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料将对6种纺织品征收2%-4%出口税
继中国政府上周出人意料地宣布将在两周内,即全球配额到期前引入纺织品出口税后,前世界贸易组织(WTO)谈判代表龙永图昨日表示,中国可能对6种纺织品征收2%-4%的出口税。
尽管这些举措的力度可能微不足道,但表明中国已开始准备与美国及欧洲贸易团体提出的保护措施进行抗争。专家表示,自2001年加入WTO时针对个别行业作出让步后,中国与欧美贸易团体的较量难上加难。
龙永图在昨日出席“中国纺织业如何迎战后配额时代”高峰论坛时表示,中国将针对6种纺织产品制定详细的出口税征收细则。
中国WTO纺织品协定谈判代表李月印表示,虽然中国政府尚未正式宣布出口税细则,但可能涵盖棉服、化纤衬衫、内衣等大众产品。美国正在考虑从明年起对这些“敏感”类别实施新的限制。
中国纺织业团体已多次发表声明,反对美国纺织行业迫使美国纺织品协定执行委员会(Committe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xtile Agreements)接纳设限请求(所谓的保护性配额)。美国纺织品协定执行委员会是美国商务部(U.S. Commerce Department)下属机构,该机构将于明年2月初公布部分决定。
除此之外,据知情人士称,某些中国纺织品公司正在考虑聘请有影响力的美国贸易谈判专家及法律顾问助其一臂之力。
上周,由7家中国纺织品制造商组成的一个贸易团体前往欧洲,抗议欧盟发起的一项反倾销调查。
贸易专家表示,此类举动动手太晚。他们说,中国服装行业四分五裂,在抗议欧美贸易团体提出的保护性措施方面并未做好充分准备。
美国前贸易代表沙琳·巴尔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表示,“这对中国来说将是一场艰难斗争,”这位Wilmer Cutler Pickering的合伙人表示,一直不断有一些纺织品企业与Wilmer Cutler联系,但她拒绝透露具体细节。Wilmer Cutler上个月设立了北京办事处。
巴尔舍夫斯基称,目前为止中国纺织企业向CITA提出抗议时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数据和分析(例如在进口模式或价格顶峰方面),而此类数据对于解决争端非常必要。
围绕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引发的争议并不像近期虾产业及家具产品贸易争端这样简单。中国在2001年WTO让步谈判期间签署的纺织品特别条款,将美国保护纺织行业的责任交给了较为孤立的美国商务部(Commerce Department),而不是由经常处理贸易争端的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负责。CITA表示,贸易专家们相对来说缺乏实际经验,也缺乏展开调查所必须的ITC资料来源。
WTO贸易谈判代表称,签署这些特别条款是中国获得美国准入的必要条件。而美国纺织业这个就业形势每况愈下的行业正在由一个偏向政治的贸易团体领导。
美国商务部前律师比尔·佩里(Bill Perry)称,纺织业保护规定在措辞上含糊不清,使得CITA对接纳申诉的问题可采取自由态度。
近几个月CITA已经同意对美国贸易团体提出的申诉予以考虑,此类决定将影响到美国近20亿美元纺织品及服装进口,即中国对美国的14%的服装出口。
11月,美国商务部负责纺织品和服装的副部长吉姆·雷诺德(Jim Leonard)对香港记者表示,随著配额制度行将寿终正寝,CITA决定在接纳申诉方面采取灵活态度。
佩里说,“这种纺织品特别保护条款让中国陷入了两难境地。”
现在,CITA决定对美国贸易团体提出的略带威胁性的申诉予以考虑。这些申诉并非基于实际的贸易数据,而是主要强调中国进口增长所造成的威胁。此举遭到了代表美国服装进口商及零售商的美国织品与服装进口商协会(U.S. Association of Importers of Textiles and Apparel)的强烈抗议。
他们的团结与中国支离破碎的纺织及服装行业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的纺织及服装行业尚未组织起一个强大联盟来应对未来的斗争,全球纺织网(GlobalTexNet.com)首席执行长丁建军表示。他说,很多小型生产商只把注意力放在利润上,根本不关心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
这个行业也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中国纺织总会(China National Textile and Apparel Council)(前身为纺织部(Ministry of Textiles))被普遍认为缺乏实权。
当然,中国政府已经开始积极活动,政府官员频频表示可能采取报复性措施,例如限制外国投资者进入本国消费者市场或限制飞机、高速火车等价值不菲的基础设施采购。据中国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总额达到1,5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
龙永图警告说,“中国不仅是出口大国,也是进口大国。不要小视我们的力量。”
来源:华尔街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