的是那“稻草衣”。这也是侗族与其他民族傩祭、傩戏中不同的特征。

(3)、夜郎傩堂戏

如果说傩堂戏是整个夜郎地区的傩文化活动,我想不为过。就我在湘、鄂、川、黔、桂、滇六省区长年的采风考察中,除了云南往西北、西南边没有发现傩堂戏之外,云南的东南部和其他五省地区民间都有或曾有过傩堂戏。尤其在这六省区交界之地和湘西,傩堂戏至今活跃在民间。

所谓傩堂戏,就是傩的内容在堂屋里表演的戏。傩堂戏里有角儿、有剧目、有唱词,比起咚咚推来,的确更像“戏”。“咚咚推”说是唱,其实是道白,只有字,没有曲。而傩戏有字有曲有动作,是舞台形式。但是傩堂戏与戏剧不同的是,其内容带着非常浓郁的巫傩文化。再就是傩堂戏主要是在民间还愿时请班子表演。傩堂戏的几位师傅在祖先面前行大礼,进行祭札之后就算开傩堂。

开了傩堂的傩堂戏是不能随便半途取消的。傩堂戏中出场小丑的滑稽,师娘的妩媚、俊俏,儿童的灵敏、机智,夫妻的亲昵恩爱打闹,不时会引起观众的哄场大笑。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各取其乐,就是这个理。做学问的人到乡下看傩堂戏,主要是看傩堂戏开场的傩堂布置与祭祀过程;现在的观众对祭祀不感兴趣,就等着看傩堂戏的剧目和演员的表演。

(4)、夜郎古俗冲傩

古夜郎之地的巫傩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许多习俗让人不可思议。如新晃旧俗冲傩,就是其中一个习俗。

新晃旧俗中,如果家里有人生病,尤其是妇女神经失常,茶饭不思,日夜吵闹,一时医治不好的话,人们就会认为是“邪家作怪”,于是就会请巫师进屋设坛。巫师在主人家的堂屋里手持“司刀”、“排印”,嘴里还要喋喋不休的念着咒语,设好坛。

新晃冲傩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新晃旧俗中的设坛只是形式,更重要的是在后面的具体“捉虫”活动中。

所谓捉虫,就是巫师在做法事之后,做法的对象便”神志不清”,“身不由己”的往外跑,到某一个地点说有虫,人们挖出来还真有虫。不是蛇就是蜈蚣,或是蛤蟆之类的小动物。说是病人的灵魂被那些不于净的虫子偷走了,打到后,除了害,病人就会好。

冲傩主要内容又叫追魂。巫师进入角色之后,要用绳子“牵童子”。所谓童子,就是男性装的,年龄不限,不论平时是否能干,进入法事后,他会变得如同傩技师一样,自己用嘴去吃箩筐里的生谷子,有时会连碗也吃掉.然后再扛着一根桃架(用桃树做的木架,传说桃树是降妖棒)出门便跑。因为他跑得太快,所以要用草绳把他的腰捆住,牵着他才能跟得上。这就叫“牵童子”。

“童子”跑得比狗还快,事后问他什么,他说不清楚了。从巫风活动的内容,可见新晃这块土地历史非常悠久。让人对夜郎之地感觉更神秘。

夜郎古域神奇的地方太多。人说“竹篮打水一场空”,有谁知道新晃的竹篮能提水吗?人说结婚出嫁光明正大,有谁知道新晃的出嫁在半夜吗?新晃这块古夜郎之地神秘传奇的故事和习俗太多太多。有兴趣的话,何不过来眼见为实呢。
发表于 2006-7-27 14: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夜郎?不是在贵州吗?
 楼主| 发表于 2006-7-27 15: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是在哪我也搞不清了,好象以前新晃是贵州的吧。反正现在人家都是这么认为的。。。。。。
发表于 2006-7-27 16: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在这搞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24 00:05 , Processed in 0.18294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