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5|回复: 2

我国电力工业改革发展中需要研究的十大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3 18: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前,我国电力工业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实现电力工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研究併解决以下这十大问题。

  一、关于如何确定电力供需平衡标准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电力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经济超常增长时,电力供应能力的增加往往滞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出现严重缺电的局面;当经济增长处于低谷时,电力需求增长乏力,又会出现电力过剩的局面。经济发展的波动,导致了电力供需的不平衡。比如,1986年,我国电力缺口达到两成多。但随著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多家办电、集资办电政策出台后,电力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电力建设速度超过了需求增长速度。到1997年,实现了供需平衡。而到了2001年,随著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出现了电力供应短缺的苗头,2003年开始大面积缺电。

  电力的短缺与过剩都会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经济系统的复杂性、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及电力建设的滞后性,使电力建设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节奏。经济增长快时,电力供应紧张,会导致电力建设投资过大;待到新建电力设备投产时,往往由于经济增长趋缓,又会导致电力供应能力过剩。而电力供大于求,又会使得电力建设投资减少,等到下一个经济高速增长周期到来时,会再次出现电力供不应求的局面。面对这样一个“怪圈”,我们应深入研究国民经济发展的规律,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尽量避免电力发展的大起大落,避免电力短缺和电力过剩交替出现的情况。

  由于经济的波动,电力供需总是在不平衡中求得新的平衡,有时供大于求,有时求大于供,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但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判断一个电网是处于缺电状态,还是处于电力相对过剩状态,或是处于供需基本平衡状态,各电网应根据自身电网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一个定量的标准。

  二、关于市场化改革对电力行业的影响问题

  我国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併将按照国务院的部署继续深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大环境下,要实现我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对一些重要问题必须深入研究。

  在行业层面,要研究这样几个问题:国家如何通过产业政策、规划、价格和经济政策等手段实施宏观调控;如何落实企业自主权,破除地方保护的壁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如何建立电力项目前期工作市场化制度;如何制定电网管制办法,保证合理收益,降低建设成本,适度超前发展;如何建立科学的电力规划体系和机制,实现电源和电网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如何建立全社会总成本最低、效益最好和效率最高的规划工作体系。

  对电力企业而言,要研究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和新的竞争性电力市场平台上,如何进行有序竞争,取得自身的竞争优势;如何完善和创新企业管理思维、管理模式,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等问题。

  三、关于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对电力规划和建设的影响问题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已经正式颁佈施行。该决定明确了电力建设实行核准制,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开工报告。而且明确了电源、电网项目由国务院和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范围,以及由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范围。

  电力项目实行核准制将给电力行业、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都带来深刻的影响。例如:电力发展规划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电力项目列入发展规划将是通过核准的必备条件之一。项目审核的程序简化了,但项目审核的深度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有些电源、电网项目审批权下放到省级投资主管部门后,也面临著如何统一协调、规划的难题。上述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以更快适应核准制,促进电力行业健康发展。

  四、关于电网与电源的关系问题

  电源与电网是电力共同体的两个部分。总体上看,电力需求分佈和一次能源布局 (特别是大型水电站开发、大型水电基地和煤电基地开发、核电站开发) 决定了电网的网架,而电网又引导负荷中心电源佈局和一般性电源的佈局。在网厂分开的新形势下,电源与电网是没有资产纽带关系的、不同的市场主体,要确保电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就必须做到电网与电源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当前,行业内外对电网与电源关系的认识并不完全统一。这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在实践中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行理论升华。特别是当前的缺电局面掩盖了电网发展滞后的问题,全国各地大规模建设电源项目对电网建设提出了极大挑战。一旦电源充足了,电网输电阻塞的问题将变得非常突出。各电力企业应该尽快研究,及早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五、关于更高电压等级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能源分佈和负荷发展极不平衡。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而负荷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因此,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和受端高密度受电是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电网的主网架大部分是以500千伏电压等级为主。而随著西电东送规模、电网负荷密度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随著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公众对环境生态的关注度日益升高,土地资源的短缺日益显现,输电通道资源的约束将会成为电网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这些都要求我们要抓紧研究、建设更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以提高输电能力和效率。

  我们要研究利用更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解决西电东送和大型电站群的电力送出问题,更要著重研究三大受端电网为解决短路电流和提高受端电网经济性、安全性,是否需要更高电压等级的电网的问题。例如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土地资源不足,寻找输电线路走廊通道十分困难,500千伏电网短路电流过载严重 (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也有同类问题) ,应结合2020年、2030年的规划和负荷预测,及早研究论证采用更高电压等级的必要性和时机问题,以提高电网技术水平和安全经济性。

  六、关于电源结构优化及其实现途径问题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和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源结构优化要立足于能源结构优化和电力结构优化来统筹研究。第一层次是要从保障能源安全的高度,研究什么是合理 (优化) 的能源结构,目前提出的能源结构,还没有有效的理论和数量化分析方法来加以科学的论证和说明。第二层次是研究合理 (优化) 的电力结构的标准,电力结构与能源结构有什么联系,如何在国家能源战略下求得优化合理的电力结构等。第三层次是要研究电源结构优化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证 明规划中提出的电源结构(水电、煤电、气电、核电和新能源 结构)等 就是优化合理的。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实现规划提出的电力结构调整目标,包括如何促进新能源发展,如何推进水电开发,如何推进核电建设,如何推进天然气发电,等等。

  七、关于加快发展新能源发电的经济政策问题

  加快发展新能源发电,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了全国新能源发电的中长期目标,国家有关部门将制定有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併网技术标准,国家也正在制定《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将对电力行业带来诸多有利和不利的影响,需要高度重视,及早研究对策。

  新能源发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当前要抓紧研究新能源发电的併网技术标准、併网接入系统的投资和建设、国家投资或者补贴建设的公共新能源独立电力系统的管理、可再生能源电力上网电价计算及电费的分摊和回收等问题。

  八、关于电价机制改革问题

  在发电环节,必须研究如何在政府核定发电容量电价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通过电源市场招标确定投资主体和发电容量电价,併建立容量电价与机组可调率和调峰能力直接联动的机制。在电网环节,要研究按照“成本加收益”的原则,如何完善输配电价机制,实行公开透明的管理,建立电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制定电网间电力、电量输送管理及定价办法,以更好地发挥跨省区送电的作用;尽快形成调峰、调频、备用、事故支援等辅助服务电价 (费用) 制度。在售电环节,要研究如何建立与用电质量和发电上网电价联动的分类售电电价,合理调整分类销售电价,以利于节约用电、抑制低效需求,促进需求侧管理,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九、关于建立国家电力安全危机应急机制问题

  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和竞价上网,对电力安全提出了挑战,需要抓紧研究国家电力安全危机应急机制问题。要研究政府、企业各自的职责,特别是在落实电力企业安全责任的同时,应同步落实相应权利,做到责任与权利相平衡,避免相互脱节现象。要研究如何制订电力应急预案,在发生大面积停电的紧急情况下,使各级政府能够快速反应,发佈正确信息,保持社会稳定,将事故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

  十、关于企业发展战略研究问题

  我国正处于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电力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能源与环保政策环境、电力行业改革环境、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环境和科技进步的影响等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电力企业要结合企业内部条件,研究自身的发展战略,找到正确的市场定位,制定发展目标,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总之,我国电力发展与改革和进程中还有诸多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诸如如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开放的、有序的、高效的电力市场,如何进一步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建立人才流动、人才培养、人才使用的新机制,等等。这里所提十个问题仅仅是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併提供参考
发表于 2004-12-5 22: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电力市场需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理以及反垄断法作为指导!!!!
楼主你说是不是啊
楼主欠我一顿饭啊!
发表于 2005-6-18 00: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化是关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2-20 14:13 , Processed in 0.06318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