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4|回复: 0

[转载]历史及其的唯美主义与现实观――《大明宫词》与《康熙王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22 23: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唯美与现实不过是解读历史的两种方式,而历史的本质是事实,用什么眼光去诠释,只
是我们如何去装点它的问题,大都殊途同归。
《大明宫词》中,李少红动用她女性特有的绝对细腻的情感诠释了居于权力中心的女人的命运。
《康熙王朝》里,刘大印也启用了他男性固有的恢弘大气的智慧缔造了一个含辛茹苦的帝国拓荒者的一生。
一个用了唯美的手法,一个用现实手法,讲述的同样是权力与命运,权力与人性。
  
于是,需要先从权力说起。
权力是一局棋,要麽你摆布棋子,要麽你被棋子摆布。
武则天和康熙无疑是有能力摆布棋子的人,那么借助这两部电视,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
界。看一看权力的魔力与魅力,以及权力笼罩下的亲情和心情。
武则天当上皇后后,最初的目的,只是可以名正言顺地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大唐江山,那个时候她决没想到有一天她会取而代之,她还是个单纯的母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有个好的将来。至于哪个儿子即位,她也许并不很在乎,但她心里有自己的谱。她倾向于有胆魄的贤,疏离温雅的弘,假如说这依然在母爱的范围之内,那么高宗立弘为太子,打击了她高傲的信心,所以她开始有本能的抵触,而对象则是弘,不管弘是怎么死的,都与他母亲的霸权主义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用唯美手法装点他的悲哀,可以解释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现实的道路上不可能走的太远。弘死了之后,她倾向的贤被立为太子,贤是所有皇子中最像他母亲的一个,有智慧,有胆识,而他的悲哀在于过早的把矛头指向了武则天,他没认清他高贵血统背后的真实,他没有理解高宗淡漠权力的内涵,只一厢情愿的认为用满腔热情与母亲决斗是夺取权力的唯一出路,他真正应该选择的是等待与希翼。而武则天用权谋置贤于死地,也是她问鼎权力中心的一步至高的棋,贤死了之后,她的儿子中再也不会有人能因为权力而威胁到她。显是最过悲哀的,不但有一个过于强大的母亲,还有一个充满野心的妻子,而上天赐予他的不过是一副皇家血统的高贵外壳,武则天也许可以容忍他做第二个高宗,但决不容许韦氏做第二个她,所以被贬房陵州是必然的。历史上的旦决不可能这样高雅,他只可能最像高宗,一个平淡的还算温和善良的帝王,以及同样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路的命运。唯美的手法把旦几乎神化了,那么高远,那么神秘,永远用一副置身事外的冷漠面孔洞察和见证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一切悲剧。所以旦无疑成为所以皇子中最明智的一个,他过早的觉察了母亲所要的一切和势不可挡的恢恢阵容,所以他甘愿奉上一切,因为他知道这本就是不可拒绝的无奈,于是他用鸽子放飞生命。弘,贤,显,旦加在一起的悲哀在于有一个过于强大的母亲,而这个母亲把她所有的母爱关怀通通释放给了太平,和儿子的关系不过是冷漠而残酷的权力与斗争,智慧与新生。李少红想全力打造的武则天充满感情这一章节的曾经没有在她的儿子身上体现,而她对太平的爱更多的被我理解成为是献给自己的昂贵礼物,她想看一下,一个真正能满足所有感情需要的女人的全部,会是什么样的。她真的是把太平当成了生命的一部分。而上天印证的一切,让她感到悲哀,她的女儿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幸福,而本该完美的幸福也过早的被权力所揉碎,而她正是权力的缔造者和实施者。所以太平的悲哀也同样是她的悲哀,是权力与感情不可得兼的悲哀。
《康熙王朝》中一个高高在上的千古大帝就是这样诞生的,伴着一轮又一轮的权力颠覆与王权巩固,从极度疲惫和满目创伤中站起来,展望脚下的壮丽山河,同时感受岁月篆刻的无情和无奈,而最终的悲哀不过又是那个古老敏感而又现实的问题:立嗣。因为亲身体验了大清江山的来之不易,所以把治理壮丽山河的重任托付给哪个儿子,都不能让年老的康熙释怀。由最初受制于人的刻骨悲哀,到无声息的剿灭党争的从容不迫,他谙熟用人之道,谙熟治世之能,但他教不会儿子,那些被权力扭曲了面孔的不孝儿子们,他自己坐上龙椅只用了瞬间,那年他八岁,是个尚不知权力为何物的皇子,他即位太顺利,没有阴谋和挫折,他能感觉到的是江山放在他肩头的那一刻的超负荷的压力,而他的儿子们不同,现在的江山已经太过完美,一派太平盛世,完全可以有坐享其成的感觉,而他们所要做的,就是用阴谋去缔结权力,就是要手足相残,那把龙椅太诱人了。他们想象的只是登上皇位的迷人感觉以及在这之前所要付诸的努力,浑然不知他们的父亲坐江山的不易。康熙对他的儿子们是有情的,但他的儿子们不相信他们的父亲,康熙力图造就一个能保大清几世平安的明君,而儿子们只想毁灭别人,成就自己,坐上龙椅,所以康熙失望透顶,这些儿子仿佛只属于那些和他们一样窥视皇位的皇额娘,而他这个皇阿玛是个真正的孤家寡人,所以他的晚年感到由衷的孤独,他做事情的根本出发点源于他是大清的,而在别人眼里,再真实不过的事实是大清是他的。所以没人会理解他。容妃知道他心中的苦,所以他就迫害她,一贬再贬,其实,这一切不过是他想加注到自己的身上的,可是他不能,所以他加注到最亲的人身上,他的心比谁都痛。容妃只所以能能懂得康熙的心,一个很本质的原因是她没有儿子,所以远离斗争,她爱的关心只是一个丈夫和一个女儿,女儿远嫁了,她就只有丈夫了。《康熙王朝》并没有将二月河的《康熙大帝》中最热闹的一章《乱起萧墙》进行到底,那样会更加精彩,也更悲哀。清朝的皇子即位的几率是相等的,没有嫡庶之分,所以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展示自己的才能,以博得老皇帝的欢心,以换取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所以择优而即的准则铺展了各位皇子的野心,康熙的儿子中有十七个有即位的可能,于是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将战火席卷了整个朝堂,朝臣们各自下注,赌上了下半生的荣华富贵,其程度之甚决不亚于当年的党争,康熙多想再活几年,为大清挑一个合格的后继之君,可是他没有时间了,可尽管他看花了眼,但心是雪亮的,既然儿子辈的人不能让他放心,那就从孙辈中挑,这样就可以保大清两代三世平安。于是他选中了弘历,所以顺理成章的四皇子即位了,这一段历史至今仍无定论,不论雍正是不是篡位,康熙的立嗣问题引发的一系列感叹都足以淹没历史车轮滚动的声音。

那么,康熙和武则天究竟谁对儿子更有感情呢?康熙的立嗣是一个帝王所要面对的一项和坦然的使命,我相信他是爱他的儿子们的,他要挑一个栋梁之才,把江山交给他,他的悲哀在于儿子不配合他,为了皇位暴露了所有的丑恶嘴脸,让他看的心寒。而武则天不一样,她在做皇后时,虽然大权在握,但江山毕竟不是她的,所以册立皇太子,她有一种本能的抵触,因为要分她的权,因为他们才是大唐江山合法的继承人,可怜的是她的儿子也会对她有本能的抵触,因为他们的母亲太过强大,其光芒盖过了父亲,他们要代替父亲夺回权力,所以选择了斗争,而结果武则天总是以一副胜利者的从容姿态高高屹立于大明宫,儿子们死的死,伤的伤,流放的流放,厌世的厌世,而这一切正是出自她这个赐予他们生命的母亲之手。她的儿子软弱让她怒其不争,而儿子太过精明又对她有威胁。等她改朝换代之后,重新面临一个立嗣问题,她不得不从被她伤害过的儿子们中间挑选一个,把皇位传给。侄子毕竟只是侄子,而儿子又都姓李,她苦心经营的一切不过给人昙花一现的真实感受,她感到由衷的悲哀,康熙遇到的问题是儿子与儿子之间斗争,而武则天遇到的更多的是儿子与她的斗争,说到底,她毕竟还是个女人,不会有后代独立支撑起属于她的那个姓氏的一片辉煌天地。所以她拿走李唐的天下,又还给了李唐。这是居于权力中心的女人的悲剧,不只是武则天个人的问题。女性问鼎权力中心比男人难上千倍,那是男人们的天下,人们可能更能接受异族主政,也不愿接受一个女主的天下,而同时,女性在掌握足够的权力的时候,会倍加珍惜,不愿放手,于是人性扭曲的现象出现了,吕稚,武则天,慈禧失去了一个女人本性的母爱关怀,对待亲声的儿子,更像在惩罚一个政敌,一个致命的政敌。总之,一切悲剧源于“姓氏中心论”,在封建王朝里,女性不可能永久支撑她的姓氏,她不拥有属于她的姓氏的后代,儿子都是人家家里的,不属于她自己。

对于皇子来说,一种本质的荣幸和一种本质的悲哀皆因太接近权力,而他们本身没有驾驭权力的真实身份,所以他们要争取,动用一切智慧和阴谋去争取,像旦一样想远离权力和斗争的人,也不会被权力和斗争所放过,因为你是皇子,你太接近权力,你会成为权力的隐患,所以每个皇子注定要为权力上缴自己的命运,不论你是自愿,还是被迫。公主因为自身淡化于权力的关系,会让帝王有种安全感,所以她们更容易博得帝王的宠爱,而这种宠爱同样等于上缴自己的命运,太平和兰齐儿的悲剧印证了又一个道理,公主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的,她们同样面临一个与异族和亲,远嫁他乡的命运,虽然解决问题的方法截然相反,武则天这一次动用感情去操纵权力,理由很简单,太平首先是她的女儿,然后才是大唐的公主,这是理想主义者的诠释。而康熙忍受着剧痛将自己的掌上明珠送给了仇人,他的感情屈从了权力,理由也很简单,兰齐儿首先是大清的格格,其次才是一个父亲的女儿,这是现实主义者的诠释。真正来说,我们看到的这一切不过是很表象的东西,和亲的真正意义在于异族是否足够强大,强大到威胁帝国的安危,这才是问题的实质,太平的提亲者突厥王子是个被汉化了的使者,是个只拥有头衔,而暂时还没有实质权力意义上的人,所以武则天有充分的理由高姿态的拒绝。而葛尔丹不同,他拥有实质的王权,拥有威胁大清帝国的真正内涵,所以他不是提亲,而是逼婚,于是康熙只能忍受被人挖去心头肉的屈辱。历史上的和亲其真实意义大都于此。王昭君,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的远嫁也恰恰可以印证另一点,如果和亲有回旋的余地,用“假公主”是另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别人的女儿去和亲既可以成全父爱,又可以避免战争,何乐而不为呢?历史上,这样的故事更是屡见不鲜。公主是没有绝对幸福可言的,太平和兰齐儿同样是在有心上人的基础上面临是否远嫁的问题的,太平有幸嫁了如郎君,却在不知情的状态下忍受了五年的痛苦;兰齐儿被迫远嫁,却与葛尔丹有了真正的爱情。这就是戏。没有远嫁的公主的命运也不会好,她本身拥有最高贵的血统,而这是个男尊女卑的社会,所以从一开始,公主的婚姻就存在着一种严重的失衡,婚姻的悲剧也就从此酿成。说到皇子与公主的悲哀,突然想到一个人,李世民与隋炀帝的女儿所生的儿子,吴王恪。假如说这个世界上有一类人,他的出生本身就是一个错误,那么吴王恪就绝对是其中之一。他没有继承皇位的权利,一个新王朝不可能容忍一个与前任王朝有血缘关系的人登基,这无疑于自掘坟墓。而他又偏偏是皇子,是个才华出众,鹤立鸡群的皇子,他不可能平庸,因为他的身体里流淌的是两代帝王的精血,所以他的出生注定被宣判了死刑,才华更是执行死刑的计时器,越是才华横溢,就越接近死亡。如果这样的孩子注定要出生,就祈愿他是个公主吧,一个注定要远嫁他乡,为国献身的公主。

历史就是历史,不管用什么手法装点,它都是事实。唯美主义和现实观是表象的,事实才是真相。
历史像是轮回,走了一圈又一圈,不知疲倦。其实,讲述的都是同一个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6-12 06:29 , Processed in 0.06659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