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36|回复: 3

白鱀豚真和我们永别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6 19: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年1月1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克雄博士,在北京黯然神伤地对记者说,我们很可能已经和白鱀豚永别了。

  王克雄的说法,基于2006年11月6日到12月13日的一次以失败告终的国际搜寻白鱀豚行动。如果不再有新的发现,王克雄参与组织的这次搜寻活动,便成了人类永别“长江女神”白鱀豚的祭祀仪式。

  但王克雄更愿意说,现在白鱀豚数量“少于100头”。有人追问,“少于100头”算不算一个数量?如果算,有没有“少于50头”之类的说法?王克雄不作正面回答,只是说,有理由相信,仍有零星的白鱀豚个体生活在长江中,但数量极少,其种群面临灭绝。

  看似前后矛盾的表达,王克雄想说的是,白鱀豚或许还有——至少没有证据证明它已经灭绝,但人类要想捕获,甚至看到、观测到白鱀豚,已几乎不可能!

  然而,当天晚餐时,精通电子信息技术的环保人士张峻峰的一番话,让王克雄又看到了一丝希望。

  “换一种观测方法,或许会有新的发现。”张峻峰说。

  国际考察的欠缺

  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组织的此次国际考察,被业内认为是规模最大、专家力量最强、技术手段最先进的考察活动。

  考察队员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瑞士白鱀豚组织、瑞士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日本国水产署、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西南渔业中心、美国哈伯斯研究所、英国伦敦动物学会以及德国有关专家。

  这些专家的水平都是国际一流的,比如美国人罗博特·皮特曼博士,曾经在野外观察到过70多种鲸豚类动物,而到目前为止全球总共认定的鲸类动物也只有80多种。

  整个活动耗资100万元(主要来自瑞士方面),考察范围为历史上曾经有过长江豚类分布的宜昌至上海段长江中下游干流水域以及鄱阳湖部分湖区,考察总距离约为3400公里(往返距离)。

  考察采用目前广泛应用于海洋鲸类动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截线抽样法,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成熟、最科学的鲸类种群数量调查方法。这也是世界上首次使用改进的截线抽样法考察特殊的长江淡水系统,操作规则与数据分析方法都可以成为将来淡水豚类考察的范例。

  在考察中,两艘考察船,严格按照要求的路线和运行模式航行,隔天交替。观察平台上有四名观察员轮班用望远镜观察,船尾还有经验丰富的观察员用25倍的“大眼睛”进行独立观察。

  考察全程有GPS自动记录航迹线,每天专人负责数据输入与GPS数据下载,并做好数据备份。
 楼主| 发表于 2007-5-16 19: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除目视观察外,还有更先进的声学侦测。采用两个系统,一个系统监测白鱀豚的低频哨叫声。同步侦听并且通过声谱图等判断是否为白 豚,侦测距离在正常航速下(15公里/小时)为300米;另一个系统是监测白鱀豚和江豚的高频“滴答声”。并且可以通过相关计算得到动物个体数量以及动物与考察船的距离等。

  正因为考察水平被认为是顶级的,所以没有发现白 豚的结果更令人沮丧。以至于有些外国专家在机场告别时都流了泪。

  不过,王克雄说,不能就此武断地宣布白 豚已经灭绝,原因在于:考察设计虽然严密,但该方法终归属于“抽样”,有遗漏的可能;夜晚考察船停航,不能考察,白鱀豚可能夜间从待考察江段游走;有为数众多的汊道未予考察。

  另据王克雄说,此次考察所推崇的日本科学家带来的声学探测技术,在应用中工作性能不是很稳定,发挥的作用有限。

  会有新的发现吗

  而张峻峰则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张峻峰说,此次国际考察,无论设备仪器多么先进、线路设计及抽样方法多么合理,无论专家水平多么高,归根到底,都是在一条长线上做移动的点状考察,既没有效率,也极容易造成遗漏。

  据了解,此次考察的声学侦测技术大致工作原理是:将声音接收装置随船放在水下,显示终端在船上,与接收装置有线连接。这样,声音信号记录随船移动,是主动的点状搜寻,船到哪里就侦测到哪里,船停则侦测停。既无法进行全流域监测,也难以实现全天候实时跟踪。

  “必须用系统理论取代这种点状理论。”张峻峰说,“可以将现代通讯手段用于豚类观测。”
 楼主| 发表于 2007-5-16 19: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峻峰的设想是:将水下被动声纳观测系统固定放在最可能出现豚类的水域“守株待兔”,附近水域所有声纳信号都将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时地传送到办公室电脑中。可以截取一些最有观测价值的江段,放上数个声音接收装置,覆盖全范围进行监测。如果豚类回游,则可以在其必经之路观测;如果豚类在相对固定区域,则可以进行区域覆盖林监测。

  接下来,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给每个生物设置“声音指纹”,记录、定位、跟踪监测到的每一个水生生物。“这就不仅是搜寻,而是监测。”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发现水生生物,还可以对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长期和固定的监测、记录,给其他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张峻峰粗略地算了一个账,如果将此次考察的花费100万元用于水下被动声纳观测系统布点,大约可以覆盖10到20公里的江段。

  “还可以留些盲区,扩大范围。无论如何,应当比点状考察更加经济有效。”

  听到张峻峰的理论,王克雄的眼睛一亮。

  也许换一种方法,人类真能推迟与白鱀豚永别的时间。

  按国际惯例,确定一个物种灭绝有两个标准:一是确定该物种最后一个个体死亡;二是在该物种的生命周期内(比如白鱀豚平均寿命约为50年),没有确认见到过该物种。

  不过,专家们相信,新方法改变不了白鱀豚数量已经极其稀少的事实。用外国专家的话说,白鱀豚已经属于“功能性灭绝”状态。

  也许已经该进入“后白鱀豚时代”了。即使永别仪式被提前,本质上也没什么大错。
发表于 2007-5-16 23: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永别每天都在发生
可怎么样才能阻止我们与朋友的分离呢

每次都在孤单徘徊中离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4 04:35 , Processed in 0.06853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