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4|回复: 1

很多人的学术研究不过是在制造垃圾[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6 19: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是一个学术研究人才极度过剩的国家,特别是在人文社科领域。很多人做了一辈子的研究,其成果既无什么学术价值,也没有产生社会效益,只不过是为自己赢得了一个教授头衔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的待遇。

    文科的学术研究在很多人看来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所研究的东西好像小学毕业也会懂一点。也许正因为如此,中国大中专院校中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学研究人员可谓是鱼龙混杂,滥竽充数者不在少数。我没有做过具体统计,但从我所在学校的情况来看,真正懂得什么是学术的人不到三分之一。需要说明的是,我所在的学校目前虽然实力有所下降,算不上是国内一流大学,但其在90年代在国外的知名度是相当高的。这所学校目前仍然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入围院校,因此这所学校的状况应该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这所学校水平不算太低也不是一流,因此我按照这所学校的情况以及本人所了解的其他院校的一些情况所做的论述,应该还算中允,既不会因此对一流院校有所贬低,也不会对更差的学校有所抬高。而且,本人论述仅为感想,不是学术论证,只想就此问题与同好商榷,不妥之处也就不再深究了。

    说到三分之一这个数字,在北大教改方案讨论最热闹的时候,有一篇《读书》上的文章曾指出北京高校有三分之一的教授是行政领导。这些人既没有多少时间做科研,也没有在教学上有什么优秀表现,反正也是教授。北京尚且如此,在其他地方其他学校,恐怕不会好到那里去。在文科,恐怕更好不到那里去。因此,我所说的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真正懂得什么是学术或者在做真正的学术的人不到三分之一,不算是危言耸听,哗众取宠。

     举个例子:某青年教师30多岁既已成博导,\"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而且是\"百\"中之一。此君曾公然对学生说,毕业论文有什么难写的,找几篇文章凑凑就成了。此君的博士论文中引用的二十五史的材料居然注明是\"转引自\"某某人编的什么史料辑录。虽然很诚实,但内行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更有甚者,此人在研究某问题十年以后,居然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在本科生教材中早已作为常识所讲的东西。再比如,某民族学的博导,竟然不知\"文化圈\"为何物。当然这些只是说明这些人的学术水平,而我更看重的是学术态度。几乎没有多少人去接收新知识,教授们很少读书。在成为教授或博导的前一天,他们对很多问题都不懂,而且自己也敢承认,但在成为教授或博导的第二天,他们变得无所不知,对任何问题都会发表\"高深\"的见解。让我最不能忍受的是,这些教授们居然在不知康德为何物的情况下突然会说哈贝斯不怎么样,同学们不要看他的书,他们可从来没有读过西学的书。一个资深的博导竟然认为\"中国的历史学\"和\"中国历史的学\"没什么区别。大家可以想象,这样的人是人才,是优秀人才,那么那些比他还差的人会怎么样?

    本人认为,在学术领域,只能认功劳,不认苦劳。写了一辈子文章而于学术尚未入门,这不仅是某些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哀,而且是对学生的不公。我们可以理解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先生所受的教育对他的学术研究所带来的影响,但这绝不应该成为原谅的理由。同样有很多和他们同龄的学人们却始终走在某一领域的前沿,这说明了什么?一个资深教授竟然一直没有思考过自己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学问,做这样的学问有什么意义,只是因为他的老师这样做的,他也就这样做了大半辈子。如果一个做了多年历史研究的教授从未思考过\"历史是什么\"或者\"历史学是什么\"这样的问题,那么他的研究肯定没有什么学术价值,因为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一个历史学者可以对这些问题做不出答案,但绝对不能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大家可想而知,这应该是一个学者的素质吗?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如果没有好的问题意识,只会像建筑工人一样\"垒砖\",这能算学者吗?一个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写这些东西的人写了再多,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他只不过在做一些机械劳动而已,而学术研究不是机械劳动。再者,一个缺乏人文关怀的文科学者,能算是一个好学者吗?研究了很多年贫困地区,写了很多文章,可那些地区的生活对他没有任何感动,他的文章也没对改变那些地区的面貌起任何作用,而他自己却凭这些文章成了教授,成了教授,成了专家,成了知名学者。他在文章中为那些地区的未来描绘了许多美好蓝图,可那里的孩子很多人到现在连上学的学费都没有,那里的人一年到头连饭都吃不饱。可这些对他来说视若不见。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

    总之,我觉得如果文科的学术研究到头来只产生了让研究者成为教授这一个结果,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学术的悲哀。而且如果文科的学术研究特别是连应用研究最后也只是行内人士的自娱自乐,这样的研究也没有任何价值。然而情况却恰恰如此,人文社科领域的相当一部分研究成果是机械劳动和重复劳动;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自娱自乐。我并不太同意某些观点,为知识分子的世俗化叫好。至少在目前的中国,仍然需要精英,需要知识分子承担作为\"社会良知\"的责任,需要一群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
发表于 2005-1-23 21: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浪里淘沙始见金
红花还须绿叶衬
就是这个道理

没有垃圾,将来后人不好评价伟人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8 05:23 , Processed in 0.30251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