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8|回复: 5

[舞文弄墨] 坟墓三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 21: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坟墓三章

      也许只是漫漫的长途中,弯弯的地平线上,偶尔突出的小小一点;但是,那就是坟墓,代表着羁旅的终点、命定的归宿、生死的鸿沟。
      我们诅咒坟墓,恐惧坟墓,却又不得不走进坟墓;于是,垒起一抔黄土,在秋风塞北,在春雨江南……继而,高飞的风筝断了线,长系的牵挂失了缘……
      从此,黑色的天穹下,隔绝的门紧闭。坟墓,宿命的召唤,终极的安息;对生命而言,它表象死亡的征服,于心灵而言,它潜影自然的庇护;天风浩荡,落叶满山,面对坟墓,人,总是更容易感悟。

                          一、挽歌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生离尚如此,更何况死别!
      每每于千里之外的岭南,回望故园的关山重重;长空悠远,沧然泣下,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先人的墓庐。母亲曾在阳光下亲吻过我的脸颊,然而此刻她已长眠于黄土之下,黑暗包围着她;那沉睡在山间的爷爷奶奶,一去不还;他们的坟墓,早已长满深深的荒草。
      多年前写过这样的句子:“烟雨濛濛,生死茫茫,河桥两岸,凄冷松岗,尺素鱼何传?千里孤坟,依稀梦断,霜尘秋鬓,泪满衣衫,岭外音书难。”年少懵懂,新词强赋,怎么会理解其中的哀伤?至今日辛苦遭逢,方才体会夫子高呼天丧予的悲痛,明白阮籍泪雨滂沱的缘由。
      黑夜漫漫,长歌当哭:生者如云,逝者如风,何来何去何始终?相逢陌路,阴阳殊途,有叹有恨有凄容!

                          二、涤尘

      欲望号列车载着我们从繁华的街市飞速驶过,周围的人们行色匆匆。对于我们这些忧心于一日三餐的蝼蚁小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活着,死掉,又有多少人知道,多少人关心?
      我们日复一日地在单调的轨迹上循环往复,偶尔也学着泥塑的影子,去哄抢那些并不属于自己的心尘,变得越来越狭隘、自私、平庸、浅薄;直到在无边的虚无中醒来,茫然若失,恍惚间像一场梦。然而,既然是梦,就注定有许多的人永远都不会醒。
      我们总是随身携带着五光十色的脸谱,需要时就会像戏子换面具一般戴上,似乎这样就比较安全;然而,面具戴久了,就不习惯脱下,也就渐渐忘了自己有怎样的一张脸,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们在这个传统断裂,泥塑崩倒的丛林里彻底迷失,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向何处,在哪里能否为我们饱受困扰的心灵找到快乐幸福;以往由宗教狂热所支撑的信仰,被发现不过是彻头彻尾的欺骗;台上的歌手嘶哑地唱着自己也不懂的歌曲,台下的人们竭力欢呼;以空虚来掩盖虚空,用高声来消除回声,让身体与影子竞走,注定将徒劳无功。
      常常想,如果古老的传说是真的,逝者的魂灵都去了另外的世界,当他们透过层叠的坟墓,从高高的天上和深深的地下,看着我们如此精彩的表演,会不会有一种解脱的畅快?
        幸好,还有坟墓的黑色召唤不时触动我们的心灵,让她在自然的庇护中平衡。
      走近坟墓,天地间的旷古宁静隔绝了所有的纷扰尘嚣;在那宿命的安息之所,生命的印记,渐渐还原出真实的历史残片,从那里,我们读到先人的痛苦挣扎,曲折艰辛,读到生命的脆弱渺小,须臾朝露,也就更深地明白放下的取舍予夺,真幻实虚。毕竟,死生亦大矣。康德说:能震动我们心灵的,一是星空,一是地上的道德法则。他应该是极少接近坟墓。

                          三、呓语
      精神世界里与群山间累累坟墓相似的,是庙堂上林立的泥塑和书馆中堆叠的经典。不同之处在于,坟墓埋葬的,是逝者的遗留,泥塑和经典埋葬的,是生者的思想;然而,应该庆幸,只要生命还在,思想还有摆脱泥塑和经典,浴火重生的希望,要知道,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与别不同的思想,而泥塑和经典,恰恰就是它命定的终结者。
      文明秩序的建立,总离不开宗教信仰的平衡支撑。泥塑指引着芸芸众生,赋平凡以圣灵,化腐朽为神奇,纵使经年累月,其本来面目已杳不可寻,但总可以让世人顶礼膜拜,山呼万岁。对于泥塑和将泥塑的人,世俗化而后再宗教化,为自己的权力,披上一件神圣的外衣,是多么美妙,多么安全;让自己的光辉形象,矗立至巍峨的山巅,印刷在流通的货币,航行于歌颂的海洋,是多么伟大,多么崇高。“把红旗插遍全球,插上白宫和克里姆林宫”,“幸福的**人民深情惦记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美国人民”……似乎异口同声地重复千遍万遍,就不再是谎言,而是信仰,而是真理,值得人用生命去捍卫。
      革命小将告诉我们,他们根正苗红,造反有理;恐怖分子告诉我们,他们拯救人类,崇敬安拉……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禽兽,不过是能思想的苇草,但不幸的是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帕斯卡尔如是说。
      启发启蒙思想家的,并不是他们念兹在兹的东方智慧,是他们自己;同样,能让我们摆脱泥塑崇拜的,也只有我们自己。
      可惜的是,悲惨的教育铸造了许多美丽的经典;它们没有让我们丰富,反而让我们更加贫乏。历史的经典不过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她的善变多情。学者的经典被灿烂的文字和绚丽的知识包围,却几乎找不到任何人性的表征、任何灵魂的内核,也许本来就没有,它们只不过是考试让孩子们演习的道具,孩子们不过是标准化车间里的工件,仅此而已。
      苏格拉底说:你必须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在学习成为攀岩手段,孩子们将读书与痛苦连线的时代里,他的话几近于反讽。
      冬去春来,花开花落,打破泥塑的人往往化身新的泥塑,推翻经典的著作常常变成新的经典。大概因为上帝喜欢掷骰子,历史喜欢跟我们开玩笑。这就是宿命。
发表于 2006-10-2 14: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好帖子不顶太不应该了
是楼主原创的么?
发表于 2006-10-2 14: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较之鲁迅的《坟》
还差点
发表于 2006-10-2 14: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坟墓,每个人最后的结局
舒一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10-2 14: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 20: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偶暑假写的,可惜还不能成功糅合三种不同风格,毕竟水平不够,偶还是处于模仿阶段的菜鸟。希望大家多讲缺点,这样才能进步。
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8 17:38 , Processed in 0.09327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