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62|回复: 0

《品读世界摄影大师精品——伯克•怀特》狄源沧著【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7 21: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仅仅7年。经历两次失败的婚姻之后,玛格丽特•伯克•怀特就再也没有跟任何人结过婚。于是她的同行同事,同样被称为《生活》画报摄影四大干将之一的阿尔弗莱德•艾森斯塔德就开玩笑说,怀特小姐是“一个嫁给照相机的女人”。这是摄影家里的拼命三郎。

内容简介:
      玛格丽特的一生,是勇敢拼搏、奋力战斗的一生。本书按照她一生的奋斗轨迹,精选她各阶段的代表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读者如能顺序翻阅,将会对这位杰出的女摄影家有更加具体、更加明确的了解。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伯克•怀特生平概要
  
  19O4年 6月14日生于纽约、父约瑟夫怀特是一位制造印刷机器的工程师。母明妮伯克是能干的家庭主妇。
  1912年(8岁) 跟随其父参观钢铁厂,对钢花四溅场面印象深刻、她的父亲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力求尽善尽美。
  1921年(17岁) 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时对生物学感兴趣。选修过摄影家克莱伦斯•H•怀特的摄影课,课余为夏令营及同学拍摄纪念照。
  1924年(20岁) 与同学E•恰浦曼结婚。婚姻只持续了三年。
  1926年(22岁) 离婚后转学到康奈尔大学、开始采用以父母姓名组合成的新名字——玛格丽特•伯克—怀特为自己的姓名。
  1927年(23岁) 康奈尔大学毕业后迁居钢城克里夫兰。在工业摄影方面的优秀成绩使她在两三年内成为美国著名工业摄影家。
  1929年(25岁) 出版家亨利鲁斯以高薪聘请她为拟于1930年1月创刊的《Fortune》杂志拍摄照片。
  193O年(26岁) 6月采访德国工业。接着获准到苏联拍摄其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工业建设。
  1931年(27岁) 第一本画册《综观俄罗斯》出版、夏季第二次到苏联采访。11月回美。
  1932年(28岁) 第二次到苏联进行范围更加广泛的摄影采访。
  1936年(32岁) 应鲁斯约请为拟议中的《生活》画报拍摄照片。所拍的匹克堡大水坝照片被11月23日出版的创刊号用为封面。从此成为这本画报主要摄影骨干,一直持续到1957年她病倒为止,双方合作了二十一个年头、这一年她与作家E•卡德威尔合作拍摄美国南部佃农们的生活。
  1937年(33岁) 在肯塔基水灾的采访中拍出名作《等领救济粮》。反映农民生活的影集《你见过他们的面孔》出版。
  1938年(34岁) 与卡德威尔同到捷克斯洛伐克采访。
  1939年(35岁) 与卡德威尔结婚。
  1941年(37岁) 春季怀特夫妇从美国出发,途经中国(重庆),五月从阿拉木图进人苏联。在德机夜袭莫斯科时拍出夜战名作。8月获准为斯大林拍摄肖像。年底,美国向轴心国(德意曰)宣战。
  1942年(38岁) 与卡德威尔离婚、被委任为美国空军官方摄影师。夏季随一批轰炸机抵达英国。初冬,在乘护航舰到北非采访时,遭德国鱼雷袭击,怀特死里逃生。
  1943隼(39岁) 1月22日怀特终了成为美国空军第一个随机采访的女记者。
  1945年(41岁) 随巴顿将军采访崩溃中的德国(包括惨不忍睹的集中营)。
  1946年(42岁) 到印度和巴基斯坦采访至1948年。在印度圣雄甘地被刺不久前进行采访并拍下他的照片。
  1948隼(44岁) 接受拉格斯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5o年(46岁) 采访南非专题。
  1951年(47岁) 6月16日接受密执安大学荣誉艺术博士学位。获“有成就的美国妇女”奖。
  1952年(48岁) 开拍“直升机上看美国”摄影专题。到南朝鲜拍摄游击战照片以求减轻国内的政治压力。有人指责她左倾。手脚开始出现麻木现象。
  1953年(49岁) 带病为《生活》拍摄美国宗教的专题照片。
  1955隼(51岁) 开始撰写她的自传体小说《我的自画像》,因病采用微型录音机起草。
  1957年(53岁) 带病为《生活》画报拍摄最后一组摄影专题《特大的城市》。
  1958年(54岁) 帕金森病使她全身麻木瘫痪。
  1959年(55岁) 6月《生活》画报刊登怀特与疾病搏斗的摄影专题。
  1963年(59岁) 她的第10本(也是最后一本)书《我的自画像》出版,十分畅销。
  1971年(67岁) 8月27日病逝于纽约。
请读片断:
   (片段一) 伯克•怀特:
一个嫁给照相机的女人
玛格丽特•伯克•怀特(Marsnret Bourk—White)一生中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跟她的大学同学艾弗里特•恰浦曼(Everett Chapman),这段婚姻维持了三年(1924—1926)。第二次是跟作家艾斯坎因•卡德威尔(Erskine Caldwell)。这次婚姻时间较长,持续了四年(1939—1942)。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跟任何人结过婚。于是她的同行同事,同样被称为《生活》画报摄影四大干将之一的阿尔弗莱德•艾森斯塔德就开玩笑说,怀特小姐是“一个嫁给照相机的女人”。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怀特女士是一个一心一意、全心全意把毕生精力都扑在摄影事业上的女人。 怀特对她摄影事业的痴迷,可说是达到了不顾一切的程度。
1942年跟第二任丈夫卡德威尔的离婚,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她要无牵无挂全身心地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采访,即使付出生命代价,也在所不惜.其实她跟卡德威尔在事业上的合作还是挺不错的。她拍照,卡德威尔写作。曾于1937年合作出怀特女士对企图阻止他进行摄影采访的人极为反感。1941年苏德战争期间,怀特女士刚好身在苏联。她是西方各国惟一身在莫斯科的摄影记者。她所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千金难买的独家新闻。德国几乎每天晚上都要派飞机对莫斯科狂轰滥炸。为了怀特女士的安全,美国当时的驻苏大使好心好意地劝她停止采访,打道回府。怀特居然“好心当成驴肝肺”,很不礼貌地对大使说:“我想谁都会明白,我会像扔手榴弹那样,把相机镜头扔向那些想把我从独家新闻现场上拉走的人!”
那么,如果在她正在拍照片的时候,有人对她有所干扰,后果又将如何?我们不妨听听她自已怎样说。
怀特说:“当我在拍摄照片时,如果忽然有人跳出来挡住我的镜头,我会为此急得发疯——甚至会气得立刻把他杀掉!要知道,在一次采访中,最精彩的镜头往往只有一个。稍有延误,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怀特女士的采访风格跟法国纪实大师布列松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布列松是单枪匹马,悄然无声,力求隐蔽,最好不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怀特女士则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率领大队人马,四处出战,力求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她决不会在任何危险和困难面前示弱,决不会因此而后退半步。1934年,为了拍摄纽约商业中心曼哈顿的全景,她登上了克莱斯勒大楼的顶层,顶层边缘有一个朝外突出的“鹰嘴”。为了得到最好的角度,她竟然独自爬了上去,无依无靠,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摔下去肯定是粉身碎骨。
1941年,在希特勒空军对莫斯科的夜袭中,身处要害地区克里姆林附近,别人都躲进了地铁,惟独怀特女士留在她宾馆的阳台上,泰然自若拍下了《德机夜袭》这幅难得的杰作。1952年,在拍摄《直升机上看美国》专题照片时,当时已经年近半百的怀特老太太把自己吊在直升机肚子下边,只是为了选取角度更加自由自在一点!在怀特女士的一生中,出生人死的故事很多,这里姑且先说这几件。
作为一个女摄影家.在歧视妇女的美国社会工作,为了站稳脚跟,女摄影师要比男的付出更大的努力。她要用自己的作品证明:凡是男人能拍到的照片,妇女不但同样能够拍到,而且还拍摄得比男的更好。

书籍封面

书籍封面

怀特女士

怀特女士

伯克·怀特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是于1937年夏天美国肯塔基州拍摄的《等领救济粮》。当时(1937年)肯塔基州的路

伯克·怀特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是于1937年夏天美国肯塔基州拍摄的《等领救济粮》。当时(1937年)肯塔基州的路

《南非矿工》1950

《南非矿工》1950

《斋日里的甘地 》 这幅作品是怀特在印度采访中拍到的。甘地是当时印度独立运动中的著名领导人。他反对英国

《斋日里的甘地 》 这幅作品是怀特在印度采访中拍到的。甘地是当时印度独立运动中的著名领导人。他反对英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6-28 10:59 , Processed in 0.19803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