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9|回复: 0

媒体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看杨翁恋中的媒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2 21: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几天,杨翁恋正成为媒体的一个热点。翻看报纸,登陆网络,随处可见。从媒体的整体表现来看,给人的感觉是理性良多,绝没有几年前梁伏恋时的激动。这无疑是整个社会进步的体现。表明了我们这个道德保守文明社会的宽容。一个社会,允许并理解不同自己道德观念事物的存在,就像有位哲人所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一样.
无疑,从目前的媒体整体趋势来看,体现了这种文明。

但是同时,从新华网读到的也有一些媒体在做法上使人很不以为然。比如把翁小姐的详细家庭住址刊登出来。走访她的同学,发掘她的爱好,甚至她第一次的婚姻。更像狗仔一样,围追堵截。频繁的打电话到起家中。更有在北京机场围堵,见老者就拍照等等。看了这些,不免有些看法。媒体该有为该有不为,界限在哪里。

在西方社会,媒体被称为第四权力机关,更被视为社会的公器。这是从制约和监督权力的角度来看的。其实即使西方,也不是所有的媒体都能担的起这种称呼。在中国,从改革以后,尤其是市场经济确立以后,以市民报为主体的报纸和网络兴盛起来。从经济的角度,开始摆脱了以前党报的纯粹宣传作用,贴近市民,贴近百姓。反映生活。但是无论无何,应该知道,媒体依然具有导向的作用。

遗憾的是,现在的很多媒体讲了经济,忘了正义,忘了媒体的引导和舆论导向作用。在某些媒体的眼中,一切以满足较低层次的市民爱好为买点。关注的就是强奸,抢劫,杀人,放火,小偷,灾难。有的甚至为比如抢劫等作几版的重头,美其名曰关注。相反的,对于国家的时政大事,经济以及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事件,做忽略处理。另外就是娱乐绯闻等等。

从翁杨恋中的报道,那些市民都市报以及网络新闻等等,着眼点就是落在老夫少妻的桃色暧昧上。而不是从更深的思想上传递一种思考。他们的相恋反映了深末,传递了一种什末趋势,从关注的角度,看我们的社会的反映,有意味着什末。他们不是这样做,而是把这件事做成了娱乐新闻。这无疑反映了我们现在有些媒体的低俗化倾向。

某些媒体的低俗化是令人忧心的。前段时间,中宣部曾经就媒体报道的低俗化倾向发文。也许这些传媒会说,是社会的市民口味要求,是生存所要求的。这只能使人更加不解。传媒是应该迎合还是该引导读者呢。南方都市报的主编曾经说,读者的口味是引导出来的。一分有责任的媒体,应该清楚知道自身不仅仅是经济的动物,更不仅仅是一个商人。由于媒体这种媒介的宣传作用,他的社会责任更加重大。

正是因为错误的理解贴近百姓,以为百姓似乎就喜好这一口。其实,老百姓很反感报纸每天就是无关疼痒得无聊琐事。他们渴望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渴望关注政府的是自身息息相关的政策。但是,这些,有些媒体却忽略了。更而甚至,媒体更在传递一个错误的榜样形象。他们更本不知道哪里是底线,尤其是现在,从杨翁恋中媒体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肆意的侵犯隐私权。把一些个人的东西刊登了出来。而且,以前有过报道,某些电视台居然那人质事件挣钱。这已经超越了道德的底线。

现在,媒体在人民的心中的美誉度似乎越来越低。这不能不使人深思。

媒体,就中国的现状而言,从大的方向来说,肩负着宣传社会主义的任务,从小的方面说,也有一种职业责任。应该有种基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对人的权利意识。向西方的小报,那虽然狗仔新闻泛滥,但是依然遵守着基本的媒体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

而从杨翁恋的报道来看,我们的有些媒体并不知道底线,更分不清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才有冯小刚欲抽某娱记得新闻。因为侵犯的别人的隐私,居然还能好不以为耻。从这里看出,我们的某些媒体,应该好好的思考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2-20 13:54 , Processed in 0.05949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