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个真实的故事好不好?
2007年,JP Morgan (摩根大通银行,和摩根士丹利齐名)的 IT部门在全亚洲招收7名新生,两名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名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一名是新加坡管理大学;一名香港大学的,一名印度的,还有一名是清华大学的。新加坡3所顶尖大学占了4个名额,中国大陆区域几百万大学生只有一个名额。我的好朋友,谭小龙就是其中被录取的一个人。
有谁听说过中南大学?
我要不是去了新加坡和谭晓龙玩在一起,我到今天或许都没有听说过中南大学,同样,他也没有听说过我的中山大学。呵呵。
潭小龙和我是同一批被选去新加坡国立大学拿全奖读书的同学,我们都来自普通的大学。
中国不愧为泱泱大国,人才济济,车载斗量。我和谭小龙在中国不论成绩还是其他什么的连个芝麻都算不上。可是来了新加坡却可以暂露头角。原因有两个,我刚才说有几个原因?
谢谢!
新加坡大学教育重实战和动手能力,我们的确学到了很多宝贵知识和经验,
另外的确没有大陆竞争这么大。国内人多,普通本科毕业生,研究生难以脱颖而出。新加坡暂时还是缺人,这是显而易见的。
在国大读书时,不乏清华北大复旦的尖子生来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做交换生,那时我就发现国内和新加坡的差距了,一来是国内教的东西稍微陈旧一些,二来是在新加坡接触的先进思潮比较多,思维比国内学生活跃一些。论成绩,国内学生世界公认第一,找工作的时后就不是了。跨国公司招聘时,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的优势明显高于清华北大,其中一个原因是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声望向来高,其二是英语口语的差异。我真是庆幸有机会来新加坡留学,竞争力可以陡然倍增,甚至超越清华北大老大哥。
如果我没有去新加坡,很难想象我成为今天的我;如果谭小龙没有去新加坡,他根本连去摩根大通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更不要说被招聘为全亚洲仅有的7个人之一;谭小龙现在斯坦福大学深造,有机会我把他邀请来和大家交流一下经验好不好?
有想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同学可以加我QQ: 3842 8640,我可以答疑。
王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