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0|回复: 1

第二次数学危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4 01: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伴随着十七世纪末牛顿和莱布尼兹发现微积分而发生的激烈争论,被称为第二次数学危机。从历史或逻辑的观点来看,这次危机的发生带有必然性。

  这次危机的萌芽出现在大约公元前450年,埃利亚数学家芝诺注意到由于对无限性的理解问题而产生的矛盾,提出了关于时空的有限与无限的4个悖论。

  芝诺悖论的提出可能有更深刻的背景,不一定是专门针对数学的,但是它们在数学王国中却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它们说明了希腊人已经看到“无穷小”与“很小很小”的矛盾,但他们无法解决这些矛盾。其后果是:希腊证明几何中从此就排除了无穷小。

  经过许多人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7世纪晚期,形成了无穷小演算──微积分这门学科。牛顿和莱布尼兹被公认为微积分的奠基者。他们的功绩主要在于:把各种有关问题的解法统一成微分法和积分法;有明确的计算步骤。微分法和积分法互为逆运算。由于运算的完整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微积分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同时,关于微积分基础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求速度为例,瞬时速度是ds/dt,当dt趋近于零时的值。dt是零,是很小的量,还是什么东西?无穷小量究竟是不是零?无穷小及其分析是否合理?由此而引起了数学界甚至哲学界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争论,造成第二次动摇数学理论基础的危机。

  无穷小量究竟是不是零?两种答案都会导致矛盾。牛顿对它曾作过三种不同解释:1669年说它是一种常量;1671年又说它是一个趋于零的变量;1676年又说它是“两个正在消逝的量的最终比”。但是,他始终无法解决上述矛盾。莱布尼兹试图用和无穷小量成比例的有限量的差分来代替无穷小量。但是,他也没有找到从有限量过渡到无穷小量的桥梁。

  英国大主教贝克莱于1734年发表文章攻击说,流数(导数)“是消失了的量的鬼魂……能消化得了二阶、三阶流数的人,是不会因吞食了神学论点就呕吐的。”他说,用忽略高阶无穷小而消除了原有的错误,“是依靠双重的错误得到了虽然不科学,但却是正确的结果。”贝克莱虽然也抓住了当时微积分、无穷小方法中一些不清楚、不合逻辑的问题,不过他是出自对科学的厌恶和对宗教的维护,而不是出自对科学的追求和探索。

  当时一些数学家和其他学者,也批判过微积分的一些问题,指出其缺乏必要的逻辑基础。例如,罗尔曾说:“微积分是巧妙的谬论的汇集。”在那个勇于创造的时代的初期,科学中,逻辑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是个别现象。莱布尼兹在研究级教时,也认为格拉弟的结论:

1 – 1 + 1 –1 …… = 1/2

是正确的,并解释说,这就象一件东西,今天放在这个人处,明天放在那个人处,于是相当一人一半。现在稍有些数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上述级数是不存在和值的。对于无穷级数来说,有些运算律并非都可以用,而要看条件。例如,对上面的级数,如果利用结合律,则有:

1 – 1 + 1 – 1 + …… =(1 – 1) + (1 – 1)+ ……

= 0 + 0 + 0 + …… = 0

利用交换律和结合律,就有:

1 – 1 + 1 – 1 + …… = 1 + 1 + 1 + (1 – 1) + (1 – 1)+ ……

= 1 + 1 + 1 + 0 + 0 + 0 + …… = 3

利用结合律和分配律,就有:

1 – 1 + 1 – 1 + …… = 1 - (1 – 1) - (1 – 1)- ……

= 1 - 0 - 0 - …… = 1

  由此可见,如果不顾条件的话,尽管是正确的定律也会导出荒谬的结果。18世纪的数学思想的确是不严密的、直观的。它强调形式的计算而不管基础的可靠。其中特别是:没有清楚的无穷小概念,从而导数、微分、积分等概念不清楚;无穷大概念不清楚;发散级数求和的任意性,如上述级数可等于1/2、0、3、1,等等;不考虑连续性就进行微分,不考虑导数及积分的存在性以及函数可否展成幂级数等等。

  直到19世纪20年代,一些数学家才开始关注于微积分的严格基础。从波尔查诺、阿贝尔、柯西、狄里赫利等人的工作开始,到魏尔斯特拉斯、狄德金和康托的工作结束,中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基本上解决了矛盾,为数学分析奠定了一个严格的基础。波尔查诺给出了连续性的正确定义。阿贝尔指出要严格限制滥用级数展开及求和。柯西在1821年的《代数分析教程》中从定义变量出发,认识到函数不一定要有解析表达式;他抓住极限的概念,指出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都不是固定的量而是变量,无穷小量是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并且定义了导数和积分。狄里赫利给出了函数的现代定义。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魏尔斯特拉斯消除了其中不确切的地方,给出现在通用的极限的ε-δ定义,连续的定义,并把导数、积分严格地建立在极限的基础上。

  19世纪70年代初,魏尔斯特拉斯、狄德金、康托等人独立地建立了实数理论,而且在实数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极限论的基本定理,从而使数学分析建立在实数理论的严格基础之上.
 楼主| 发表于 2004-10-4 01: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伴随着十七世纪末牛顿和莱布尼兹发现微积分而发生的激烈争论,被称为第二次数学危机。从历史或逻辑的观点来看,这次危机的发生带有必然性。

  这次危机的萌芽出现在大约公元前450年,埃利亚数学家芝诺注意到由于对无限性的理解问题而产生的矛盾,提出了关于时空的有限与无限的4个悖论。

  芝诺悖论的提出可能有更深刻的背景,不一定是专门针对数学的,但是它们在数学王国中却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它们说明了希腊人已经看到“无穷小”与“很小很小”的矛盾,但他们无法解决这些矛盾。其后果是:希腊证明几何中从此就排除了无穷小。

  经过许多人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7世纪晚期,形成了无穷小演算──微积分这门学科。牛顿和莱布尼兹被公认为微积分的奠基者。他们的功绩主要在于:把各种有关问题的解法统一成微分法和积分法;有明确的计算步骤。微分法和积分法互为逆运算。由于运算的完整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微积分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同时,关于微积分基础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求速度为例,瞬时速度是ds/dt,当dt趋近于零时的值。dt是零,是很小的量,还是什么东西?无穷小量究竟是不是零?无穷小及其分析是否合理?由此而引起了数学界甚至哲学界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争论,造成第二次动摇数学理论基础的危机。

  无穷小量究竟是不是零?两种答案都会导致矛盾。牛顿对它曾作过三种不同解释:1669年说它是一种常量;1671年又说它是一个趋于零的变量;1676年又说它是“两个正在消逝的量的最终比”。但是,他始终无法解决上述矛盾。莱布尼兹试图用和无穷小量成比例的有限量的差分来代替无穷小量。但是,他也没有找到从有限量过渡到无穷小量的桥梁。

  英国大主教贝克莱于1734年发表文章攻击说,流数(导数)“是消失了的量的鬼魂……能消化得了二阶、三阶流数的人,是不会因吞食了神学论点就呕吐的。”他说,用忽略高阶无穷小而消除了原有的错误,“是依靠双重的错误得到了虽然不科学,但却是正确的结果。”贝克莱虽然也抓住了当时微积分、无穷小方法中一些不清楚、不合逻辑的问题,不过他是出自对科学的厌恶和对宗教的维护,而不是出自对科学的追求和探索。

  当时一些数学家和其他学者,也批判过微积分的一些问题,指出其缺乏必要的逻辑基础。例如,罗尔曾说:“微积分是巧妙的谬论的汇集。”在那个勇于创造的时代的初期,科学中,逻辑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是个别现象。莱布尼兹在研究级教时,也认为格拉弟的结论:

1 – 1 + 1 –1 …… = 1/2

是正确的,并解释说,这就象一件东西,今天放在这个人处,明天放在那个人处,于是相当一人一半。现在稍有些数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上述级数是不存在和值的。对于无穷级数来说,有些运算律并非都可以用,而要看条件。例如,对上面的级数,如果利用结合律,则有:

1 – 1 + 1 – 1 + …… =(1 – 1) + (1 – 1)+ ……

= 0 + 0 + 0 + …… = 0

利用交换律和结合律,就有:

1 – 1 + 1 – 1 + …… = 1 + 1 + 1 + (1 – 1) + (1 – 1)+ ……

= 1 + 1 + 1 + 0 + 0 + 0 + …… = 3

利用结合律和分配律,就有:

1 – 1 + 1 – 1 + …… = 1 - (1 – 1) - (1 – 1)- ……

= 1 - 0 - 0 - …… = 1

  由此可见,如果不顾条件的话,尽管是正确的定律也会导出荒谬的结果。18世纪的数学思想的确是不严密的、直观的。它强调形式的计算而不管基础的可靠。其中特别是:没有清楚的无穷小概念,从而导数、微分、积分等概念不清楚;无穷大概念不清楚;发散级数求和的任意性,如上述级数可等于1/2、0、3、1,等等;不考虑连续性就进行微分,不考虑导数及积分的存在性以及函数可否展成幂级数等等。

  直到19世纪20年代,一些数学家才开始关注于微积分的严格基础。从波尔查诺、阿贝尔、柯西、狄里赫利等人的工作开始,到魏尔斯特拉斯、狄德金和康托的工作结束,中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基本上解决了矛盾,为数学分析奠定了一个严格的基础。波尔查诺给出了连续性的正确定义。阿贝尔指出要严格限制滥用级数展开及求和。柯西在1821年的《代数分析教程》中从定义变量出发,认识到函数不一定要有解析表达式;他抓住极限的概念,指出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都不是固定的量而是变量,无穷小量是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并且定义了导数和积分。狄里赫利给出了函数的现代定义。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魏尔斯特拉斯消除了其中不确切的地方,给出现在通用的极限的ε-δ定义,连续的定义,并把导数、积分严格地建立在极限的基础上。

  19世纪70年代初,魏尔斯特拉斯、狄德金、康托等人独立地建立了实数理论,而且在实数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极限论的基本定理,从而使数学分析建立在实数理论的严格基础之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4-11-27 21:00 , Processed in 0.15545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