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4|回复: 2

经济学者曹思源:国企是‘扶不起的阿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29 14: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传炜

  是公有制好还是私有制好?国有企业民营化的趋势是否应当制止?这些有关“姓社姓资”的问题,近几个月来又在中国引起激烈的辩论。

  曾经在赵紫阳时代参与制定国企改革政策的曹思源近日也加入这场辩论。这名经济学者以数据指出,民营企业经营绩效优于国企是勿庸置疑的,现在中国一般老百姓普遍反对国企民营化并不“科学”。

  不过他也认为,老百姓的心态其实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因为缺乏民主参与机制,中国民众对经济改革的支持正在减弱,政治改革的滞后已经威胁到经济改革的可持续性。

  国企改革向来被视为中国经济改革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最近的这轮国企改革辩论始于今年8月前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当时高调质疑,国企改制中流行的MBO(Management Buy Out,即管理层收购)现象,是国企管理者利用特权将国有资产收为己有的行为。他还进一步提出,中国应该停止国企产权私有化的改革,因为国企只要把内部机制理顺,经营绩效并不比民营企业逊色,“硬要把国营企业转成民营,理论根据在哪里?”。

90%网民:应停止国企产权私有化

  结果“郎旋风”一石激起千层浪,获得舆论的响应。新浪网和搜狐网的调查都显示,超过90%的网民认为郎咸平说得对,尽管有不少经济学者跳出来反驳郎咸平的说法,但气势上已输了一截。主管187家大型中央国企的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上个月更是明确表态:“在目前的情况下,大型国企不宜实施MBO并控股。”

  曹思源担心,这场“郎旋风”可能导致中国这二十多年来“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方向出现反复。他昨天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国企因为所有者缺位,根本是“扶不起的阿斗”,公有制不比私有制差的说法毫无根据。

  例如,在1992年,中国工业型国企的总利润是535亿元人民币,总亏损369亿元,等于赚钱的国企每赚到100元,亏损的国企就要亏掉69元。而当年私营企业每赚到100元,只亏23元。

  在2002年,国企占用了中国工业企业60%的资产,却只贡献了40%的工业总产值,反观私企只用了不到总量40%的资产,就创造出将近60%的工业总产值。曹思源以此算出,国企多占用了超过4万亿元的资产。

  相比之下,中国政府当年拨给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经费总额也只有3500亿元。“国企浪费金额哪怕只减少7%,也足以使国家教育经费翻一番。”曾在80年代主持过中国国务院破产法起草工作的“曹破产”感叹说。

  对于郎咸平批评中国式的MBO是保姆看屋子变成把屋子占为己有的说法,过去经常跟国企打交道的曹思源也反驳说,国企改革无论采用任何方案,都必须通过主管的几个政府部门点头,不是国企管理者自己说了算的。个别国企老板借以改革为名掠夺国有资产是事实,但不能一竹竿打翻全船人。

  曹思源说:“我们不要把贪污分子想得那么简单,他即使自己要捞,也会用别人的名义来办这件事。”

  一些中国学者已经指出,中国的国企改制走在政治改革前面,和东欧先民主化后私有化的情况不同。这个差别产生的结果是,中国的国企改革因为过程缺乏广泛参与,所以存在先天的合法性问题,即使做得再规范,老百姓还是会怀疑其中有“猫腻”。

  “东欧先搞政治改革有它的优势,开始时(发展)慢一点,但后来就比较顺。”曹思源认为,中国民众普遍反对国企民营化,就是政治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改革造成的,现在政改应该赶上去,缩小这个差距:“人走路两条腿,不能分得太开,分得太开不就跌倒了吗?”
发表于 2004-11-29 17: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3、直接转载新闻消息而没有附带转载人独到见解的帖子,一律转移到BBS系统垃圾处理站。

哈哈!
发表于 2004-11-29 22: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首先应该打破这种]闷死人政治制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6-26 12:22 , Processed in 0.22591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