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47|回复: 15

两个校长的处世态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5 16: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天上午,一对衣着朴素的老夫妇来到了美国的哈佛大学,要求见一见校长。校长的秘书看了看风尘朴朴的两位老人,便很不客气地说:“校长整天都会很忙的,没有时间接见你们。”
  老太太回答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等他。”
  几个小时过去了,老两口仍然呆坐在那里。秘书最后还是无奈地通知了校长。
  校长一看是一对看上去非常普通的老夫妇,便不耐烦地问道:“请问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吗?我可是正在忙着呢。”
  老太太对校长说:“我们有个儿子曾经在贵校读过一年书,他说过他非常的喜欢这所学校。他可是我们唯一的爱子啊!不幸的是去年,他发生了意外死了,我和丈夫想要在校园里为他立一个纪念物,以慰籍他的灵魂。”
  望着长相平平、衣着平实的老夫妇,校长粗声地对老太太说:“夫人,我们不能为每一位读过哈佛而死亡的人建立雕像。要是那样的话,我们的校园看起来会像墓园一样。”
  老太太急忙辩解说:“不是的,我们不是要竖一座雕像,我们想要捐一栋大楼给哈佛大学,只是以我儿子的名字命名而已。”
  听了老太太的话,校长轻蔑地瞟了两人一眼说:“你们知不知道建一栋大楼要多少钱?我们学校的任何一栋建筑物都超过七百五十万美元。”
  听了校长的话,老太太低头沉默不语了,校长却很高兴,心想总算可以把他们打发走了。谁知过了一会,老太太却很激动地对丈夫说:“建一座大楼只要七百五十万元,那我们为什么不干脆成立一所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呢?”她的丈夫也点头表示同意。
  几年后,斯坦福大学在加州建成。这所如今闻名全球的大学,就是当年离开哈佛的斯坦福夫妇为儿子建的“纪念物”。这所大学,无疑也是当年的那位校长留给哈佛的永久的遗憾!
  另一位是曾担任过美国阿拉巴马州的杜斯凯吉大学校长的布克。华盛顿,他是一位知名的黑人教育家。
  有一天,布克下班后路过一个钱人的家门口,家里的女主人正急着需要一个工人帮她干活,当他看见一身简朴的布克,还以为他是一位干粗活的工人,就招手对他喊道:“喂!请你过来帮我劈点柴火好吗?我会付给你工钱的。”
  布克二话没说,进门便卷起袖子开始劈柴,砍好后,他又帮她把木柴送到厨房里整整齐齐的码好,然后便悄然离去。当女主人出来付给他工钱时,不见了干活的工人,就问门外的邻居,邻居中有认识布克。华盛顿的,就告诉她:“他不是什么工人,而是杜斯凯吉大学的校长。”这话让女主人大吃一惊。
  第二天一大早,女主人便来到学校里向布克致歉,不该把他当工人使唤。布克不卑不亢地说:“这没什么,夫人!我喜欢工作,当然,也喜欢帮朋友做点事了。”
  女主人对布克的这种谦卑不凡的人格所深深地折服,竟然一下成了教育事业的热心的支持者。后来,她说服了很多有钱的朋友,为大学募来了一大笔资金,为杜斯凯吉大学建成了一座校内最大的教学楼。
  这座在杜斯凯吉大学校园里至今依然矗立的教学楼,无疑正是一座布克。华盛顿高贵人格的丰碑,也是杜斯凯吉大学的骄傲!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如果心灵像花一样的美丽,那么,她必然就会结出馨香甜美的果实;如果像春天一样的温和,那么,她必然会迎来一片欣欣向荣的生机;而鄙俗冷漠的心灵注定只能收获遗憾。
发表于 2004-12-6 12: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听过
如果中国大学的校长都能这样下来微服寻访,大学生的人格素质就会提高一个档次了
始终认为大学是大家学,学大家
老师和学生应互相学习,不管是在科研领域,更应该是品性人格上面
发表于 2004-12-6 12: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改说什么好了
发表于 2004-12-6 13: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湖大的校长我还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呢
发表于 2004-12-6 14: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爱吃泡面于2004-12-6 12:18 PM发表的 :
故事听过
如果中国大学的校长都能这样下来微服寻访,大学生的人格素质就会提高一个档次了
始终认为大学是大家学,学大家
老师和学生应互相学习,不管是在科研领域,更应该是品性人格上面
微服私访?不会地
就是会……
第二天,在什么工作什么改革都还没有做出来的时候,
就会在校级的什么媒体上出来“校某某领导亲切……跟……视察了……一起……做出了……批示……说了……我们以后要……”
发表于 2004-12-6 18: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一个学校的兴旺有时候就控制在校长的手里/
感觉就象是独裁,但是这是现状。
发表于 2004-12-6 19: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恐怕无论是前一个还是后一个校长都无法交上好运
发表于 2004-12-6 21: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的: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 蔡元培

     
    我们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我在译学馆的时候,就知道北京学生的习惯。他们平日对于学问上并没有什么兴会,只要年限满后,可以得到一张毕业文凭。教员是自己不用功的,把第一次的讲义,照样印出来,按期分散给学生,在讲坛上读一遍。学生觉得没有趣味,或瞌睡,或看看杂书;下课时,把讲义带回去,堆在书架上。等到学期、学年或毕业的考试,教员认真的,学生就拚命的连夜阅读讲义,只要把考试对付过去,就永远不再去翻一翻了。要是教员通融一点,学生就先期要求教员告知他要出的题目,至少要求表示一个出题目的范围;教员为避免学生的怀恨与顾全自身的体面起见,往往把题目或范围告知他们了。于是他们不用功的习惯,得了一种保障了。尤其北京大学的学生,是从京师大学堂「老爷」式学生嬗继下来(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所以学生都被称为老爷,而监督及教员都被称为「中堂」或「大人」)。他们的目的,不但在毕业,而尤注重在毕业以后的出路。所以专门研究学术的教员,他们不见得欢迎;要是点名时认真一点,考试时严格一点,他们就借个话头反对他,虽罢课也在所不惜。若是一位在政府有地位的人来兼课,虽时时请假,他们还是欢迎得很;因为毕业后可以有阔老师做靠山。这种科举时代遗留下来的劣性根,是于求学上很有防碍的。所以我到校后第一次演说,就说明:「大学学生,当以研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然而要打破这些习惯,止有从聘请积学而热心的教员着手。

这么好的校长哪里找
发表于 2004-12-6 21: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爱吃泡面于2004-12-6 9:15 PM发表的 :
回楼上的: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 蔡元培

.......
???
发表于 2004-12-6 21: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有天在公益劳动时,来和我们聊天的大爷就是那个谁哟!
呵呵~
发表于 2004-12-6 22: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lassie2945于2004-12-6 9:58 PM发表的 :
可能有天在公益劳动时,来和我们聊天的大爷就是那个谁哟!
呵呵~

难道是传说中的湖大校长??
发表于 2004-12-6 22: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8好意思 偶连他的大名都8知道的说
惭愧i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2-20 10:24 , Processed in 3.43465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