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3|回复: 1

浅论曾国藩的胜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7 13: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lign=justify]浅论曾国藩的胜利
摘要: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在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本文试图从太平天国、湘军两方面找原因,分析为什么在这场战争中曾国藩成了最后的胜利者;并且试图综合了历史上一些有影响的人物对曾国藩的评价。
关键词:曾国藩;湘军;太平天国;权术




一、曾国藩生平简介
曾国藩,字伯涵,生于1811年,嘉庆辛未十月十一日。出生时其曾祖父见“神虬”异象,曾宅又有“乔矫屈蟠”的苍藤,绝似龙蛇,曾国藩又生有无名癣疥,性喜食鸡肉,最畏鸡毛,死时又有“火光烛天”之异云云,故有巨蟒转世之传说。然民间之附会迷信自上古就多,不必相信。清野史中说曾国藩年少时与人私通,其夫发觉后被曾国藩找个借口打入狱牢得疾而死,后因蒙古倭文端公仁讲程朱学,提到为学之要乃改过自讼,忆及其人瘦死事,汗涔涔下,色如死灰。于是改号涤生,取洗涤前愆之义。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而清末几乎是湖南人的天下:陶澍,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焘,李先度……道光进士,殿试列三甲,受穆彰阿奏保“遇事留心”,受皇帝器重。“每有奏对,恒称上意”。咸丰时办理团练军务,组织湘军,招揽了罗泽南等武将、郭嵩焘等文才,成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将。先后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大学士等职。同治时,热心洋务,与李鸿章倡办江南制造总局,为洋务派代表人物。于同治壬申二月四日(1872年),卒于两江总督任上。卒谥文正。在文学方面以程朱理学相标榜,以理学家面目出现,曾拟著《圣哲画像记》等理学上的煌煌大作。著有《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笔记》。蔡锷,于一九一一年编有《曾胡治兵语录》。现在市场上像推销曾国藩权术的《挺经》《忍经》《冰鉴》等书也不少。
二、对曾国藩的各种评价
曾国藩是个难以用一两句话评价其一生的人。誉之者有之,谄之者有之,毁之者也有之。因为他帮助清廷残忍地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所以根据立场的不同,后人对他评价分歧很大。
《国史大纲》(钱穆著)中说“曾、左、胡、李号称同治中兴功臣。”说“曾国藩虽在军中,隐然以一身任天下之重。网罗人才,提倡风气,注重学术文化,而幕府宾僚之盛,冠绝一时。”
近世的政治名流,多对曾国藩 顶礼膜拜,视之圣哲。这些人包括直接受过其影响的李鸿章和张之洞,也有逐步爬上权力顶峰的袁世凯,也有其私淑弟子蒋介石。蒋介石在箭金学堂,其老师顾清廉就教过《曾文正公全集》。蒋公自言:“每日朝夕,静坐看书习字,皆有常课,尤其读王阳明、曾文正、胡文忠三集,手未暂释。”这是他1915年留学日本时的情形,可见曾国藩、胡林翼等湘军将领对他的影响。
推崇曾国藩的人还有梁启超、杨昌济、陈独秀和毛泽东等等,梁启超有言:“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并且还指出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主张“吾以为使曾文正今日而犹壮年,则中国必由其手而获救矣”,评价十分之高。身为新中国第一任主席的毛泽东一句话更是广为人知:“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这是1917年,在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前一年,写给黎锦熙的信里提到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歌颂曾国藩。左宗棠多次骂曾国藩,“专标一伪字。”曾国藩在军务重任加身的情况下仍奔丧时左宗棠“遇事掣肘,哆口漫骂。”曾国藩在安徽时,左“痛诋文正用人之谬,词旨亢厉,令人难堪。”关系恶劣竟达到交恶失和的程度。章炳麟说:“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死三十年,其家人犹曰:吾祖民贼。”孙中山则评价曾国藩为“不明春秋大义”、“汉子孙不肖”。因为曾国藩对剿灭农民起义不遗余力,民间送他一个徽号曰“曾剃头”;因为曾国藩愚忠腐朽的清政府,革命党也有人称之为“卖国贼”。
当然,正史上的曾国藩得到的评价是“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

三、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运动
要说太平天国发展之速,从起兵粤西到定都金陵(改称天京)只用了两三年时间,真是个奇迹毛泽东说:“洪秀全起兵时,反对孔教,提倡天主教,不迎合中国人的心理”,“洪秀全的手段错了》”但这一个新政权的诞生是与清廷腐败无能、苛捐杂税还有老大不掉的绿营、八旗军的战斗力低下分不开的。
咸丰帝为了巩固统治,不得已倚重了胡林翼、曾国藩等汉人官吏,但又派官文等旗人限制这些汉臣。曾国藩于是以保卫儒家名教为号召,动员士大夫阶层和读书之人参与镇压起义。于是,办理团练军务,一个后来被叫做“湘军”的军队成立起来,并实现了正规化。通过这场战争,曾国藩赢得了“中兴名臣”的荣誉,也为汉族官吏迈进清廷权力中心打开了局面。但是这场剿灭太平军的战争究竟是怎样胜利的呢?
1.从太平天国方面来说,土地问题仍然未得以解决。定都金陵后,期待均田的平军民仍然无钱无地,而天国统治核心则聚敛了无数财富,建起了“金库”。统治者非但未能实现其政治允诺,反而过早暴露了封王、称帝的野心。太平天国不可能是像其宣言的那样人人平等,而是存在严格等级制度的封建王国。
2.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信仰不能真正扎根于儒家思想浸淫千余年的中国。洪杨宣传的“拜上帝教”也不是真正的基督教,而是道听途说、经过有意加工、改编的一种新信仰,或者说是一种邪教,它既缺乏阐发教义的宗教理论体系,又缺乏深入民间传教固教的神职人员。况且基督教的教义和中国人文化心理是有隔阂的,譬如中国人是讲孝道的,不能容忍别人说他父母有罪,这样就不能接纳“原罪”说。又如,基督教只许信徒供奉上帝这唯一的神那时候还因为外国对清国主权的褫夺,憎恶外来事物,杀洋传教土的事屡见不鲜,故而真正皈依“拜上帝教”的人不多。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抓住了江南农民的抗清情绪,而不是说信仰新教的人多。战事顺利,自然“信”的人就多;及其失利,就没几个去对上帝顶礼膜拜了。而另一方面,曾国藩方面的湘军,在曾胡左李等儒将带领下,一直受到传统精神文化、尤其是纲常文化的灌输。在《曾国藩之谜》一书中,作者说“(湘军)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以传统的封建文化纲常伦理陶冶维系军心;以忠义血性,亲子师友关系用将带兵,将用人权与军、政、财权合一,开近百年军阀专制的先河;并仿照戚继光练兵成法,习劳忍苦,层层统属,一扫清朝八旗、绿营旧制的陋习,终于赢得镇压太平天国战争的胜利。”
3.太平天国将才本身就有限,再加上内耗,更加失去了军事上的优势。《太平天国战纪》谓“洪秀全诸将,兼资文武者,洪大全而外,惟翼王石达开。”为洪秀全出策袭取咸阳的道州举人胡孝先,却被杨秀清忌恨,(“杀诸道,以陷敌闻”。“能谋善断,多所规画,秀全深倚之”的南王冯云山在农民军还未到长沙就阵亡,而西王萧朝贵在长沙“中弹殁”。天国军事思想在奠都天京后出现失误,不能用罗大纲等人正确意见,命李开芳、林凤祥孤军北犯,李开芳被僧格林沁决黄河水军败、被擒杀,林凤祥也被杀害。而在天京的权力中心,则出现了一场彼此倾轧的浩劫。罗大纲被杨秀清害死,韦昌辉屠杨秀清军,石达开被迫出走(于四川被扑灭),洪秀全的侍卫又“捽昌辉拉杀之”。经过内耗,太平天国就出现朝中无将的局面,陈玉成和李秀成自然无法只手撑天。这样自毁长城,太平天国不被灭亡,将是旷古未闻。末世的几个表现:吏治腐败、宫廷内乱、财政枯竭、军备荒怠。而太平天国这几方面问题都很严重,注定了无法取得改朝换代的胜利,而相反,清朝廷起用了汉人,曾国藩等人又极重视人才制度,任人唯贤,任人唯能,幕府宾僚中集中了一大批奇人能士,他们对战争的结局不可轻觑。
4.下面着重来讲战争的另一阵营:政府军。侧重讲政府军的湘军,因为满人自己的军队被太平军打败了,清廷倚重的还是汉人的军队。
a.将的方面:曾国藩说:“制胜之道,实在人而不在器。”他自己军事才能可以说是十分平庸,王恺运说他“用将则胜,自将则败。”事实也证明,曾国藩将才平庸,经常吃败仗,两次试图投江自杀,湘军之优越,不在曾胡军事之高明,而在得到很多干练的人才。像在曾国藩手下,武将有罗泽南、塔济布、文官有郭嵩焘、薛福成、黎庶昌、陈兰彬。幕僚中,郭嵩焘、李鸿章、陈鼐、帅远铎被称为四君子。曾胡非常注重举贤任能,当年胡林翼保举人数远超曾国藩,因而得到更多人心。曾国藩知道缘由后,也放开胆又不外升官、发财二事。通过满足、顺应人的欲望,让人肯出力,不致自己被孤立。像曾、胡都极力满足鲍超的贪欲,多次送金银,使鲍超感激涕零,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曾国藩在这方面,只要武力高强、能征善战、有血性忠义,不拘出身好坏,一率予以重任。这种突破门阀观念的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b.兵的方面。曾国藩也十分注重军队建设。他十分注重将士的忠义血性,平时灌输不少纲常伦理,这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需求。平时训练,注重纪律,提倡风气,用戚继光练兵之术,并通过通俗的《陆军得胜歌》等使一些原则将喻兵晓。在这点上,给后人启示不少,如私淑弟子蒋介石开办黄埔军校时曾以曾国藩所作《爱民歌》训练学生军,毛泽东则通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谣形式贯彻军事原则,整肃军纪。曾国藩个人韧性很强,尽管偶尔也有灰心丧气,但多能沉着、坚忍,鼓舞将士坚持作战。在这一点上,曾国藩说:“打脱门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这是“忍”的表现,“忍”是为了“挺”,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另外,曾国藩则鼓动士兵“勿以杀人多为悔”杀人如麻,从不手软,因而博得“曾剃头”之雅号;在最后攻取天京时,又以天京金库刺激湘军,放任士兵抢劫财物,不少人还因此发了财。这种做法有点像喂狗咬人。
c.朝廷方面。咸丰帝让汉人发展团练,但又不愿汉人真正势头起来,于是派了满族官员分权,限制汉族官吏的权力。另一方面,清政府又试图制造汉族官员之间的不和谐。如曾国藩和沈葆祯争饷,清廷偏袒沈葆祯,就有意分化汉族官吏。至于左曾交恶,左自立门户,正中朝廷下怀。曾国藩深知朝廷忌讳很深,满是满,汉是汉,皇帝不会允许异族占优势,于是对满族官员不敢怠慢。湘军内部较团结,受到朝廷信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握好了满汉关系。胡林翼和官文关系要好,曾国藩力荐虑,也是为自己,湘军赢取生存空间。曾国藩大权在握,难免有拥兵自重的嫌疑,为了向朝廷表明自己忠心不二,曾国藩想出了不少方法。一个是将平时写的日记、家书刊行于世,以示“君子坦荡荡”;二是表明自己作为人臣决不篡逆、自立的态度。清人笔记中有“文正命唱《定中原》……则为司马懿逼宫故事,文正大骇,亟止之。”之记载,可见曾国藩在这方面的谨小慎微。曾耀先献“悖谬之辞”而被杀成了曾国藩宦途一个牺牲品。王恺运,曾三次以“帝王之学”游说曾国藩都未被采纳。曾国藩还删去《李秀成自述》的三分之二,避免了不利于他的内容出现,擅杀李秀成,不能不说是为了打消朝廷的疑虑。
正是因为曾国藩方面在将、兵、朝廷三方面都做到了优秀,所以湘军在剿灭洪秀全中表现非凡,为清朝的寿命延长了大约五十年。(按,曾国藩幕僚赵烈文曾预言,大清灭亡恐怕不出五十年。)
四、曾国藩的其它
曾国藩仰慕朝名臣郭子仪。论战功郭子仪不如李光弼,可评价却在李之上,这个问题引起过曾国藩的思考。曾国藩精通权术,深知做官曲伸之道。悉易经,知阴阳道理,有“忍”也有“挺”,即强调“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又坦言“打脱门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现在官场中人不无对其权术著述有所研究。
曾国藩善相人面。曾对其大弟子李鸿章说:“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宝贵看精神,主要看指爪,风波看脚盘,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任用将官时,曾国藩主观因素中掺和了不少相面成分。杨载福官至陕西总督,聂仲芳办洋务,无不托了相面的福。曾国藩跟郭嵩焘讲自己的墓志铭当为“不信书,信运气,公之言,告万世。”这也是曾国藩一个特点。
还有,曾国藩以道学家自许,平时勤于笔录,反省工夫下得比较深。曾订下一个宏大的《圣哲画像记》的计划,以悍理教。“道德文章冠冕一代。”他主张: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谨言,养气,保身。养生方法是下“养心棋”,读书;早起聚餐的习惯则让李鸿章等开始不适应,后来也师法之。但是曾国藩标榜“正心”,却被左宗棠骂作“专标一伪字”,其污点也时常为人所攻击。咸丰逝世时,曾国藩却在大丧期间私买小妾,等等。但是曾国藩一生做的主要是剿灭洪秀全,接着是洋务,毁誉也不外乎上面所说的几种,所以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曾国藩宦海密谈录》,史林译著,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12月
[2]《国史大纲》,钱穆著,商务印书馆出版,1997年10月
[3]《曾国藩之谜》,张辉主编,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5年2月
[4]《太平天国战纪、春冰室野乘》,罗惇曧李岳瑞著,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年8月
[5]《晚明史论、重新认识末家衰变》,刘志琴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5月
[6]《清代名人轶事辑览》,李春光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吴梅 略谈曾胡处理湘军内部人际关系之不同
[8]熊建勤 微观论述 冷析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发表于 2008-1-19 00: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注意自我反省思考,坚持日记,虽然这日记主要是要留给后面的人看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8 08:27 , Processed in 0.06786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