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0|回复: 0

明末边事春秋----- 前朝往事不可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23 10: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是一团锦,即使不添花儿,也自眩目多姿,惹人神往。这当然是指盛世。君不见历朝历代,文成武德,翰苑华章,俊秀人物,总在升平盛世里次第登场,风光无限。只可惜任何盛世,在一场注定了的风雨袭来后,很不情愿地登上历史大船,在烟雨中,缓缓地驶入昨天,成为过去。于是,历史便成了一团絮,而且是一团乱絮。此时便是乱世末世了。这团絮,原本就纷乱杂陈,再兼之以各种尘埃与重浊之物渗入,使历史的本来面目变得无比的模糊和黯淡,联想起其早先盛世时花团锦簇般的姿容,洞若观火者无不心为之沉,心为之痛。

话说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以降,朱明王朝统治的276年里,战事频仍不断,无时无地不在用兵。明末以前,明王朝在军事上一直呈现出一种咄咄逼人的强势姿态。从明太祖时期的八次远征塞外,明成祖五次亲征漠北,到万历三大征,明王朝取得了大多数重要战役的胜利。虽然其间也有劳师远征未建寸功之举,但威慑漠北,稳固边防的战略作用不可低估;其间也有土木之变等耻辱败绩,但由于于谦等一干能臣武将,总能在紧要关头力挽狂澜,使明王朝的内政边事迅速得到恢复,国之根本并未因此而受到损害和动摇。

后金兴起以前的大约两百年的时间里,明朝在战场上先后有过许许多多来自不同国家、种族和地域的对手,这些对手中,有故元残存势力,有瓦喇、鞑靼等后来兴起的蒙古诸部落,还有南方苗彝瑶壮等部落、安南越族、沿海倭寇、侵朝日军、农民军、后金兴起以前的女真部落,等等。这些对手,无论文明程度较为开化还是较为滞后,无论国力雄厚还是民风顽强,无论是军队善攻还是善守,往往最终都无法抵挡明朝的强大攻击,于是,内乱总是被迅速剿灭平息,外敌则退守本国,不敢再犯。

在长达两百多年的历史里,明朝涌现出一批军事家和名将。明初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沐英等名将,到了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则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同期还有名将沐晟、张辅,后来则相继涌现了王守仁、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等杰出军事人才。明末以前的名将,或开拓疆土、或平叛有力、或守边有功,他们的战绩,功在当时,留名青史。纵便是那些准一流名将,在不同的时期也各擅其扬,领一时之风骚。即使到了明末,熊廷弼、孙承宗和袁崇焕等辈虽略输前人,但也都是万人之选,国之栋梁。

明末以前,明军在不同的战役中使用了不同的战略战术,这些战略战术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取得了胜利。如明太祖时期历次远征蒙古故元势力时的战略奔袭,明成祖远征漠北时为避免战役展开而采取的战略推进,为抗击瓦喇于谦组织的声势浩大同仇敌忾的京师保卫战,嘉靖年间的台州之役中戚继光对倭寇采用的水路合击,七年抗日元朝战争中对日军的攻坚与合围,中朝联合歼灭日军的露梁海战等等。阵法、兵制和武器装备层面,车骑混营,戚继光的鸳鸯阵,各种火器的运用,都是领先于那个时代的。可以这么说,明末以前,明朝的军事总体来讲是相当成功的,明朝积累的各种战争经验应该是相当丰富的。

然而,到了努尔哈赤的后金兴起之时,胜负之势易边。万历三大征之后的短短二十年内,文恬武嬉,明朝军事实力迅速衰落,其衰落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与后金的逐次战役中,明军屡战屡败,损兵折将。到了崇祯末年,明朝甚至在三个月的时间里组织不起一支象样的军队来与李自成的农民军抗衡,使得李自成的大顺军一路打到北京,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象样的抵抗就结束了大明王祚。

如此大的帝国,如此好的家业,说亡就亡,实在是令人痛惜不已。从各个方面讲,早期明军战力是较为强大的。可是到了后期,明朝怎么说亡就亡了呢?

明朝灭亡的原因,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钱穆在《国史大纲》里提到,“清以明为鉴,认为明亡于党争、宦祸……清初即在各府县设立卧碑,明示规章。‘不得妄立社名,投刺往来,亦不许用同社、同盟字样。’雍正撰《朋党论》以告诫士子,并强调士人的一切舆论,‘应以朝廷之赏罚为是非’,‘人臣尤当以君心之好恶为好恶’。”清朝倒是基本避免了党争和宦祸,但也避免不了自己在衰败的道路上越走越快的脚步。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明代之覆亡由于财政之破产。迄至1644年明军欠饷达白银数百万两,很多士兵已经年累月领不到饷。”这种说法给人以言犹未尽之感。到底是政治、军事上的高消耗拖跨了财政,还是财政弊端导致了战事失利?如果能足食足饷,是否就一定能解决明军战斗力疲弱的问题,黄先生并没有指明。

梁启超说,倘使袁崇焕不死,满情不敢犯大明。袁督师以一介书生之力,施以经略之道,为明朝再造辽东军力气象,功不可没。然袁崇焕虽取得宁远和宁锦两大胜仗,但当时胜负之势并未逆转,满情仍有能力突破辽东防线,长驱直入进犯北京。可见,将举国存亡之厚望重任寄于一人,似有不妥。

更有人认为明末的皇室运气太差,之所以衰败完全是因为摊上了万历帝这种会睡觉不会干活的皇帝,以及崇祯帝这种能杀人不能容人的皇帝,才导致明朝的灭亡。这种说法似乎有点道理,但实际上也是不得要领、瞽目而谈。历史上的好皇帝,十不能取其一,出现好皇帝的几率就好比天上掉馅饼,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况且,超级庞大的统治系统出现了运转不灵和腐朽没落的情形时,绝非一人之过,皇帝有责任,皇帝又很无辜,把责任推于皇帝一人,也是不公平的。

呜呼!濒临末日的明末,在各个领域里都是失败的,百事俱废,毫无活力。帝国早年生机勃勃的上升气象到了此时已完全一蹶不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动力终至丧失殆尽。明朝的灭亡,是政治腐败、军事失利、财政崩溃的综合结果,是一系列社会矛盾激化后的总爆发。从长远的历史来看,这似乎是中国任何一个专制极权帝国的必由之路。黄仁宇说过,大历史不会萎缩。但纵观中国上下数千年,任何一个帝国在新旧王朝兴替时的阶段性小历史中却经常表现出一种内卷式的萎缩,这种萎缩总要持续到帝国的最终消亡为止。这里之所以说这段历史是一种内卷式的萎缩,是因为,自古以来任何一个帝国的消亡总是从自身开始,任何外部威胁,诸如异族入侵或农民,只不过是一种加快这种消亡进程的力量。

一个老大帝国的覆亡,总是有着相当复杂的原因。时人甚至后人,总抱有“中兴”的期望或设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个处于崩溃颓势中的帝国,绝非一人之力、一时之策所能挽救。当时的人们不可谓不聪明,当时的人们不可谓不努力,然而大明中兴的迹象,在明末期间从来没有出现过,甚至没有短暂出现过。

显然,这是一个过于博大的论题,大路才疏学浅,力所不逮。所以,大路只好把着眼点缩小到明末的军事领域中的北部边事部分。纵观明朝军史,南倭北夷、内寇外虏不断,明朝无时无地不在用兵。明朝的兴衰与军事制度、军事力量的兴衰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及至明朝末年,军将无能,军力削弱,军纪松弛,军制败坏,使得边事一溃如堤,终于导致了明朝的灭亡。而于军事中,北部边事总是首当其冲的一环。

那么,就有请各位,与大路一起,沉重地踏着前人的足迹,在明末数十年的历史中去体会边事之兴亡春秋,在帝国的溃败中感受一下悲苦,在历史的乱局中梳理一下希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03:09 , Processed in 0.10314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