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湖南大学
发布时间: 2008-08-05 07:14 来源:光明日报
湖大精神:血性与接力
湖南大学党委书记 刘克利
五月十二日,汶川大地震骤然降临,绵竹东汽中学正在上课的教学楼在急剧摇动中塌陷!紧急时刻,有一位教师毫不犹豫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
四个学生,学生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壮烈牺牲!这位血性汉子名叫谭千秋,是我同年级同学、湖南大学77级政治师资班的毕业生。
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盛赞谭千秋是一个伟大英雄,其身上所体现的正是湖南人勇于担当的湖湘文化的精神。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湖湘的血性精神。
五月十六日傍晚,夜色斑斓,当谭千秋的妻子张关容女士带着他的遗物飞抵长沙之后,湖南大学两万多名师生员工手捧蜡烛,以庄严的列队迎接这位英雄学长的魂归。“千秋学长,湖大的骄傲;千秋学长,一路走好!”的呼号响彻云霄。
近代学界盛赞的“湖南人精神”,其实所指就是这一种血性精神。这种血性饱含着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在关键时刻,总会从师生员工的胸中喷涌而出,绚烂无比。这种血性在这座千年庭院,从来就不曾缺席,就像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的办学历程一样,虽历尽沧桑,却傲然挺立,延绵千年,弦歌不绝。
就在这座千年庭院,也是同样的5月,102年前的场景如出一辙。万余名师生和各界群众,身穿白衣,手举挽联,绵延数里,迎接另一位学子魂归母校,公葬岳麓山。大家齐声高呼:“如有人出面阻葬,则必坚持不让。”这位学子就是中国同盟会的发起人之一、《猛回头》和《警世钟》的作者陈天华。1905年12月,因反对日本颁布的《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他忧时感事,跳海自沉,希望以自己的一腔热血擦亮晚清的夜色。
10年之后,又一位学子同样为警醒国人,选择了与陈天华几乎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稍有不同的是,彭超不是跳海而是投江。1915年,袁世凯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农科班学生彭超断指血书“立志不愿顾国破家亡”九字,寄给当时的湖南督军汤芗铭,以表义愤和抗议。而当湖南各校组织游行活动被破坏之后,彭超写下5封遗书,于5月24日投入湘江自尽。彭超虽然走了90多年,但他血性的一跃并没有被无情的时光带走,他临走时的呼号依然如在昨日:“吾将提灯走街市,遍告国人,国安在?国安在?”
有其生,必有其师。从古代书院到现代大学,千年学府一代代贤师为人师表、勇于担当、心忧天下的血性,为学子们树立了不朽的标杆。为了蛮荒之地的教育,岳麓书院第一任山长周式,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违抗皇命,拒绝宋真宗所恩赐的国子监主薄的任命,甘心执教乡野;因痛感明朝将亡,明代岳麓书院最后一任山长吴道行,绝食而死;而师长谭嗣同与学子彭超舍生取义,慷慨陈词的语气一模一样。当“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谭嗣同本可从容转移,避开追捕。可是他不逃不走,甘愿被捕,并掷地有声,如雷贯耳:“各国变法皆有流血牺牲者,愿从嗣同始!”悲壮就义。
更加令人震惊的是,这种悲壮的场面居然被千年学府的师生们集体上演过多次,血性张扬,气壮山河,尤以潭州(长沙)保卫战更为惨烈。南宋末年,元兵围攻潭州城,在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李芾因援兵未到的绝望之际,在城破家亡的危机时刻,岳麓书院数百名师生,放下书本,抓起兵器,义无返顾地登上城墙,奋勇杀敌,前赴后继,十之八九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至于投笔从戎,对于从千年学府里走出来的书生们,更不在少数。且不说力主抗击英俄侵略、率军西征、收复新疆失地的军事天才左宗棠等“中兴将相”,就连以著述立身的思想家“六经责我开别面”的王夫之和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也都曾奔赴疆场,金戈铁马。
王夫之在岳麓书院就学四年,深受爱国主义传统的影响,曾创立“行社”,反对空谈,结立“匡社”,“匡时济世”。就是这样一位以著述立身的思想家,在明亡之后,居然在衡阳举兵抗清。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身为林则徐的至交好友,除了极力支持林则徐在广东禁烟之外,还躬身甘作林则徐的幕僚,在浙东抗英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为有牺牲多壮志。”曾经在岳麓书院寓居、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毛泽东主席一语中的。也许由于年代久远,战火纷飞,书生们的壮志难以一一考究,但是,书生们的血性日月可鉴。那是保家卫国的血性,那是民族大义的血性,是冲动的,也是本能的,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是传统的,也是发展的。
看看湖南大学校史册上那一长串的烈士名单吧:被捕就义的蔡和森、唐才常、邓中夏,英勇战死的方维夏、黄鳌、邓乾元,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何孟雄、高继青、王德恒,等等,等等。在祖国和人民需要他们的那一刻,在血性喷涌的那一刻,无不铭刻着这座千年学府的血脉和精神。
历史的一页翻到今天,千年学府师生的血性也接力到今天。为了救一名落水的小学生,刚刚在工作单位报到之后回乡的1993级学生申卫民,毅然跳进深深的水库,小学生得救了,申卫民却停止了呼吸;为了夺回他人被抢的钱包,2003级的小女生高春娜,与手握尖刀、身高一米八几的歹徒进行殊死搏斗!这批70后、80后、90后的学子们,已经接过了那些可歌可泣的师长学长们身上洋溢的血脉因子,血气方刚,一如既往!
美哉,血性!壮哉,接力!
【湖大】关注
嘉宾:李兵 岳麓书院副教授
磨刀 化学化工学院03级本科生
王汝娟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05级本科生
覃敏 新闻与传播学院06级本科生
曾胜昔 广播影视艺术学院06级本科生
文化没有围墙
磨刀:湖南大学,是一所非常有特色的学校。但对于新生来说,最具特色的恐怕还是第一眼的那个印象——居然没有围墙。如果是在一年前,这个特色估计还得再加上一点——连校门都找不到(其实是没有校门)。这样的环境下,的确很难把这里与我们所习惯的封闭式的校园联系起来。于是,每年迎新之际,同学间最流行的笑话就是:站在校园中央的东方红广场,总有人在问,同学,能告诉我湖南大学在哪儿么?
李兵:学校没有围墙,源于文化没有围墙。使今日之湖大“敞开胸怀”的,是岳麓书院绵延千年的办学传统。从宋代创建时始,岳麓书院就打破了官学需要在籍贯所在地入学的规定,允许外地学生就读。书院的会讲更是向普通民众敞开。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9月,闽学的代表人物朱熹来到岳麓书院,与湖湘学派代表人物张栻在书院开坛会讲,“二先生论《中庸》之义,三日夜而不能合”。很多普通民众慕名前来听讲,他们骑来的马将岳麓书院两边饮马池的水都喝干了。可见,朱张会讲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让普通大众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
书院不仅不会限制民众接受文化的熏陶,还会尽其所能为他们提供便利的条件与空间。岳麓书院讲堂是一间全敞开式堂屋,开敞的正面还设计成宽敞的轩廊形式,便于在听众过多、讲堂内不能容纳的情况下,自然地向外延伸,使仰慕文化者不会受到门窗的阻隔。这种建筑形式充分体现了书院向普通大众开放的良苦用意。
曾胜昔: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却有一座千年庭院。有人说那是历史的
沉淀,湖湘文化的精髓已经渗透到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柱一石,这些文化的精灵闯过围墙,跨越时空,穿梭在潇湘大地上,给每个时代的湖湘学子们注入了应景的智慧与力量。这也许就是文化的力量吧,用一种超脱的姿态,包容围堵她前进的障碍物,最后却独秀一枝。
覃敏:一所大学能否拥有自己的精神,不在于它有没有围墙,而在于它有没有文化底蕴。千百年前,学术大师张栻、爱国志士胡国安用深邃的语言、务实的行动在岳麓书院树立起“经世致用”、“赤心报国”的湖湘文化旗帜。从此,在这里,冠带临风自把锄的陶澍,纵横北疆为棋局的左宗棠,驰骋龙盘虎踞之地的曾国藩,嬉笑怒骂成文章的陈天华,一代天骄建中国的毛泽东……无数先贤一路扬着湖湘文化的旗帜,打破历史用时间筑成的围墙,千年不绝;如今,秉承千年学脉的湖南大学,依旧没有围墙,就像它代表的博大宽广的湖湘文化一样!也正因为没有围墙,所以在它的文化领域,不会一有出格的枝丫就立刻剪掉,一有张望的眼睛就立刻蒙住,一有异端的思想就立刻压制!它鼓励思考,突破自身的知识、局限、观点,它大胆创新,使自己的思考始终处于辨证的开放状态,使南轩先生岳麓之教,如源头活水源远流长。
王汝娟:湖南大学在湖湘文化的真髓中浸润了千年,从先贤的手中接下那摆渡的舟楫。那张舟楫,摆渡过朱张,也摆渡过一种开放的文化精神。正是那种文化精神,冲撞开了文化的樊篱,赋予了心灵泰然容纳世界的自信与沉静。大象而无形,学之大者,亦然。繁华近在咫尺,宁静执守于心,湖大没有围墙,袭承了那份文化的自信与沉静,她可以从容面对无数视线的穿越、聚焦;泰然融释一切怀疑、钦羡;在与历史的对话中,锐进革新,继续那场没有结束的会讲。
覃敏:所有的文化都是同一种感情的不同解释,不同的文化最终都指向“民族的图腾”这同一个目的地。代表中国赴美参加赛车的湖大人,创制新型陶瓷材料的湖大人,为四川地震奔走呼号的湖大人,为北京奥运喝彩加油的湖大人……无数湖湘文化熏陶出的湖大人,都是“经世致用,学以爱国”的忠实传播者。
曾胜昔:走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发自内心地感激这所大学。她用形而上的表现,告诉学子,校园文化是开放的,精神文化是开放的,她又用一座古老的庭院,警示着学子:要跨越现实之墙,就要敞开胸怀,虔诚地接纳博学鸿儒的谆谆教诲,要超越历代名士,就要敢为人先,在历史围墙之上,扬出更具生命力的思想枝桠。
李兵:尽管传统形式的书院已经从制度层面消失了,但在今日湖大,一场又一场的“千年论坛”,一次又一次的“明伦堂讲会”,让岳麓书院的会讲传统得以传承与延伸。随着大师们的登坛讲学,听众的慕名云集,媒体的广泛传播,有形的围墙在文化的魅力面前形同虚设,千年庭院的文化已经,并将永远向你、向我、向他永远敞开着。
【湖大】寄语
●钟志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汽车工程专家)
做学问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去试验,去实践。求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自我的发展与完善,在于促进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俞汝勤(中国工程院院士,分析化学家)
弘扬岳麓先贤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学好科学技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酬凌云壮志。
●陈戍国(礼学研究专家)
我和青年朋友都要牢记古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何人可(工业设计专家)
让我们在由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历史性的伟大复兴!
“振我民族,扬我国光。”湖大学子唱响校歌迎接“祥云”,激情跃动。
【湖大】赤心
●
欧阳建飞(奥运火炬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04级本科生)
成为奥运火炬手是一项荣誉,火炬是勇气、热情、和平的象征。作为火炬手,传递的是爱心与力量。
●
郭亮(奥运火炬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06级博士)
和我一起的火炬手虽然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历不同,但我们为了北京奥运相聚,为了同一个奥运理想而欢呼。
●涂春鸣(奥运火炬手,青年教师)
我的奥运宣言是“超越、探索、勇攀高峰”,奥运圣火一次次接力,不在乎距离的长短,重要的是传递中所凝结的关爱与力量。
|